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故里英烈之二:陈敬棠——山西抗战史上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编辑推荐 故里英烈之二:陈敬棠——山西抗战史上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作者:晋忻李 探花,2063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851发表时间:2012-02-23 16:07:59
摘要:抗战期间,被赞誉为“三晋三烈士”之一的民国政要、忻州人陈敬棠,在家乡沦陷后率全家十口服毒自杀殉国,震惊三晋大地。其后赞誉者多,然至今亦有非议者。为此,谨参酌先贤多人文章,试以此文予以辩正,以求教于方家-----

故里英烈之二:陈敬棠——山西抗战史上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抗战期间,被赞誉为“三晋三烈士”之一的民国政要、忻州人陈敬棠,在家乡沦陷后率全家十口服毒自杀殉国,震惊三晋大地。其后赞誉者多,然至今亦有非议者。为此,谨参酌先贤多人文章,试以此文予以辩正,以求教于方家。
   “1937年,鬼子就进了中原……”这熟悉的歌声,每每唱响在各种描写抗战的影视作品中,把我们带进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
   1937年,对于中国,对于山西,对于每个有血性、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注定是一个绕不开的、具有切肤般刻骨铭心痛感的年头。大家知道,正是在这一年,日本这个当时以“优秀民族”自诩的所谓“强国”,凭恃它比较精良的武器设备,多年来处心积虑的精心策划与准备,仰仗当时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猖狂一时的世界性大气候,发动了以“七·七事变”为标志的全面对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制造了无数诸如“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大大小小血案。救亡图存,成为当时中国人的必然选择。
   是年十月“双十节”之后,忻口战役打响。其时,六十五岁的陈敬棠,作为原民国政府第一届国会参议员、山西省政府村政处处长的知名政要,正在忻口战役西部战场所在的故里嘉禾村养病。战争打响后,他几近毁家纾难,尽其所能,为前线服务:将自己的场院献给左翼军团做指挥部,并为李默庵、高桂滋等高级将领献计献策;派长工赶着马车支前,捐款捐物,救助伤员,以至长工常保元也为此牺牲……他及时了解战况,对日寇的凶残有着清醒的认识。此前的宁武、崞县等一旦沦陷,即惨遭屠城,陈敬棠感同身受。
   忻口战役,国共合作,万众一心,民族精英,浴血奋战,同仇敌忾,短兵相接,不屈不挠,悲壮惨烈,郝梦龄等高级将领同五万多名热血将士一道血染沙场,歼敌二万余,写下了抗战史上最辉煌灿烂、气壮山河的一页。这对于与之生死与共的爱国者陈敬棠先生来说,该是多么大的激励!殊难料此时晋东门户娘子关失守,忻口守军奉命于11月2日后撤,使卫立煌总指挥等将士“全歼板垣师团于忻口狭谷”的夙愿功亏一篑,化为泡影。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11月3日,与嘉禾相距十余里的南怀化再遭浩劫:日军继二十天前在前街大肆焚烧杀人后,又一次血洗后街。1500余人被抢杀。众多妇女被逼跳祼体舞后遭奸淫,尔后再惨遭杀害。
   同日,我军南撤,忻州沦陷。日机尾随至嘉禾投弹,将陈敬棠家过厅炸毁,他的两个侄孙被炸伤。先生耳闻南怀化之惨剧,痛心疾首,又亲尝日军之残暴,即命年轻力壮的男人,其子(小名“眉寿”)及大侄孙英郎逃往西山陀罗沟。其余老幼四男九女藏于地窖。他与妻子段淑昭则掩身于西房。
   待到次日,他被日军刺刀刺破额头,将马褂上的衣兜割走。日军又用两辆汽车将他家中财物悉数洗劫一空。先生身为豪门巨子,政府要员,“一生开风气之先、致力社会变革和文明自强,不幸而率先尝到亡国奴的屈辱,决心尽节殉国!”(引自任复兴先生所写纪念文章)壮怀激烈,遂在征得窖内众家人的同意后,同全家人一道吞食巨毒鸦片膏,除五人侥幸获救外,四男六女,一门忠烈共殉国难,为唤醒国人,谱写了一曲“宁死不做亡国奴”的慷慨悲歌!
   一门十口殉国,堪称空前绝后,时即震惊三晋。国民政府明令褒奖;连日本占领军其后竟亦在其墓前树碑,铭以“支那勇士之墓”。
   陈敬棠先生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浸润滋养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无疑地继承了古往今来爱国“士”阶层忧国忧民的传统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讲道义,敢担当,讲风骨,重节操。在民族大义面前,作为一位风烛残年的书生型知名政要,为使家人老小、尤其是女眷免受南怀化似的荼毒,率阖宅饮恨自尽,以死明志,志在唤醒国人,实在是用心良苦,他自己何尝不曾经历锥心刺骨之痛!
