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杂文】从读者的立场看诗歌市场化

编辑推荐 【江南杂文】从读者的立场看诗歌市场化


作者:笔耕潇湘 举人,388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03发表时间:2012-01-15 16:50:08
摘要:从读者的立场看诗歌市场化

近日,一位创办诗歌网站的朋友有感于诗歌的不景气,振臂疾呼要“诗歌产业化,大众化”,并提出“人人诗”的主张。他的热情让人感动,不过他的说法却让人有些疑惑。
  
   某日闲暇,我信步走进了一家书店。漫步书柜间,林林总总的图书让人目不暇接,淡淡的墨香沁人肺腑,儒雅的气息弥漫开来,连张飞和李逵也变得斯文起来。不过,要在书海中淘得一块称心的彩贝还真不是易事,现在的图书良莠参差,须用心辩识才能发掘真金。当然,如果你买了新房,只想搞一摞精装本充当装饰品,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的目光随着脚步缓缓前移,忽然,一本不太起眼的册页发出强大的气息,闪闪地吸引了我。那是一本《普希金诗选》。我首先被他的名气所吸引,于是从架上拿下一本翻看起来。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首诗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焦!
  
   阴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会在未来变得活跃,
  
   尽管现在还是那样无聊。
  
   一切都如云烟,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又会变得无限美好。
  
  
   翻开另一页,一首华美忧伤的小诗又呈现出来:
  
   孤独的月亮
  
   你为何把惨淡的光辉投向我的窗户
  
   你忧郁的脸容那样苍白地悬挂高空
  
   引起我悲伤的浮想
  
   和爱情的无助的哀痛
  
   骄傲的理智难以抑制的愿望
  
   又在我的心头重新激荡
  
   远远地飞吧
  
   那些回忆
  
   沉睡吧
  
   不幸的爱情
  
   ……
  
   类似的好诗一篇一篇的太多了,哪怕你博闻强记也记不下来。看来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所谓“大师”的名气是真本事支撑起来的。于是,我开始被打动了,翻看尾页,标价XX元,是有点贵,但还是买一本吧!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淘得一本好书让人更畅快的呢?
  
   从我以上购书的心理历程推已及人,我想那些喜欢读书的朋友的心态也差不多吧?真正爱书的人买书还是很挑剔的,特别是诗歌,自从它从心灵的矿藏里结晶出来,就形成了两个层次,一层是钻石,一层是碳酸钙,因而,挑剔是不可避免的。
  
   好的诗歌,能够拨动读者心底最隐微的那根琴弦,能够应和着读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好的诗歌,是春风拂面般温柔的呢喃,是对真理高亢嘹亮的颂歌,是对公正声嘶力竭的呐喊;好的诗歌,是诗人醮着血泪写出的心曲,是诗人沉入生活酿就的醇醪;好的诗歌,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结晶的宝石,显耀着璀灿的光芒。好的诗歌总是流淌着真善美的神韵,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人在,人还有感情,诗歌就不会消亡!
  
   因此,诗歌对诗人提出了严酷的要求。真正的诗人,总是怀着宗教信仰般的虔诚投身到纷纭的生活当中,致力于真善美的挖掘和颂扬。真正的诗人,首先得有一颗高贵纯洁的心灵,不受名利的束缚,不受世俗的污染。真正的诗人本身就像钻石一般珍稀而高贵,因为在这个私欲膨胀的污浊社会,要做到这一点太难了。
  
   现实的问题是写诗的人像民工一样多,写出的作品又多是碳酸钙那个层次,像白菜罗卜一样庸常,有的平淡如水,有的无病呻吟,有的莫明其妙,有的不忍卒读。那些不能打动自己的作品肯定也不能打动读者,这样的作品注定是要失败的,这样的诗歌组合而成的诗歌市场被大众扬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于是,一些热爱诗歌的朋友喊出了振兴诗歌的口号,提出诗歌市场化的构想,并不遗余力地身体力行。其实,诗歌的市场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诗歌的特性决定了她只能像黄金和宝石一样摆在侈奢品柜台上展销,不可能像白菜罗卜一样搞个批发市场。困为白菜罗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次性消费品,而诗歌是烛照人类心灵的永恒的精神食粮,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文学艺术家的队伍常常是金字塔式的结构,而诗人尤其是这样。荣誉的花环总是属于最顶尖的那一块。如果把写诗当成职业,如果想让众多的诗歌作者和谐共存,搞出一个诗歌的市场,就像菜市场的小贩一样,守着一个摊位就有钱赚,大家靠写诗都有饭吃,这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要想成为诗人,你首先得有一份稳定的生活来源,这样才能保证你在成功之前不至于饿死。同时,你得有高超的文学修养,有一定的天赋,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和细腻的情感特质,这样你才能笔走龙蛇,异彩纷呈,佳句叠出;再次你还要有一份执著的精神,对诗歌艺术有着溶入生命的热情和爱好,而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把写诗当做名利的工具,这样你才能持之以恒,无论顺境还是困境都会不懈地努力,直至成功的彼岸。
  
