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散文】仰止华夏“觅陵人”——黄濂

编辑推荐 【海蓝·散文】仰止华夏“觅陵人”——黄濂


作者:大连儒艮 探花,1246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23发表时间:2011-12-05 18:40:27
摘要:大连华夏“觅陵人”黄濂,20年自费潜心考察撰写陵墓大作,成果斐然……

(一)相识缘
  
   冬日一个周四上午,被虎滩社区文社社长李孝维鼓动着,我参加了诗词班首次活动。
   文社今年6月27日成立,那些油画班、书法班、国画班、陶艺班都活动好几个月了。好多作品展在活动室,很是亮眼。唯诗词格律班才开始。我不善长这个,写点现代小诗文在文学网站发表,自娱自乐。那天六位男人唯我是“一枝花”。大家都带来了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着,也算情趣。最后主持人张国有老师就请黄老发言,又赘了句:“黄濂老先生可是我们社区乃至华夏名人,著书十多本,都成当代陵墓学专家了。他还给文社赠书100多本。”
   我抬头看去。他一身质朴,老迈干练的神姿和近80的年龄,像小有10岁的样子。他不善言表,但眼神却透着睿智和深沉。他腼腆谦谦的笑,倒让我有了莫名的好奇和感动。
   他朗读了几首小作,其中五绝《松》给人一种坚韧不屈,博怀向上的力量。
  
   门前一簇松, 高耸入云中。
   枝迎四方鸟, 叶送八面风。
  
   散会了,我和诗赋有功底的孙照泷,会篆刻的刘新林先生,围着黄老出了门还在聊着。黄老顺手一指说:“我家就这栋,一楼,你们没事来坐坐?”真是求之不得。
   他老伴儿笑盈盈颤巍巍地请我们进屋。看着她稀疏的头发和衰老的面容,真体会了黄老近年守着病妻的那份不渝和艰辛。
   黄老的书房真让我们亮眼。可利用的空间都藏满了图书。《辞海》、《辞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民族.考古卷》、《中国历史大典》,《史记》、《汉书》、《晋书》、《宋书》、《魏书》、《北史》……《千古丰碑》、《中国历代皇帝录》、《皇帝文化志》、《中华之母嫘祖 》……最多的就是有一些有文物古迹大省、县的史志类。一些著名中外文学书籍归类在另个大书柜里,让人想到了主人定有学富五车之渊博。
   黄老边讲着著书的点滴经历,边里屋外屋地找来所剩不多的书籍,给我们三人各配齐了8本。其中6本定价18.80——26.00元不等。他又指着《清代十三陵》、《明代十八陵》两个小单册说,以后这单册不再版了。大家一再谢谢,我更像得了宝贝似地捧着。突然就有了让黄老签字的愿望,他看了一下钟表说:“老伴儿又做了大手术,现在还在恢复阶段,我要给她做午饭,你不急就放在这里……”我赶忙接话说:“不急,慢慢签就好,今天打扰您了,真没想到你还会做饭?!”黄老却笑出有几分心甘和羞怯来。
   回家的路上满脑都是黄老的身影。满屋的藏书,简陋的写字台,老旧的小台灯,还有这20年来儿子又给新换的一把椅子。他不会电脑写作,查资料费工费时,这对退休后才开始做学问的老人多么难能。他自费只身寻觅考察华夏2000多个陵墓,系列科学地分类撰著,好多填补了陵墓学的空白,这不是伟大出自平凡又是什么呢?他夜以继日地伏案编纂,还要承担家务,照顾多病的老伴儿,若没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和贤哲厚德的高品,怎样可以做得来呢?我开始仰止于黄老了。
   一晃就到了下一个周日。下午2点多钟,我带着拜访的心情再次走进黄老家。那天我从根上问起,他耐心地讲述。我笔记了好多,又给黄老和书房照了好多的照片,一会儿天就要黑了。告退前,黄老又拿出三本写自己但不准备发行的样书,本本都是图文并茂。他一再嘱咐《人之初》、《金婚遐想》和《华夏陵墓行》只各打印了一本。我答应尽快“完璧归赵”。
   捧着一摞“请杨林同志雅正——黄濂”亲笔签名的书籍出门,望着红彤彤的斜仄夕阳,感觉它更美了。
  
