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散文】相看镜中花 共赏水中月

编辑推荐 【海蓝·散文】相看镜中花 共赏水中月 ————我读景德镇陶瓷艺术前世今生


作者:啼妃 进士,7185.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54发表时间:2012-03-21 14:42:21

“最明亮时,总是最迷惘,最繁华时,总是最悲凉,丛丛烟树,浩浩云山,十丈红尘落成了青苔的记忆,星辰下,涛声里,往事霸图,如梦啊……”
  
   一首老歌旋律,叩开故乡之门,以怯怯赤子之心,嗅瓷的芳香,近瓷的灵魂。
  
   浩淼烟云中,昌江杨柳岸的草长莺飞记忆,按耐住此刻浸淫在灯红酒绿中的喧嚣目光,乘一叶扁舟,往历史的时空长河里,转身回忆。
  
   千年以前,皇家御用的荣耀,决定了景德镇陶瓷集种种艺术大成于一身的至尊品质;而众多民窑的兴起、发展及繁荣——民窑烧制了大量精美日用陶瓷和专供西方贵族皇室的艺术瓷,又令景德镇陶瓷,需以“非凡”二字,盖过“千万”的数字计量!因此,无论于质于量,更兼瓷韵雅香,远飘海外,史上瓷都景德镇,鳌头独占,舍我其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趁着建设新中国的强劲东风,景德镇重视陶瓷生产、提倡技术革新,鼓励生产发明。十大瓷厂,均分瓷苑春色,日用陶瓷进一步发展壮大,景德镇延续瓷都美名辉煌。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岁月的风水,却从来听从自然,此消彼长。计划经济弊端暴露无遗时,景德镇陶瓷产业好风光,已成秋蝉!面对产业凋零乃至企业停产倒闭,大量技艺纯熟的瓷业老工人,为生计所迫,不得不远走他乡,将陶瓷技术及智慧,授教他人,换做果腹之食及搪寒之衣!
  
   历史仍旧向前,风水仍旧流转。陶瓷装饰,本属于陶瓷生产的末端环节,但它的技艺技法,是景德镇独有专属,是其他瓷业产区的生产流程里接受不了,也无法再造复制的,它必须,也只能,留在景德镇,义不容辞、理所应当地再写辉煌!而此时,举国上下,改革开放,和风送暖,国民收入日益增加,生活品味逐步提高,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与物质层面的更新发展齐头并进,于是,陶瓷装饰,如跃上枝头的喜鹊,声声娇啼,唤来了陶瓷工艺美术的盛世之春!
  
   市场的繁荣,如烟花绽放暗夜长空,闪耀着夺目光辉。作为荣耀的瓷都人,馈赠亲友、答谢扶持的瓷器,不再是笨重的五十多头的餐具,而变身为一根细巧的瓷瓶,一块雅致的瓷板。在那瓷瓶和瓷板上面,就是当下炙手可热的景德镇陶瓷艺术。而陶瓷艺术的创作者们,则变身为层次不一、级别不等的各类大师,他们的身份、社会地位,与他们作品的价格一样,以一种冲天之势,扶摇直上!不可以吗?当然可以。我衷心惟愿,这些陶瓷艺术大师和他们的陶瓷艺术作品,都能够当得起一声时代的永久赞赏——“可以”,我衷心惟愿,这些陶瓷艺术大师,将来都能成为如王锡良先生和秦锡麟先生这样的陶瓷泰斗,而不是,终成夜郎。因为,大师可以应运而生,而泰斗,只能由时代验证。
  
   在景德镇陶瓷艺术界,有一种现象,值得思考和探讨。那就是,有相当一部分陶瓷艺术大师在景德镇名气很响,作品的价格也卖得很高,可令人感到困惑和遗憾的是,这些大师的瓷器和他们如雷贯耳的大名,出了景德镇就渐行渐远,乃至杳无。其实,价格并不是体现艺术价值的唯一标杆。出众的、卓越的、经典的、历久而弥新的艺术价值的体现,往往更多地有待于时光的无限悠长考量,以及在更广泛的地域获得艺术审美的认同、推广及收藏。基于这种陶瓷艺术家及其作品,以景德镇为发家据点,然后横向全国,纵向全世界,成放射状呈现出一个颇滑稽的距离反比现象,我们是不是在貌似繁花似锦的陶瓷艺术领域,读到了一点影响市场外延、开发、拓展的小众情怀?而这种陶瓷艺术小众情怀的化解和后续的逐步真正做大做强,绝非艺术家们自吹或互吹就能解决问题。自吹和互吹,这固然是一个抱成团取暖的堪怜姿势,但这种抱成团的狭隘,是不是又会为陶瓷艺术固步自封再造井中亭台楼阁,贡献令人堪忧的推波助澜力量?
  
   陶瓷艺术,已经当仁不让成为景德镇特色艺术的一枝独秀。完善的艺术品市场的形成,包括学术理论研究;创作生产;宣传流通典藏;衍生附属等诸多方面。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各负其责,互相呼应,良好运作,才有可能形成健康成熟、可持续发展壮大的陶瓷艺术市场。
  
   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市场,较少有真正的学术理论研究。通常是什么类型的作品好卖,价格卖得高,艺术家才去创作;而不是艺术家潜心创作出代表自己艺术风格和造诣的作品,然后引起市场关注,然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市场和媒体,已经颠覆了它作为艺术的仆人身份,在很多时候,它教唆艺术、逼迫艺术依附和拜金,造成艺术品市场判断标准狭隘单一,造成艺术品创作,在一片欣欣向荣中,又透着种种辛酸无力!
  
   在这种情况下,便要求艺术家们需要有创作意识的清醒、独立及坚持。真正卓越优秀的艺术家,除了有艺术创作,也必将有独特的艺术力度。要打破从艺术家创作作品直接卖给终端买家的扁平市场格局,要用好市场和媒体这种勤劳的仆人,要容他项存在分羹依存,交相辉映,但同时,要做耳聪目明的自己,做自己的学问,出自己的作品。真正卓越优秀的艺术家,无论音影画字,或陶瓷,都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有虚怀若谷,山河气度。
  
   China,陶瓷,景德镇。炫丽的烟花,曾在历史的天空,绽放出种种光华,又在不可阻挡的历史长河中,荡涤成灰飞烟灭的黯然痕迹。而在历史的巨幅画卷中,能笑傲千年以上的,除了成化斗彩和雍正粉彩这样的大器,又能承载多少陶瓷艺术大师们的旷世巅峰之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历史来说,任何事物,最后的成败,也都将成为镜中花、水中月,但在这个上下求索,学习、历练、创造的过程中,让我们彼此执手相看共赏,景德镇陶瓷艺术由始至终的兰心蕙质、花容月貌!
  
  

共 21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China,陶瓷,景德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陶瓷代表着中国,而中国的陶瓷,又首推景德镇。本文概述了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历史,以及改革开放后,景德镇的陶瓷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广受欢迎,独占鳌头的盛况。然而,盛况之下,也有让人沉思的现象:有些陶瓷艺术大师在景德镇名气很响,出了景德镇其名气就渐行渐远;大量技艺纯熟的瓷业老工人,为了生计,不得不远走他乡,人才流失严重;陶瓷的销售市场过扁平,只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没有真正地走向艺术的殿堂……怎样振兴民族产业,怎样发扬光大传统中美好的技艺……作者在此文中提出的问题让人深思。文章语言气势磅礴,优美大气,值得欣赏!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红叶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秋        2012-03-21 14:46:24
  朋友的文章很美,欣赏!问好!
文载道,诗言志,不亦乐乎!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