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江南杂文】把根留住

精品 【江南杂文】把根留住 ——读阿娜尔古丽报告文学《绿色,让阜新的荒山绽放活力》


作者:春雨阳光 探花,22350.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34发表时间:2012-06-05 23:38:04

读完这篇报告文学,我想到了一首歌的名字,“绿叶对根的情意”。作为阜新市来讲,它是绿叶,那阜新市的“根”是什么呢?从报告文学讲述的阜新市的过去和现状来看,我明白了阜新市的“根”就是绿色;从报告文学描写的内容看,我知道了绿色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从人这个物种的延续和生存意义上讲,他们生存的“根”也是绿色;从人改变自身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讲,阜新市治理风沙环境和煤矿开采造成的森林破坏环境的经验和精神,又是所有人群的“根”。我这篇文章说“把根留住”,就是指要把绿色留住,要把阜新等地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经验和精神留住。值得肯定的是,古丽这篇报告文学就是在完成这些任务,就是在宣传绿色对发展的重要性,展示留存一些非常珍贵的绿色理念和植树造林经验。
   【一】破坏生态的煤矿开采和沙漠进攻,成了啃噬阜新的两条毒蛇,它们给阜新市带来的生态现状给了我们教训,让我们思考开发、生存、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报告文学对这些内容的描写,给了我们非常具有警示意义的发展的反面经验:发展不能牺牲生态,只有良好的生态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任何牺牲生态环境破坏森林的发展方式都是短视的,都是自戕的行为。
   报告文学开篇揭示了阜新市的一个个耀眼的光环,这些光环都建立在阜新市的矿产资源上,没有一项是建立在生态环境之上的。开篇的描写里,我们知道了阜新市是我国煤矿资源的重要产地,几十年的时间里,它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七亿多吨”的煤。报告文学里清楚地展示出了一个现象,开采煤破坏大量的地表植被,一个又一个矿藏的开工,一座又一座山头成了没有头发的“秃顶”。开采煤矿肯定要破坏植被,这是无奈的现实。但是,新煤矿破坏了,那废弃煤矿就应该及时迅速地把树栽上,可是没有。这样,阜新市的煤矿本来是非常好的不可再生资源,开采它没有错,可是我们人的漠视绿化,造成了开采煤矿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巨大矛盾。所以,正如报告文学所说,阜新市在为祖国贡献大量的煤炭的同时,也“贡献”出了大量的荒山。
   阜新市与其他地区比,制约着它的发展破坏着它的生态环境的还有沙漠。从报告文学的描写来看,阜新市和科尔沁沙漠有着二百七十公里的交界线,它的彰武县等区域竟然成了风沙盘踞的地方,阜新市的这些区域里已经有了不少的流动和半流动沙丘,绿色植被非常少。报告文学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地展示了风沙的危害和可怕,揭示了阜新市植树造林培植绿色地表的紧迫性。造成今天阜新市区域里的风沙之地生态继续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放牧的没法控制。为了生存不得不放牧,而越放牧越破坏生态。这种恶性循环,就成了阜新市改善生态的巨大矛盾。
   煤矿的飞速开采,沙漠的年年进攻,造成了阜新市大量荒山的出现。从报告文学的描写来看,阜新市生态环境的恶化都是因为不当的“开发”造成的,一是矿藏的只开采只毁林不植树,一是农业的放牧和种植也是只破坏不保护不培植。这两方面在阜新的地表上扩张,让本土的山头大量裸露大量沙化。同时,森林的破坏,为科尔沁沙漠的到来开了方便之门。越来越多的沙漠化荒山的出现,让阜新市几乎丧失了生机和活力,让阜新市坐吃“不可再生资源”,而逐渐在丧失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机会和条件。
   阜新市历史上这种破坏生态毁灭生态的恶性循环的发展之路,不仅给阜新市以教训,也给整个辽宁省,整个中国乃至整个地球的发展提出了警告,提供了教训。它从反面告诉我们留住“绿色”才是留住了生存之根。
   【二】科学严格的管理,动员一切力量参与到荒山绿化中,及时快速地形成强有力的绿化规模,快速有效地改变生态环境,是阜新市和这篇报告文学留给我们的可贵的东西。
