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金庸小说长存文学史之可能

精品 金庸小说长存文学史之可能


作者:微败 布衣,36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46发表时间:2008-12-19 22:16:52

在现代文学史上,新武侠小说的出现给中国文学带来了一定的活力,在武侠文学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中,这一领域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个夺目的奇葩。在漫长的武侠文学发展进程中,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作品,被公认为是新武侠小说的顶峰,尤其是金庸自1995年至1972年的创作,达到了新武侠小说的至高境界,得到了广泛的社会传播,影响已扩展到了全球。本文将从金庸小说诞生契机,风行的社会原因,其文化品位,现代性,受众范围等角度阐述金庸小说能够成为经典文学永载史册的根据。
   一、金庸小说诞生和传承的历史文化契机
   随着西方启蒙主义思想的的东渐,中国文化进入的现代性的进程。先是鲁迅,胡适倡导的白话文运动,随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开始走向现实,关注社会关照全球,白话小说等文学形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繁荣,但进入六七十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和“口号文学”严重迫害,大陆的“雅文学”一片空白,几乎没有高质量的作品诞生,社会心理的扭曲,使文学走向无力的虚空,根本上不能够真实的反映社会现象,表达时代思潮维护社会生活原貌,而与此同时,在文化和政治氛围相对宽松,被称做“文化沙漠”的港台,一种新的白话文学作品——新武侠小说却诞生了,它借助宽松的政治环境,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的涵盖范围。形式上新武侠小说运用了白话文的叙事手段和意识流、心理描写、西方戏剧表达方法、电影蒙太奇等与中国传统文学表现方式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内容上它几乎如百科全书般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全貌,借助侠士这一理想人物形象,表现自由主义,崇尚人性和自由的爱情生活,这很好地响应了人文主义思潮,符合当时的社会潮流,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爱好,加上当时文学样式的单调,读者选择的有限性,使得武侠小说成为无可厚非的亮点,因而武侠小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一时间新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系列作品走俏大将南北,并使得这一潮流持续走过了80年代,90年代,直到今天金庸的小说仍以各种版本,不同的表现形式风靡整个中国乃至世界。
   二、金庸小说的现代意识
   1、“人”的突出及复杂化
   在中国旧武侠小说乃至经典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多是扁平的,人物的思想也往往打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人没有自由和张扬的个性,人的性质的划分也往往是二元的:非黑即白,非正即邪。比如旧武侠小说《水浒传》里,鲁智深是抱打不平伸张正义的英雄,高俅则是十恶不赦,无奸不犯的小人;西门庆是好色放浪的纨绔败类,而武松则充当了六亲不认无情无欲的正义的代言人。而在金庸小说中,人物形象则丰富饱满得多。《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一方面憨厚老实,一方面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又头脑冷静,在侠骨刚硬的同时又不乏儿女柔情,将人性的方方面面展示的淋漓尽致,极其饱满。
   同时金庸运用西方现代心理分析学说,将弗洛伊德、荣格的精神分析学成功地运用到作品的人物形象表现中,兼顾了人物性格的变迁,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更加接近真实而复杂的人物心理。譬如《倚天屠龙记》中的谢逊,原本是秉性善良,刚直威猛的侠士,但后来被其师混元霹雳手成昆害得家破人亡,使得他不信任任何一个人,变成一个杀人如麻的嗜血狂,在巨大的心理折磨中艰难地生存着;再如《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维护着“君子剑”的伪善面具,背后却对权利疯狂地渴望,甚至甘愿为其抛弃家眷,变态地练习邪门武功《葵花宝典》,出卖爱徒,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权利欲望。
   2、对“侠”的全新认识
