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母猪黄福英

精品 母猪黄福英


作者:刘牧之 秀才,230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99发表时间:2012-05-08 14:25:34

母猪黄福英
   一九七三年的旧历春二月,库峪河里的冰还没有完全消融,崖畔上丛生的迎春花刚刚吐芯,二十一岁的黄普照和婆姨小敏的第一个孩子浩浩满月了。第二天,父母便让他们小三口分灶另过。弟妹们还小,依旧和父母住在一起。作为长子,黄普照分到了一间安间房(其中半间还在他妈的名下),另外还有二十一斤谷子与小麦混在一起磨成的面和二百七十三元的外债。这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底了。那时候农村很穷困,都缺衣少吃的。隔壁的六婆送给小敏一个黑陶瓦罐,让她腌制一些浆水菜。黄普照借了住在六队的表哥阿奇一方案板。阿奇是个小木匠,看小敏烧锅时没有风箱,点不着柴火,两眼被烟熏得流泪,回家把架在屋梁上的一个旧风箱取了下来,抽空修补了送过来。黄普照一家三口从此开始艰难度日。
   快接住夏粮的时候,黄普照又欠了九家乡邻八十块钱的外债和近一百斤的粮食,其中主要是苞谷。俗话说,庄稼汉要想富,养兔栽树喂母猪。阿奇和村上的好几户人家都准备买猪崽儿。黄普照和小敏商量说,咱也要买猪娃子呢。小敏睁大眼睛说,人都吃不饱,还喂猪呢!再说,买猪的钱呢?咱再不敢跟亲戚借钱了。黄普照满不在乎地说,虱子多了不咬,账多了不愁,怕啥?没钱,咱可以在信用社贷款嘛。村人家家都在信用社贷钱呢,猪不笑老鸹黑。咱俩还年轻,浩浩又小,总不能一直这么下去混日子呀。小敏看男人发家的心很勇,想了想说,我估摸着买一个母猪娃大概得二十块钱吧。黄普照知道婆姨同意了,立即说,二十块钱,够了。抬腿出门就去找村上的信贷员。信贷员姓王,是个大嘴,一只眼睛高度近视,另一只正常着。王信贷不肯戴眼镜,看人时总是歪脸眯着那近视眼。王信贷知道黄普照才分的家,没有啥家底儿,是村里最穷的,担心他没有偿还能力。王信贷扯着大嘴挥着鸡爪子般的手,坚决不给他贷。黄普照和王信贷不太熟,也没打过几回交道,差点儿把嘴皮子磨破了,才终于贷到了十五块钱。
   旧历的三、六、九是二十里外莎镇的集日。黄普照心里燃烧着熊熊的希望之火,怀揣着这十五块钱跟着阿奇和同村的顺子、山虎等几个抄近路到了莎镇。
   日中为市,集上的人正多。他们在牲口市场上乱转。集上的五六家卖猪崽儿的每只要价都在二十五块钱以上,根本就没有再便宜的。
   夕阳西下,乌鹊归巢,眼看着集就散了,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阿奇他们四个都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猪崽儿。黄普照还是两手空空。黄普照从小自尊心就强,再不好意思张嘴伸手向人借钱,只能巴巴地“望猪兴叹”。
   阿奇他们来时都带着一个担笼,就让猪崽儿舒舒服服地卧在笼底,身上盖着几片翠绿的蓖麻叶子。大家一个个心满意足,谈笑风生,忘乎所以,全然不顾及身边黄普照的心情。临出门时,小敏再三叮咛,咱喂养不起肉猪,要买就买个奶劁(母猪娃),母猪下了猪娃很快就可以卖钱,周期短。这趟无功而返,黄普照不忍心回去看她幽怨、失望的眼神。
   一伙年轻人兴高采烈出了镇子。黄普照一路上无精打采,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忽然,路边白杨树下一个白发驼背、愁眉苦脸的老婆婆引起他的注意。老婆婆的脚下卧着一只羸弱的小黑猪!
   黄普照不由自主地快步走过去,蹲下身子左右端详起来。这只小猪崽儿瘦骨嶙峋,脊梁上的毛很长,闭着眼睛,四条腿前后蹬直了扒在地上,像一只干瘦的大老鼠。黄普照忍不住伸手在猪的背上顺毛抚摸了两下。小猪崽儿警觉地睁开眼睛,好奇地看着黄普照。黄普照发现这猪崽儿的眼神儿挺机灵的,就说,你这猪有病呢还是咋了?老婆婆一直在旁边满怀期待地观察着黄普照脸上的表情,见他开口问猪,赶紧说,没有啥病,饿了一上午了。老人怕他不相信,叹口气又说,俺没啥给猪娃吃,养不起了。黄普照知道她在集上守了一整天也没有卖出去,就拎起猪娃的脖子,朝下身看了看。老人说,奶劁。黄普照把猪崽儿抱在怀里,爱怜地抚摸着,惋惜道,那咋这么廋的,毛这么长的?
