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江南散文】只有树才能让风沙之地成宝地

精品 【江南散文】只有树才能让风沙之地成宝地 ——读阿娜尔古丽报告文学《风沙中挺起的脊梁》


作者:春雨阳光 探花,22350.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56发表时间:2012-05-25 19:38:33

《风沙中挺起的脊梁》写了辽宁省与沙漠交界的两个县——昌图县和彰武县,通过这两个县变化的描写,写出了沙漠变化的轨迹,写出了沙漠治理的经验,写出了今天的变化。这些内容,使这篇报告文学具有了非常宝贵的价值和意义。这篇文章讲述的情况警告我们,不注重森林的保护和植被的培植,一个水草丰茂之地也可以成沙漠;提醒我们,只有真正制服了风沙,农民才可能安居乐业,地方才能安心地发展经济;鼓舞我们,只要努力去植树造林,风沙之地就能成为真正的宝地。这篇文章另一个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记录和保留了两个县植树造林治理风沙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是科学思想和技术的积累,是有着世界意义的财富。
   【一】给我们发出了警告。这篇报告文学,介绍了昌图和彰武的过去,让我们看到了它们古老的面目,看到了后来的变化。文章的这些介绍,给我们发出了警告,任何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如果不注意植被的保护,它总有一天会像昌图和彰武一样成为沙漠的领地。
   生态重要,是学生时代就在讲的,我们的语文课本里选了不少这样的课文。可是,没有生活在沙漠边,没有经历这风沙的毒害,我们这些生活在绿荫下的人怎么能真正理解那些失去了树的痛苦?怎么能重视沙漠发出的警告?怎么能相信“我这里也会成为沙漠”的预言?那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吗?这篇报告文学的意义就在这里,就是要唤起我们灵魂里对沙漠的畏惧,唤起我们对绿地的重视,对树林采取真正有效的保护行动。报告文学写出了两个县的变化。
   想象历史上的昌图和彰武。昌图县,报告文学里诠释了这个名字的来源,揭示了这个名字的真正含义,它本来的名字含义是“绿色的草原”,这个含义告诉我们,历史上的某个时间以前,昌图是水草丰茂之地,是美丽的草原。文章介绍了彰武的历史,彰武以前也不是沙漠地区,而是后来沙漠扩展而成。这里出现了新石器时代就留下的“平安堡遗址”,还有历史关于在这里设养息牧场的记载——“1692年,政府在彰武设养息牧场,满语里就是放牧牛羊的草地”。从报告文学的这些介绍里,我们可以看出,彰武县曾经在一个漫长的时间里一直是一个山清水秀水草丰茂之地,正因为这里风景秀美,古代帝王才经常来到这里。
   那么后来的昌图和彰武是什么样呢?我们看看报告文学的描写。我们先看昌图:
   “它(昌图)已经成了辽宁省的风沙重灾区。每到春季,风沙四起,最大风力可达10级,每年沙尘暴天气多达20多次,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据资料统计,昌图县因为风沙侵蚀损失的土壤,每年可达287万吨;每年栽种的庄稼,农民很难保全苗的成活。据有关专家说:造林前,这些地区的最大风速是23米/秒;大风一起,‘石头滚子刮上树’,‘老百姓种庄稼每年都要种三四次。’”报告文学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昌图的过去和后来。
   我们又看后来的彰武:“风沙土竟然占了总土地面积的64.7%,它的北部竟然全成了沙荒区!”“彰武县4一6月大风频繁,年均6级以上大风日为69.3天。”彰武也成了沙漠的侵略地,让我们看到了彰武在沙漠面前的迅速投降。
   报告文学的有些句子暗示的信息更让我们心惊肉跳:
   “(昌图)固定了500多个流动或半流动沙丘,有效地阻止了科尔沁沙地侵袭。”
   “彰武县沿内蒙边界营造了宽2000米、长171公里的防沙林带!固定了万亩以上的流动沙丘6座,8万亩!半流动沙丘9.6万亩!”昌图和彰武的境内已经盘踞着了流动和半流动山丘。有了沙丘的危害是什么?报告文学引述了竺可桢先生关于沙丘移动速度和危害规模的描述,这些描述给了我们警告。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不及时制服这些沙丘和那些随着风绵绵不断地涌来的沙,这两个地区在若干后的某一天,它们还在吗?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竺可桢先生描述的沙丘推进速度,给我们这两个县算一个灭亡的“八字”。不仅这两个县,还有和它们乡邻的地区。报告文学把昌图和彰武的今夕对比,给我们发出了警告:不植树造林,再丰沛的草地都会成为沙漠,这沙漠还将不断前进吞噬更多的地方。我们看看这两个县周边的地区,我们就不会认为这是危言了:“铁岭的昌图县位于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松辽平原,多么美丽的地方,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阻止沙漠,这地方还能美丽多久呢?用竺可桢老先生的“速度”算算,算算吧,算了我们就清楚了。
   作者不是在说咒语,因为我们植树造林的现实不容乐观,报告文学开篇描写的某一个县在植树造林上做表面文章敷衍而过的做法,难道不可恨不可怕吗?如果我们的昌图和彰武也是采用这种应付检查的造林手段,请问不可怕吗?幸运的是昌图和彰武不是这样做的。
   所以,这篇报告文学的可贵处之一,就是通过上面的对比描写和一些错误做法的描述,给我们发出了非常紧迫的警告,相信这警告的钟声会永远响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耳边!
