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旋转木马散文】春季立论

编辑推荐 【旋转木马散文】春季立论


作者:老狼 童生,81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61发表时间:2008-12-19 23:08:36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杨柳青青江水平,微风细雨斜燕飞,群莺争暖树,农夫翻新泥,一幅春的画卷在我的脑海中慢慢地舒展。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在充满着期盼的季节里播下种子,等着秋的硕果累累。春,给人的总是充满希望的,而我却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迷失了方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在这里姑且不论希望的有无问题,更何况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路,给自己留下点什么东西总是好的。
  
   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相信有一点思想的人都思考过之这个问题,可没有谁给过我们一个明确的回答,好像也没有谁能够回答好这个问题。
  
   尼采不避艰难地拒绝假定人生是有目的的,而深信人类生命之进程是一个循环,人类的事业乃为无目的之野人的舞踊,而非有目的之往返于市场,这个说法,看似有些许道理,但似乎陷入了他自己那个永恒的回归论中,终究不太为世人所接受。林语堂在他的《吾国与吾民》则宣称:人生真正的目的,中国人用一种单纯而明显的态度决定了,它存在于乐天知命以享受朴素的生活。这个观点也是有欠全面的,正如他在另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当顺利发皇的时候,中国人都是孔子主义者;在失败的时候,人人都是老子主义者。孔子主义者在吾们之间努力而建设而勤劳,老子主义者则袖手旁观而微笑。职是之故,当中国文人在位则讲究德行,闲居则遣情吟咏。他的意思也就是所谓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代表的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四十年前福柯预言了人将不复存在,“恰似一张埋没在海边沙砾里的面孔”,如果这是这样的话,的确是有了几分清闲,既然人都死了,又何必去取探寻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
  
   在历史和宇宙这个深邃的空间里,我们发现很多或许很深刻的真理,但我们面临自己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茫然。物我之境,万物俱在,物我之境,又空无一物。
  
   人或许真的如福柯所预言的那样已经变成了海边沙砾里的面孔,转念一想,但清晨的阳光唤醒我眼睑的时候,看见窗外阳光明媚,草长莺飞,又确确实实感觉自己还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于是有的人就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慨,人生的意义正如梦的意义一样,只是一个虚无飘渺的存在。可在清醒的人看来,梦总是可笑的,但也有人说,对现实保持清醒,本身就是苦难。人生的清醒却是一种理智、智慧、和哲理的眼光,一个人要有这样的眼光,他必须超越现实的纷扰和生活的情欲,在永恒中,冷静地心境中观照万物的悲欢喜乐。也许这两者的观点结合起来也就构成了人生意义的第一重含义:在虚无和清醒中来回走动。
  
   人知道了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同时却警戒着它的朝生暮死的性质:畏惧于为造物主所嫉妒。人的幸福是脆弱的物体,因为“神”老是嫉妒人类的幸福。幸福问题因而使人生不可捉摸的问题。人对于一切文化和物质进步尽了全力,幸福问题毕竟值得人类一切智慧的最大关心以谋解决。中国人竭尽了他们的常识,下过最大的毅力以谋求此等幸福,可畏惧带来的痛苦让他们宁愿生活较为纯朴而享受长久的天年。因为享受了人生过分的幸福,中国人想来会损此生之福分,所以“人当趋福避祸,两加审慎!”。故范仲淹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乃冠冕堂皇之语而已,或者说那只似人生追求失意迷惘后寻求的一种心理安慰而已。明季某学者说:“人当取较清淡之幸福”,一般中国人皆具有此同情心理,盖人生幸福富有不确定性,而返朴归真为惟一防护的方法。中国多隐士,山水田园诗可以说是极具特色,可以说这就清淡之福的具体体现,当苦难来临之时,世俗的幸福追逐无望之际,他们尝试着把苦难转型,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幸福,或寄情于山水,或放浪于形骸,驱车长歌,饮马高岗。于此,他们窥视着人生意义的第二重境界:在幸福与苦难中来回旋转。
  
   贝多芬说过:孤独,孤独,孤独。罗曼罗兰也说过:力量,在孤独中默默生长,成熟。完全不错,但同样完全不错是在孤独中,人的内心生长着兽性,在孤独中,人失去了爱、温暖和友情,在孤独中,人经历着向兽的演变。孤独是人向神和兽的十字路口,是天国与地狱的分界线。人在这里经历着最严酷的锤炼,上升或堕落,升华或毁灭。这里有千百种蛊惑与恐怖,无数软弱者沉没了,只有坚强者才能泅过孤独的大海。人是介于神和兽之间一个特殊的群体,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是理论的而不是讲情理的动物,中国哲学家也容让这个说法,但却加以补充,谓人类尽力成为有理性即讲情理的而不仅仅为理论的动物。周作人先生也认为人性是介于神性与兽性之间的一种状态,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人性是神性和兽性的综合。这些讲的其实就是一个“神——人——兽”三者之间的一个取向问题,而归根结底应该是一个“人成为人”的可能性问题。为了成为了自己,人不仅应欢迎混乱,超越性和那种重新启动的权利,而且应该接受过去一切不可改变的东西,接受现在一切现在不可控制的东西,并接受将来一切出乎预料的后果。能够真心喜爱一切命运,幸福、苦难、孤独甚至死亡这一切的人生生存表象,都应记录在你的人生轨迹中。转回来的,最终回归于我的,便是我自己的自我。我想这应该是人生意义的至高境界:在神与兽之间成为自己。
   最后以下面几句话,终结我的此次思索:
   历史和宇宙以致于一切都是虚伪的
   命运的转轮不曾停止又让一切都消逝
   思维的张力刺破了永恒
   留下了人的痕迹
  
   2007-2-4于衡阳
  

共 21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徐志摩曾经说:不能在我生命里实现人之所以为人,我对不起自己,不能在为人地生活里实现我之所以为我,我对不起生命。这句话虽有点浪漫主义,但用来诠释人生价值观,也未尝不可。——青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子00        2008-12-19 23:13:51
  最后几句话如神来之笔。
男,80后恐怖作家,2006年末因发表长篇小说“笔仙系列”(武汉易美汇公司)轰动于网络,获“灵异派新晋掌门人”称号。“灵狐悬疑创作社”主创成员。
2 楼        文友:山旦悦        2015-09-12 19:25:01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