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逝水流年*散文』奶奶

精品 『逝水流年*散文』奶奶


作者:风逝 探花,18356.3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41发表时间:2011-12-31 14:56:44

奶奶(丈夫这边的)的一生转眼间已成了过去式。今天是她去世后烧的“五七”,看着五、六十岁的姑姑们在冰冷的坟前嚎啕痛哭,心被揪疼,和奶奶有关的往事一幕幕放映。
   一、特殊的婚姻关系
   我自己的奶奶在我上八年级那年冬天去世,当我放寒假回家,炕上已没有一个哮喘不已的奶奶。而自小在奶奶腿上颠大的我们,都和奶奶有着很深的感情,平日里回家第一句话就是问妈妈:“俺奶奶哪去了?”当得知奶奶已去世,痛苦,难过,不知如何表达。这种心理一直影响很久。上大学时,看见同学放假回家时捎好东西给奶奶,姥姥啦,心里的难过真的难以名状,因为自己已没有一个奶奶或姥姥再让自己去孝敬了。
   嫁到夫家,丈夫是长子长孙,奶奶爷爷都健在,这唤醒了我以往的心结。所以,像对自己的奶奶一样,尽心尽力去孝敬他们。
   和丈夫回老家,我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奶奶。尽管我们自己那时的日子很窘迫,但每次少不了给奶奶的东西。那时奶奶和爷爷在二叔分的老房子单独居住,要过年了,我和丈夫商议给了奶奶二十元钱,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不足百元。结果,被公公批评,你光给你奶奶,你爷爷怎么办?二叔叔话说得好听些,对我说:你们就管着孝敬你公婆就行了,孝敬你爷爷奶奶这儿是我和你爸他们的任务。我很迷惑公公说的话,后来,生了女儿在家坐月子,和常年有病的婆婆在炕上有事无事闲聊,才知道,原来奶奶和爷爷两个的关系很奇特。
   家中缸里没有水了,奶奶会对着猪圈里嗷嗷叫的小猪狠狠骂道:叫也没用,人都没有水喝,还有水给你喝?从山里回来的爷爷听见了就放下锄头,拿起担杖去井边挑水。该吃饭了,奶奶做好了饭就盛到碗里,把饭端到爷爷住的东屋,即使一碗熥的大白菜也一拨两份,爷爷在东屋吃,奶奶在西屋。两个人一个屋檐下却各自住在自己的屋里,分餐而食。从不直接交流。爷爷上山拾草烧,奶奶在家做饭洗衣服,相居而安,和平共处。我知道这种情况后,曾和丈夫开玩笑:爷爷奶奶的日子过得不像是夫妻啊,倒像集体时的“互助组”。
   当慢慢了解了奶奶的身世,对他们的另类夫妻状态便有了理解。
   奶奶年轻时嫁入大户人家,其丈夫已有一个孩子,妻子去世,奶奶是去做后妈的,但是她命运多舛,当自己的儿子三两岁时,才二十多岁的她便成了寡妇。家产被小叔子虎视眈眈,家族长辈也不主持公道,所有的产业变成了丈夫前妻名下的儿子的,实际为其叔叔把持霸占。奶奶生活无以为继,只好带着几岁的孩子回了娘家,住了一两年,哥嫂不容,整日闲言碎语指桑骂槐,无奈,奶奶只好带着拖油瓶儿子再嫁。尽管依然美丽如花,但因为有个孩子,所以好样的也找不到,而那时弟兄四人的爷爷是个光棍,大概因个子矮小,家境贫寒不易娶妻,他的弟弟早已孩子成群了,他还单身一人。当有人提亲,奶奶受够了寄人篱下的滋味,下嫁给财貌均属困难户的爷爷。心气很高的奶奶和爷爷根本是两种层次的两个世界的人,只是迫于生活才在一起,又生下了两儿两女。