   【二】只要努力,就能战胜沙漠,就能把风沙之地变成绿色宝地。
   报告文学重点给我们介绍了昌图和彰武几十年来与风沙斗争的情况,特别给我们展示了在辽宁省启动建设千里沙漠绿色长廊工程以来这两个县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看得人热血沸腾,这些变化启示我们,沙漠可怕,但是可以战胜,只要我们努力去做,认真去做,快速去做,风沙就可以战胜,风沙之地就可以变成绿色宝地。报告文学介绍的在辽宁省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这两个县出现的造林速度,造林规模,是非常鼓舞人,也是非常启迪人的。这是这篇报告文学的又一巨大价值之一。
   这篇文章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和深情赞美了治理风沙后,这两个风沙县发生的变化,他们在生态、林业、经济效益方面带来的变化。昌图县,报告文学先总的介绍了昌图县的植树造林完成情况,介绍了昌图县这几年生态环境改善后带来的绿色产业的可喜变化。报告文学里,清楚具体地告诉我们,昌图县这个风沙县,如今成了全国的花生产业基地。文章例举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花生的种植规模和销售数。然后,报告文学更为详细地引述了昌图县几个风沙重的乡镇的变化情况,它们是傅家镇、长发乡、七家子镇等。文章介绍了这些乡镇在花生以外的产业情况:“大连绿洲牧业有限公司资金建了牛羊‘双千’养殖场”在长发乡,这个乡还有万头生猪养殖场,七子镇的特色产业冷棚香瓜……这些产业的介绍,都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昌图县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们再看彰武县在植树造林后发生的变化:报告文学引述了彰武2009年、2010年的具体造林统计数据,概括介绍了从2006年到2012年,彰武县完成植树造林的任务情况。然后以举例的方式具体引述了彰武县几个乡镇植树造林情况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有力地说明了彰武在植树造林上的速度和投入情况。
   我们再来看看作者介绍的彰武县发生的变化:“经测定,彰武沙区的土壤侵蚀模数由50年代的每年3000吨/平方公里,降到了1500吨/平方公里;平均风速由50年代的3.4米/秒,降到了1.9米/秒;扬沙天气由过去的4天减少到了现在的2天。空气相对湿度春季增加了8一9%,夏季增加了7一13%;无霜期延长了10天左右。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估算价值为91.6亿元。”这些数据已经具体地说明了彰武县生态环境的变化。“彰武的大田作物播种时间比过去提前了20天,原来不能在彰武县播种的生育期较长的作物,现在可以播种了,播种时间的提前,新物种的增加,大大提高了粮食作物的生产速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你们看,彰武全县的粮食产量竟然由建国初期的0.5亿公斤,增长到了现在的6亿公斤左右,彰武成了辽宁省新的农业基地县。”这一组数据说明了彰武植树造林农业生产发生的巨大变化。
   从以上引述的报告文学记录的彰武植树造林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两个县的政府和百姓对植树造林是真格的,是认真是努力的。这两个县变化后的统计资料,又告诉我们,这两个县真的变化了。而这些变化与他们的认真努力是分不开的,两者结合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只要我们努力去做,认真去做,改变一个风沙县的生态环境不难,也不用几十年的时间。
   难道说在建设绿色沙漠千里大屏障以前,这两个县就没有进行植树造林?这是否定的。那效果为什么不明显?就是没有努力为之,我说的没有努力,就是小打小闹地做,不是大规模地做,不是把植树造林放到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去做。
   只要努力去做,沙漠就能成为绿洲,而且要做就必须大规模地做,把它作为重中之重的事情做,这样才能见成效,才能真正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生态环境改善了我们就能集中精力发展我们的经济了。那种小打小闹的方式,劳民伤财而且效果不明显。这是这篇报告文学又一个重要的主题价值。
   【三】治理风沙的宝贵经验。
   这篇报告文学没有去写人,而是重点写了这两个县在风沙中发生的变化,揭示出变化的原因。就像前面说到的,毁林沙化,有树就没有沙,树是风沙的克星。报告文学描写了植树前后,经历者们对风沙的感受。报告文学通过这些描写,从反面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1)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根。森林管理方面隐藏着的巨大后患。
