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死亡断章

绝品 死亡断章


作者:庄明 秀才,293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51发表时间:2012-06-12 22:18:52
摘要:多年前的那天,也有温暖的阳光。 曾经青春的面庞,怀着对未知的惶恐,即将走进那个已经神秘了许久的解剖室。 有一种味道,从老远飘了过来。那种味道,将我牵引到一个很大的房间。刺鼻的气味,铺天盖地般迎面而来。 突然,我有了将要窒息的恐慌。 在诺大的房间,我看到了大量同类的尸块,散漫地横陈在宽阔的解剖台上。 十八岁的人生,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在人间,竟有这样残忍的死亡。 后来,我知道那是福尔马林的味道。 后来,这种味道,伴随了我的一生。

死亡断章 多年前的那天,也有温暖的阳光。
   曾经青春的面庞,怀着对未知的惶恐,即将走进那个已经神秘了许久的解剖室。
   有一种味道,从老远飘了过来。那种味道,将我牵引到一个很大的房间。刺鼻的气味,铺天盖地般迎面而来。
   突然,我有了将要窒息的恐慌。
   在诺大的房间,我看到了大量同类的尸块,散漫地横陈在宽阔的解剖台上。
   十八岁的人生,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在人间,竟有这样残忍的死亡。
   后来,我知道那是福尔马林的味道。
   后来,这种味道,伴随了我的一生。
   有时它是真实的,有时它又是虚拟的,会从一个神秘的地方,幽灵一般,突然窜了出来。好像一直在对我提醒,纷繁的人世,其实,一直充满了死亡。
  
   当然,在那一天,也并非第一次接触死亡。
   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有这样的事情,但接受的概念,却全没有“死”的字眼。大人们会说,谁“老”了,谁“睡着”了。因此,死亡于我,完全不需要惊慌。
   七岁时,在外公的葬礼上,看到嚎啕大哭的母亲,未免感到疑惑。外公明明睡着了,何必要把他吵醒?
   长大了,渐渐知道了什么是死亡,也知道了死亡原来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话题。
   初二那年,大我几岁的表姐服毒自杀。听说时,还以为是个玩笑。
   仿佛仍是昨天,我们还在一起玩耍。我手中的砖块,竟然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准确地落在她的脑袋上。
   然后,刚刚六岁的我,突然发出持续的尖叫。
   不过,我的哭喊,并不是因为那殷红的血。而是自己瘦弱的屁股,被母亲的巴掌落下了印痕。
   表姐死时,刚好十八岁。
   在如花的年纪,为了抗拒一个包办的婚姻,从容赴死。
   虽惨烈,却从不被家人原谅。
  
   奶奶死的那年,我上高三。
   没有人告诉我她的死讯,知道时,已是三个月之后。
   奶奶死于一场大火,然而,她却没有在大火中涅磐重生。
   奶奶毕竟不是凤凰。
   奶奶死时,不过六十二岁,刚好可以叫做老人。她死于一场冲天大火,这场大火,应该由她自己亲手点燃。
   二十多年来,我在无眠的夜里,每每揣想那团沸腾的烈焰,都会感觉彻骨的寒冷。
   直到今天,我仍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叙述奶奶的一生。
   她从什么地方来,又到了什么地方?
   她是否记得?有这样一个孙子,二十多年后,在一个静静的夜晚,写下一些关于她的文字?
   对于奶奶的死,我既没有眼泪,也从未哭出声音。
   听到奶奶的死讯,我只是一下子变呆,久久无言。
   尽管我知道,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但是,却从来没有料到,奶奶会选择这样惨烈的方式。让她的后人,欲说还休。
  
   然而,奶奶却这样做了。
   我不明白,她在那样一个夜晚,是怀着怎样的绝望,选择这样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从那时起,我总是拒绝一切关于火的记忆。我恍惚看到,一个生命,在烈火中很快地化作一股轻烟,隐身于无边的黑暗。
   奶奶毕竟不是凤凰。
   当我从青春的癫狂,一步步走向今天。当我终于可以冷静地坐在这里,还原奶奶生前的样子。我的大脑,仍然不时地出现空白,眼前浮现的,仍旧是一团恐怖的烈焰。
   我总是看见,在那耀眼的火光中奶奶决绝的表情,没有挣扎,甚至,也没有对尘世的留恋。
  
   奶奶死于自焚。
   后来,知道了一种关于死亡的描述。奶奶的死,属于“非正常死亡”。
   今天,我不得不承认,奶奶的确死于自杀。她用最后的燃烧诠释了自己的刚烈。
   三十五岁那年的奶奶,在二十八天的时间失去了丈夫、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四位亲人死于同样原因:饥饿。
   爷爷弥留之际,对奶奶说,带着孩子们逃命去吧。倔强的奶奶不听,她要留在故土。当悲剧接连发生,当长子被迫逃亡,当谣言接连传来,说长子倒毙在某段路上,奶奶哭瞎了一只眼睛。
   然后,奶奶被迫远走他乡。
  
   再嫁后的奶奶并不幸福。
   几年后,丈夫留下她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撒手而去。重新组建的家庭再次破碎。
   这时,奶奶已没有眼泪。
   人的一生,该历经多少苦难,才能完成生命的轮回?
   当两个叔叔最终长大成人,当年迈的奶奶被疾病纠缠。生,是否已成为更加锐利的痛?死,是否才可以跨越幸福之门?
  