   早在墨子思想中,已经有对侠义的初步认识,到韩非时,侠义由于韩非本人对其误解,以为有害于国家秩序的建立,所以提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观点,认为儒和狭一样的有害于国家。到宋代的“公案小说”中,侠士则变成了统治者的御用工具,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如《七侠五义》中包拯手下的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等人。清代是侠士没落的王朝,但在清末,却产生了无数的大侠,如秋瑾,谭嗣同等人,他们抱着一腔热血要与封建王朝同归于尽,包括孙中山的革命,其实质意义上也不过是原始的侠士情节,这时候侠的意义在于“救人与厄”,而到了金庸这里,对侠的意义却有了崭新的认识,托《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口,金庸讲出了对侠的认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指出侠的意义在于奉献于社会,与国家和民族共存亡,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守襄阳一节和《天龙八部》中乔峰化解契汉矛盾都准确地反映了这一点。
   3、对传统情节模式的颠覆
   《红楼梦》以前的小说,甚至《红楼梦》本省都没有摆脱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而金庸小说却完全摒弃了这一模式,崇尚自然真实和自由选择,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黑风双煞”夫妇,在世人眼里,他们是对穷凶极恶的大魔头,而又有几人理解他们至死不渝的真挚爱情呢?在侠士的出路问题上,金庸也一反传统模式,侠士在斩妖除怪报效国家之后也不尽封官受爵走向仕途,而是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支配自己的行为,这就更具有现代意味了。譬如杨过和小龙女无视周围社会的压力,抛开师徒名分不管,而变为夫妻。面对武林群雄的千夫所指,杨过斩钉截铁地回答:“你们斩我一千刀,我还是要她做妻子。”即使知道小龙女被人奸污后,杨过仍不以为意,坚决要和小龙女结合,可见封建贞节观念在他心目中根本没有地位。杨过是礼教习俗的自觉的叛逆者。再如《射雕英雄传》中的周伯通以游戏的态度终其一生,不受世俗和礼教的约束,按自己的行为方式保持童心不老。
   4、对国家利益和民族关系的深入思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历朝历代汉族都被儒家文化视为正统,而少数民族则被视为是异端,于是出现了“鞑子”,“蛮夷”之类的说法,少数民族一旦获得政权,就受到机大的排斥,如清代顾炎武等人的复明思想,总是得到几乎所有汉人的支持。但只要仔细反思,这难道不是儒家思想狭隘的民族偏见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难道真的成立吗?在小说的不断探索中,金庸逐渐摒弃了汉族本位的狭隘民族观,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其力作《天龙八部》中,金庸对民族关系和偏见的认识犹为集中,在分别代表辽、西夏、大理的三个人物乔峰、虚竹和段誉的行动中,金庸让各民族间的关系空前紧密和融合,以表达对民族融合的支持和呼唤,金庸自己在北大的一次演讲中也表示:“一旦同化、融合了,我们华夏民族就壮大起来,统一起来……”而历史也证明了民族融合非常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对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保守不互通有无的现象,金庸也给予了强烈的抨击,在《天龙八部》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乔峰在蒙冤受屈后在聚贤庄英雄会上与少林寺玄寂对打,乔峰的招式被玄寂斥为是卑鄙下流的手段,而乔峰却道出了此拳出自本朝太祖的拳法,而当玄寂以“天竺佛指”反击时,乔峰却反唇相讥说这不是胡人的拳法吗?这就道出了金庸的明显的用意,主张民族融合,共同学习,取长补短。
   5、强烈的批判意识和社会规劝功用
   武侠小说看似跟社会现实相去甚远,但作为文学作品,无一例外是社会生活的写照、提炼和升华。作为接受了西方如大仲马、司各特、斯蒂文生、雨果、狄更斯、屠格涅夫等作家影响,而同时又深受鲁迅、茅盾、沈从文的影响的金庸,怎么肯放过对社会的批判呢?《射雕英雄传》一开始,在牛家村的小屋里,金庸就借跛腿曲三之口讲出了自己的历史观,在对岳飞被害一事上,秦桧做了千古的被唾骂者,而小说中则说:“真正害死岳爷爷的罪魁祸首,只怕不是秦桧,而是高宗皇帝”,这给了读者另一种思想空间,同时这件事情似乎也影射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这也很有可能是《射雕英雄传》在六七十年代在台湾禁止出版的原因;还有《笑做江湖》中写日月神教和《鹿鼎记》中写神龙教的那种诸如:“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教主令旨英明,算无遗策,烛照天下,造福人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又说什么:“教主指示圣明,历百年而常新,垂万世而不替,如日月之光,布于天下”,“属下谨奉令旨,忠心为主,万世不辞”的言辞,与文革“四人帮”时期的“早请示”、“晚汇报”、是何其的相似,这是种讽刺,更是种批判;而金庸在1977年写的《侠客行》中塑造的石破天形象,他目不识丁却破解了无数聪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武学秘笈,在这里金庸似乎要对整个文明史进行嘲讽,对教条主义和烦琐哲学给予了无尽的调侃可批判。而最能体现批判精神的当属《鹿鼎记》,作品主人公韦小宝是个游手好闲,无知散漫而又善于阿谀奉承两面三刀的小混混,但就是这样一个痞子气的小人物,却处处戏剧般地逢凶化吉,节节高升。他像小市民占有商品一样占有女人,在他的眼里女人已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女人而仅仅是一件私有财产。韦小宝已完全丧失了爱的机能,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却要被顾炎武这些大儒推向皇帝的宝座,岂不荒诞?这是对整个封建王朝的批判和讽刺,意思是说,在气数已尽的王朝,谁在那个皇帝的宝座上都一个样。智者和混蛋都拦不住历史的潮流,同时也批判了作为臣子的那些官僚们,他们只会墨守成规,,甘愿做专制的奴才,直到老死归天。
