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散文】游山玩水与禅意

精品 【海蓝·散文】游山玩水与禅意


作者:霞中子 进士,766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32发表时间:2012-05-01 10:51:06
摘要:“五一小长假”在书斋里神游,思维在飞翔之中有一番心得,顿悟一些道理.

今天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天气炎热,我无心远去游山玩水,就躲在清凉的小书斋里神游。于是,我的思维犹如脱缰的野马,从容自在地在心的草原上奔驰;我的思维犹如无拘无束的鹰,在漫无边际的天海间展翅飞翔。
   马,在奋蹄时无意中爬上了“佛性”的高原,于是就在那里打转;鹰,在熬游中偶然间遇到了“禅意”的险峰,于是就在那里盘旋。
   思维在奔驰和飞翔之中,却有了一番心得,却顿悟了一些道理。
   ……
   “佛性”是什么呢?此刻,我认为所谓的“佛性”可以简单地说,那是自然、无限、永恒、光明、透彻、空无等等的至高理念,以及慈悲、博爱、普济、舍己、寂寞、忘我、清静、包容、放下等等的圣洁情怀,当然还有那些我所意识不到的、匪夷所思的精神境界。
   “禅意”是人们最难以描述和解析的词语,也是人们通常难以捉摸的意境,大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禅意”是什么呢?斯时,我认为所谓的“禅意”,那是带有“佛性”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活动。
   后来我忽然觉得,将上述所谓的“至高理念”和“圣洁情怀”全划归于“佛”似乎是不太公平的,因为“道”和“儒”也都含有这些理念和精神,只不过是大同小异而已。因为“释”、“道”、“儒”三教同源,本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
   随后我想,应该给“禅意”予以准确的理解;“禅意”应该还有其广义的概念;我认为广义的“禅意”应该是平等地对待世间一切生命、由衷地关怀世间一切事物、尽量地理解世间一切现像的思维和情感。
   ……
   佛家认为万物皆有“佛性”,而我们往往没有感觉到“佛性”的存在,那绝不是我们与“佛”无缘,那是我们没有感生“禅意”的缘故。“禅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谓参禅悟道,肤之浅矣。所以,故意参禅而不入禅;故意悟道而不得道,这是因为做作和执着的缘故。
   ……
   在什么境况之下才会产生“禅意”呢?
   过去,我们说要在有生之年,争取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于是乎我们尽量地寻找机会和金钱去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于是乎我们跟随会议组团或去旅行社报名参加旅游团;于是乎我们到了泰山、华山、衡山、黄山、庐山、峨嵋山等等。
   我们出发之前,除少数人特别激动之外,大多数人一般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一般的想法就是:随便去看看吧;没去过去走走也好;去看看那里的风光;人家都去过了我还没去过呢;去过了之后,每当人家谈起那些地方时我也能插上两句,就可以无愧地说“那地方我去过。”
   当然也有部分人是为了去摄影、去拍片、去完成工作的,这部分人出发前所想的就无法归纳了。
   山光水色饱览之余,大家各有所得:得了愉悦;得了悬念的解除;得了照片或录像;得了几包土特产;得了一身的疲惫。然而可以说,大家都得不到一种东西,那就是“禅意”。
   为什么说大家游山玩水,都得不到“禅意”呢?是因为如今我们的旅游很是变味。我们跟随着导游,在人海中穿来挤去、紧赶慢赶、气喘吁吁,剌耳的手提扩音筒讲解声此起彼伏。那些名山古刹现如今宾馆林立、酒店遍布、摊点如织、烟薰火燎、人声鼎沸,比繁华闹市尤甚。我们行走其间,只见众人熙熙,如登春台,如享太牢。我们所到之处,喧嚣扰耳,心乱如麻,哪来的禅意呢?我们刚到一个景点参观半小时就被导游带进一个工厂或商场,把我们关进小室里,强迫我们听五花八门的产品鼓吹或广告课,然后半引导半威胁地要我们购物。如此折腾一两个小时之后,天将黄昏了才带我们去最后的景点。像这样的旅游,我们连好的印像和感受都没有,哪能谈得上有什么诗情画意,更不用去说有什么“禅意”了。
   古人游山赏水,常常不是故意之所为、单纯之举动。多是偶然履及、随遇而观、趁机而行。游赏之原由,有闲散之信马;有失意之寄托;有公干之消遣。而多非为游而游、因赏而赏者。
   一般人们都认为,古人因游山玩水产生诗情画意而得佳作,以致流芳百世。在我看来,诗情画意原本就是“禅意”之范畴,没有“禅意”之土壤,哪能引发诗情画意之根苗?
   南朝梁?王籍的《入若邪溪》诗曰:“舱舶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轴,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远游。”此诗流露出诗人厌烦尘世的纷扰,渴求远离尘世、向往幽静境界的情绪。这种情绪就在“禅意”的荫影之下。
