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杂文】子见南子

编辑推荐 【菊韵杂文】子见南子 ——对孔子的捧杀和棒杀


作者:类猿人911 进士,6835.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28发表时间:2012-06-13 23:40:13
摘要:只要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遇并独处,必有故事

子见南子(上)
  
   只要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遇并独处,必有故事,没有,也要编排一个出来。况且,一个是仁人君子,道德模范,一个是国君的宠姬,淫荡的娇娃。
  
   胡玫执导的电影《孔子》在热映,卫灵公的宫殿内,周润发扮演的长须孔子跪在殿中。身着蓝色华服、头顶金色凤冠、脚踏超高木屐、手执羽毛蒲扇的“南子”周迅满脸含笑,绕场一周端详孔子,然后一膝跪下,口中念念有词:“听说夫子在鲁国教书,有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夫子可知否?”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南子凑到孔子跟前,继续“眉目传情”:“不知‘诗三百’里有多少男女之事?”“孔子”答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南子含情脉脉的眼神频频秋波暗送......惹得韩寒同学抱怨:“周迅扮演的南子对着孔子调情半天,但是只见子曰不见子日,急死我了。”
  
   这让我不由想起了“五四”时期的一段公案。当年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学生排演了林语堂的《子见南子》。引发了一场官司,那是在孔圣人的地面上,孔家的后代不高兴了,曲阜孔氏族人向教育部及“蒋主席”状告校长,孔祥熙一再要求严办。鲁迅得知此事后写了一篇短文,对孔门后人加以调侃道:“因为公演的地点,恰巧是孔夫子的故乡,在那地方,圣裔们繁殖得非常多,成着使释迦牟尼和苏格拉底都自愧弗如的特权阶级。然而,那也许又正是使那里的非圣裔的青年们,不禁特地要演《子见南子》的原因罢”。
  
   据《论语》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悦)。孔子矢(誓)之曰:‘予所不(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寥寥数语,使人一头雾水;司马迁写《史记》提到此事也就六个字:南子“环珮玉声璆然。”叮当作响的玉佩金环,让人兴奋得想入非非。
  
   国人在男女关系这事上特上劲,也特有想象力,特别对名人。
  
   这一切源于子路的不悦。
   孔子的尴尬源于弟子子路的较真,老夫子捶胸顿足地指天发誓天发誓:“我要是和她那个了,天打五雷轰!天打五雷轰!”子路也是,一根筋,也难怪孔子不喜欢他,骂子路说:“野哉,由也!”说他“志伉直”。
  
   到了司马迁,子见南子那一段,他很文学很深情地暧昧了一下:南子说,孔子要见卫国公,就先来见我。“‘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有人说司马迁猜到了......就是不说,在“为尊者讳”。
  
   再到了民国,林语堂的《子见南子》就更丰富了,于是,剧情便从“南子使人谓孔子曰‘寡小君愿见’,而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开始。剧本描写子见南子的场面,倒没有今天电影《孔子》那么直接了当,而是写了南子风情万种,躬亲照料“茶点一切”,“解衣起舞”,使孔子与子路俱心猿意马,魂不守舍。孔子感慨“行年五十六,到今日才明白艺术与认识人生”。最后,待孔子出宫时子路赶上来问道:
  
   子路:“夫子意下如何,可以留在卫国吗?”
  
   孔子:(答非所问地)“如果我不相信周礼,我就要相信南子。”
  
   子路:“那么夫子可以留下了?”
  
   孔子:“不!”
  
   子路:“因为南子不知礼吗?”
  
   孔子:“南子有南子的礼,不是你所能懂得的。”
  
   子路:“那夫子为何不留下呢?”
  
   孔子:“我不知道,我还得想一想(沉思地)……如果我听南子的话,受南子的感化,她的礼、她的乐……男女无别,一切解放自然(瞬间狂喜地)……啊!不!(面色忽然黯淡而庄严起来)……不,我,我还是走吧。”
  
   子路:“难道夫子不行道救天下的百姓了吗?”
  
   孔子:“我不知道,我先要救我自己”
  
   太莎士比亚了。
  
   而如今胡玫的《孔子》里南子就差问上孔子一句“哥哥,你爱不爱我这样性解放的女人?”了......
  
   孔子一生见过三个重要人物。
  
   老子。“孔子年十七问礼于老子”,老子说他迂腐:“唉!你这是近似后世浮华的言论啊!你这么做,是在迷乱人的本性啊!”孔子回来三天没说一句话;
  
   柳下跖。那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的弟弟,一个呼啸山林,杀人越货的江洋大盗,孔子想说服他改邪归正,却被柳下跖骂了个狗血喷头:“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而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更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反其本妄作孝第,而侥幸于封候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你是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难道不是吗?“滚!”
  
   再就是子见南子了。
  
   孔子为何要见南子,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他们相互说了些什么?是南子色诱孔子,还是孔子垂涎南子?我们却不得而知,只是后来,孔子与卫灵公、南子同车过市,看到一路上行人争睹南子花容的狂热,兀自慨叹道:“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南子若知道孔子这样说,非气的吐血不可。
  
   有人却想不通,撰文要证实,孔子是去给南子上道德课:“‘子见南子’非丑事,乃是一次教学活动”。说什么,“‘子见南子’是在孔子第三次到卫国之时,这年孔子56岁。按常理,这时的孔子对南子来说,不会有什么异性吸引力。一个美艳的女子,怎么可能会同一个在颠沛流离之中且无职无权的老头子‘约会’呢?南子之所以会见孔子,无非是想目睹一下这位著名学者的‘真容’,并向他征询请教一些疑难问题而已。”可喜可贺,有教无类嘛。
  
