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诗部落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诗家三昧|红尘无泥专栏】沙鸥作品解析

精品 【诗家三昧|红尘无泥专栏】沙鸥作品解析


作者:红尘无泥 进士,742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61发表时间:2012-06-13 21:32:10

1. 晨祷
  
   让我再抚摸一下
   你香软的长发
   失去的太多了
   荡在尘俗与尖齿的浪上
   有钟磬之音
   来自菩提的烟云
   你匆匆走了
   河畔一株树
   留下一片绿叶
  
   这是沙鸥先生《一个花荫中的女人》中的一首。由诗题《晨祷》可知,时间是在早晨。叙述的是抒情主人公与将要远行的人分别的情景。诗歌一共只有九句,单纯得不能再单纯了。作品通过送别者的行为和心理刻画,形象地完成了《晨祷》所要表达的创作意图。
   诗歌的第一节中有一个“抚摸”的动作,注意在“抚摸”之前加一“再”的意义。如果不用这一个字,或许同样可以表达送别者的心情。但加上这个“再”字,这一个行为所表达的意义就将发生质的变化。抒情主人公一而再地重复这个行为,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更能说明那种依依惜别的深情了。
   由“香软的长发”可知,这被抚摸的一个人是一个女子。抚摸女子香软长发的举止,既显得亲密,同时不失为端庄。古人论诗有云:皆知避俗字,去俗句,却不知避俗意更难。爱情一类的题材,是常写常新的永恒的题材,却一不留神,也容易写得俗气。作者这儿有没有俗气?凭心而论,读到这儿,我们只觉得那香软的长发,如果遇风飘起来,那形象不定有多美呢!瞧,诗人并没多言一个字,就完全达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既给人美感,又拓展了诗意,充分显示了诗歌的含蓄美。
   “失去的太多了”,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感叹句。那名女子也许为了工作,不得不面对和承受两地分居的烦忧;或许为了舍小家顾大家,而不得不作出如此安排……所有的辛酸和无奈都好像聚集到这句话的门下,送别的叹息声也好像清晰可闻。第二节的感叹是第一节的因,第一节的行为是第二节的果。感叹与行为互为因果,使得情节更具合理性,更有感染力了。
   第三节,“荡在尘俗与尖齿的浪上”这一句衔接得好。不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还与前一节有相互印证的意义。读到这儿,我们就很清楚,原来,前面的感叹还真是事出有因,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啊!流言蜚语一向是可怕的,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意志不够刚强,很可能遭到其无情摧残,甚至被其巨浪淹没。我们的诗人面对这个困境是怎么处理的呢?只见诗人不慌不忙将笔锋一转:“有钟磬之音,来自菩提的烟云”一下子就以“四俩拨千斤”之举,化掉了前面所有的凶险,而且通过对比,达到了把越是环境险恶,越能把被送别的人的坚定和顽强性表现出来的效果。我们不禁要为主人公大大松一口气;不禁感叹: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没有一个坚强的品质,是不会有这么强有力的精神力量的。因此我们还会很自然地为主人公感到一丝欣慰。可见这一节,从侧面把被送别的人-------她------的形象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四节,“你匆匆走了”,交代最后的结果。叠词“匆匆”的运用,说明二人留恋的时间之短。唯其“匆匆”,才使送别真实可信,才弥足珍贵。不说婉惜,但婉惜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一节,诗人把河畔送别的人儿形容为一株树,他石化一般站在那儿,看着渐渐消逝的她,很孤单很凄凉的一个形象,令人同情。这个比喻,看起来并没有更多的新意;这一株树留下来的只是一片绿叶,也很平常。但把二者聚拢起来,就是一个自然的整体,结合前面的情节,立刻就有了鲜活的印象,妙就妙在这儿,看似平淡,却有无限蕴籍。让人感觉到那岂是一片绿叶啊?那分明是一颗相思豆,分明是自兹生根、发芽、开花的真实信物。那赋中有比,平中见奇的遣词造句方式,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千古名句所反映的意境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2. 静静的夜
  