   爷爷是过惯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饥的光棍汉日子,很少有家庭责任感。譬喻说,夏季的雨说来就来,那时候,麦子没地方晾晒,只能把家中的炕席揭下来晾晒麦子,下大雨了,而爷爷从山上下来,居然去帮着别人家收麦子了,小脚的奶奶忙不过来,麦子就浸了水。吃食堂那年,家家从食堂领回来点饭,需要回家添上野菜再充饥。奶奶找不到发的粮票,就打才十岁左右的大姑姑,冤枉说是她去领饭时掉了。后来,听村里一个人说,爷爷看见村中一家人饿得不行,就回家把饭票给人家了,也不管自己的老婆孩子是否挨饿,结结实实当了一回雷锋式的好人。
   二、奶奶与媳妇
   爷爷老实巴交,只会埋头出大力,没本事想法额外挣钱养家,但又心数好。他兄弟四人分家时,他抓阄抓到了房子,嫂子一家抓到空宅基,就大人哭,孩子叫,而他那时是单身,就自己要了空宅基。当有了家口,连糊口都不易,就只好引发很多家庭矛盾了。我的公婆结婚时,奶奶给了一口板柜,但不几年后,大姑姑结婚,爷爷置办不起嫁妆,奶奶就充当了恶婆婆的角色,出尔反尔,不承认那板柜是给的,硬逼着老实的大儿媳把板柜倒出来给大姑当嫁妆。我丈夫两岁时,公婆被迫分家出来,房无一间,只好借了别人间房住着,潮湿极了。然后公婆两个就开始一片瓦,一根棍地攒着盖房子。我想,作为母亲,奶奶也很无奈,爷爷挣不来,家中没有,她不得不当恶人,让一些儿女恨她。这时,她心中的无奈只能化作怒火烧向爷爷,使两个的关系一点一点变成了“互助组”。
   因为婆婆曾经五八年在大沙河战天斗地时睡潮湿河岸的沙土地,得了风湿性心脏病,医生说,不能生孩子,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盼孙心切的奶奶就常常指桑骂槐,甚至说什么:娶个媳妇还不如养只鸡,养只鸡还会下蛋。婆婆赌气宁死也要生孩子。结果怀着孩子的日子,整天是公公用小推车推着她奔波在通往五十多里远的医院的路上。而且由于婆婆什么也吃不进,自己险些没了命不说,孩子生下来,据说没有一只小猫大,一只大人的鞋窠里就可以盛下他。爷爷不无担忧地说:“长大能有个小板凳高啊?”但因为是长子长孙,丈夫杰小时候,奶奶待他倒是很好。奶奶对他疼爱有加,有口好吃的就给他留着。听丈夫说,小时候,妈妈不让他去奶奶家吃饭,怕婶婶们攀,但只要奶奶一做了好饭,丈夫就偷偷跑去了。更多的时候是奶奶在门口等着放学回来的杰,杰在那儿吃个大半饱,再若无其事地回家装模作样吃点。很小的时候夜里吃了就不走,睡到半夜就开始哭着找妈妈,爷爷就得打着灯笼送回家。但不管杰怎么昂人,奶奶总是不厌其烦。而对后面的孙子,就没有这么好了。因为奶奶不给哄孩子,分家又没有东西给,口舌又不饶人,婶婶们都恨之入骨。本来在伙里盖的房子准备跟着小儿子一起住,结果住进不久,奶奶就被三婶婶骂得哭着出了小儿子的家门,自己在外面借房住。
   那时,身强力壮的爷爷则在小儿媳家住着,给他们干着山里的重体力活。
   后来,自己平地抓土堆的公公刚刚还上了盖自己住的房子的饥荒,就开始着手准备盖房子给奶奶住。奶奶终于住进了大儿子盖的新房子。多年后,我们结婚,奶奶犟着说不走,说要给孙子媳妇看门。结果她的愿望被儿子们驳回。这时二叔叔家盖起了新房子,奶奶就搬到了二叔的老房子住。一直吃饭在奶奶家,干活在三叔叔家的爷爷也住进了二叔叔的老房子,两个人依然是分屋而住,奶奶住西屋,爷爷住东屋。奶奶做饭喂鸡洗衣服,爷爷或去地里给小叔叔家干活或上山拾草烧。依然是互助良好。结婚后的我得知他们的关系了,再给钱就知道分别给他们了。
   三、奶奶与我们
