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散文】远离古城(外三篇)

精品 【江南散文】远离古城(外三篇)


作者:浪里飞梭 秀才,1758.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71发表时间:2012-05-02 18:08:24
摘要:生活就是生活,不因几个人的情趣而改变,可我总是看到一些很多人愿意做的事,为之难以释怀。

1.远离古城
  
   中国的古都很多,中国的古城更多。小城的人依旧,小城的路依旧,小城的山依旧,小城的水依旧,原本就一直清静悠闲的小城,怎么忽地来了数不清的人?这么多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陌生人,从四面八方匆匆赶来,像是约定赴会,又像是被什么吸引。有的甚至是外国人。这令小城里的老人们茫然不知所措。“八斤”“九斤”老太们还想到是不是有仗要打,把大城市的有钱人赶到了乡下。
  
   这蜂拥而来的人们,其实是冲着这里积淀的文化而来。可有几个懂得小城的文化?小城人们心中的文化是看不见的、吃不到的,更无法用咔嚓咔嚓的快门拾进自己的背囊带走。有人幼稚地以为踏着江南的青石板路面就濡染了文化的墨迹,他们天真地认为经过灰墙黛瓦的游廊就呼吸着文化的气息,他们也有的把川渝的竹筒、湘西的脚楼、彝家的银饰看作是自己小城一游回家炫耀的资本,他们甚至把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河道驾船流览当作江南生活的深切体验。好在这还算得上是一种文化层次的旅游。更有甚者,住一宿简陋的客栈,吃几碗粗粝的米饭,喝一扎担挑的酸啤,聊几句女人的腰肢就以为江南畅游收获颇丰。殊不知,石板上曾经留下的脚印,花墙外曾经伸出的桃枝,假山下曾经遗失的香囊,才是文化;穿着花格衬衫的婶娘臂弯挎着的花篮里,挑着杂色货担的货郎腰带里,眯着眼睛看着日升日落的大爷的故事里,穿城而过的小河边上每家的门洞里,才有文化。对当地人而言,雨挂垂帘,小桥流水,春丝秋米,酒香桨声中的味道那是百千岁月中慢慢品咂出来的,那是夜雨矮檐下潮湿的睡梦中渐渐悟出来的。岂止是三天两饭的阅历,何止是一眼两耳的见识。
  
   可你们还是来了,如潮水般的来了,无可阻挡,无法劝解,来到这千百年来清静闲适自得其乐的人们的家门口。把石条上本地人的故事和笑声冲断,给本分的老实人的眼里注进不解与好奇。把街里街坊来来往往的财米油盐的交情冲淡,代之以忙忙碌碌的抢抓商机。把石板街两边的歪歪斜斜的房子湮没,拥挤出高高低低的旅舍、酒肆和茶居。
  
   当好不容易从书堆里拔出身子,好不容易把眼睛从放大镜片挪开的老人们,怀揣着对文化虔诚的神往,迟缓地踏进少有乡音的圣地时,只能茫然地从瓦砾中、蛛丝后捡拾着破落的遗存。迎接老人的有大大小小的握着各种情感的手,还有当地各界的名流眼里泄着的期盼老人标塑当地文化的意图。老人们十分为难,一方是家乡亟待拯救的遗产,一方是资料文物的严重缺失的现状;一边是老乡期盼商机多多的物欲,一边是保护古迹珍存的良心。老人们想尽办法挤出时间,马不停蹄,目不暇接地寻找,因为更多的时间只能聆听宴席和研讨中的恭维和敬奉;老人们痛心彻肺,欲哭无泪地询问,但在官员汇报里看到的却是满是挽救、保护、开发的信誓旦旦的豪言。
  