   (1)可贵的管理经验。政府重视和参与,是形成植树造林规模形态的关键,也是真正达到荒山绿化的关键,政府应该是生态环境改善的责任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参与者和执行者。
   这篇报告文学在对阜新市的荒山绿化过程的描写中,非常清晰地表现出了政府的“给力”。报告文学以简明的语言简要具体地介绍了辽宁省省委和政府在全省开展的绿化工程,揭示了阜新市绿化荒山工程的背景之一。接着,报告文学以同样简洁的笔法,介绍了省委省政府对阜新市绿化工程的重视,对阜新市绿化工程的项目投入,把“200万亩经济林建设工程”给了阜新,省长和副省长、省林业厅厅长都不断到阜新市来检查监督和指导绿化工程。报告文学在简洁的语言里,有力地再现了省委省政府的“给力”,这种“给力”表现了高层的决心,表现了高层的信任,读来给人鼓舞。
   阜新市市委和市政府勇于承担重任,积极投入到荒山绿化工程中,在重视所有阜新市的荒山绿化中,特别重视“200万亩经济林建设工程”等重点绿化工程的建设。报告文学捕捉到了体现阜新市发展理念的两句话:“生态立市”和“绿色阜新”。这两句响亮的口号,是振奋人心的,是符合阜新发展需要实际的,它有力地展示了阜新市的发展新思维和新理念。阜新市要从不重视生态环境的错误发展思路中回到绿色发展的建设中来。
   阜新市市委和政府的绿化建设,思维清楚,目标明确,绿化内容也非常具体。报告文学以排比语言生动地展示了阜新市绿化荒山的具体安排:“让小开荒地长出绿荫,让山坡地长满树林,让矿山和绿树手拉手,让公路和铁路在绿色中散步,让墓地和坟地的死者有绿树陪伴……”这么清晰具体的工作内容,表明阜新市是要实干的。
   报告文学以不少的篇幅介绍了阜新市具体实施荒山绿化工程的情况:引述了阜新市2011年植树造林的实施方案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把阜新市植树造林的任务分解展现了出来;揭示了阜新市建设“200万亩经济林建设工程”的进度规划和具体的执行情况;介绍了阜新市在整理造林地块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造林资金筹集和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介绍了施行工程方面的具体操作模式——造林和养护力量的集聚,政府干部和部门的分工安排……报告文学对这些内容的介绍,不仅表现了阜新市市委市政府对造林工程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而且在这些内容的描述中把大量的植树造林经验——管理和技术——给我们保存了下来,形成了这篇报告文学珍贵的价值之一。把绿色留给后代,把经验留给后代,这二者是同样重要的。
   (2)可贵的参与精神。阜新市人民对植树造林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管是风沙区的彰武县还是阜新市市府城区,不管是政府单位企业还是平民百姓都表现出了感人的行动和精神。
   这篇报告文学以大镜头展示的是阜新市全境的荒山绿化工程情况,而不是展示具体的某个单位和个人,因此要表现出这种植树造林的精神和热情是不容易的,可是这篇报告文学做到了。报告文学选取了2011年5月阜新市“200万亩经济林建设工程”山上的情形,做了报告式的文字处理,通过具体的造林数字——“一百一十多万亩”——含蓄地写出了造林场面规模的宏大感人。2012年春节,这个工程区域的造林场面展示,作者采用了另外一种笔法,用具体描写和想象结合的方式,把读者带入了那宏大热闹的植树造林场面中。报告文学还选取了阜新市另一个造林工程地块——巴扎兰生态工程区——作为植树造林的场景展示,作者的采用了对地块的景物描写和参与人数、机械数量、种植面积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在简洁生动的文字里,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之感。报告文学就在这些简洁的文字里,生动地把阜新市全民造林的场景展现了出来,把他们的热情和精神展示了出来,读着让人激情难抑。
   除了全民参与外,还有单位的参与,报告文学以一组排比句把单位参与的激情表现了出来:“造林单位来了,彰武,有沈阳农业大学的两千亩沙荒林地;造林大户来了,李向彬的九千亩河滩造林完成了;企业来了,香港向威公司带了4.5亿元建造阜新市文冠果繁育基地,它将负责建成三百亩的文冠果繁育园,负责阜新市一万一千多亩的文冠果示范基地建设,2012年已经破土动工……”这些社会力量和阜新市农民的力量汇聚一起,怎能不出现那么感人的植树造林成绩?
