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唯经验选材是国家吏治的一大误区

精品 唯经验选材是国家吏治的一大误区


作者:飞云 举人,347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54发表时间:2012-02-29 21:05:59

当国家体制改革被政府高层不断提及的时候,看到了人民日报的社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鄙人常常想,国家体制改革,绝非一僦而成。但是如何改,如今也就是停在口头讨论上。鄙人也是共和国一个民众,就跟风说道一下。如果在理,大家鼓个掌,也算是表达出了个人的一种声音。
   对于国家体制改革这样高屋建瓴的大举措,个人学识浅薄,在大的方面也说不出什么条条框框,那就对如今上上下下饱受讥讽官员贪腐问题陈词一二,就国家吏治如何选材的事情表达一下个人的观点。
   如今时下的干部组织在对官员的任命宣布中常常如是说:“某某人经过多岗位锻炼和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领导经验丰富之云云。”
   任何官员在为官数十年地任职过程中,端着为官终生的金饭碗一步步历经宦海,肯定有过人的长处。如今任命其担当大任,对其肯定的话语应该很多。然而媒体之中醒目而熟悉的话语却只剩下“经过多岗位锻炼和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领导经验丰富”这一句话醒目而耀眼,让人难免对此有所异议。鄙人虽是一介草民,也还是对此要说上几句。看组织对官员大人如此简单之肯定鄙人常抱不平,肯定一个人就大大方方实实在在明明白白从品质、才学、素养、能力等等方面来肯定才对。如此如此惯用的肯定官员能力的措辞,鄙人抱着伟人曾说的那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思,也大胆地随意说道说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至理明言。而类似此意义的话在我国传统中则是学而优则仕。由此可见,官员素质的高低也决定了一段时期社会的是否进步。
   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官员在仕途中混得久了,就有了官油子之说。饱经仕途的官油子们最重要的就是为官经验。这种在宦海之中游历出来揣摩而得的心理体会,一代一代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心神领会之中构成了我国国家吏治制度的一种缩影。
   在古代,伴君如伴虎。一句话,面对那些对万民有生杀大全的君王们时候,当官就不仅仅是把官当好那么简单了。揣摩不了圣意的好恶爱恨,观察不到帝王一时念想的风吹草动,那么,当官就是一件高危行业。想当年,朱重八改名为朱元璋之后,顺应天时,一统天下之时,殿前能人高人可谓人山人海。然而当这个朱和尚带上金冠,面南而坐之后,他的心思就不是这些个曾经的哥们弟兄能揣摩清楚的。面对刘伯温、胡惟庸等等开国重臣先先后后死于当时的政治斗争之下,朱元璋坦然谓之给子孙们扫除荆棘。
   按说,古代朝臣们无不是饱读诗书五经,其中能人高人当以万计,能书能写者更是不计其数。然,无一人能将为官伴君之心得写成一本大书,供后代为官者借鉴之。为何?细想方知。君王代代换,个人秉性、爱好、修为、心思因时因人因地而异,而要想为此写出一本为官之道的大书来,确实为天下第一难事。历览古今,能完全揣摩圣意的能人高人之中,除过赵高、魏忠贤等等几个阉人之外,也只有秦桧、和珅等几个贪官可谓够格。由此可见,当官成为一件高危行业,然而乐此不疲的学子们前赴后继的景象,在我国五千年的国家制度中写下了一篇篇可观可悲的帝王独裁专制史。
   回顾过去,在一个个独裁专制的帝王之下,为官的经验之谈远胜其为官能力之高低。换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当官的经验相当的重要。
   以当官的经验作为考察官员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的时候,官员的任免制度就难以跳出实质性自上而下那种封建落后的俗套,就跳不出当官惟上而不畏民的吏治误区,从而让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而大打折扣,更容易滋生各级官员在治内独裁专制的行为。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不必对比中外,单就和港、澳、台地区相比,是官员诠释法制合理,还是法制规范制约官员更先进,其中优劣之势粗看一下便可见其端倪。
   不合理的制度,就会造就选材认识的误区,更容易滋生畸形的在扭曲思想心态下制造的丑恶官员怪胎。《下级学》是“吹、卖、嫖、赌、贪五毒书记张二江所著。这本书已经超越了古代先贤,认真揣摩了为官的心态之后,以身示范才总结出来地仕途心得的一本大书。这本书的影响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在目前花花官场中,这本书显然算不上五毒书记张大人的绝门秘笈,其它的达官贵人们未必能欣赏到这本书的精华,但是不影响其他人更为精彩地现实表现。冯伟林局长所著的《书生报国》一书已经被百度词条收录,且荣获冰心文学奖,但是冯局长却不争气的是冰洁玉清文字里,贪赃受贿现实中。官员面目的两面性,在一个个伏法受审之后,成为了一个又一个不忠不孝的忤逆败类典型。当今社会中,为官者倒下已经不是新闻,面对慈善机构痛斥郭美美幕后黑手的时候,不知道该谁郁闷、该谁愤慨。在一个干女儿可以演变为“干”女儿的扭曲时代,一些有“思想者”善于长袖乱舞的人物尚且如此,吾等草民又能如何?
   当官成为一种实实在在众人羡慕享有特权的终身职业性质,且自上而下的选用方式,这用五千年已经证明了的落后选材方式,所造就那些孝廉不孝,小人得志的闹剧,如今仍然在国家吏治生活中先后上演辜负组织多年培养的悲剧。
   一个人能不能做官?不在乎他做没有做过官,也不在乎他能否独当大任,而是在乎法律规定他应该如何去做官,由民众自下而上的监督他如何当好一个好公仆。唯如此,培养民众监督官员的国家制度,远远先进于组织培养官员的制度建设。
   “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公则不敢慢,廉则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一句古训,如今虽有借鉴的地方,但是囫囵吞枣的抛出,显然就是落后的封建独裁专制之下的残存吏治思想意识在作祟,难免成为贪官办公室的一道遮羞布。套用此话,可修改为“民不畏官威,而官畏民。民不畏官贪,而畏制度不全。民事不敢慢,民意不敢欺。民主明,吏治清。”则是国民之幸事。
   国家体制改革,如能真正正视其弊端,如此可为,从制度上建设自下而上的民众监督吏治的社会保障体系,让这句“经过多岗位锻炼和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领导经验丰富”的选材标准成为笑料之后,则国家社稷之稳定,就是一件简单而清晰的数学题了。
  

共 23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不做评价,读者自己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笔者以为,社会在发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正常,没必要整天挂在嘴上而不能解决。目下世界将走向何方,中国走向哪里,处处战火,国国发展,最后会如何谁也说不清,都很迷茫,都在摸索探索中向前走。也许某一日世界将不复存在,那些贪官也好,贫民也好,结果是一样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不要看处处不顺眼,谁看不顺眼,谁就去改变,没有那个本事,就不要说过多的话。心里有春天,世界就是美好的。【编辑:浪漫诗剑侠】【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301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4-08 11:57:34
  据说德、能、绩等是官员的公开考核内容,但很多时候,往往都凭主管领导的主观判断和客观印象决定某人的升迁与否,而中国官场文化也很深远,某些人的经验对做官的好处也不能忽视,因此,唯经验选材做官就成了中国特色。作者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举例恰当,反对有力,并开出药方,欣赏。看到没有评论,惜栽。问好。
北国风语,激扬文字
2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4-08 11:59:07
  是 惜哉。写错了。
北国风语,激扬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