   诗坛要做的就是打造一个雅致的空间,为众多心存美好的作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潜伏的心灵的碎语形诸文字,让疲惫的心身在这里得以休息。让年轻的作者在这里勃勃地生长!这就像耕耘了一片沃土,在这个基础上,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绽放出一片艳丽的奇葩。

共 18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读者的立场看诗歌市场化,自然最具备信服力,因为任何文艺作品,真正能最终决定其价值走向的只有读者,没有读者的“精品”是不可思议的。作者首先表达了对一位朋友充满热情的“诗歌产业化,大众化”主张的疑惑,接着以购书的经历现身说法,在表达对诗歌市场上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批发”现状忧虑之情的同时,明确指出读者都想阅读“钻石”而非“硫酸钙”这一不容置疑的事实。接着生发开来,论述诗歌的现状、诗歌的实质、成为诗人需要具备的素养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对时下喜好诗歌,希望诗歌文化繁荣壮大的朋友们不无借鉴学习的价值。文末,作者还不忘发自内心地对诗坛的未来进行诚挚的祝福。全文行文顺畅,思维慎严,语言形象,论题很具有有现实意义。欣赏推荐,问候作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飘然孤独        2012-01-15 16:53:42
  从读者的立场看诗歌市场化,自然最具备信服力,因为任何文艺作品,真正能最终决定其价值走向的只有读者,没有读者的“精品”是不可思议的。作者首先表达了对一位朋友充满热情的“诗歌产业化,大众化”主张的疑惑,接着以购书的经历现身说法,在表达对诗歌市场上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批发”现状忧虑之情的同时,明确指出读者都想阅读“钻石”而非“硫酸钙”这一不容置疑的事实。接着生发开来,论述诗歌的现状、诗歌的实质、成为诗人需要具备的素养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对时下喜好诗歌,希望诗歌文化繁荣壮大的朋友们不无借鉴学习的价值。文末,作者还不忘发自内心地对诗坛的未来进行诚挚的祝福。全文行文顺畅,思维慎严,语言形象,论题很具有有现实意义。
写的不是文字,是生活!
2 楼        文友:飘然孤独        2012-01-15 17:14:29
  在按语里不便讨论。我一直有个困惑,诗歌难道就真的只是某些人的专利?诗歌难道真是象牙文化?当下不是缺少诗人,而是缺少读者。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诗歌市场的不景气,诗人应负主要责任。诗只有诗人读得懂(甚至一些诗连诗人也读不懂),老百姓要读诗,需诗评专家翻译一番才能朦胧明白,这不是笑话么?片面的追求意境,追求含蓄,还有什么“蒙太奇”,难不是诚心和老百姓作对么?回头看看唐宋诗词的繁荣,是时候反思了!
写的不是文字,是生活!
回复2 楼        文友:笔耕潇湘        2012-01-15 19:01:26
  与飘然孤独君探讨:您所说的诗歌不能成为某些人的“专利”,是对的,但这并不等同于随便一个都可以写诗歌,写好诗歌。本文想表达的意思并不是要剥削某些人写作的权利,而是指一种“层次”,一种真正称得上“诗人”的人所必需具备的修养和气质,因为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要写出伟神之作,必须具备很好的文学修养才成,也只有达到这样的“层次”,才能写好诗歌。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者是条件,后者是结果。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诗人特有的心理气质的重要作用。自古以来,如杜甫一般发奋读书的人肯定也不少,但杜甫只有一个啊。正因为要成为一个出色的诗人条件严苛,所以一般的人因为各自的原因达不到那样的境界,因而必定写不出好的作品。平庸的诗作充斥网络,充斥我们的眼球,势必引起审美疲劳——这正是当下诗作繁荣如海,却面临全线崩溃的重要原因。您认为呢?