   (二)不容易
  
   黄清濂,笔名黄濂。满族。1934年出生于辽宁桓仁县马圈子。读书四年,种地八年。1951年秋考入桓仁税务局,从此走出山沟。他先后在营口针织二厂、营口市总工会、营口市物资局做财务科长。他最大的业余爱好是看书、打球、下棋、旅游。
   1991年退休后,他决定趁身体健康、交通、食宿及景点门票价低时,圆其游遍中国的梦想。在此期间他选了几个专题。如:观辽河首尾变迁游;饶渤海湾看三省一市民俗风情游;56个民族婚丧嫁娶记录游……最后他确定“考察中国帝王陵墓”。他感觉这非同于单纯的眷恋怀旧,而能让人们更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更加热爱中国的今天和未来。这五千年的帝王陵墓,就像古代的驿站,传递着历代帝王治国创业的精髓、美德以及成败。记录他们的生死何源何处,陵寝的源流变化和现状特点,给相关部门提供更精确可读的第一手资料。能服务于社会,恩德于后人,给人生画一个最完美的句号就是他的初衷。
   黄老开始了目的旅游了。可他找来的几个伙伴听说长期在外,荒山野岭找陵墓都打了退堂鼓。他没泄气。卖了“理光”换上了轻便的美浓达相机。带上旅游交通图、胶卷、笔记本及简单的行装就踏上了行程。怕家人担忧中途不测走上一条不归路,就留下一份“遗嘱”:
  
   清来清去无债主, 无愧人生心里舒。
   行程万里乐天涯, 翛然山林谒先祖。
  
   轻来轻去踏归途, 山枫掩映新别墅。
   读书万卷今有暇, 莫来惊扰我打呼。
  
   多么心怀坦荡、高洁无私的一位老者,多么“敢为天下先”的胸怀宏愿。我仰止!
   从此他穿行在觅陵途中,给自己命名为——“觅陵人”。他要面临很多始料不及的困难险阻:坐车防贼,独行防盗;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脚底防蛇咬,禁地防狗欺;住宿防骚扰,“穷山恶水”防诈欺。
   我看到一张张“走麦城”的照片:旅行包被割了数道口子丢了证件和钱物;三层衣服割破没感觉;太昊陵前遇拉驴进香的多多女骗子;被野狗围困和西藏哲蚌寺一地安然午睡的野狗;四次拍秦陵中最差角度的照片;一双沾满黄泥巴的黄胶鞋和泥裤腿……
   我还看到一张张最难得的照片:最远古的黄帝陵、炎帝陵;最原生态、宏威壮美的乾陵;最特色的成吉思汗陵;最具群体等级建筑的清东陵;最带人文色彩的伏羲帝妃女娲陵,娥皇、女英墓,妇好墓、王昭君墓……
   太多太多!上到历代天子,中到历代将帅,下到教育家,独到中华英烈墓。这多年来觅陵的胆略心智大增。他说自已已经成了陵墓的粉丝。每当找到一处陵墓,都会打老远跑去,对“鬼”(墓主人)有种敬仰亲切之感,心里呼唤着:“我可找到你了!”再绕陵墓四周细细查看,以至进入虚幻的创作状态。
   1996年黄老携老伴常桂荣一道觅陵,几年下来同甘共苦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有了相互的照应他更来了情绪,写书、出书兼发行。最困难时,为凑资金老伴把多年来攒的首饰都卖了。讲到这里,我看到黄老有些哽咽。他说:“老伴真诚老实,善良温顺更开明大度。养育了两儿一女,如今各个自立幸福。2001年元月,为了少听闲话打击,也为了找个好环境养老就搬到了大连。只是2004年5月她再脑血栓后,造成语言障碍,走路要人扶持,神情也明显呆滞……这些日常护理和家务事就责无旁贷落到我肩上。但一想到老伴一辈子对我的好来,我真是没有半点怨言。”
   多好的老爷子,多优秀的男人啊?!我翻开他的《金婚遐想》小册子,就想起她对我说:“这是为老伴特地撰写制作的。”《金婚》:
  
   春花秋月五十年, 风雨同舟共纾难。
   金子怎比金婚贵。 携手走好一路缘。
  
   穿越时光。那是1955年你们订婚了——郎才女貌;又一个十年小儿子都3岁了——艰苦温馨;金婚之年你们又了孙子、外孙,还有成功发行了这多的系列丛书怎不——阖家欢乐!我更加坚信人生有了另一半的美好,才能志和、心和、情更和。这幸福是一生的追求,是两位耄耋伉俪的默默相守。容易吗?
  