   够了,老人们从心底发出一声怒吼!这怒吼却只有残砖破瓦能听见,只有街边的一只石狮能听的懂。随之又很快被时尚的声浪湮没。
  
   远离古城!老人又一声大喊,很多人以为老人要走,又递上更大的红包。老人离开时眼角始终有一颗珍珠闪耀。
  
   远离古城!大地发出一声闷喝,在天地间久久回响。
  
   2.教师节前随感
  
   逛商场或交际应酬是我最头疼的事情。一来是因为平时上课上自习落下腰酸腿疼的顽疾,但更主要的是最怕有人认出我是教师。多次就因为在买东西打价时被人贬称为“老师”而发火,有时回以“你还当不上老师”,有时回以“老师怎么了?”,有时回以“老师老实好让你们捉大头是不是?”。但不论怎么回敬,心里都很别扭,最后落得什么也买不到,枉受一肚子气。妻子多次劝我忍忍算了。我也曾豪放过,既不打价也不找零。但还是会得到“谁说老师毛气'”的非故意讥讽,这样被“老师”,还是很不舒服,且觉得有了更难以捉摸的含意。多次想算了吧,被“老师”的又不是我一个,我也没有做过对不起老师这一称谓的言行,可我看到那见了当官的、富翁、社会老大而高扬的眉毛、谄媚的嘴脸,实在难有无动于衷的涵养。因为被“老师”惯了,老师们自己也常常互相“老师”了。看来多数老师是有这样的“涵养”的。只有极个别的怕连我的涵养都没有。有一次遇到一体形魁梧的同行被“老师”后,破口大骂:“老师T你妈你同样叫爹!”听了以后着实解气。可又想:如果老师都这样,恐怕更要被“老师”了。
  
   老师本来是受尊敬的称谓。艺人和匠人拜师后称师傅那是多么恭敬的,老师显然又高出一格。可到了现在,怎么就成了某些人的贬义词了?这当然与我们同行的某些行为和为人处事的态度有关系。社会上流传的“老师买药片挑大的”,“十等公民是园丁鱿鱼海参分不清”,“黑狗白狼眼镜蛇”等都说明先前老师的清苦和后来给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再追溯到以前,落魄文人留给人们的印象,就更难以辩驳了。《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等不就是典型吗?严监生之流确实过分,但也不仅中国的儒林有这样的,中外的商人也大有人在,“拔一毛可利天下而不为”的、阿巴贡、葛朗台之流就是典型。孔乙己之类应另当别论,穷困潦倒的他们如何能大方得起来?而中国文人成为富豪的实在寥寥,多数时代、多数人就是一辈子处于穷困潦倒中,这应该是国度、民族、社会的耻辱!孔子这样的大圣人尚且被贬称为“孔老二”,自己文德浅薄被“老师”就该理所当然了,以后我就心安理得地接受“老师”吧。
  
   可每逢教师节,社会上人们吵吵嚷嚷的,这个送给班主任多少,那个给了多少钱让班主任把孩子从后边调到前边了,某局长给了多少名酒名烟,某老板给每位老师每人3000元,王家的孩子花了15万进了名校,李家的孩子花了两万进了实验班,某副县长和教育局长的孩子去谁的班后这个班比同年级其他班人数少20人,等等,不一而足。还有,有的老师嫌弃班里少数几个农家的孩子在教师节只给了老师点廉价物品而当场挖苦,有的老师经常让班里的学生到指定的书店文具店买东西,有的班主任把不给钱的学生从前边调到后边,有的老师让家长给提供方便或开口索要物资甚至向家长借钱。所有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已经或仍在发生的事情,难怪社会上“老师”教师的声音缕缕不绝。
  
   有些同行感言,是老师收入少,我不能苟同。因为有些官员、警察、医生、法官收入很高还会吃拿卡要,变本加厉,变着花样地巧取豪夺。也有的说好老师少好学校少好领导少导致资源紧缺抢手。可这种现象在拥有优质师资的私立学校为什么不存在?
  