   因此,我们不反对任何一个作者的创作,但我们有必要呼吁每一个作者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人文修养,写出真正好的诗作来,这样,所谓诗歌市场自然就繁荣起来了。
3 楼        文友:飘然孤独        2012-01-15 19:18:25
  您说的都对,实际上我们不冲突,可能我表达的不是很清。我是想说,什么样的诗才能走入寻常百姓家,而不是少数人在读!诗不能被圈养,诗应该回归生活。诗人们都说好,老百姓读不懂,这种现象有没有呢?我个人感觉不是没有,而是很普遍。诗不应该是包装,诗应该是生活!
写的不是文字,是生活!
回复3 楼        文友:笔耕潇湘        2012-01-15 20:01:37
  回飘然孤独君:您说的这个问题是写作主体和受体的关系问题,即美的创作和欣赏的关系。同时指出当前诗歌创作的一个不良倾向——走向朦胧晦涩的死胡同。类似的偏差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多次出现过。我国诗歌由诗经、楚辞、汉乐府、文人古诗、建安文学等,一路健康发展下来,到了正始文学(注: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虽然讲求委婉含蓄、言近旨远,但也渐渐流于隐晦,以至于发展到玄言诗,终于使诗走进死胡同,成了枯燥无味的哲学讲义。经陶渊明等引领,终于又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历经田园诗、南北朝民歌、山水诗、齐梁声律,到梁陈时又出现了沉糜浮艳的宫体诗,使诗第二次走进死胡同。到了唐代,渐渐摆脱这种樊篱,才出现诗的最高峰。纵观历史,一种潮流的产生似乎有其必然的趋势,非一二人力可以迅速扭转,只有发展到问题多多时,大家才会醒悟,才产生改变的愿望。仔细想想,我们中国人哪一样事不是循着这样的路径发展下来的?国人习惯于亡羊补牢,而缺乏未雨绸缪的智慧,这是否也是一种民族特质呢?
   既然诗歌创作是美的创造,创造的成果不能被大众理解,那么只能说那是失败的创作,依然是人文修养不够的表现,还是可以归入上述要求之中的。
   非常感谢朋友的讨论,如果大家有兴趣做这样的探讨,我再发一篇有关的拙作上来(《也说平平仄仄》),做为论题,欢迎更多的朋友拍砖!
4 楼        文友:飘然孤独        2012-01-16 00:15:25
  和您讨论就是学习,哈哈,您再写,我还审,学习的机会不能错过!您要就我的按语指点一二啊!
写的不是文字,是生活!
回复4 楼        文友:笔耕潇湘        2012-01-16 16:13:05
  飘然孤独君太谦虚了!承蒙错爱,受益良多!谢了!
5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2-01-16 07:07:58
  “诗歌只能像黄金与宝石一样摆在奢侈品柜台上展销”的观点本身就有待商榷,不走进百姓视野的文学作品还奢想振兴?从某一程度来说,诗歌的没落正是在于某些诗人的自视甚高。另外,我觉得,白菜萝卜与黄金宝石相比,前者更有市场,因为前者可以充饥,供人生存,而后者只是把玩之物,若有急需,最终还不是将其兑换成白菜萝卜?哈哈,探讨探讨,别无他意,问好朋友,新年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笔耕潇湘        2012-01-16 22:36:30
  谢谢喜有此李朋友参与讨论!您的见解不无道理。的确,白菜罗卜可以充饥,而诗歌只能“把玩”。问题是,如白菜罗卜一般平庸的诗歌连充饥的功能也是没有的,这样的作品充斥市场,不是太悲哀了吗?正因为诗歌的精美才产生了打动心灵的力量,正因为宝石的珍稀,才成就了千古不衰的价值,这和优美的唐诗能流传不衰的原因是一样的。普通百姓与达官贵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没后者有钱有权,但丝毫不缺乏审美的意趣。难道老百生吃的是白菜罗卜,穿的是粗衣葛服,欣赏的也只能是平庸的诗作吗?问好朋友,新年快乐!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