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大筐小篼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筐篼文学·散文】拒绝遗忘

编辑推荐 【筐篼文学·散文】拒绝遗忘 ——游览衡阳保卫战纪念馆侧记


作者:鲁仲 童生,55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03发表时间:2012-05-17 19:43:21

【筐篼文学·散文】拒绝遗忘 久居和平年代,习惯了繁华、享受着美好的人们更需要以某种形式让自己拒绝遗忘、珍惜历史,让自己骨子里的那种不渝气节、至诚精神不至于随着日趋安逸的生活而渐行渐远……
   ——题记
  
   11月11日,在这个年轻人的另类节日——“光棍节”,我偕同几位友人怀着缅怀抗日先烈、凭吊当年鏖战遗迹之心,参观游览了衡阳保卫战纪念馆。
   衡阳保卫战纪念馆位于湖南省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桥管理处第七组,建在一栋名叫“陆家新屋”的湘南古民居内,这使其成为该市少有的融古建筑风格展示与爱国主义教育为一身的纪念馆。“陆家新屋”本名“陆家老屋”,是由清代记名提督、振威将军陆成祖(1838~1891年)出资兴建,于1887年落成的,其三面依山,一面傍水,极符中国风水特色,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该屋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砌屋用的砖是现在难见的青砖,其屋后的护坡,粘接砖石的料浆是高成本的糯米饭、桐油和石膏混和物,与北京的八达岭明长城砌法做工无二,经过百余年的变迁,依然纹丝不动。因此陆家新屋结构非常坚固,虽遭受炮火摧残,依然高贵地屹立。其共分两进四厢,有房屋32间,建筑面积2170平方米,是一幢在衡阳市区保存完好、为数极少的古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为晚清湘南民建和装饰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鲜活地解读着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
   踏着一条干净清爽的小径,抱曲径通幽之感,我们穿过一片小树林沿着青石阶梯鱼贯而下,来到纪念馆前,立刻被南向墙面上保留的数十处弹痕和右侧厢房烽火墙山屏上一个直径达一米多的弹洞所深深震撼,这既是衡阳抗日保卫战留下的永久历史见证,也是这座古老宅院对日本侵略者的无声控诉。衡阳保卫战陈列展览设在左厢房,展览主题为《忠烈壮国魂——抗日战争衡阳保卫战》,分为众志成城御外辱、浴血奋战卫衡阳、忠勇精神铸名城三个部分。走进纪念馆,在欣赏着这栋百年老宅装饰十分讲究,木雕、彩绘、堆塑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古朴精美的建筑风格同时,更多的思绪随着讲解员那铿锵有力的声音穿越到6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惊心动魄的年代。
   1944年5月,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实施“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图谋,豫中会战后,遂集结兵力亟于从湘北沿湘江两岸进犯,揭开了长衡会战的序幕。日寇觊觎衡阳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企图占领衡阳,打通南下交通线。国民政府命令陆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奋力阻击,6月23日至8月8日,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正式打响,这是中国抗战后期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抗战八年中,作战时间最长、敌我双方官兵伤亡人数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寨争夺战,开创了中国抗战史上的“三个之最”。1944年6月27日,一小股日寇闯入陆家新屋,国军得知消息后派了一个排兵力进行围剿,双方在此激战半个月之久,场面相当惨烈,其应是整个保卫战的一个缩影。衡阳守军依靠险要的地形、坚固的工事和钢铁般的意志浴血奋战,以不到1.8万人抗击日寇11万的兵力,致使日方官兵伤亡达5万之众,由于方先觉部血肉阻敌、孤军奋战、伤亡殆尽,而外围援军各怀心机、解救不力,终致弹尽援绝、城破沦陷而告历时47天的战役结束。“衡阳保卫战”打破了日本大本营原计划7天之内打通湘桂线直抵滇缅的黄粱美梦,大大推迟了日军企图“南进”的时日,沉重打击了日军侵略中国的嚣张气焰,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次以弱御强、以寡敌众的经典战例,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御辱、忠勇卫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衡阳守军和衡阳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极其悲壮、惨烈的赞歌,赢得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赞誉。抗战时期著名的重庆《扫荡报》曾在社论中这样写道:“衡阳,这一度成为全世界注视中心的城市,在我们的抗战史中,曾占有辉煌之一页。提起衡阳,称得上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在国外,这个城市与中国军队英勇善战的英名永远流传”,毛泽东亲自为延安《解放日报》起草的社论高度评价“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大公报》以《感谢衡阳守军》、《衡阳战绩永存》为题连续发表社论,赞扬衡阳保卫战。1946年12月,中国国民政府有感于衡阳军民之英勇,决定批准衡阳市为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并由时任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中正亲笔题名,镶嵌“衡阳抗战纪念城”这七个熠熠大字的抗战纪念碑至今屹立于岳屏山之巅。