   猪崽儿在黄普照怀里舒服地闭着眼睛,像个小孩。黄普照心说,狗日的,还蛮会享受的。摸着摸着,黄普照忽然感觉手下涩涩的,用指头轻轻拨开猪毛低头一看,毛根下竟然铺着密密麻麻的一层虱子!黄普照不禁心下暗想,这下可寻见毛病了!原来是可恶的虱子把猪娃拿住了。老婆婆也许还不知道这个情况。如果这猪娃身上没有虱子,就有可能缓过性变得精神了。黄普照试探着和老婆婆搞价钱。老婆婆见他真心要买这猪崽儿,只要十三块钱。黄普照按捺住内心的惊喜,犹豫了一下。阿奇在旁悄悄拉拉黄普照的衣襟,小声提醒他说,小心买个病猪回去,养不了几天死了,小敏骂你着。黄普照心里实在舍不得这个小猪崽儿,于是决定,冒这个险。他思前想后,觉得不能太亏了老人,就给了她十四块钱。老婆婆喜得眉开眼笑,殷勤地说,俺家住在三角村,你抱回去先养上一个月。如果猪娃死了,或者有啥问题了,我把这钱再退还给你。
   黄普照抱着猪崽儿如获至宝,满心欢喜。阿奇花了二十五块钱买了一个壮实的小牙猪(小公猪),猪的小肚子圆咕噜的,至少有二十斤重,好看得很。大家劝黄普照趁还没有走远,赶紧把那半死不活的小猪给老婆婆退回去。黄普照心里也没有底儿。猪崽儿很乖觉地躺在黄普照的怀里,一动不动地,小鼻子一吸一张的,像是睡着了。黄普照一边走,一边给她捉身上的虱子,顺着毛用指甲把成群的虱子往出溜。走了七八里路,黄普照的手在猪崽儿身上一直没有停过。
   春光明媚,艳阳高照。上了骆驼岭,离家只有不到三里路了。大家都走乏了,一个个额头和身上热出了一层细汗。大家把担笼里的猪崽儿放下地。大地复苏,路边和野地里的小草才长出来,青翠欲滴,鲜嫩逼人。大家蹲在地上,拔草给各自的猪崽儿喂着吃。黄普照也把自己的猪崽儿轻轻放在地上,攫了一把青草伸到她的跟前。猪崽儿一落地,就欢快地打了一个滚儿,抖了抖身上的毛,然后一伸嘴,一口就把黄普照手里的青草叼住了!
   阿奇他们的猪崽儿面对伸在嘴边的青草大都懒得理会,至多伸鼻子闻闻,马上扭头躲开了。黄普照的猪崽儿却象饿了三天的小狼一样,扯长脖子急不可待地伸嘴在黄普照的手里使劲儿撕扯,令黄普照供不应求,拔草不及,心花怒放。
  
   家里没有猪槽,同村一个同学的父亲曾经养过耕牛,同学而今在城里当临时工,婆姨是村小学的民办教师,家里也不养猪。黄普照就把他家的铁皮槽借了来。
   在院子里安放铁皮槽的时候,黄普照笑着说,这猪娃是老天下派专门扶持咱发家致富呢。小敏点点头说,对,咱要把这猪娃当作家里的一口人呢。黄普照顺口说,那咱给她起了名字吧。小敏说,这猪娃要跟咱们长期生活呢,是应该有个名字,就叫福子或者阿福吧。黄普照撇了一下嘴巴说,你看她瘦得象老鼠一样,还阿福呢。再说了,阿福、福子咋听着都象个男娃的名字,这可是头母猪。小敏也笑了,说,咱象养浩浩一样好好养她,不信她不会长胖。你觉得阿福是个男娃的名字,那咱就叫她福英吧。黄普照被老婆的话逗得笑坐在地上,眼泪都出来了,说,这名字好!用手疼爱地拍拍猪崽儿的小脑袋说,黄福英,你好好听着,从今天起,你就光荣地正式成为我们黄家的一名成员了!黄福英吸了一下鼻子,仰起头不好意思地冲黄普照笑了笑,说,嗯,嗯。神态像没见过生人的小姑娘一样,有点儿羞涩,又有点儿激动。
   人们常常误以为世界上最蠢笨的动物,就数又脏又懒的猪了。其实凡是动物,都有灵性呢。猪也是很通人性,懂感情,很有思想。黄普照家里只有一间房子,中间扎垒着一堵界墙,里间盘着土炕,是一家三口睡觉的地方;外间是灶房,垒着锅头,支着案板。晚上,黄普照就让小福英睡在灶火里。临睡觉前,小敏打开门说,福英,你出去屙屎尿尿去。小福英很听话,乖乖走出去了。在院墙角屙完,尿完,又自己回来了,不声不响地卧下。第二天一大早,小敏又把门打开说,福英,出去屙去,尿去。小福英立即从地上爬起来,欢快地跑出去了。
   在小敏的精心教育下,小福英养成了很多良好习惯。如果那天他俩起床迟了,没有及时开门,她就用嘴巴子不停地拱门,低声吼叫说,哼,哼,开门,快开门,俺要尿尿。黄普照揉着眼睛,曳着鞋走过来。小福英就笑他说,哼哼,太阳都把屁股晒红了,还不下地干活!黄普照没好气地瞪她一眼,“哗啦”一声拉开门栓。小福英扭头也回瞪他一眼,扮着鬼脸说,哼哼!用头把门缝使劲儿挤开,撒开小蹄子就冲出去了。水火难容啊。黄普照看着她急不可耐的慌乱样儿,乐得哈哈大笑。