   踟蹰于窗前
   一个流浪汉
   听见无弦的琴声
   小甲虫在书脊上爬
   时光叠成的舢板
   在你梦中颠复
  
   好多年,我悲哀地
   在人世的窗前踟蹰
   窗里没有灯
   窗外没有灯
  
   这首小诗如绝句一样精致,是诗人沙鸥先生在静静的夜里,于窗前踟蹰的一个感受。语言虽浅近,但意蕴丰厚,耐人咀嚼。诗的第一节写道:“踟蹰于窗前/一个流浪汉”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人在窗前来回走动的形象。一句看似平淡而朴实的叙述,却如一篇记叙文交待了时间(即暗含于句中的静静的夜中)、地点(窗前)、人物(流浪吧)以及行为的展开(踟蹰)。同时,这一句还起到了蓄势待发的一个作用,为下文中的想象的发挥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抒情诗固然侧重于感情的抒发,但如果能出之以某种独特鲜明的视觉形象,必将化虚为实,使感情的抒发具有依托和支撑。诗人深谙其道,所以在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行为后马上止步,转入虚写的情景:“听见无弦的琴声/小甲虫在书脊上爬/时光叠成的舢板/在你梦中颠复”。整节四个句子,都是由第一节的踟蹰行为引发的结果。这虚写又不是凭空想象,毫无来由。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一下,在静静的夜里,一个人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其头脑的兴奋度是空前的,往往难以抑制,如脱缰的马匹在茫茫的绿草原上奔驰,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诗人一旦打开想象的闸门,情绪难免如春潮激涌,触处生情,情又生景,情景相映。如果读者自觉地进入到这种意境之中,是很容易生产各种幻想和奇思的。其中,“小甲虫”句是白描;“时光”句则是出自于一个比喻。这比喻有奇效,既像一个梦境,却又不像诗人所为的梦境。把自己放到一边,反观思念的人儿正梦见自己的孤苦无依。这样一个虚幻的感觉,除了暗示时间之长外,还暗示了对远方亲人的爱恋之深。一个流浪汉在静静的夜里,于窗前踟蹰的形象便清晰和立体地在我们面前鲜活了起来。
   之所以如此,说来应该归功于诗人通过“甲虫”、“舢板”等意象反映的客观实体,来表现诗人踟蹰的感受的描写。可见诗歌情感的抒发,只要能把形之于目可见耳可闻的事物和场景,适当呈现出来,便可使情感找到依托,从而达到诗人预期的构思效果。
   第三节:“好多年,我悲哀地/在人世的窗前踟蹰”,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叙述式抒情句。句中除了一个“悲哀”的修饰词外,再无一个多余的词语来修饰和形容。使读者明白无误地理解到这是一个静夜中不断踟蹰的意象的叠加,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叠加,至此诗中踟蹰这一行为的厚重性和深刻性便有了质的突破。
   第四节:“窗里没有灯/窗外没有灯”,到这儿,我们又有一个新的发现,原来诗人踟蹰于很久的窗子,也并不是真有实物存在着,只是诗人一厢情愿似的假想啊!如果有窗,窗里又有灯,踟蹰也许就不会太悬空,踟蹰就会有希望。可是窗里,窗外什么都没有啊。这就给原来已经很静的夜,又再次涂抹了一层暗色,更反衬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不安。
   尽管如此,为什么还要踟蹰呢?因为除了苦闷和不安以外,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又岂是可以放弃的呢?反是时间越长,思念越切的啊
   纵观这一首小诗,诗人将自己一个长时重复的行为作为一个特写似的镜头,以自己真实踟蹰中的感受贯穿其中,以诗题中“静静”的叠词点晴,于是便拱就了超越字面内涵的全新意境,诗人踟蹰的烦恼和盼望的复杂心情就跃然纸上了。

