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拜访老舍故居

  拜访老舍故居


作者:崂山道人 秀才,247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18发表时间:2011-12-02 23:39:56


  
   这是第N次来这里了。每次来都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就像上小学一年级第一次到老师家时的心情一样。老舍先生是文学巨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大师如林中,他的人格魅力和杰出的文学成就在我心里竖起了一座丰碑,令我仰望和敬慕。
   我是从上初中时开始读先生的作品,感觉就像小时候坐在土炕上一面看着姥姥做针线活一面听她讲七大姑八大姨的事情,那些鲜活的人物仿佛就是左邻右舍;等成了一名“文学青年”,了解了文学的那点儿事和接触到更多作家的作品,这才感悟到先生的伟大和作品的力量。如果说政治家以强力书写历史,历史家以事件记录历史,那么文学家则是以人类的生活描写历史,而先生正是以其如椽之笔为我们绘制了一幅二十世纪前半个世纪鲜活的历史画卷。不可想象,如果没有先生和他的作品,我们怎样形象地认识那个时代?而中国现、当代文学如果没有先生和他的作品,虽不能说是黯然失色,至少是不完整的。
   老舍故居坐落在黄县路头上,幽雅、僻静的小院儿,一座二层欧式小楼整茸一新,外墙涂灰绿色。楼前一座先生的半身塑像,神情慈祥而凝重。初冬时节,地上铺着一层法桐的落叶,阳光柔和地洒在上面,黄灿灿的,倒显得楼前和围绕着先生塑像基座的冬青树愈发的青翠。院子里有一座正拉车行进的“骆驼祥子”的雕塑,三面院内墙饰成“老舍作品墙”,靠院门一侧绘制着《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正红旗下》、《我这一辈子》、《月牙儿》、《离婚》八部作品的图案,另两侧则是26幅陶板画《骆驼祥子画传》。院中还有一个冠以“骆驼祥子”的书店,专卖与先生及其作品相关的书籍。整个院子就是先生的笔下世界,使人一进来就感到置身其中了。
   黄县路是这一带常见的一条巷子,长长的、窄窄的,巷子两侧是一幢幢红顶黄墙的欧式建筑,记写着这个城市曾经的符号;法桐和梧桐的枝杈斜出墙外,冬日下午的斜阳在巷子里流淌,使巷子看上去幽静而深邃。出巷口是大学路。青岛这座小城丘陵多,以前的道路多狭窄和曲里拐弯,而这条因原国立山东大学而得名的马路则是比较宽敞的,两侧行道树是法国梧桐,高大粗壮,繁茂的树冠舒展着,在夏日里可以把整条道路遮掩起来。周围有风光秀丽的小鱼山,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黄瓦红墙内的罗马柱廊式、中国宫殿式和阿拉伯式三种风格建筑群落的青岛美术馆,众多的欧式建筑,以及曾经居住过康有为、梁实秋、杨振声、闻一多、沈从文、洪深……等一批中国近、现代文化名宿,使这里体现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厚度,也让这里总给人一种安详、静谧和温馨的感觉。
   老舍先生正是在这里走上专事写作的道路,创作出彪炳史册的不朽之作:《骆驼祥子》。
  
