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大筐小篼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筐篼文学·散文】广丰龙溪游记

精品 【筐篼文学·散文】广丰龙溪游记


作者:茧庐主人 举人,374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86发表时间:2012-03-10 10:26:31

【筐篼文学·散文】广丰龙溪游记 我去过两次龙溪,第一次是作为华夏祝氏江西宗亲成员到龙溪寻根祭祖,第二次还是作为宗亲成员,但这次却是参加网络上一个华夏祝氏宗亲组织搞的一个宗族文化研讨会。广丰东洋的龙溪村,竟是以一种宗族文化的感昭力同我关联起来的。
   很诧异历经这个喧嚣的时代还能有一处这般清静的去所。顶一顶广丰独有的箬叶高顶尖笠,挎一付颇见年代却仍结札的牛犁,叼着烟筒和着悠悠牛步在田埂上徐行的龙溪老农,是我甫入村头见到的第一景。悠闲,清逸,超尘,这是我脑中最先蹦出的几个词汇。这种景致我只在我的家乡篁碧畲族乡看过,但由于自己亦是其中景物而不免有时会厌恶农活的枯累。所以,此前并不曾感悟到这份出世的飘然。也或,这便是画面往往比实物更耐追味的缘故吧!这眼前的景致便是如此,一路木涩的钢筋水泥结筑起的楼房,马路,接连几个小时仆仆的旅途和捣胃的柴油汽味倾刻便被眼前的清松洗尽,荡飞。同别的地方不同,同是乡下,现代建筑和老屋旧舍通常是并存的,新老洋土的极大反差常败坏了许多客人的游兴。而龙溪这方面却很是协调,新式小洋楼自然是有的,但整个龙溪的古建筑群并不会被它们斜涂成败笔失了韵味,相反,龙溪主体古建筑龙溪祝氏宗祠和文昌阁,恰恰因为周遭几栋新房的衬托愈发突显了古朴和厚重。
   龙溪祠亦如其它传统宗祠建筑,分三进,最外是戏台,中间为厅堂,后进为陈设历代当地祝氏先人神位的神龛,而两侧则是厢房和上下两层的看戏台。然而,这座祠堂的雄伟辉煌却是江南其它地方的祠堂很少能望其项背的。首先是大,龙溪祠占地近二千平方米,仅是中厅和厢堂,就足容纳近千人。其次是气势恢宏,龙溪祠里雕梁画栋,画的花鸟人物栩栩如生,雕的奇禽异兽形态逼真作势欲出。作为民间建筑,雕刻与壁画并不鲜见,但是,如龙溪祠一般精致的大手笔却真的难得。
   这点,从进门的戏台结构就很能够佐证此一结论。整个戏台用朱红漆就,四角飞檐,榫与榫之间的嵌合似浑然天成,而檐下川枋上刻满了各种题材的传说雕刻,楼台始建于大明成化年,可是,历数百年风雨侵蚀,戏台颜色不改,状态未移,连台上楼板亦未显像出半点松垮腐朽。整个戏台,仿似有意为古人的智慧与能力作见证,以它的古朴和让人惊叹的和谐之美傲然峙立!这却还远不是龙溪祠的魅力所在,龙溪祠的整座建筑都为木瓦结构,近百根硕大木柱牢牢地撑起了龙溪祝氏人对根源的缅怀与追思。这些木柱无一例外地都镌刻着镀金楹联,金字黑底煞是亮眼。而最让龙溪人引以为豪的还不是这柱子上龙飞凤舞的金字,足以让龙溪祝氏骄傲的是这些对联的本身,这些对联全是唐宋以来各朝名士对龙溪祝氏的褒扬,每一联都是一个传说,每一联都有一个让当地祝氏儿女引以为豪的故事。祠堂中厅悬挂着一块匾额,赫然竟是宋神宗的钦题,匾已显得十分古旧,而且也并不是宋神宗的原笔,可是,即算拓本,“郎峰世家”这四个遒劲绰阔的大字也依然真真实实地向世人,彰显了郎峰祝氏当初的显赫与尊贵。中进后门楣所悬挂的另一块匾也同样会让人见之肃然起敬,“兄弟宰相”题词竟是文天祥的真迹(当然也是摹本,原匾大概在明朝或是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失去了)。兄弟宰相自然是指唐中宗至唐睿宗时期的祝钦明和祝克明,他们是否真的都是宰相迄今为止都很难下定论,但祝钦明的唐国子监祭酒和一代名儒的身份却是确凿无疑的。大概是因为我亦是祝姓一员的缘由,这些牌匾这些对联让我骤然心潮澎湃起来,透过这黑底金字,我恍似看到了唐太子少保祝克明东宫秉烛正教授皇亲治国之道,我恍似看到了祝钦明正伏案疾书挥斥方遒。我还恍似身临晋代,信安侯祝巡金戈铁马叱咤沙场捋一捋美髯的意气风发……这或许只是血缘的作俑,但是,即使外人,这满堂的赞褒和荣耀也仍会让他们止不住地感慨。
   祠堂最后一进是陈设当地祝氏先祖灵位的享堂。房屋构造亦如前进雕梁画栋,密匝的牌位很有序地让进堂人油然产生肃穆之感。享堂与中厅衔接处的大天井长着一株合抱大的罗汉松,这株龙钟古树树干虬劲,枝叶蓊郁。这种布局看上去很不合常理,但是,这一树蓬勃的生意却又极合时宜地让人在经历一番庄重后,减却了心头的压抑。这株古树是祠堂始建时就有的还是后种的很难考究了,但这一蓬满透生气的翠绿恰到好处地点缀在这个位置,我却不得不对此创意者有了油然的敬意。
   与龙溪祝氏宗祠一样苍老的文昌阁又是龙溪一处不得不去的胜景。这座文昌阁显然不是那座号称天下四大名阁以藏书著名的文昌阁。整座阁楼为典型的书阁建筑,除泥瓦泥墙外,悉数以木搭建而成,上下两层尽显木雕木镂之美。阁楼外型酷似南昌滕王阁,由于地处赣浙交壤,近接江郎山,登楼凭窗远眺,江郎山尽收眼底。只可惜,阁内往年的书案课桌早已不在,否则,小坐一会,神往一回当年夫子手执滕条摇头晃脑的吟哦,感触一番往昔私塾求学的氛围,那也肯定是能给游兴倍增趣味的妙事。更可惜,虽然此阁也是广丰文物,可守阁人推门时我却分别感到了一股刺人的霉味,沿木梯拾级而上时,并不沉重的步履犹自惊起了一阁的积尘。好在古人留下的东西真的坚固,纵是如此,文昌阁如今仍还能基本维持这一点原貌。但是,再过几年,再过几十年,倘我再来龙溪,文昌阁是否还能一如今日的娇峙哩?
   龙溪,毕竟离得都市远了些,许多外面世界里的现代产物一时还未能沓来。许多劳作和生活习惯依旧保持着一直的形态。但是,从龙溪祝氏宗祠和文昌阁的保存状态来看。龙溪与现代文明的差距竟是值的庆幸的。因为他们对根源的崇敬和姓氏的自豪,所以龙溪祠完整地保留下来了;因为对儒家的景仰和膜拜,所以文昌阁完整地保留下来了;因为现代消防设施尚未进入广大农村,所以龙溪那口用于防火的木勺井完整地保留下来了……现代都市人现在都时兴到乡下去寻旧怀古,或而,在城乡差距仍然还大的今天,城里人果然可以在发展缓慢的远乡找到些慰籍。但是,久了以后,当乡下人的思想与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条件都与城市接轨了,这些努力保留下来的先人遗产还是否仍能保留呢?从心里,我期盼着龙溪人的生活步子能迈的更大,过的更好。但是,我却不得不担心眼前这些宝贵的建筑和文化是否能延绵?
  