共 27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诗评的精彩与否是关联到读者对诗歌文本的认识程度的深浅,更是让更多的读者感受诗歌文本带给心灵和思想的撞击带来的审美以及思考的空间里所蕴含的趣味和魅力。沙鸥先生的两首短诗,在作者的解析过程中,不断地呈现精彩,这种散文版的语言重新去演绎,接近并回归到沙鸥先生的情感时代,抓住一切可以为诗的情境和范围,进一步拓展诗歌文本的内涵,提升阅读的效力。两篇诗评皆是采取总分总的模式,总结、分述、再到最终的归纳,将整个诗歌文本进行重新塑造,夹杂以现代诗歌的因素全面点题。感谢先生给大家带来的美妙阅读体验,问好。推荐大家阅读。【编辑:李锦恒】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者20614004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6-13 22:01:18
  感谢锦恒辛苦编辑和精彩点评,感谢!问好!
2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6-13 22:06:57
  第一首《晨祷》原诗有分段:“让我再抚摸一下/你香软的长发//失去的太多了//荡在尘俗与尖齿的浪上/有钟磬之音/来自菩提的烟云//你匆匆走了/河畔一株树/留下一片绿叶”
3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6-13 22:16:46
  第二首也有分段:“踟蹰于窗前/一个流浪汉//听见无弦的琴声/小甲虫在书脊上爬/时光叠成的舢板/在你梦中颠复//好多年,我悲哀地/在人世的窗前踟蹰//窗里没有灯/窗外没有灯”顺便在此说明一下。
4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6-13 22:23:02
  我对沙鸥先生的诗歌有特别的偏爱,偏爱到拒绝读其他人的诗歌,读其他诗歌有时----说得难听一点-----有点伤胃口。他的《一个花荫中的女人》这诗集更是我钟爱有加的一本。其中每一首最短的只有八行,最长的不超过13行,因此沙鸥获得一个“沙八句”的美称,每一首都像唐人的绝句一样精致。沙鸥诗的意境是很美妙的,虽然诗人在世时他的诗歌不流行,但绝对精典。只是可惜我理解有限。我有时间会陆续作一些解读,以自娱自乐。感谢锦恒的推荐!
5 楼        文友:李锦恒        2012-06-14 08:46:25
  诗评的精彩与否是关联到读者对诗歌文本的认识程度的深浅,更是让更多的读者感受诗歌文本带给心灵和思想的撞击带来的审美以及思考的空间里所蕴含的趣味和魅力。沙鸥先生的两首短诗,在作者的解析过程中,不断地呈现精彩,这种散文版的语言重新去演绎,接近并回归到沙鸥先生的情感时代,抓住一切可以为诗的情境和范围,进一步拓展诗歌文本的内涵,提升阅读的效力。两篇诗评皆是采取总分总的模式,总结、分述、再到最终的归纳,将整个诗歌文本进行重新塑造,夹杂以现代诗歌的因素全面点题。感谢先生给大家带来的美妙阅读体验,问好。推荐大家阅读。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微信公众号:锦书恒言。
6 楼        文友:独臂西狂        2012-06-15 12:00:27
  欣赏学习,问好红尘!
边城一浪子,书剑走江湖
回复6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6-15 12:56:04
  多谢西狂来访,远握!
7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6-22 00:44:51
   我对沙鸥先生的诗歌有特别的偏爱,偏爱到拒绝读其他人的诗歌,读其他诗歌有时----说得难听一点-----有点伤胃口。他的《一个花荫中的女人》这诗集更是我钟爱有加的一本。其中每一首最短的只有八行,最长的不超过13行,因此沙鸥获得一个“沙八句”的美称,每一首都像唐人的绝句一样精致。沙鸥诗的意境是很美妙的,虽然诗人在世时他的诗歌不流行,但绝对精典。只是可惜我理解有限。我有时间会陆续作一些解读,以自娱自乐。感谢锦恒的推荐!
8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6-22 00:45:33
   我对沙鸥先生的诗歌有特别的偏爱,偏爱到拒绝读其他人的诗歌,读其他诗歌有时----说得难听一点-----有点伤胃口。他的《一个花荫中的女人》这诗集更是我钟爱有加的一本。其中每一首最短的只有八行,最长的不超过13行,因此沙鸥获得一个“沙八句”的美称,每一首都像唐人的绝句一样精致。沙鸥诗的意境是很美妙的,虽然诗人在世时他的诗歌不流行,但绝对精典。只是可惜我理解有限。我有时间会陆续作一些解读,以自娱自乐。感谢锦恒的推荐!
9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6-22 00:45:51
   我对沙鸥先生的诗歌有特别的偏爱,偏爱到拒绝读其他人的诗歌,读其他诗歌有时----说得难听一点-----有点伤胃口。他的《一个花荫中的女人》这诗集更是我钟爱有加的一本。其中每一首最短的只有八行,最长的不超过13行,因此沙鸥获得一个“沙八句”的美称,每一首都像唐人的绝句一样精致。沙鸥诗的意境是很美妙的,虽然诗人在世时他的诗歌不流行,但绝对精典。只是可惜我理解有限。我有时间会陆续作一些解读,以自娱自乐。感谢锦恒的推荐!
10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6-22 00:46:07
   我对沙鸥先生的诗歌有特别的偏爱,偏爱到拒绝读其他人的诗歌,读其他诗歌有时----说得难听一点-----有点伤胃口。他的《一个花荫中的女人》这诗集更是我钟爱有加的一本。其中每一首最短的只有八行,最长的不超过13行,因此沙鸥获得一个“沙八句”的美称,每一首都像唐人的绝句一样精致。沙鸥诗的意境是很美妙的,虽然诗人在世时他的诗歌不流行,但绝对精典。只是可惜我理解有限。我有时间会陆续作一些解读,以自娱自乐。感谢锦恒的推荐!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