   那么人们热议教育,痛恨时下教育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人们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学校的好老师班里,可送去了是不是就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呢?这恐怕才是人们抱怨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是这样呢?这与家长的需求有关,与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与教育的目的和对待学生的态度有关。我们把孩子送进学校,有几个家长把追求孩子快乐当做目的?有几个学校和老师真正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做头等大事对待?孩子高兴不高兴不管,家长高兴了老师就觉得做好了。孩子有没有养成好习惯,有没有形成凡事独立思考的习惯,有没有真正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是不是当下我们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很多学校几乎是与此完全背道而驰的。许多所谓的好学校把学生当做鸭子,用填鸭子的做法对待每一个学生,全然不考虑学生的感受。许多学校觉得生源差,就干脆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因材施教。而多数学校优先考虑的是收入是否增加了,许多老师优先考虑的是自己能得到多少外块!这样的教育不遭致唾骂,这样的教师不遭致挖苦那是不可能的!
  
   3.这样的百万大奖更好
  
   要是中个特等奖该多好!我想不光我想要,其他有这个想法的同志也应该不少,不然彩票销售点的老客户不会那么多,我国百姓的经济能力和普济意识还没到这个境界呀。
  
   可这样的想法曾经是那么地占据着我的几乎全部的大脑。不是我太想发财,是我太需要财了。刚上班时两个人的工资不足300元,而那会儿已经是九十年代,两个教书匠的年薪等同于一头母猪给主人带来的利润。可这些钱除了基本生活花销外几乎月月有赤字。最困难时,家里没面了,自己向面店赊了一代面粉,本来等开资后是能还上的。可那年月到处都有推迟开资的风气,象瘟疫一样传播的很快也很广。这可愁杀人。好不容易跟出纳借了一百元,可更当紧的孩子的奶粉不能断了顿。我们上班一走好长时间,不给准备多些,到时让没有收入的老人怎么办。还不了面粉钱,一拖就是三个多月,人家因为36元钱几次都变了脸,可自己只能陪好话陪笑脸。这件事到现在都像发生在昨日。后来,因为别的种种原因——为了多赚些钱,跟人搞起了第二职业——落下4万多的债。而自己的收入除去用度是无法节余的。那种背债、躲债、挪债、偿债的日子里,钱财是什么,没体验过的人也能理解。
  
   买彩票的经历中,发财的欲念和盘算中奖以后花钱的种种想法现在想起来是多么幼稚可笑。听说谁中奖并且中的是大奖的那种羡慕已经超过嫉妒。对那些富翁的看法就不用言语了。
  
   二十年过去了,如今家里基本问题都解决了——当然是因为工资涨高后这一两年才实现的——才觉得企图发猛财的欲望不再强烈了,但仍然存在。忽然有一天,有人问起我家一年的收入,掐指一算,两口子一年几乎能收入10万元!起初还不敢相信,细细再算,就是这么多。我的老天爷!我的社会主义的好中国!你能让教师家庭年收入达到10万元,你一定是在糊涂时填错表了,把想给别人的钱给了我们了吧?
  
   在一段时期,我曾很是骄傲,在朋友面前也敢于抬头说话了,同学的聚会也敢参加了,买衣服什么的也敢说自己是教书匠了。在一次公众场合,听人们谈论收入时,才知道很多人的收入在我家之上,甚至他们多是一些最多高中毕业的。我的那点可怜的骄傲又丢了。
  
   近几天看一部电视大片《经纬天地》,戏中顺儿跟尚达志的几句话触动我的发财的神经。顺儿说,你是我从小就喜欢就想嫁的男人,我为什么要生你的气,既然我已经嫁给你了,我就应该高兴才对。多么执著、豁达的人性啊!
  
