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烟雨夜话】一点看法

编辑推荐 【烟雨夜话】一点看法


作者:白夜99 进士,6459.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93发表时间:2012-03-29 13:55:34

诗歌是小众文学,当然在唐朝时不是。人人都会作诗,那是我们民族的少年时代。严格来说,诗歌、文学起源于史前的祭祀活动,所谓风雅颂的“颂”。这里不妨做个界定,“风”指民间文学,流行歌曲。“雅”指文人创作,言志之文。“颂”指祭祀之言,庙堂之作。
   谈到诗歌就不能不说韵律,诗歌实际上是物象或者意向的文字旋律,因此必须押韵,至于有没有格律倒还在其次。如此说来,原因有二:1,不押韵则无别与其它的文体。2,不押韵则缺乏旋律之美,或者说没有音乐性。附带说明:押韵可以使诗歌拥有旋律之美,格律使诗歌有节奏之美。
   我对格律研究不深,就说说韵吧。
   首先说现在通用的之一的平水韵,共分一百零七韵。源自《广韵》《唐韵》《切韵》,这三种韵律大概有两百零六韵之多,就连唐朝人也觉得麻烦,于是许敬宗们上书,要求简化,后来宋朝人,平水县刘渊据此修订《平水韵》共一百零八韵,到了清朝最终简化为一百零七韵。事实上不是韵脚发生了变化,而是汉语在与时俱进。现代人比古代人在口语上少了一个音调,少了个入调,所以要严格的按照平水韵的四声标准,则大部分人很难掌握。同时出现另一个问题,就是一般的读者在阅读中并不能理解您写诗的节奏。可谓费力不讨好。
   近体诗大约源于盛唐,或者说出于杜甫。我不太懂近体诗的做法,因为没有时间去搞清楚平仄四声,对仗联句等等。实际上晚唐的诗歌,要比盛唐的诗歌在韵律技巧方面要严格得多,但是艺术成就却差很多。然而一些食古不化的人,却以为平水韵比较严谨。这话咋一听是不错,可是他们忘了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倘若用平水韵的话是不能理解的。于是诗歌不能代表人民的呼声,只是在小部分的人群中流传,且不去说这些人的顾影自怜。只想说的是,如果诗歌不能令大部分人鼓舞,则很少会有人去主动写诗,因为市场决定资源。
   写诗不赚钱,那么谁会把写诗当做主业呢?
   韵律的发展实际上很复杂,就连古人也不能完全领悟。比如:误嫁衢堂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首诗最后一句“儿”不押韵。但是!且慢,现在的上海人在读儿(er)时,读作儿(ni)。所以倘使用方言来读的话,这首诗又押韵。古代无所谓普通话,要是勉强有的话也只好谓之“官话”。而既然没有普通话,那么平水韵的物理基础又在哪儿呢?
   古人,就是唐诗里的大家也有破韵的,关于这个问题曹雪芹有过论断,唐人也有出韵的,详见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那一章。我是说近体诗,将创作诗歌,变成了填写诗歌。这样的趋向非常之不好。
   诗更在于跳跃灵动,倘若太多的条款,势必使诗思枯竭呆板。这才真是写诗的大忌,比如明朝人,就没有出过比较有名的诗人,求其原因大概如此。
   所以,我赞同用中华新韵写诗,因为这和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最接近。
   而且,平水韵并不能完全代表古韵,否则《诗经》或是《楚辞》有将置于何地呢?
  

共 11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首先要感谢作者递来这样一篇怡情陶然的文章,其次要感谢作者为读者们(当然也包括我)带来如此精辟的一讲,最后要替中国古老而悠久的诗词歌赋谢谢作者如此用心的解析。相信读者们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什么是诗,作者用最简洁最通俗最朴实的语言传递了诗的概念,至少是作者心中对诗的概念。诗是什么?据我了解:诗,是为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汉代以后《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人一般泛指写诗的人,在文学意义上讲,应是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成就的人,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诗的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抒情诗、朦胧诗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这篇作品里详细地为大家说明了诗的种类与诗的发展与延伸以及那严谨的格律。这里作者从古体诗一直讲到近体诗,从时空中叙说了诗的演变与化蝶。古诗有古诗的好,新诗有新诗的妙,各有千秋。只不过,现代人更容易接受新诗罢了,这就是时代变迁所造成的文化差异,幸好我中华是泱泱大国文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读完全文我对诗有了一个简洁的概念,那就是诗讲究的是韵脚,意境,词性,平仄,诗眼,能将这五样照顾齐全了我相信一定会出来一首好诗。“写诗不赚钱,那么谁会把写诗当做主业呢?”作者轻描淡写带出来的这句话上没有因下没有果,但是却留给读者们深沉的思索,怎样去看待这句话我相信读者们自有个见。一篇心灵小笺通体灵秀,语感强烈,精确地解读了诗的内涵,纵贯全文显示出了作者较为扎实的文学功底与醇厚的古韵情怀,好文!推荐阅读!问候作者------虚幻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虚幻        2012-03-29 13:59:01
  白夜老师,那个我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包容并指正哦,虚幻静候聆听。
   诗能陶冶情操,诗能净化心灵,诗能咏物言志,诗,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最好文化遗产,爱诗就是爱自己,嘻嘻。问好老师!
凡尘中的一砂砾
回复1 楼        文友:白夜99        2012-03-29 14:05:44
  你说的不错,。感谢指出,再就是,别叫我老师
2 楼        文友:观而不语        2012-03-29 14:06:32
  学问!学习了。
化学工作者,喜欢交文学造诣高的朋友,欣赏与学习。
回复2 楼        文友:白夜99        2012-03-29 14:08:33
  辣椒兄,忙完了
3 楼        文友:老井        2012-03-29 15:25:18
  文章好,按语也好。两个都是多面手,问好编者和作者!
创作观:呈现、悲悯、忧患、厚重,底层写作,深度叙述,草根性写作,原生态写作。
回复3 楼        文友:白夜99        2012-03-29 15:29:19
  感谢老井兄,忙完了
4 楼        文友:飘然孤独        2012-03-29 16:08:40
  白夜老师的这篇带有学术性质的杂文是很有见地的,具有一定的学习价值,拜读学习了!问好白夜友。
写的不是文字,是生活!
回复4 楼        文友:白夜99        2012-03-29 16:13:49
  客气了,还请多指正
5 楼        文友:姜光丽        2012-03-31 14:03:13
  拜读!学习!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