   在这些内容的描写结束之后,报告文学用具体的数据展示了整个阜新市的荒山绿化造林情况,揭示了今天春季具体的造林数量统计。这些枯燥的数据,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感人的力量,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报告文学的这些内容描写,把阜新市人的精神和激情写了出来,这也把阜新市人对“树”的理解和情感写了出来,它从一个侧面告诉了我们“树”对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的重要性。这种精神和激情,这种理解,不仅对植树造林,对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非常宝贵的,它里面蕴含着的深刻道理是值得我们去分析和借鉴的,这道理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赢得民心,只有得到了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参与,才能保证事情的成功。阜新市乃至整个辽宁省绿化工程的成功都是对这一道理的有力诠释。
   【三】植树造林,发展森林经济,这是任何一个地区应该走的明智道路。报告文学对阜新市的这一角度描写,是非常具有现实警示和启迪意义的。
   我们很多官员喜欢政绩工程,这有没有错?没有错。但是,任何一项政绩工程都应该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少地方的建设项目却成了劳民伤财的工程,不但没有发展经济,反而把一个地方的财政和百姓都拖入了经济瘫痪的泥潭之中,靠要钱过日子。阜新市把他们的发展由煤矿开发逐渐过渡到发展林业经济方面来。报告文学以生动感人的描写,再现了阜新市林业经济发展的可喜成果。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经济发展经验。这个经验对今人,对后人都是非常珍贵的。
   有了足够的森林资源,而且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采,就能让地方经济强大起来。阜新市一些地方经过几十年的森林养护,积蓄了非常丰富的林木资源,所以,林木加工基地就建成了,加工企业纷纷进入,国家财政的税收有了“大”的来源,平民百姓有了不错的就业环境,所以说,植树造林是造福于民的工程。我们看看报告文学的描写就明白这个良性循环的发展道理了。“阜新市林木产品加工基地建成了,阜新花荣木业公司来了,它在阜新有了足够的‘粮食’,就是这个公司,它的项目全部投产后,就可以实现二点五个亿的年销售收入。如今,已经有七十多家企业入驻了这个基地。整个阜新市林木产品年产值可以达到三十多个亿,产品交易额达到一百亿元,两项一年就可以为国家增加税收十亿元。吸收就业人员十多万人,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打工挣钱的绝好机会。”这段描写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呢?对照报告文学开篇的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什么是“再生资源”,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树才是发展的永恒资源的道理。只要有土地就能栽树,只要有土地,森林就不应该灭绝,只要我们人愿意去栽树。
   阜新市的森林经济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发展果树,这既能绿化荒山,又能给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阜新市有“200万亩经济林建设工程”,里面大量的是适地果树。另外,在“万村万树”的工程建设中,每家每户都发展了庭院果林经济。报告文学以杨建国这个村民作为典型事例,有力地说明了森林经济的巨大前景,说明了森林经济同样能让农民发家致富。
   生态旅游资源,是阜新市森林经济的又一条路子。阜新市的荒山绿化工程,已经改变了阜新市的生态环境,报告文学以空气质量等生态环境方面的统计数据说明了这一点。生态环境的变化,加上辽宁省“万村万树”工程和“花卉村庄”工程的建设,为农村的生态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了阜新市经济的一个有力增长点。报告文学以村民陈国田家为例子,生动地说明了良好生态对生态旅游的影响,给农民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阜蒙县国华乡村民陈国田就是非常幸福和无限感激的人之一。在阜新的绿化工程中,他承包了的果林面积达到了一百亩,这一百亩红苹果成了他发展生态旅游的绝好机会。据说,在旅游旺季,他家每天接待的游客就达一百五十人左右,就这一项就给他家增加年收入在二十万元左右。在他的村里,收入高的可以达到几十万元。他曾经感慨地说,是植树造林给他带来的幸福,没有树林这农家乐怎么开起来?”