   (三)不简单
  
   要说敢作学问的人都不简单。因为他们能把看似简单的东西说出“复杂”,且有理有据,头头是道。除了厚古薄今的学识,专注治学精神,还有一股子痴迷劲儿。
   20年来,黄老的精力汗水让金石为开了。除了大连出版社为之发行了四部2.3万册,他自费先后出版了8部书22.8万册,已销售出20万册。很多国外游客也竞相购买珍藏。有:《中国历代帝陵》、《中国后妃陵》、《明代十八陵》《中国历代将帅陵墓》、《清代十三陵》、《中国教育家陵墓》(于弟弟黄山合作)、《中华英烈墓》、《皇帝正妃嫘祖》。它们图文并茂,详略精准好多填补了中国陵墓系列丛书的空白。其余6部均获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我问:“这些年你这样忙乎挣钱了吗?”他又是腼腆一笑:“基本持平我就满足了。但我们赚了全国旅游,丰富人生这就算最大的收获嘛。”他又说:“参加工作40年忙忙碌碌,却没看到自己做了些什么。退休后寻找陵墓总算给国家做了点事情,而自己的晚年生活也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很是充实。”
   黄老成功了没忘感谢各地文化、考古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众多朋友的热忱相助。特别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庆柱、国家文物局俐敏、中国摄影报社吴家瑾、陕西省文物处处长李居西、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巩启明……还有河南、江苏、广东、安徽、辽宁、四川、河北、黑龙江、上海、吉林、西藏等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他收到了好多业内人士鼓励鞭策、赞美祝福的书信、书画。
   黄明兰(1966年2月)写到:您作为考古业余爱好者,能走遍全国搜集资料写成书,实在不易,令人赞佩。
   刘庆柱(2003年8月)写到:您近年来分门别类编撰,出版了一批古代陵墓著作,为弘扬民族文化、历史做了一件大好事,值得学习。
   冯克田(2005年11月)写到:您不仅是寻找中华陵寝的第一人,更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歌颂先驱,哺育后人的作家。在有生之年,你选择了著书立说,实在是难能可贵之举,让我等钦敬不已。祝贺您的选择与成功。
   ……
   还看到黄老留照的20多幅赞美鼓励他功绩的书画大作的。其中:
   赵钧中的:黄濂先生雅正:德意双馨,福泽绵长。己丑年端午均中;
   浙江绍兴市义务文管员苏梓江的:竹笋图,兼题:未出娘胎便有节,长大成才乃虚心;
   陕西省咸阳市书画家王歌的:一个红底黑字大大的“百岁寿”字。庄重喜庆。
   很多很多。他的义举也让众多业内人士为他人叹服、仰止!
   黄老在今后的打算里说:到目前尚完成工作量的60%。今后还要继续考察撰写《中国书画名人墓》、《中国诗词名人墓》、《中国宰相墓》、《廉吏墓》、《中国美女墓》、《东周诸子墓》、《慈母孝子墓》。最想出版一部《中国名墓大全》只是现在资金、身体、家务都有限制,挺难。真期待贵人、贤士、出版社帮忙完成这一宏愿。
   黄老6年前就给自己选择了“最佳丧葬”形式。他在《华夏陵墓行》第十五节说:我考察的陵墓,大都是土葬,也有少数的树葬。水葬、天葬、崖葬等虽没考察,但都见过。这些葬法我倾向树葬……即将遗体捐献给医大做教学用,让躯体为人类做最后一次贡献。为给子女留下怀念、忆旧的场所,我也搞树葬,但不埋葬骨灰,是我生前保留下来的头发、胡须、指甲、趾甲和掉下的牙齿等细小物质。这些“零件”从头到脚,代表一个人的整体而不会腐败又无污染,从而能长期保存……一旦有某种需要,可以随时取出化验。我用一块汉白玉凿个洞,把这些东西连同简要说明的纸条一起装进封好,正面上部嵌入一寸彩照,下部刻“黄濂(mu)”。
   【(mu)是他的造字,要拼凑很复杂我只能在此描述:一个形似“门”的框,不带点;内装一个似“电”的字,但不出头。】外框代表“盒”的意思。内里的(假电字)是两个字组合:去掉两个边就是个“毛”字,去掉下边的弯钩是个“甲”字,意为盒内装着毛发和指甲之类的东西……
   读到这里,我又细看了“黄濂(mu)”的实照。汉白玉高15X7X6(公分)彩照已镶好。另外还用竹制的茶叶筒、装胶卷的塑料盒各做一个,并排摆放着。一种惊奇,一种敬仰油然而生。
   多无私多开明的老人家啊!不简单啊,不简单!您:身前觅陵千千冢,身后树下万万古。这不是贤哲是什么?这不是智者又是什么?
   您是我们虎滩文社的骄傲;大连人的骄傲;华夏儿女的骄傲!更是民族的乃至世界——人类文明的骄傲……我还是仰止!
  