   植树容易,毁树更容易,一旦大面积的树被毁灭,要重新栽树就不容易了,在等待小苗长成大树的过程,风会重新猖狂,风沙会重新加重,生态环境就会重新恶化。报告文学引述的两个县的统计数据里,都提到了木材资源积蓄的数量,看到这个方面的数据,我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个数据暗示我们,这两个县可能有一天会砍伐这些树卖钱。这些树可不可砍?怎么砍?我不敢发言,这应该是造林治沙专家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他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我只是要说的是,我们必须保护成林化的树,不能破坏。如果我的担忧真的出现了,我不敢想这两个县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应该在保护好成林绿化树木的同时采用其他的产业发展地方经济富裕人民。比如,报告文学介绍的昌图县发展花生,发展花生和玉米套种,发展大棚甜瓜等。同时,我觉得,政府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入到生态防护林的保护中去。不要忘了,我们很多地方对成年树林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但愿这些行为不要出现在风沙地区。还有,对那些承包性的山林,我们政府可以采用哪些措施来保护山林而不被破坏呢?我看到了报告文学在总结植树造林的经验时引述的材料里有这样表述的句子:“坚持了谁造林、谁投入、谁经营、谁受益、谁承包、谁管护的权责利分配机制,我们必须要保护森林。”某一天,我们这些承包者经营者会把这些树一次性变成钱吗?如果是这样,那太可怕了。不砍伐树林卖钱,那林农受什么益呢?显然,我们政府只顾了眼前还没有想到将来。我们的政府应该尽早拿出保护森林的措施来,既要给林农以种树的真正效益,提高种树护树的积极性,又要真正地保护好这些生态林。
   (2)风沙中植树难,风沙越重植树越难,这需要植树人拿出植树的吃苦精神来,作为政府就要想法设法调动农民植树和护树的积极性。
   这篇报告文学没有进行美化式的描写,而是如是地交代了在风沙地区植树的困难:“要问治沙苦不苦,每天身上二两土;要问治沙累不累,干了一辈又一辈;要问治沙甜不甜,每天窝头沾咸盐;要问治沙忙不忙,老婆每天受空床……”这首民谣,已经把植树造林人的苦很好地表现了出来。“雪上加霜的是,这里昼夜温差大,寒冷期长;栽种树苗难,栽上了风沙一来又毁掉了,寒冷气候让树成活率不容易提高。苦在它的土质上。彰武风沙地区面积广,土壤缺磷、少氮、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质地不良,属于砂性结构的松戮全黄有359万亩,占剖面69.5%,持水保水性能差,土地漏水漏肥。树林长势慢。”这一段从气温、风沙、土质等方面揭示了植树难的原因,就是成活率不高。
   这么艰难的情况下怎么提高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报告文学详细地引述了彰武的经验总结,从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有价值的管理经验来。
   首先是植树造林意义的宣扬,明白了意义,就有了动力,文章是这样描写昌图人的:“这里,领导换了一批又一批,植树时的年轻人老了一批又一批,植树时的老人也死了一批又一批,植树时的小孩也长大了一批又一批,又有一批小孩伴随着树在成长,还将有一代代小孩伴随着树出生,这里的植树人就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与顽强的沙漠决战,永不厌倦,他们还会继续,一直到沙漠在他们的视线彻底消失!”这体现了一种植树造林的自觉性,而自觉性应该建立在对植树造林意义的理解上的。所以,这与政府的宣传是分不开的,而这种宣传是应该是长久性的,应该结合造林效应等进行宣传,比如报告文学里彰武县种植时间和植物品种的变化,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材料。
   政府工作人员参与到植树造林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工程乡镇和林场也相应成立领导组织,对本项工程明确责任人、承办人、完成时限。”
   采取适当的效益鼓励措施,这是最直接的手段,因为,每个人都得活,活就必须让林农及时看到造林的经济效益:“全县坚持谁造林谁受益的原则,专门制定出台了工程造林鼓励办法,每高标准、高质量完成1亩造林任务,经检查验收达到合格标准的,在纳入工程造林的基础上,彰武县政府每亩以奖代补1.5元。”“重奖防沙治沙工程造林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造林大户,全方位调动广大群众防沙治沙约积饭性天创造性。”管理经营模式的多样灵活:“变过去的以国家、集体造林和投入为主,为现在的以个人造林和投入为主,坚持了谁造林、谁投入、谁经营、谁受益、谁承包、谁管护的权责利分配机制,实行了承包、联合、股份合作、租赁、拍卖、转让等各种经营方或和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营体制。”
   (3)植树造林的科学技术经验。
   作者以前的报告文学里,已经写清楚了写透彻了选取树种的重要性,总结出了重要的经验:适地适树,客土种植。这两个经验是从土质和气候方面来总结的经验,这篇文章没有重点去讲述这个问题。因为,植树环境不同,应该采用的方法在共同中就该有独特,那就是“适地”。昌图和彰武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在沙漠边沿,在“前线”。文章通过采访,揭示出了这两个县植树造林的宝贵经验:
   沙地植树保证成活率的经验:“以灌木固沙为主,人工沙障为辅,四面包围,顺风推进,前挡后拉,分批治理。”这个经验也再次告诉我们,治沙造林,有些经验可以去思考,但是不能盲目照搬。必须坚持“实地”的植树造林原则。
   推进植树造林的具体方式:“在治理模式上大力发展了以柠条为主的人工直播灌木饲料林,实行了人工营造与借助大自然力恢复相结合,飞、封、造,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这段话从树种选择、播种方式方面给我们总结出了经验。