   展厅内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一段段充满硝烟和血泪的文字把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我是一个七0后青年,伴随我成长的是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心安理得享受着历史洗尘过的今天,关于历史、关于苦难、关于耻辱,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一切归于平淡,当我渐渐淹没在自己所编织的网中,遗忘了本该多为自己的世界注入一点抚今追昔之情。然而,生为衡岳子弟,骨子里的精神是可以完全被激发的,就像我们青年一代,从来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却能在衡阳保卫战巨大精神力量的感染下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感动和激愤。是啊,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有一种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的动人情怀,一种居安思危、落后挨打的忧患意识,一种发奋图强、振兴中华的强烈使命感。
   “回顾历史有助于把握现在和未来”。作为一个生长于斯的衡阳后辈,脚踏这片生我养我、充满神奇浸透了先烈鲜血、令我魂牵梦绕的土地,我要对着世界大声疾呼:“我为自己是一个衡阳人而自豪”、“男儿当自强,此其奋斗时”,从此暗暗下定决心,准备动用我一生的心血和汗水去辛勤浇灌乃至付出我整个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共 22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回顾历史有助于把握现在和未来”。历史是由血泪凝结铸就,历史自然是无法也是不可以忘却的。人生,既然由昨天今天和明天构成;历史,自然也是由昨天今天和明天构成,那么自然会有回忆经历和憧憬。回忆这东西很奇怪,既无需刻意忆起,亦无需刻意忘记,它就在那似近或远的位置,或静观或浅笑嫣然,或愤然或阴霾蔽日,就这样如影随形的相伴在脑海在心空。而作者笔下这篇文字,读来却令人既感慨万千又肃然起敬。是呀,如果没有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哪里会有今天的幸福生呐。这一切无需铭记,却真切的不会忘记,因为已经深深的刻痕在记忆深处。真情感人的篇章,读来既令人心潮澎湃又激发发奋图强的斗志、振兴中华的强烈使命感。问好,荐赏。【编辑:静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听        2012-05-17 19:45:13
  拜读感人的佳篇!遥握祝福!
淡然静美悟禅花
2 楼        文友:静听        2012-05-17 19:46:13
  真情感人的篇章,读来既令人心潮澎湃又激发发奋图强的斗志、振兴中华的强烈使命感。
淡然静美悟禅花
3 楼        文友:静听        2012-05-17 19:48:05
  “回顾历史有助于把握现在和未来”。历史是由血泪凝结铸就,历史自然是无法也是不可以忘却的。这一切无需铭记,却真切的不会忘记,因为已经深深的刻痕在记忆深处。
淡然静美悟禅花
4 楼        文友:古蒲        2012-05-17 20:29:52
  感谢奉献力作!远握问好!
我是您不经意间忘却的一个人,您是我无意之中想到的一个人。
5 楼        文友:鲁仲        2012-05-17 22:13:01
  谢谢编辑老师的高评!不过是有感而发而已。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6 楼        文友:鲁仲        2012-05-17 22:49:08
  好友LIVY之评论:
   ——每一处历史遗迹的背后都有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而每一段历史背后,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魂魄所在。
   以上是读完文后的所感所想。喜欢文章开头的序——久居和平年代,习惯了繁华、享受着美好的人们更需要以某种形式让自己拒绝遗忘、珍惜历史,让自己骨子里的那种不渝气节、至诚精神不至于随着日趋安逸的生活而渐行渐远……,作者所想要说的在这里已经明确表达,而之后的正文在这个中心下依层展开,随着作者浏览的脚步,随着纪念馆古建筑风格的外观、断壁残垣上见证历史的弹孔、陈列室里的文献资料,我们也在作者有节奏的叙述中重温了衡阳保卫战——即使相隔数十年也不会平息那种感动与震撼。也正是这样作者清晰有力的讲解,引起我们的共鸣——每一个炎黄子孙,或者更精确地来说,每一个衡阳人民的共鸣。
  
   文笔是一如既往的优美,其中的情感也是一如既往的真挚,作为一篇游记,也带领读者亲临其境,忠实地向我们描述了所见所闻和背景知识。如果说有什么瑕疵的话,应该是在记录纪念馆外观的时候,让人觉得写的有点多了,虽说语言上也是很有可读性,但的确,在读完时我记住了通幽的小径、留有弹疮的断壁、激烈的衡阳保卫战和最后作者所呼喊的不要遗忘,却记不清那些房屋的结构,记不清是否解读着湖湘文化。
   呵呵,以上只是鄙人的一些陋见。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