  
   大连儒艮(心无垠)作于采读黄濂力作之感后.2011.12.1夜
  
  

共 48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笔下的一个近八十岁的学者黄清濂就这样出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1934年出生,经历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退休后,带着最古朴的愿望开始了人生另一次有意义的“旅行”,他决心以“考察中国帝王陵墓”为自己研究的课题让人们更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更加热爱中国的今天和未来。这五千年的帝王陵墓,就像古代的驿站,传递着历代帝王治国创业的精髓、美德以及成败。记录他们的生死何源何处,陵寝的源流变化和现状特点,给相关部门提供更精确可读的第一手资料。能服务于社会,恩德于后人,给人生画一个最完美的句号就是他的初衷。带着美好的愿望,从此他穿行在觅陵途中,给自己命名为——“觅陵人”。他要面临很多始料不及的困难险阻:坐车防贼,独行防盗;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脚底防蛇咬,禁地防狗欺;住宿防骚扰,“穷山恶水”防诈欺……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克服了这个年龄带来的种种不便,20年来,黄老的精力汗水让金石为开了。除了大连出版社为之发行了四部2.3万册,他自费先后出版了8部书22.8万册,已销售出20万册。很多国外游客也竞相购买珍藏。有:《中国历代帝陵》、《中国后妃陵》、《明代十八陵》《中国历代将帅陵墓》、《清代十三陵》、《中国教育家陵墓》(于弟弟黄山合作)、《中华英烈墓》、《皇帝正妃嫘祖》。它们图文并茂,详略精准好多填补了中国陵墓系列丛书的空白。其余6部均获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丰硕的成果,昭示着老人的学识和为人,对患病妻子的悉心照顾更是在同行中令人敬仰,一个德才兼备的老人形象就这样跃然纸上,令人动容和敬佩。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锦妤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锦妤        2011-12-05 18:40:48
  作者笔下的一个近八十岁的学者黄清濂就这样出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1934年出生,经历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退休后,带着最古朴的愿望开始了人生另一次有意义的“旅行”,他决心以“考察中国帝王陵墓”为自己研究的课题让人们更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更加热爱中国的今天和未来。这五千年的帝王陵墓,就像古代的驿站,传递着历代帝王治国创业的精髓、美德以及成败。记录他们的生死何源何处,陵寝的源流变化和现状特点,给相关部门提供更精确可读的第一手资料。能服务于社会,恩德于后人,给人生画一个最完美的句号就是他的初衷。带着美好的愿望,从此他穿行在觅陵途中,给自己命名为——“觅陵人”。他要面临很多始料不及的困难险阻:坐车防贼,独行防盗;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脚底防蛇咬,禁地防狗欺;住宿防骚扰,“穷山恶水”防诈欺……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克服了这个年龄带来的种种不便,20年来,黄老的精力汗水让金石为开了。除了大连出版社为之发行了四部2.3万册,他自费先后出版了8部书22.8万册,已销售出20万册。很多国外游客也竞相购买珍藏。有:《中国历代帝陵》、《中国后妃陵》、《明代十八陵》《中国历代将帅陵墓》、《清代十三陵》、《中国教育家陵墓》(于弟弟黄山合作)、《中华英烈墓》、《皇帝正妃嫘祖》。它们图文并茂,详略精准好多填补了中国陵墓系列丛书的空白。其余6部均获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丰硕的成果,昭示着老人的学识和为人,对患病妻子的悉心照顾更是在同行中令人敬仰,一个德才兼备的老人形象就这样跃然纸上,令人动容和敬佩。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锦妤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1 楼        文友:大连儒艮        2011-12-06 09:09:05