   二
  
   按照老舍儿子舒乙先生的提议,青岛黄县路12号老舍故居纪念馆又被命名为“骆驼祥子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个以作品名称命名的专题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先生一家早先居住的一楼如今成了陈列室。正对门厅的墙壁上是舒乙先生写的前言,侧面墙上挂着一幅先生的画像,先生戴一副金丝边眼镜,微笑着,面容和蔼慈祥,手上的烟卷正冒着青烟,仿佛正在与人交谈,也仿佛是在注目凝思。我默默地站在像前,如小学生虔诚地注视着自己的尊长,极力用心去体会先生睿智的目光里透出的思想。进入先生的书房,更是朝圣者来到了圣地。这是诞生伟大作品的地方。先生使用过的一张老式的褪了色的红色书桌,上面摆放着台灯、毛笔、砚台,钢笔、墨水盒,睹物思人,仿佛先生并没有离开我们,还在伏案疾书,继续为我们创作出一部部旷世之作,只是彻夜写作,先生累了,这会儿正在卧室里小憩,或许是在客厅里接待拜访者……书桌上方挂着一帧先生的照片,这是先生1936在这里写作《骆驼祥子》时照的,一顶礼帽,一身西装,金丝眼镜,身后是盛开的樱花;另一面墙上挂着用小楷书写的刊载于《青年知识》1945年第一卷第二期上的先生的文章《我怎样写<骆驼祥子>》。我凝视着气质儒雅的先生,读者先生的文章,仿佛正在聆听先生的谆谆教导。是的,我多想在这个宁静的书房里寻找到智慧的钥匙,开启自己愚钝的心灵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愿望真的可以实现。让我激动的是,当走进另一个陈列室,真的可以真真切切地听到先生的声音!在艺术展厅里,循环播放着先生生前的一段录音。这是日本广播电台(NHK)记者1966年1月来华访问,采访老舍先生时的录音,距先生离开人世只有七个月,是先生最后的声音,非常珍贵。这段录音里,先生在讲他的创作,讲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我们这代人从小读先生的作品,从教科书中学习先生,却无缘当面聆听先生的教诲,此刻算是弥补了些许的遗憾。静静的屋子里回响着先生舒缓、沉稳、亲切的声音,我好像是又回到了课堂,屏息静气、全神贯注地聆听先生的授课,害怕有一丝的遗漏。一个文学爱好者,能亲耳聆听自己最崇拜的文学大师讲文学、谈创作、传经验,请先生这样的巨匠做自己的导师,是莫大的幸运。
   其他展厅里陈列着小说《骆驼祥子》的不同版本,以及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各种戏剧的剧照,声光电展示的演出录像。《骆驼祥子》成书后,被译成日、英、德、瑞典、捷克等十几国文字,1940年前后在美国销售100多万部;1950年代在国内先后被改编成话剧、京剧、曲剧和后来的电影。这部作品奠定了老舍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也为先生赢来世界级的声誉,几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因确定先生已去世,此奖颁给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说来也巧,这样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它的创作灵感来得却有些偶然。正像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妇女自杀的消息而触发了灵感,创作出了其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一样,老舍先生则是听了朋友给他讲的北京报纸上登的一个当兵几年牵回三匹骆驼、一个买了辆人力车想发家却破了产的故事而获得灵感,创作出的同样是代表作。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先生是躲在小洋楼里凭空杜撰。在老舍先生黄县路寓所不远处是一座市场,在当时的青岛很有名,规模也很大。市场里有车场,许多洋车夫在这里靠活。从小说里可以看出,先生把这里作为小说素材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另外,先生还与街上的洋车夫以及其他苦力聊天,把他们请到家里作客,和他们交朋友。这样,既熟悉了生活,又为小说的创作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而把小说的背景放在1920年代的北京,更是大师的高明之处,因为先生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更加熟悉,而把作品的背景放在当时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更能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使作品的思想内涵更加厚重。这是匠心独运。如果把小说的背景就放在远离京城的小城青岛,其反映社会现实的力度就会大大减弱,远不会有后来的巨大成功。
  
   三
  
   青岛是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用现代散文家吴伯萧的话说,青岛是个写散文的好地方。当时先后在国立青岛大学(后来的国立山东大学)任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的文学家,譬如梁实秋、闻一多、沈从文、吴伯萧、王统照等,都在这里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老舍先生在黄县路寓所除了《骆驼祥子》外,还写了《想北平》、《文博士》、《我这一辈子》等一系列作品。虽然先生没有像写《北京的春节》、《济南的冬天》那样直接写到青岛,但并不是没有涉及。沿着先生在青岛的足迹寻找,我们可以找到这座美丽的城市在先生作品里留下的踪迹。
   从黄县路出来,穿过大学路,从美术馆门前沿鱼山路上行,半坡上就是原国立山东大学,坡顶与鱼山路相交的几条窄巷子叫金口路。老舍先生1934年受聘山东大学教授,最初落脚在山大北门外的莱芜路(现登州路)住了三个月,1935年初搬来金口二路(今金口三路)一座小楼,直到年底搬到黄县路前都住在这座小楼的楼上。可惜,这两处住所都不存在了。
   金口路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它背靠松柏青翠的小鱼山,从山上可以鸟瞰前海一线旖旎的风光;走下坡去是汇泉海水浴场,蔚蓝的海面、金色的沙滩、灿烂的阳光使人心旷神怡;海水浴场对面是汇泉公园,春天樱花开放,花海如潮,让人流连忘返。我仿佛看到,每天的早晨和傍晚,先生伴着朝霞和夕阳漫步在柔软的沙滩上;明媚的春天里,先生畅游于花海中。此时此刻,先生是怎样的诗情澎湃,文思泉涌啊。大概正是基于此,先生把这段时间的作品编辑为《樱海集》、《蛤藻集》,可见青岛的山水给先生留下了多么美好的印象。
   从1934年来山东大学任教,到1937年抗战爆发从青岛辗转到大后方成为抗日统一战线文化界的领袖,老舍先生在青岛生活、工作了三年。这期间,1935年8月16日儿子舒乙降生在金口路寓所;1937年8月1日,次女舒雨出生在黄县路寓所;而1936年成书的《骆驼祥子》则为先生赢来世界声誉。可以说,在青岛的短短三年时间,是先生一生中生活和文学创作最为辉煌的时期,对先生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也给青岛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我们要好好地珍惜这笔财富,永远怀念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
  
   2011.12.01

共 37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作者怀着深切的情感与敬慕的情怀拜访老舍故居,一路感受着先生的思想文化,体会他为人类留下的精神财富,吸取他留存于世的文学精华,高度赞扬了他在人类文学事业上作出的贡献。文本层次分明,感自心底,有益的介绍与推崇,对读者是良好的引导,值得关注。【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1203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1-12-02 23:43:21
  文本情感真切,感自心底,给人全面展现了老舍先生的文学成就与文化精髓,值得学习,关注!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1 楼        文友:崂山道人        2011-12-03 18:59:28
  谢谢点评,问好
2 楼        文友:诗史苍狼        2011-12-05 07:55:22
  我喜欢去小鱼山,确实很美。
狼牙月下独徘徊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