   自从入户,黄福英从来没有在屋里屙过尿过,即就是夏天,屋里都没有一星点儿异味。后来,她的儿女们也从不在屋里屙尿。小敏自豪地说,上行下效,这都是福英给她的子女教的。黄普照把苞谷稀饭在嘴巴里吸得吱吱响,说,就是就是,咱们黄家的家教好,传统好,所以门风正。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关中农村仍然普遍贫困,粮食不够吃,村民常常把玉米皮、豆渣和麸子等混在一起磨面,做成炒面吃。很多人偷着出村要饭吃。黄普照刚刚分家单过,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因此求生的欲望比一般人家更加强烈而迫切。两人都上过初中,年青好面子,不愿意出去要饭,就只好继续向余粮户借粮吃。黄普照的儿子浩浩正吃奶着。每天东边的窗户刚刚透亮,小敏就下炕煮满满一大锅玉米粥,小两口和小福英一天就吃完了。黄普照每次从地里回来,都顺路给小福英拔些青草。晚上,黄普照和浩浩都睡下了,小敏还要给黄福英再拌上一碗食。
   在敏的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小福英很快恢复了元气!
   高山庙村地处浐河二级台地,村民散住在一条大沟的两边坡地上。中午吃饭的时候,庄稼汉们习惯把饭碗端出来聚在一起吃,顺便互相交流信息。一个星期后,阿奇他们四个都把自家买回来的小猪崽儿抱出来,互相看,比。刚换槽的小猪崽儿因为倒口不好好吃食,都比原先瘦了,其中阿奇的小黑猪瘦得最为厉害。阿奇说,这家伙到屋后一点儿不吃,后来才知道,原主家是用羊奶喂的。我也用羊奶喂,这那家伙竟然还是不吃。黄普照把小福英也抱出来叫大家看。刚到家时,小福英的身量只有阿奇家小猪崽儿的一半,现在已经一样大小了!小福英圆嘟嘟的小肚子像打饱气的皮球一样,身上没有一根杂毛,毛色乌黑铮亮,还泛着光泽。小福英在地上摇头晃脑,活蹦乱跳。大家都很惊奇,说,你们这猪咋养得这么好的,看肚子圆咕噜的。
   黄普照得意洋洋地冲着小福英喊了一声:黄福英!小福英立即回过身,喜眉笑眼地看着黄普照说,哦,哦,咋了?黄普照使劲儿把手一挥道:回!小福英连连说,哦,哦!好,好!屁颠屁颠地跟在他的脚跟后边,在四周艳羡不已的目光中凯旋而归。
   村子里到处都是坎坎崖崖,小河小渠也很多,各种野草到处疯长。村民们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着各种蔬菜,有辣椒、白菜、油菜、萝卜等。天刚透亮,小福英就跑出去了,满村子转悠。饿了,吃几棵青草,啃几口菜叶,或者看见有人在茅房里撅着大白屁股屙屎,就和别的猪一块跑过去抢吃。小福英身小力微,常常被别的大猪毫不客气地挤到一边,连屎是什么味道儿都闻不到。小福英起先还感到委屈,眼泪汪汪的,时间一长,也就想通了,反而觉得那些抢食的猪素质太差,不但过于霸道,而且很没有出息,象一辈子没吃过屎似地。小福英从此便不屑继续与他们为伍。
   村东有家电磨房,墙根下留着一个出风口。日积月累,周围的墙面和草上就堆积起一层粉尘。这天,黄普照从磨房旁边经过,无意间猛然看见小福英在那里伸着舌头,一下一下地舔墙上的糠末子。小福英好像没有发觉黄普照一直在看她,也许觉察到了,难为情,装作没看见。黄普照心里不禁一酸,眼泪差点儿流下来,感叹道,可怜的福英,你一天就这样给我过活呢!赶紧加开脚步走了。
   从此以后,小两口更加真心地把小福英和浩浩一样看待,时时操心着。不管多忙,每到吃饭时间,黄普照和小敏首先把小福英的吃食做了。小福英的身体象七八岁的小姑娘一样,在初夏的阳光下舒展地扯开了条儿。随着福英的胃口越来越好,人猪只好分炊而食。虽然仍用同一个锅灶,主食同样还是苞谷,只是人的饭食稍微精细些;小福英的饭食粗点儿,主要是包谷皮,吃在嘴里比较涩。小敏每次熬稀饭的时候,总是有意留出一小把,或者少吃一碗饭,给小福英留着。在饭里兑点儿水,再烫一勺子麸子,两者混拌在一起,眼看着小福英吃饱了,肚子张起来了,小敏才放心吃饭。小福英如果那顿没吃饱,俩人的心里就都不踏实。