   我曾经是那样企盼拥有几百万,可现在不是有了么?虽然它还不是我账号的已然的数据,但我每个月能从中支取的数额就等同于已经有几百万的人每月支取的,我还在做那永远是梦的梦干什么呢?我这样慢慢取用,享受这个挣钱、花钱的过程,恐怕只有几百万而没有其它收入的人是体会不到的吧。再说我的寿命越长,这种享受带来的愉悦就越多,我让这种感觉发酵,变成一种浓醇的人生成果,那可是一夜暴富者永远体会不到的啊!
  
   4.夜的遐想
  
   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人几乎都有几张甚或几十张面孔去应对白日里大大小小与已有关与已无关的事情,即使是耿介的学者。为了不至于丢失最美好的那份情感,我常常在独处时整理自己的感情和思绪,以永久地收藏。而几乎每天夜间10点才下班的我恰好可以独享夜空,呼吸自由的新鲜,回家以后也可以独处一室、静默沉思或驰骋想象。
  
   每晚夜归之时,抖落疲惫的灰尘,独步自由的天空,可以尽情舒展自己的身心,因此夜空的所有对我都是美好的。且不说时而明丽时而朦胧的月色,也不说瞌睡的或调皮的星星,就是完全漆黑的那种凝望,甚至月黑风高,寒紧风厉,我也没感觉到它的狰狞。因为这纯由自然,没有隐藏在深处、难以揣测的用心。不像白天里面对形形色色的脸孔,表面上看得清清楚楚,实际上很多如无底深渊。因而走夜路便成了我的特长:什么地方顺直,什么地方拐弯,什么地方平正,什么地方坎坷,不必苦心孤诣地应对,全凭肌肉的记忆就可应付。这就像运动员比赛凭的是经验和反应,全然不像在政治漩涡中即使你有十八个感官也还有无法应对的可能。但是有一次妻子一再叮咛拿上手电筒照雨夜的路,我却着着实实睁眼迈进了水坑,那是受了光线反射的迷惑。
  
   不单是走夜路,享受夜空更能愉悦身心,当然这时的听觉必须要有过滤的功能,筛掉人们和自己心事的搅扰。能看见景物的夜晚,不光要看看明月朗星,以及月色下的万物,更要看看月亮星星周围的天空,它们竟然都是那样温谦恭顺。看不见月色的夜晚,你可以谛听自然生命律动的各种声音。光是风声就何止干种万种:数片树叶的合拍,满树枝头的摇摆,电线拨动的奏鸣,清扫街道的勤迈,经行旷野的骋越,沟壑弯行的咽啸。再加上各种虫禽的合唱,各种生命的交响与自己淡定而宁静的心律合拍。仿佛置身于天籁交响乐演奏的殿堂。最妙的是夏夜,一扫白日的燥热烦闷,柔和清爽的风带着自然的玉香掀开你的衣襟,就如同蜜浸着爱的体贴,给身心无比舒爽的抚慰。
  
   更长时间的品味是隅处一室,这时,可以读书,可以静默,可以随意抒写,可以驰骋神越。不论低回缠绵,温和谦美,不论天马行空,壮怀激烈;不论朋友畅叙,安享天伦,情人幽合,夫妻恩爱;不论挥戈向恶,科技创举,翻覆云雨,扭转乾坤。要不是怕惊扰熟睡的妻儿、隔墙的邻居,我还想开怀放歌,倾情呤诵。可能是因为没有陶渊明的那种超然,所以不擅舒啸;也缺乏李白的飘逸洒脱,不会纵酒高歌;还不及荆轲匹勇斗秦的豪气,不敢击节悲壮;更没有项王的挥戈扫寇的骁勇,怎能领略易水别难……但我有我的玉秀彩帛,虽然只是拙文白纸;我也有我的添香红袖,虽然更多的只是臆想;我更有我的恢弘浩志,当然可能一生都不能实现。至少我可以在这静静的夜间感受、体味、整理、汇集成希望和白天忙碌的力量。
  
   我真的感谢上苍的安排,给人以夜的降临。虽然它被人们象征为黑暗,即便是黑暗吧,我也觉得不论太阳、月亮、星星还是灯光,总有照不亮的地方,但是黑夜可以光顾所有角落,包括被世俗失落的心房。
  