共 24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宗祠还是那座宗祠,历史还是那段历史。可是能这样用心观赏宗祠,用心解读宗祠,然后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钩掉起那些相对应的或恢宏,或没落的往事者有几人?所以我几次编读作者的篇章,内心生发出那份敬佩和仰慕之情,无以言表。作者不止是文笔优美,关键的是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一个博学好学之人。社会的进程,文化的发展及相容性,一面是期待生活更加富足美好之心,一面担心着历史文化的绵延之情,足见作者那份广博高远的心境。感谢呈现美文共享!推荐共赏!【编辑:静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4103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听        2012-03-10 10:27:39
  拜读美文!遥握祝福!
淡然静美悟禅花
2 楼        文友:静听        2012-03-10 10:27:57
  宗祠还是那座宗祠,历史还是那段历史。可是能这样用心观赏宗祠,用心解读宗祠,然后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钩掉起那些相对应的或恢宏,或没落的往事者有几人?所以我几次编读作者的篇章,内心生发出那份敬佩和仰慕之情,无以言表。作者不止是文笔优美,关键的是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一个博学好学之人。
淡然静美悟禅花
3 楼        文友:静听        2012-03-10 10:28:20
  社会的进程,文化的发展及相容性,一面是期待生活更加富足美好之心,一面担心着历史文化的绵延之情,足见作者那份广博高远的心境。
淡然静美悟禅花
4 楼        文友:古蒲        2012-03-10 21:35:49
  这篇的半角标点符号我已修改,请老师往后发稿时将半角的标点符号修正过来。谢谢!
我是您不经意间忘却的一个人,您是我无意之中想到的一个人。
5 楼        文友:古蒲        2012-03-10 22:38:33
  祝贺精品!!!
我是您不经意间忘却的一个人,您是我无意之中想到的一个人。
6 楼        文友:静听        2012-03-11 07:30:01
  再品佳作!祝贺精品!
淡然静美悟禅花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