   今年,第一次踏青,却是在清明节。
   一个注定忧伤的日子。
   桃花开罢了,金黄的油菜花也即将败去了。这个春天,出来的实在是太晚了。
   一直窝在城里,一直在自己的商店里画地为牢,纵有一万次出去走走的冲动,也最终淹没在无边的琐事中。
   一直渴望回家,却并没有回到故乡,类似的场景又一次重演。
   在家的父亲,想必又要开骂了。
   的确,一直忘了祖宗,忘了老家还有一片祖坟,在这个季节,也该芳草青青。却不见后人,携儿带女,敬上一炷香。
   没有见过爷爷,几十年的人生,从不曾亲口吐出爷爷这两个字眼。
   这个早逝的老人,在我的心里,还依然陌生。孤独的爷爷,已经静静地躺在那片祖坟,熬过了五十年的漫漫岁月。
   在他饿死后,被迫改嫁的奶奶,也故去二十四年了。
   曾经的夫妻,在天堂里不知该如何重逢。
  
   眨眼间,外婆也故去两年多了。
   她在前年的冬天安详辞世,享年九十岁。如果不去细想,总以为她还活着。这个目不识丁、却生性豁达的老人,仿佛可以永远活下去,没有终点。
   外婆去时,大雪纷飞,给我留下的,却是洁白的温暖。这个一生清爽整洁的老人,选择了一场瑞雪来给自己送行,没有悲伤。
   外婆生前,唯一的担忧,就是到了那边,外公是否能认出她来。外公死于一九七五年,那年,外婆才五十七岁,仍是满头青丝,步履矫健。
   外婆并不像同龄人那样也裹着一双小脚,这个出生于湖北洪湖,在渔船上长大的女子,少女时代并不十分温顺。她总是偷偷解开那裹得紧紧的缠脚布,希望自己能有轻灵的步伐。
   我上高中时,年近七十的外婆,仍喜欢坐在院子里梳理那一头黑黑的长发。有时,她会大笑着说:“我都活成妖精了,老天也不赏给一根白头发。”
   外婆其实爱美,她的笑容里写满了骄傲。
  
   幼年时,病榻上的外公,给我留下的,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影子。
   即使在他的葬礼上,当滂沱的大雨,混杂着亲人的泪水,一齐长流时,我仍然以为,他不过是睡着了。
   外公于我,一直是一个传说。
   他是个孤儿,年幼时被寄养在寺庙,因受不了责骂,在长大后偷跑。当流浪到小镇时,已经成为英俊挺拔的铮铮铁汉。
   那时的小镇,繁华似梦。唐河、毗河和泌阳河三条河流,在此交汇,水运发达,商贾云集。
   外公在小镇经营着一个果子铺,生意兴隆。至于他和来自洪湖的外婆怎样相识,原因一直成谜。
   无论我们怎样提及这个问题,外婆总是将话题巧妙地引开,滴水不漏。
   外婆在世时很少提到外公,即使偶尔提到,也是笑骂一句:“那个死鬼,不知道享福,早早就去那一间了。”
   然后,是罕见的沉默。
   外公一生勤奋,广置家产,却在悲愤中离世,空留一生长叹。
   小镇解放时,外公将家产悉数捐献,积极入党。却在文革中被错划为右派,受尽凌辱,最后忧郁成疾,终于不治。
   外公晚年,疼惜小儿。那次,我砸破了表姐的脑袋,被母亲责打时,重病中的外公仍然用微弱的气息,喝令母亲住手。
   外公说,这小子灵秀,别打坏了他。
   这是七岁的我,记住外公说的唯一一句话。
  
   外婆去世前一年,我带着女儿去看她。
   满头银丝的外婆,已经是风烛残年。她拖着羸弱的身躯,还在坚持做着家务。
   外婆的晚年,一直守在大舅家。她的后半生,牵挂的最多的就是大舅。大舅务农,日子过得拮据,因而更让外婆操心。至于在远方做官的二舅,生活舒适,外婆自然无需担忧。
   那一年,满头银丝的外婆开始念叨外公。
   她会突然说:“等我去了那一间,那死鬼还能认得我吗?”外婆一直把“死”叫“去那一间”。
   大舅安慰她:“我们可不想让您走,让他再等几年吧。”
   就这样,早早离世的外公又等了一年。
  