   女儿四个月时,婆婆去世。奶奶牵挂着她重孙女,已年近八旬的奶奶不知如何穿上针捏住线,竟一针一线给孩子做出了“打算袄”,衣服前襟还缀上了奇形怪状的小饰物,有小扫帚,小人,小壁虎之类,还有我辨不出的一些小东西,大概是起辟邪之类的作用。她不能赶集,便让姑姑们去买布买棉花给孩子做棉袄、棉裤,做罩衣……而我起初给她扯布做衣服,后来买成品的衣服,以及去转遍市场给她买的尖头的小脚的鞋,从不见她穿。省吃俭用给她买回家本希望她高高兴兴穿着,但每次总是说,你去退了它,我有什么穿。让人很不爽气。后来姑姑们谈起,说,你奶奶不是嫌你买的不好,是怕你花钱,她说你和她孙子两个在外面什么也得花钱买,不容易。奶奶,您的表达方式总是这样,其实,我们更愿意看见您欢天喜地接受。
   奶奶永远疼爱她大孙子。不知她从哪儿弄来的废书本,也不知她攒了多久,因叔叔姑姑们不读书多年了。而且奶奶也不知道她的大孙子娶了媳妇是不用种地晒粮粉面的,她居然给打了一个大大的纸盆子,还用光滑的纸仔仔细细地把盆子的里外贴得板板正正,回家后去看她,她拿出来炫耀,并问,你什么时候拿走?我说,奶奶,这个纸盆子好干什么啊?好晾面啊,刚从机器粉下来的面热,得倒进盆子里凉凉,要不就捂了。
   问题是我们也没有粮食可粉,奶奶的一片苦心只好辜负了。我想,天下父母没有不疼儿女的,之所以没有打点儿女满意,一是父母确实无能为力,二是儿女不太知道满足。
   奶奶如果吃了谁点东西,难过死了,即使是她的孙子孙媳。每次回家,送给她点东西,非得颠着小脚送回一些不可,说叫捎给孩子。另外,她会悄悄煮几个鸡蛋,或者和上油糖调点面在油里炸些酥果子,拿到公公这边来让我们走时带着。
   最让我感动的一次是,我周末回老家给没了婆婆的公公做些饭,因学校距老家远,需要倒车,还需要步行四五里路去车站,所以半下午我就准备返校。那时奶奶住在大街上二叔叔的老房子,我走时经过那儿,走到奶奶门前,看见奶奶在门前翘首等待。看见我就叫家去吃饭,我说中午刚吃过不饿,她也不算,只好进去了,奶奶已在饭桌上摆上了饺子,是边沿长长的那种老婆饺子,因奶奶不会像年轻人一样两手捏出肚子鼓鼓的饺子。奶奶说,她在街上叫了一个街坊奶奶说,你快帮我俩来包饺子,我孙子媳妇快走了,也没有她婆婆,孩子来个家吃不上个饺子。看着碗中那和我去世几十年的奶奶包的模样一样的饺子,我的泪快要下来了。说实在的,饺子的味道一点也不好,但奶奶的心意却一直感动着我。
   奶奶渐渐老去。叔叔家又要翻修老房子给叔叔家的弟弟结婚好用。奶奶只得安排到我们结婚时那个房子的东屋住,这时,八十几岁的爷爷已经去世。奶奶还是牵挂着六十多岁的儿子不会做饭。她住的新房子那儿有台阶,还是个斜坡,不太好走,她做了汤汤水水居然顺着院墙一手扶着墙,一手端着碗去送给我公公吃,说她几次不用送也不听。我们回家给她点东西,她送回来,有时偷着把姑姑们给她东西拿点来叫捎给孩子,还生怕和公公一墙之隔的三婶婶听见,悄无声息地来,悄无声息地走,出去送她,她也不说话,只是用手势比量着叫回去。我知道,说她偏心我们的坏话已被三婶婶说过多次。记得一次街上来了卖鸡蛋的,奶奶在那儿,我们买了些送给她,结果她回家拿了钱要给我们,在公公的门口推让着,我们到底不收,旁边家的三婶婶就觉得是奶奶偏心送钱给我们。再加上每次回家送给她的东西她总要送来送去,也被当成她拿着三个儿子给她的粮油钱单独偏向了大孙子。所以以后再给奶奶什么,她送回来了我便不再送过去省得害她再跑一次,制造些不愉快的声响,而是让公公等我们走后再送给奶奶。
   不过说实在的,奶奶或许真的偏心我们,一次我们回家,中午饭后,奶奶夹着一个塑料兜又悄无声息地进来了,说是些白面,非叫我走时拿着,说自己粉的面好吃,大概五六斤的样子,那时奶奶太老了,也许再给炸酥果子恐怕手脚太慢忙不过来了吧。我坚决不要,说那么远没法拿。最后还是被迫拿着,公公说,你奶奶送来,不拿,你们走了,她又好难受了。