共 534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远离古城,是作者对当今旅游行业发出的一段感慨,所有古城的千年古韵和厚重的沧桑,让作者落下一个怀旧的名号。当我们一旦故地重游时,古城已是面目全非,再也找不到历史的沧桑,有的只是媚俗的商业气息,蜂拥而来的人们,其实人们是冲着这里积淀的文化而来。可有几个懂得小城的文化?小城人们心中的文化是看不见的、吃不到的,更无法用咔嚓咔嚓的快门拾进自己的背囊带走,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呼吁,远离古城!教师节前随感,说的是教育是个大事。是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家国大事,是关乎民族兴衰的千古大计,关乎我们子孙后代,作者在这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教育,何去何从?教育,任重道远,又荆棘丛生,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那无异于饮鸩止渴断臂自诀。这样的百万大奖更好,这篇小文着重论述的如果重了大奖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夜的遐想,夜是深邃的,神秘的,宽容的,迷情的,带给人许多的遐想与思绪,在静夜里,安静思考,会领悟到许多浮燥的白日里无法参透的道理。享受夜的舒适与快乐,在夜里放飞思想,放飞梦想,让自己全身心融入夜的境界。几篇文字读下了,文字流畅,淡淡的哀伤与无奈容在文字中,震撼心灵。推荐欣赏。——竹叶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503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竹叶儿        2012-05-02 18:08:56
  远离古城,是作者对当今旅游行业发出的一段感慨,所有古城的千年古韵和厚重的沧桑,让作者落下一个怀旧的名号。当我们一旦故地重游时,古城已是面目全非,再也找不到历史的沧桑,有的只是媚俗的商业气息,蜂拥而来的人们,其实人们是冲着这里积淀的文化而来。可有几个懂得小城的文化?小城人们心中的文化是看不见的、吃不到的,更无法用咔嚓咔嚓的快门拾进自己的背囊带走,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呼吁,远离古城!教师节前随感,说的是教育是个大事。是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家国大事,是关乎民族兴衰的千古大计,关乎我们子孙后代,作者在这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教育,何去何从?教育,任重道远,又荆棘丛生,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那无异于饮鸩止渴断臂自诀。这样的百万大奖更好,这篇小文着重论述的如果重了大奖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夜的遐想,夜是深邃的,神秘的,宽容的,迷情的,带给人许多的遐想与思绪,在静夜里,安静思考,会领悟到许多浮燥的白日里无法参透的道理。享受夜的舒适与快乐,在夜里放飞思想,放飞梦想,让自己全身心融入夜的境界。几篇文字读下了,文字流畅,淡淡的哀伤与无奈容在文字中,震撼心灵。
2 楼        文友:竹叶儿        2012-05-02 18:10:10
  祝老师创作愉快!编辑不到位,望老师不吝赐教,谢谢!
回复2 楼        文友:浪里飞梭        2012-05-02 20:47:03
  很好,谢谢你及时点评推荐。
3 楼        文友:浪里飞梭        2012-05-02 20:49:07
  很高兴得到编辑竹叶儿的评论和推荐。
无欲则刚,无心则静,无求则富,无为则成。一叶浪尖过,心平路自平。
4 楼        文友:浪里飞梭        2012-05-02 22:24:44
  现在这个社会,有人由衷地赞叹,有人十分的不满;有人痛苦地呻吟,有人幸福地悲伤。但很多人未能理性地思考它,他的波诡云谲,他的光怪陆离,他的辉煌耀眼,他的不忍猝睹,其实都包含着错位、狂热、拜金,又都在疏离稳健、理性、公正。是该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时候了。不然我们会给时代标上历史文明的断层标签。
无欲则刚,无心则静,无求则富,无为则成。一叶浪尖过,心平路自平。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