   前年冬天,外婆终于要走了。
   临去的前几天,我去看她时,她已不能说话。我紧握她的双手,大声地对她说着我的名字。
   外婆用力睁大了眼,有泪从眼角溢出。
   我知道,我们已经留不住她。
   此时,早逝的外公在“那一间”已经等了她整整三十三年。
   几天后,外婆平静地去了。
   她去时,雪花飞舞,天寒地冻。
   在另一个世界的外公,想必早已张开温暖的臂膀,迎接着她的到来。他们的重逢,该是喜悦的重逢。
   外婆走了,身后留下的是温暖的洁白。

共 32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死亡,有时会让人感觉到害怕,而有些时候,活着要比死亡更可怕,比如文中的表姐,她用死亡来向包办婚姻挑战;比如奶奶,她用死亡结束苦难。有些死亡,却也让人感到几分安慰,如文中的外婆,安静地去那一间与外公团圆。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面对亲人的离世,心情也会有所起伏,作者的文字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又一个亲人的离世,带我们去认识生与死之间的距离,以及生死这个古来已久的命题蕴涵着的意味。【编辑:月下笛声】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者20614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下笛声        2012-06-13 21:56:37
  有时啊,生不如死,死亡了,也就解脱了。好久不见庄明老师,问好。
让文字融入生活!
回复1 楼        文友:庄明        2012-06-14 10:09:03
  问好笛声!好久不见,最近较忙,新开了一个店,一切刚刚就绪。
2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6-14 09:54:45
  问候庄明老师,好久不见,一向可好?祝福写文愉快,创作丰收!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2 楼        文友:庄明        2012-06-14 10:11:13
  问好雪舞!最近较忙,当然还是因为有些疏懒。谢谢您的惦记!
3 楼        文友:夏冰        2012-06-23 19:03:55
  生与死的话题,触及心灵。客观,理性,不乏感性。十分见力度的表达和揭示,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关乎生命的意味。问候庄明老朋友!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回复3 楼        文友:庄明        2012-06-23 19:17:17
  有生就有死,死亡也是人生之常态。正确认识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4 楼        文友:红荆鸟        2012-07-26 13:39:55
  不错的散文,阐述人生的不同境况,或让人深思,或让人同感命运的处境,使人心生感慨。欣赏问好!
回复4 楼        文友:庄明        2012-07-27 15:11:29
  感谢朋友对文字的贴切解读,问好!
5 楼        文友:月下笛声        2012-07-26 21:52:51
  恭喜绝品!
让文字融入生活!
回复5 楼        文友:庄明        2012-07-27 15:16:35
  谢谢笛声!你的按诠释了文字的内涵。关于生死的话题,这篇短短的文字,如能给人以点滴的启示,庄明不胜欣慰。顺致夏安!
6 楼        文友:故事中人        2012-07-26 23:57:23
  恭喜绝品,实力所致,祝贺!
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故事
回复6 楼        文友:庄明        2012-07-27 15:27:46
  谢谢故事!此文获绝,我是多少感觉有点意外的。问好!
7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2-07-27 08:04:54
  对生命终极意义的研判和探究给人以启迪和引导。生与死,这个人类永远避免不了的话题,值得深入探究。作品以厚重的笔触走进生命的深处,冷静而温馨。
回复7 楼        文友:庄明        2012-07-27 15:56:16
  感谢江山绝品评议组对此文严谨的评语。此文省略了太多的话语,需要用心去读,静心去想,方能读得进去。关于死亡的话题,那份沉重,不是这篇断章就可以承载起来的,然而,我仍忍不住去写,试图用简洁的文字,写出生与死的蕴涵。别的就不多说了,问好大家!
8 楼        文友:山泉        2012-07-27 08:45:23
  文章名至实归,祝贺庄明朋友!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回复8 楼        文友:庄明        2012-07-27 15:57:47
  谢谢山泉君的造访,问好!
9 楼        文友:瑜儿        2012-07-27 23:24:53
  祝贺绝品,O(∩_∩)O~
懂你的人不用说,不懂你的人不必说。
回复9 楼        文友:庄明        2012-07-28 09:25:21
  谢瑜儿,身体可好?夏安!
10 楼        文友:友韦        2012-07-28 01:07:04
  好文章啊,一直在江山寻觅,就想能欣赏到这样的作品。
   作者写作时这份气定神闲,很吸引人。
   文字间缭绕着岁月的清冷,却如雪洗的阳光,闪耀着纯洁的光芒。
   散文就应当这样才好,文笔随思想而游弋,不必频频回头多虑。等到停笔之时,身后已然旖旎出一派风景。
   死亡的黑与冷,生命的白与热,交汇在一起,形成一种名叫岁月的性寒味香的东西。
平行天下,素面朝天!
回复10 楼        文友:庄明        2012-07-28 09:31:50
  相逢在江山,亦是一种缘分。感谢友韦文友精彩的点评,问好!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