   唐代大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试想李白在庐山之时若是心境烦燥、没有“禅意”,他能“看”到香炉峰“生紫烟”的壮观景像吗?他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想像丰富、气势磅礴的诗句吗?
   李白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尽”、“闲”二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一群山鸟的喧闹声过去之后感到格外清静;在翻滚的云朵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这种“静”的境界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也是“禅意”催生出来的情绪。
   北宋诗人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作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先是描写庐山移步换景、变化多姿的面貌,随后便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该客观全面。这就是在观景中产生禅意的典型例子。
   寇准七岁时随父登华山作诗《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这廖廖二十个字,却把华山的险峻和雄伟写尽了,这是一般人用上万句来描写都难以达到的境界!这是描写华山的绝代名诗!这寇准小小的年纪怎么就有这么深邃的“禅意”呢?
   咦——,我突然想起我六七岁时的往事来。
   那一天我跟着母亲爬上山顶去打柴,我被那里美丽的风景所感染,也曾产生过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和留恋之情。于今细想起来,那便是“禅意”了。我这么说并没有敢将自己与寇准相提的意思。显而易见,寇准七岁就写出那首“千古绝唱”的诗,而我那时还不识字呢,这就是我与他的天壤之别了。
   那天,我在家乡的那座高山顶上坐着。我到山顶上来的作用只是陪伴着妈妈,为她壮胆子。妈妈胆子小,又迷信鬼怪,因为山很高,她独自在山顶打柴感到害怕,所以叫我跟着来在一旁说说话。我年龄小没力气挥刀砍柴,我只是在那里闲玩着。
   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尽管我的身高不足三尺,但我却是那境地里最高的物体了。远处的山野都收缩在我的脚下,我放眼遥望四方,只见遥远的天际里,群山起舞,峰峦叠嶂,千层万重,渺渺茫茫。苍天之上,白云如棉,我仰观云动,竟觉得身浮浮如山之摇晃。山顶的四周静悄悄的,无风声之扰动,无鸟兽之喧嚣,无人影之散乱,如深夜般的寂寥。那里只有妈妈单调而零碎的刀砍声和我发自肺腑的呼吸声。尔时,我直觉得这寥廓空旷的世界里,只有我与妈妈的存在,我们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和渺少。想像只要一阵风刮来,我们将如两小片枯叶一样在云端里消失。想到此,我心中生起莫名的愁绪,感觉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那时好象是干燥的秋天,天气晴和,布满薄云的天空散射着柔和的阳光,远处的山野里,晴烟笼罩,弥漫着苍茫的色调。山顶上的石头长年累月地被风雨洗刷和雕刻,玲珑剔透,一尘不染。山上生长着矮小而苍老的灌木,还生长着纠缠曲折的老藤,但是没有娇嫩的青草。苍藤和老树的躯杆都是黑褐色的,显示着它们如铁般的坚实和刚硬。那些树的叶子小而厚实,并不茂密,苍黄老态。那些灌木长得并不茂密,好像疏落有致地分布似的。它们枝叶不多,显得苗条秀气。疏林之下的落叶尽皆被风吹走,显得干净利索、空灵通透。那些灌木的根儿插在石缝里,钻进石洞中,静观过去,逸然自得。
   在那宁静的山顶之上,一切都显得清明洁净。木叶在柔和的秋日照耀下,发出闪亮的光泽,清风摇动,金光游离。在夕阳斜照之时,石影斑驳,形影相吊,好似听得到石头和影子的悄悄对话声。
   ……
   今天我在繁华的都市中生活,我也将老,心想再回到那童年的高山之上已是不太可能的了。
   如今尘世中的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喧嚣;如今尘世上的凡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浮燥。
   我们极需培养能够产生“禅意”的能力;我们极需找到能够产生“禅意”的环境。
   在那种环境里,秋风无影,落叶有声,万物静观皆自得,一人独处起禅心。
   人沉浸在那样的环境里,就会放弃狂热,忘记妄想;就会进入清凉的境界,进入冷静的思考;就会观自心、省本己、检点自身,以回归人类善良的本性。
  