   具体的栽植技术:“在适地适树上做文章,应用了地膜覆盖技术、客土增施草炭技术、‘三大一深’造林技术等科学治沙造林技术……”
   这篇报告文学介绍的这两个县的经验非常宝贵,还可以总结的很多,比如资金保障,比如法律健全,这些都值得我们结合其他地区的经验进行总结。相信,作者的报告文学集子里会给我们搜集总结出植树造林方面的各种经验来。
   另外,这篇报告文学在写法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对比手法,比如语言修辞手段的多样。比如,语言的激情,对这两个县植树人的敬意,都值得我们品鉴。
   2012-5-25

共 599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作品是作者读阿娜尔古丽报告文学《风沙中挺起的脊梁》的一篇作品赏析,文字强调的重点就是只有树才能让风沙之地成宝地。文章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个道理,造林就是造福,绿化就是文化,增绿就是增寿,搞好植树造林,构筑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的需要,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因此注重森林的保护和植被的培植,努力坚持去植树造林,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本篇文章分三个大的部分对这一论点进行了阐述,1.给我们发出了警告。2.只要努力,就能战胜沙漠,就能把风沙之地变成绿色宝地。3.治理风沙的宝贵经验。有了这些经验教训读者更加体会到植树造林的方法及意义。文章并揭示作者的看法和感受。这篇文章的解读,让读者对《风沙中挺起的脊梁》有了更真切的了解。并为作者能有这样的坚持深入阅读作者的作品,坚持用心去感受每一篇作品背后的意蕴,真的难能可贵,作者的这种精神很是值的我们学习。好文,欣赏学习,推荐。——竹叶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526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竹叶儿        2012-05-25 19:39:06
  这篇作品是作者读阿娜尔古丽报告文学《风沙中挺起的脊梁》的一篇作品赏析,文字强调的重点就是只有树才能让风沙之地成宝地。文章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个道理,造林就是造福,绿化就是文化,增绿就是增寿,搞好植树造林,构筑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的需要,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因此注重森林的保护和植被的培植,努力坚持去植树造林,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本篇文章分三个大的部分对这一论点进行了阐述,1.给我们发出了警告。2.只要努力,就能战胜沙漠,就能把风沙之地变成绿色宝地。3.治理风沙的宝贵经验。有了这些经验教训读者更加体会到植树造林的方法及意义。文章并揭示作者的看法和感受。这篇文章的解读,让读者对《风沙中挺起的脊梁》有了更真切的了解。并为作者能有这样的坚持深入阅读作者的作品,坚持用心去感受每一篇作品背后的意蕴,真的难能可贵,作者的这种精神很是值的我们学习。
回复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2-05-25 21:21:16
  辛苦叶儿,谢谢叶儿!
2 楼        文友:竹叶儿        2012-05-25 19:39:34
  辛苦了春雨老师,祝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荷塘青青        2012-05-26 08:18:17
  师傅,你的赏析没得说,精致
回复3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2-05-26 10:19:31
  谢谢青青!
4 楼        文友:荷塘青青        2012-05-26 08:19:13
  好按,欣赏了,竹叶儿
5 楼        文友:温县        2012-06-23 11:56:56
  树是美丽的姑娘,水是她们的情郎。树在彰武多了,原来逃跑的地下水跟着树跑回来了。现在彰武县的地水储量很大,这与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是密不可分的。彰武人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个科学道理:有树才有水,种一片树,等于修一座小水库!留住树这些美丽的姑娘,才会留住水这些情感专一的情郎。------这里有些科学道理在里面呢:“无树——》风大——》水蒸发快”,“有树——》涵养水源——》风小——》进一步留住了水”。
6 楼        文友:铁禾        2012-10-06 23:38:22
  很深入的评论,老练的行文,精彩的阐述,这样的赏析风格令人折服。
铁禾
回复6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2-10-07 08:57:32
  谢谢铁禾的鼓励,我会更加努力的。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