   如今七十余年过去,追思先贤这陈氏一门的铮铮铁骨,怎能不让我们这些后生晚辈心存沉痛而又无比景仰的敬意!
   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陈先生的高风亮节,尤其是他率领一家老小十口殉国壮举,仍然遭到一些人的误解,甚至非议。
   有人说他“糊涂”,“自杀尚且有罪”,“何况以家长的权力,使无辜和无知的妇孺自杀呢?”“出此下策,不独对不起活的,说句迷信话,连祖先也对不起。”“世界一战场,人生一恶斗,这样消极对待,不正使亲者痛而仇者快吗?”(语转引自某书,恕不署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听说当下忻州也还有人如此认为。实在让人非伊所思。
   判断历史事件,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其特定的背景和环境。历史的人,都免不了有他的局限性。每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
   作为后辈,只要我们心存善意,就不应当站在当今的角度,尤其是在七十年后的今天,“以人为本”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而妄用今天的语境,今天的观念,今天的尺度,来苛求古人。离开当时的特定历史氛围来轻率地、无关痛痒地评头评足,必然得出荒谬的结论。如看待屈原、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人物,同样应当如此。
   几千年来,忻州作为胡汉多民族交错地区,号称“晋北锁钥”,地处战略要冲,战祸频仍,“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先后出现过诸如救孤三义士程婴、公孙杵臼、韩厥,貂蝉,元好问,傅山,徐松龛,续范亭,高君宇,徐向前,薄一波,岳云贵,等等先贤烈士。陈敬棠举家十口悲壮殉国这样的大事件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绝非偶然。
   陈敬棠先生身为豪门巨子,毕生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在国民政府,他与同乡梁硕光先生一道,曾任首届国会参议员议员。其时二人以拒绝曹锟每票五千元的“总统”贿选而为人所尊崇。在其从政期间,鼎力协助闫锡山督军“刷新晋政”,除旧布新,多有建树。著书立说,先后编就《秀容诗文存》、《忻县古迹名胜诗文录》等。重修元遗山墓侧之“野史亭”、“青来轩”。为此写诗说,“沧海横流痛此生,孤亭高筑寄深情。”并在故里栽树开渠,竭尽一片赤子之心。造福桑梓,情系忻州。且秉性耿直,被人誉为“人鉴”。爱愈深,则于沦陷后痛愈切。
   他挚爱故里山川,对家乡沦陷敌手,悲愤莫名。他平生至孝,尊老爱幼,唯恐亲人们沦入敌手,陷入南怀化式的悲惨境地,玷污人格,辱没祖先,且为了唤醒国人,才做出如此惨烈的决断。后人妄议,岂非罪过?!
   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英雄。在山西的抗战史上,郝梦龄等千百万革命先烈固然堪称英雄,陈敬棠一家,同样不也应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吗?
   2009年春

共 25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陈敬棠,山西忻州人,任山西省政府村政处副处长、处长。因1937年日军入侵其家乡,举家服毒自杀,引人慨叹。作者细述陈敬棠的生平事迹,对他的举措,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给予客观理性的评价,并针对社会上对他偏颇的言论,给出自身的观点。对于这样一个悲剧性的英雄人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供读者们共同探讨。【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晋忻李        2012-02-23 17:00:18
  多谢冰煌雪舞的编辑与评论。奉茶啦。
晋忻李
2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2-02-23 17:09:28
  歌颂家乡英烈,传扬英雄美名,意旨值得赞叹,文章很可欣赏。
   问好晋老师。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2 楼        文友:晋忻李        2012-02-23 17:48:51
  呵呵,多谢小鱼儿。
3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2-23 18:38:54
  陈敬棠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因事迹的特殊性,引人慨叹。虽争议颇多,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歌可泣,致敬!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4 楼        文友:销愁隐者        2012-02-23 21:53:40
  我觉得,陈敬堂先生有三个亮点功不可没:一、动员忻州乃至山西百姓女放天足、男剪辫子,移风易俗;二、重修野史亭、青来轩功不可没;三、拒收曹锟选票贿赂,宁死不做亡国奴,堪称高风亮节。在当时国家面临战争沧桑的情况下,能有如此之举,实为难得。如今,已是和平年代,元遗山墓及野史亭破烂不堪无人问津,不知是何缘故?隐者及诸多家乡敬仰者心痛不已。唯有作文以抒发心中块垒,期待元遗山能得到当代人的重视,圆文化人一个梦想。
高中语文教师,大学本科毕业。文学爱好者。
回复4 楼        文友:晋忻李        2012-02-25 15:06:18
  呵呵,回天无力啊,无可奈何!
5 楼        文友:韩浩亮        2012-02-25 01:14:43
  民族英雄,令世代敬仰,其英名不容玷污!文章充满了正气,欣赏。
我是新疆作家
回复5 楼        文友:晋忻李        2012-02-25 15:04:25
  多谢光临,期待交流哦。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