   四、不会圆滑的奶奶
   过年时,那时爷爷还活着,奶奶人家去拜年时,她不喜欢谁就摆脸子给人家看。记得婶子们生气,说,过年问她好,她回答的是:死不了啊!她始终不会圆滑、平和地与儿媳们相处。
   三婶和叔叔去山里了,她自己打开院门去三婶婶院子里帮人家扒玉米,摘花生,估摸人家快回来了,自己早早回家,而不愿直接看见他们。
   后来在三个儿子家轮着住,我们回家去看她,她总是抹着眼泪控诉,而不会说人家的好话。她永远只会含沙射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不会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思。对她说过多次让她在外多说媳妇的好,在家多想媳妇的好,她也不听,和媳妇们的关系很僵。
   记得起初她自己过的时候,过年回老家,十分不习惯她自己过年,对公公说,公公回答:你奶奶就这样,谁叫她也不会去。以前过年请新媳妇,我们兄弟三个家叫她,都不去。而我在娘家,我奶奶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已习惯了一大家子人一起敬重着老人,全家其乐融融的气氛。回家时说给妈妈听,妈妈也说,过年该把你老婆婆搬到你公公家去。所以,下一个年,我就叫丈夫和弟弟去叫奶奶,她先是依然不肯,我说,你不过去,就叫你孙子把你背过去,这才去了。除夕晚上和初一清晨,奶奶乐呵呵的。结果第二年,丈夫和弟弟再去叫就是不肯过来,好容易强着去了公公家,也不高兴。而过年午景拜年时,二叔叔问她好,她装作不听见。原来是嫌二叔家没去叫她,二叔初二把她接过去了,过了初三,她自己就回家了。
   一直到最后小弟结婚了,已八十几岁的她实在做不动饭了,几家轮着养她。明明家家热汤热水伺候比她自己时好多了,她只想着自己的不自由以及平日里的不满意。儿媳们走过去她就背后指指点点,或者故意咳嗽吐痰呸人家。回家每次耳朵里灌满了婶子们对她的抱怨声。而和她一起,她就抹着眼泪鼻涕地说人家对她不好。有时候,和丈夫慨叹:奶奶的命好多时候是坏在她的嘴上了。记得一次她在三婶的厢屋里指责哭诉,劝她也不听,结果三婶从正屋走出,在院子里又哭又骂,难听的话不堪入耳。我们只好善言相劝,人都有老的时候,让她不要和老人计较。
   日子一天天过去,心气很高但命运多舛的奶奶日渐老去。从在街头打着眼罩盼儿孙们回去看她,到躺在炕上不能进食,看见大家反复问:你是谁?你多会来了?我不知道她这一生是否幸福过。在第一次婚姻中,富裕的日子没有过上几天就失去了幸福的滋味。而第二次婚姻如果换着现代人早就离婚了。而爷爷,大约是爱奶奶的,因为当他老年痴呆时,唯一还记得的事就是给奶奶拾草,尽管那时公公弟兄三个已经轮着供应奶奶烧草了,但爷爷竟然去山里把别人家苹果地里顶苹果枝的棍子给拿回家,去人家的柴草垛往家拿草,这是善良的他从不曾做过的事。好多人去找公公和叔叔,他们给人家说好话,赔不是,但人家不相信说,他糊涂了怎么不把家里的东西往外拿?是啊,糊涂了居然还记得给奶奶拾草,不能说不爱奶奶,但他给不起奶奶所要的爱,所以奶奶变得说话刻薄,处理不好夫妻关系,也处理不好和儿媳的关系。但,奶奶她应该是幸福的,因为儿子女儿都尽力孝敬她了,不管是她自己过还是被轮着养,都是衣食无忧。
   一青一黄是一秋,一睁一闭是一生。奶奶的一生就这样过去了,念起,心中生出不尽的悲哀。奶奶,愿在那个世界里您能找到您在尘世中不曾拥有的幸福。
   奶奶,愿您天堂安好!