   除此以外,林下经济也是森林给予阜新人的再生资源。驯养业在阜新市出现了,树苗和花卉业也在阜新市成了规模……
   通过报告文学上面的描写,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绿色经济的特点和前景。如果把阜新的煤矿经济和林业经济对照,我们更愿意发展那种经济呢?阜新市是幸运的,如果他们在保持森林植被的基础上,把煤矿经济和林业经济科学地结合发展,阜新市的前景又将如何呢?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很清楚了,阜新市的“根”就在森林,就在绿色。我们人的根就在“树”就在绿色。把这“根”留住吧。如果我们还是自以为是地把“根”也铲除,那么森林灭绝的同时,陪葬的不只是生态系统中的动物,还有我们人。读完这篇文章,我还想到了一个问题:森林重要,开发森林资源一定要科学。像阜新和整个辽宁省化这么大的力气来培植起了让人荣耀的森林植被,如果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给破坏了,那我们又将如何面对后代子孙的将来呢?
   把“根”留下,我们生存了,我们的后代子孙还要生存。这“根”就是绿色,就是森林,就是植树造林的理念、激情、精神、经验。这是古丽这篇报告文学给我的强烈感受,这也是这篇报告文学的主题意义所在。再回顾一下这篇报告文学:古丽用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阜新人从领导到群众的植树治沙热情,写出了他们可贵感人的精神和经验,描写了轰轰烈烈的治沙场面,把一场改善生态环境的运动写得大气磅礴,读后,让人感动而荡气回肠。让我们记住报告文学展示的阜新市过去和现在的发展思路吧,这对我们是很有价值意义的。
   2012-6-5

共 538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读阿娜尔古丽报告文学《绿色,让阜新的荒山绽放活力》,这篇赏析给我们强调了,绿色就是根,绿色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把绿色留住,就是要要把阜新等地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经验和精神留住。有了这些经验,植树造林的事业就会很好的得到良性的循环和发展,作者分三个部分认真细致的进行了分析,那就是发展不能牺牲生态,只有良好的生态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任何牺牲生态环境破坏森林的发展方式都是短视的,都是自戕的行为。科学严格的管理,动员一切力量参与到荒山绿化中,及时快速地形成强有力的绿化规模,快速有效地改变生态环境,是阜新市和这篇报告文学留给我们的可贵的东西。文章的见解深刻独到,作者这样深刻细致的点评,对读者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更对植树造林的意义产生了更大的激情,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欣赏推荐。——竹叶儿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20606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竹叶儿        2012-06-05 23:38:33
  作者读阿娜尔古丽报告文学《绿色,让阜新的荒山绽放活力》,这篇赏析给我们强调了,绿色就是根,绿色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把绿色留住,就是要要把阜新等地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经验和精神留住。有了这些经验,植树造林的事业就会很好的得到良性的循环和发展,作者分三个部分认真细致的进行了分析,那就是发展不能牺牲生态,只有良好的生态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任何牺牲生态环境破坏森林的发展方式都是短视的,都是自戕的行为。科学严格的管理,动员一切力量参与到荒山绿化中,及时快速地形成强有力的绿化规模,快速有效地改变生态环境,是阜新市和这篇报告文学留给我们的可贵的东西。文章的见解深刻独到,作者这样深刻细致的点评,对读者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更对植树造林的意义产生了更大的激情,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回复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2-06-06 08:09:45
  辛苦叶儿了!
2 楼        文友:竹叶儿        2012-06-05 23:39:36
  祝老师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虚幻        2012-06-06 10:04:35
  夫子,你好棒哦
凡尘中的一砂砾
4 楼        文友:铁禾        2012-10-24 23:38:45
  一篇富有理性的文字,细细读完,有所获得,不枉一读。顶了。
铁禾
回复4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2-10-25 00:56:58
  谢谢铁合一直的关注,春雨谢谢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