   不过,我想,子见南子,既没有那么高尚,也没有那么龌龊。他只是急于求官,急着找工作,走后门,托南子去卫灵公耳畔吹吹枕边风罢了。况且,南子还是孔子的粉丝呢,仅仅是子“见”南子而已。
  
   子路这人也怪,自己的老师去见了一个漂亮的女粉丝,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他不高兴不当紧,惹得孔老夫子陷于绯闻而不能自拔。
  
   苦哉,孔子,两千年了,越抹越黑。
  
   子见南子(下)
  
   上文我说:苦哉,孔子,两千年了,越抹越黑。
  
   因为子见南子,因为子见南子后子路的“不悦”,因为子见南子后子路不悦后而孔子的矢(誓)之曰:“予所不(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其实,孔子蛮可爱的,从这“子见南子”他与学生子路的对话就可看出来。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抱负仁爱理想,追求人的道德和社会和谐;他不合时宜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四处碰壁,累累若丧家之犬,可他仍在孤独中坚持,在失望中渴望,“不知老之将至”,这是孔子的伟大。说他可爱,是他也是个凡人,有着七情六欲,有着喜怒哀乐,他发泄,他虚荣,他自恋,他也爱发牢骚,他也爱和学生开开玩笑,发发誓赌赌咒.......“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是他的学生对他的印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是多可爱哇。读一部《论语》,如和沐春风,似潇洒秋雨,在和一位智者长者老者絮絮叨叨地唠家常......我就有这感觉。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子路却和孔子关系不一般。子路的伉直好勇,孔子温文尔雅,他俩这样拌嘴也不是一次了。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不二,极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像颜回那样于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总取“不违”态度。子路只要觉得老师不对,就要锵锵,《论语·阳货》载:“公山弗扰以费叛,召,子欲往。”对孔子的这一举动,子路以为不妥,当面反讥说:没有人用你就算了,为什么要投奔这个叛乱分子呢? 急得孔子支支吾吾地回答:我去应召是想借那块地方复兴周朝啊。有一天子路问孔子:“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假如卫国国君等待您去治理国家,您将要先做什么事呢?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听了以后嘲笑孔子说:“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有这样的吗?你也太迂腐了。孔子也火了,骂子路说:你个混球!“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可见,子见南子,子路的不高兴和孔子的诅咒再也正常不过了。
  
   可有人不这么看,总要为圣人辩解,来卫道士一番,索章引句,非要别扭地费劲论出另一种很别扭的说法不可———“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在此,“誓,告也”,“否”当为“鄙”之借字,“之”代指前文的“予所否(鄙)者”,具体指“见南子”一事———“子路不高兴,夫子便告诫子路说:见南子那女人,我(们)所鄙弃的(东西),天(也)厌弃它,天(也)厌弃它!”言外之意是:不仅你子路不高兴,我们谁都不高兴。你不高兴?我孔子还不高兴呢!(见《光明日报》2010.2.21《“子见南子”疑案再考》)
  
   近些年,兴国学,孔子和他的《论语》热了起来,一些学者开始重新解读“子曰:......”,如对“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的“宰予昼寝”的颠覆;如对“子不语乱神怪力”的别解;如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中“女子与小人”的拨“乱”反“正”,甚至于,我们熟悉的《论语》的首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有人站出来另有一番说辞,凡是看着不舒服的,不怎么符合圣人身份的......何况关乎圣人的声誉的子见南子呢?
  
   在他们的粉饰下,一个可爱的说说笑笑的活生生的凡人孔子不见了,代替的是一具死气沉沉冷着脸的僵尸般的圣人。
   如果说,戏说“子见南子”是对孔夫子的棒杀,如我在上篇议论的那样;那么,这篇议论的是,他们是如何捧杀孔子的!
   我想起一则笑话:
   话说某朝某代,某秀才赴乡试,被要求出示“准考证”。
   当然,那年头,准考证上没有照片,照相技术还没发明呢。其实“画影图形”倒是个好办法,就是悬赏缉拿犯人的那种。但也许有关部门嫌麻烦吧,只是在“影格”一栏里简单地以文字述其形貌。
   该生员的准考证上写着“白面微须”等字样。
   考官:微须,但你有胡须啊,别是假冒的吧?
   秀才:微须,略微有些胡须。
   考官:微者,无也。子曰:“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你没读过?!
   秀才:“孔子微服过宋”,难道圣人不穿衣服?!
  
   一个“子见南子”,是淫者见淫,道者见道。他们吵吧,我看热闹。
  
  
  
  
  
  
  

共 40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只要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遇并独处,必有故事。作者从《史记》中一则孔子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的故事中,引发一系列的讨论和分析,斯是名人自当关注,其实只是一场男女间正常的会见,也许因为都是名人的关系,竟然引发轩然大波,这就是当今所谓的名人效应吧。作者洋洋数千字,用玩笑的语言分析这个历史典故,旁征博引,幽默诙谐且句句精辟,读之忍俊不止又引发深深思索,倘若两者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布衣草民,还会有这样一段“子见南子”的典故流传么?欣赏推荐!赞!【编辑:疏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疏影※        2012-06-13 23:41:03
  只要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遇并独处,必有故事。作者从《史记》中一则孔子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的故事中,引发一系列的讨论和分析,斯是名人自当关注,其实只是一场男女间正常的会见,也许因为都是名人的关系,竟然引发轩然大波,这就是当今所谓的名人效应吧。作者洋洋数千字,用玩笑的语言分析这个历史典故,旁征博引,幽默诙谐且句句精辟,读之忍俊不止又引发深深思索,倘若两者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布衣草民,还会有这样一段“子见南子”的典故流传么?
2 楼        文友:※疏影※        2012-06-13 23:41:52
  欣赏学习作者的美文,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