  
  

共 33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思维如野马,如飞鹰,从当前的五一小长假牵出文章由头。身于斗室,并未如马奔鹰飞般出行,但却神思畅游,登“佛性”高原,攀“禅意”险峰,笔墨万千。 “佛性是自然、无限、永恒、光明、透彻、空无等等的至高理念,以及慈悲、博爱、普济、舍己、寂寞、忘我、清静、包容、放下等等的圣洁情怀,还有那些我所意识不到的、匪夷所思的精神境界。”“禅意是带有佛性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活动。”作者阐明文章文眼之后,从芸芸众生“要在有生之年,争取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的的俗念落笔生发开去,旁征博引,引古叙今,又笔锋一转,“我突然想起我六七岁时的往事来”以己渡人,阐明身处喧嚣浮躁中的都市人需要沉淀思考,而不是一味赶潮流时髦挥洒金钱周游山川而毫无佛心禅意。“放弃狂热,忘记妄想;就会进入清凉的境界,进入冷静的思考;就会观自心、省本己、检点自身,以回归人类善良的本性。” 文章观点鲜明,结构清晰且别致不落俗套,叙述与议论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又有古今叙述以开读者眼界,是当之无愧的一篇佳作。 学习欣赏,问候作者,推荐阅读! 编辑:啼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501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啼妃        2012-05-01 10:51:26
  作者的思维如野马,如飞鹰,从当前的五一小长假牵出文章由头。身于斗室,并未如马奔鹰飞般出行,但却神思畅游,登“佛性”高原,攀“禅意”险峰,笔墨万千。
   “佛性是自然、无限、永恒、光明、透彻、空无等等的至高理念,以及慈悲、博爱、普济、舍己、寂寞、忘我、清静、包容、放下等等的圣洁情怀,还有那些我所意识不到的、匪夷所思的精神境界。”“禅意是带有佛性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活动。”作者阐明文章文眼之后,从芸芸众生“要在有生之年,争取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的的俗念落笔生发开去,旁征博引,引古叙今,又笔锋一转,“我突然想起我六七岁时的往事来”以己渡人,阐明身处喧嚣浮躁中的都市人需要沉淀思考,而不是一味赶潮流时髦挥洒金钱周游山川而毫无佛心禅意。“放弃狂热,忘记妄想;就会进入清凉的境界,进入冷静的思考;就会观自心、省本己、检点自身,以回归人类善良的本性。”
   文章观点鲜明,结构清晰且别致不落俗套,叙述与议论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又有古今叙述以开读者眼界,是当之无愧的一篇佳作。
   学习欣赏,问候作者,推荐阅读!
   编辑:啼妃
如果他朝得到宝剑在手,扬威于天下应是我。
2 楼        文友:锦妤        2012-05-02 15:30:13
  呵呵,今天才有空细看了一下,写得真好,问候了朋友。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3 楼        文友:笔下风华        2018-07-12 10:56:26
  西湖
   —安然笑生
   天下西湖十百千,个中最美杭为先。
   昔日万景今犹盛,走马观花是枉然。
   今天刚写的一首诗,在对比今人游山玩水的心态,今时今人,已难以企及古代文人墨客出游的心境。
   好文,问候文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