   三、金庸小说无疑是雅文学
   在金庸小说诞生之初,新武侠小说被冠之以“武打小说”的屈辱帽子,不被人重视而当作一种正真意义上的文学加以研究。后来,随着武侠小说渐入人心,人们依然把他视为“武侠文学”,当作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不敢介入研究,更不敢把它与高雅文学联系起来。直到进入八九十年代,许多文学评论家和专业人士,如严家炎、钱理群、陈平原、孔庆东等的介入研究,使得武侠小说的声誉空前提高,备受关注,但金庸小说是不是雅文学还有很多的争议。
   但依我之见,金庸小说完全可以方入雅文学的范畴加以对待。
   在北京大学授予金庸名誉教授的仪式上,金庸被高度赞扬为精英文化改造通俗文化的“全能冠军|”,说明了其无可否认的功绩,但荣誉不代表实际的价值,我们不妨把金庸小说以雅文学的标准来参照一下:首先,金庸小说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宏大的社会生活场面,同时又有贴近的历史背景,很好地作到了雅文学关注社会人生这一要求;其次,在深度上,金庸小说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有人在失落时候读金庸小说获得了奋斗的勇气这是最好的实证之一,在表达爱情、人性等好多方面,金庸小说足以和经典名著相比肩;再次,在表达技法和文字魅力上,金庸小说也绝对是白话文学的典范之作,从这个意义上说,金庸小说绝对堪称经典。
   四、金庸小说的受众特点
   1、覆盖面积极其广阔
   金庸小说已经火热了将近半个世纪,妇孺皆知,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其气势造就胜过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割柳词”的柳永。而现在金庸早已成为世界的金庸,我们的天空,早就有科学家将一颗新发现的行星命名为“金庸星”,金庸不但享誉海峡两岸和东亚,而且延伸到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华人社会。金庸的作品也早已有了英译、韩译和日译的版本,并且日本要将金庸全套作品进行翻译出版发行,可见金庸的作品涵盖的已不仅仅是华人范围了。
   2、读者文化层次跨度大
   金庸的小说不但小学生看,中学生大学生看,而且市民看,农民看,职员看,政府官员看,教授看,作家看,科学家也看。像中国已故的数学大师华罗庚,美国的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以及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昆、甘子钊、王选等,都是“金庸迷”。并且文学研究的专家也看,譬如文学研究家程千帆、红学学会会长冯其庸以及章培恒、钱理群、陈平原等,足见金庸小说拥有非常广泛的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有市场就有发展的可能,这也是金庸小说长盛不衰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3、超越政治立场的分野
   喜欢金庸小说的人,有很多政治立场有分歧甚至对立的人,很多人士他们在政治立场也许大相径庭,但对金庸小说却同样地热爱。在内地有邓小平、江泽民这样的政治家喜欢其作品,而据台湾新闻界人士透露,海峡对岸的领导人——国民党中央前主席蒋经国先生,生前也很爱读金庸作品。这样的现象难道不能说明金庸小说的巨大魅力吗?
   综上所述,金庸小说有它强烈的感染力、巨大的文学价值和生命力,她是世界文坛的一例特殊现象,以不同的视觉和表现方式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金庸小说有理由作为经典现代文学作品,永驻文学史册。

共 48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从金庸小说诞生和传承的历史文化契机、金庸小说的现代意识、金庸小说的高雅品位以及金庸小说的受众特点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说明了金庸小说长存文学性的可能性。文章立论角度不错,论述得也相当周密。【编辑:邬海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邬海波        2008-12-19 22:32:22
  金庸可称作是中国的大仲马,如果论水平及影响,应该在大仲马之上。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2 楼        文友:山旦悦        2015-09-12 19:24:58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