  

共 558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写人——逝去的“我”的丈夫的奶奶;记事——奶奶特殊的婚姻关系、奶奶与媳妇、奶奶与我们、不会圆滑的奶奶。读着,整篇散文的感觉始终在一种极为平和的状态之下,没有怎样的大起大落,但文中不乏有多处值得回味的场景,奶奶悲凉的身世,奶奶对后辈的疼爱,特别是描写奶奶在找人为“我”包饺子的故事,一字一句都是那么的朴实,令人动容。 视线所及之处,处处呈现着人生质朴的情怀、相信那是人间最深切的情感。这篇散文,有时站在亲人的角度,有时站在晚辈的角度,以小见大,以平凡见深刻,这是一份作者对奶奶的真情流露,也是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对人生清晰洞察所得的收获。文章很打动人,轻而易举便掀开了我们的记忆之门,去缅怀那些离开我们的亲人,并祝福他(她)在天国安好!真情美文,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1231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1-12-31 15:01:30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写人——逝去的“我”的丈夫的奶奶;记事——奶奶特殊的婚姻关系、奶奶与媳妇、奶奶与我们、不会圆滑的奶奶。
   读着,整篇散文的感觉始终在一种极为平和的状态之下,没有怎样的大起大落,但文中不乏有多处值得回味的场景,奶奶悲凉的身世,奶奶对后辈的疼爱,特别是描写奶奶在找人为“我”包饺子的故事,一字一句都是那么的朴实,令人动容。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 楼        文友:风逝        2011-12-31 22:11:43
  谢谢雪妞妞,辛苦了,抱抱。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1-12-31 15:01:59
  视线所及之处,处处呈现着人生质朴的情怀、相信那是人间最深切的情感。
   这篇散文,有时站在亲人的角度,有时站在晚辈的角度,以小见大,以平凡见深刻,这是一份作者对奶奶的一份真情流露,也是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对人生清晰洞察所得的收获。文章很打动人,轻而易举便掀开了我们的记忆之门,去缅怀那些离开我们的亲人,并祝福他(她)站在天国安好!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1-12-31 15:04:25
  我们都要好好的,因为我们的亲人都会在天上,看着我们……
   风,新年快乐!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3 楼        文友:风逝        2011-12-31 22:12:44
  雪,生日快乐,天天快乐!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1-12-31 16:14:2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5 楼        文友:述而游客        2011-12-31 16:27:04
  命运多舛,却偏偏长寿,这悲剧就越法令人心酸。佛曰:万物万事皆是缘,这老太太遭遇的其孽缘乎?笔触平平实实,生动细腻;如此故事,就须如此笔法!
   有一个朋友,让述而祝风逝老师(述而说她是他最好的网上朋友) 新年快乐!他说他所在的网站又出故障了。
述而不作
回复5 楼        文友:风逝        2011-12-31 16:59:45
  先生,谢谢您惠评,祝您新年快乐,阖家幸福!也祝您的朋友我的朋友天天开心,康健幸福!
6 楼        文友:述而游客        2011-12-31 16:30:09
  那个朋友说,风逝老师知道他的名字。我可是只管传话啊!
述而不作
回复6 楼        文友:风逝        2011-12-31 17:02:30
  祝江楼先生,新年快乐,一切顺心,阖家团圆,幸福永远!谢谢述而先生!烦您告知,我也进不去好心情。
7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1-12-31 17:55:08
  好散文必须具备这样的特质:深情而不矫性,动人而不滥情,朴实而不浅薄,深沉而不深奥。
   风逝此文正合我心里的好散文标准,故此很喜欢。
   问好风逝。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7 楼        文友:风逝        2011-12-31 22:16:08
  谢谢小人鱼来读风逝拙文,你对好散文的要求很精彩,学习了。只是风逝的文字是絮絮叨叨,您的夸奖让我脸红。新年快乐!
8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1-12-31 19:30:08
  平淡中见深情,朴实中含深意。拜读新作,祝贺成精!祝风元旦快乐!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8 楼        文友:风逝        2011-12-31 22:17:20
  谢谢姐姐!新年快乐!抱抱!
9 楼        文友:秋日私语        2012-01-01 20:43:50
  奶奶是刀子嘴豆腐心,看过也想起自己的奶奶。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大概都有共同的性格特征,但她们的善良始终在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中闪着光辉,那些感动在我们忆起时仍不免泪眼朦胧。喜欢风的文字风格,朴实,贴近生活本真。
   祝风新年安康,幸福如意!
回复9 楼        文友:风逝        2012-01-01 22:01:29
  私语,谢谢你的惠评。祝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