  谢谢锦妤妹妹滋养精致高抬的点评,感动着!拥抱,敬花果茶喽~~·天冷保重哈~~~再谢~
2 楼        文友:锦妤        2011-12-05 18:41:32
  一气呵成,真的是令人仰止!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2 楼        文友:大连儒艮        2011-12-06 09:12:49
  姐姐也是被感动了才写了来。这样的贤哲该宣传,也该铭记哦~~大连的骄傲,华夏的骄傲那是真的~~~再次拥抱哈!
3 楼        文友:锦妤        2011-12-05 18:45:19
  谢谢姐姐邀约大连,看到您的留言,我的心里温暖了好半天,实在是时间上的问题,到了最后一天,本来打算给您打电话,可巧我的好友从我市也来大连,只好一直陪伴她了,好在以后还有机会,呵呵。到大连后,风太大了,旅游景点只去了老虎滩和星海浴场,剩下的就在居住的地方叫:青泥洼桥的地方转了,呵呵。好奇怪的一个名字。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3 楼        文友:大连儒艮        2011-12-06 09:11:01
  真是的,擦肩而过了~~~遗憾滴!以后会有机会,要在夏天来,姐姐会带你去海边游泳看海哦~~
4 楼        文友:胡萍萍        2011-12-06 07:07:26
  老迈干练的神姿和近80的年龄老迈干练的神姿和近80的年龄老迈干练的神姿和近80的年龄老迈干练的神姿和近80的年龄
回复4 楼        文友:大连儒艮        2011-12-06 09:13:39
  谢谢萍儿来读~~~敬茶喽~~~保重哩~
5 楼        文友:又一年        2011-12-06 14:02:51
  那些油画班、书法班、国画班、陶艺班都活动好几个月了。好多作品展在活动室他决定趁身体健康、交通、食宿及景点门票价低时
我是……
回复5 楼        文友:大连儒艮        2011-12-09 16:58:24
  谢谢朋友来顾~上香茗喽~~~遥握~
6 楼        文友:古风存        2011-12-06 14:34:31
  也算情趣。最后主持人张国有老师就请黄老发言就像古代的驿站老旧的小台灯如今各个自立幸福。2001年元月
衣冠简朴古风存。
回复6 楼        文友:大连儒艮        2011-12-08 08:26:02
  谢谢朋友,上杯名茶,沁肺抒怀哦~~~祝好保重哈.
7 楼        文友:麻利        2011-12-08 11:16:28
  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黄老学者,业余考察,专攻陵墓,独树一帜啊,人物事件本就吸引眼球,又加儒艮妙笔点染,让人读了如饮佳酿啊。为这样可敬的老者扬名立传,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是大大的功德啊。
回复7 楼        文友:大连儒艮        2011-12-09 17:01:16
  谢谢小哥关顾~~敬酒一杯(呵呵,听说你好这口哈~~嘻嘻),你在烟雨的帖子可不活跃啊,那里该做重点吧~~~祝好吧小哥~
8 楼        文友:胡萍萍        2011-12-08 23:47:21
  多优秀的男人啊?!我翻开他的《金婚遐想》小册子被虎滩社区文社社长李孝维鼓动着兼题:未出娘胎便有节现在还在恢复阶段
回复8 楼        文友:大连儒艮        2011-12-09 17:02:34
  谢谢萍萍,上花果茶喽~~~天冷,保重哈~~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