   黄普照住在村边,不远处就是五队的庄稼地。中元节前后,苞谷长得正欢,行子里间种着各种豆子。庄户人的猪大都散养着,满村子乱跑,动辄就钻到庄稼地里去了。等苞谷快黄了,黄豆的荚也鼓鼓囊囊的时候,猪若是把庄稼糟蹋了,主家就急了,用棍子追撵着打。打死了,直接背回去吃肉。村人们都老实,再则理亏,也不敢去争论,只有吃哑巴亏。
   福英大了,黄普照的院子没有围墙,没办法圈,就在她的后腿上拴一个麻绳,把另一头绑在树根上。福英的饭量大,从小在外边野惯了,经常挣断绳子就跑出去了。黄普照把她逮住,叮咛说,如果你跑到人家的地里,害人家的庄稼,人家就要往死里打呢,村里已经打死被拉走了好几个了。福英诡秘地眨着眼睛,笑着说,哦,哦,俺也被人家撵过好几回,但是从没有被逮住过。黄普照说,那你再不敢了,哦,人家把你打死了,吃你的肉呢。福英满不在乎地说,啊,哦,我知道了,没事,你放心。

共 14724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看题目《母猪黄福英》就有点奇怪,猪还叫了人的名字。看完后,不由佩服作者,这个名字起的好。那时候庄户人养一头猪真不容易。主人公黄普照刚结婚,为了摆脱家庭困难,决定买一头猪。却没有钱,费尽心力才弄到十五元,根本不够买猪。只好买了一个没人要的小母猪。不想却成了他一家的宝贝。夫妻俩把这头猪当自家的一员一样,干脆当自己孩子一样起了一个名字。还让猪和人一起住在屋子里,和人吃一样的食物。这头猪也挺通人性,简直成了这家的孩子。鬼精鬼机灵的。只是一次,没有听主人的叮咛偷吃人家的庄稼,差点让人打死。惹得黄普照狠狠打了它一顿。后来,这头母猪也给他们一家下了十三窝猪娃,让他们生活好起来。那时候,一头母猪的作用真不小啊。后来,还是母猪救了黄普照的命。小说写得充满关中乡土风味,对小猪用拟人化的写法。是一篇很好的小说。欣赏了,问好。【编辑:兰陵美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508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兰陵美酒        2012-05-08 14:26:04
  一看题目《母猪黄福英》就有点奇怪,猪还叫了人的名字。看完后,不由佩服作者,这个名字起的好。那时候庄户人养一头猪真不容易。主人公黄普照刚结婚,为了摆脱家庭困难,决定买一头猪。却没有钱,费尽心力才弄到十五元,根本不够买猪。只好买了一个没人要的小母猪。不想却成了他一家的宝贝。夫妻俩把这头猪当自家的一员一样,干脆当自己孩子一样起了一个名字。还让猪和人一起住在屋子里,和人吃一样的食物。这头猪也挺通人性,简直成了这家的孩子。鬼精鬼机灵的。只是一次,没有听主人的叮咛偷吃人家的庄稼,差点让人打死。惹得黄普照狠狠打了它一顿。后来,这头母猪也给他们一家下了十三窝猪娃,让他们生活好起来。那时候,一头母猪的作用真不小啊。后来,还是母猪救了黄普照的命。小说写得充满关中乡土风味,对小猪用拟人化的写法。是一篇很好的小说。
陕西作协会员,生于六八年,左腿因骨髓炎致残,双耳失聪,已经发表作品一百多篇,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生命的微笑》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2-05-08 16:35:34
  看朋友的文章,心里有一份感动,一只病猪,从小被主人公买回家,当成孩子似得抚养成体格健壮的大猪,从中的艰辛过程,养猪的辛酸苦辣,作者描写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拟人化的描写,使人读起来很有亲近感,充满生活的气息。欣赏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