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诗部落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诗家三昧】沙鸥作品解析(3~4)

编辑推荐 【诗家三昧】沙鸥作品解析(3~4)


作者:红尘无泥 进士,742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58发表时间:2012-06-15 19:26:16

【诗家三昧】沙鸥作品解析(3~4) 沙鸥作品解读(3)
  
   路口
  
   夕阳是我的
   朝阳是你的
  
   这条早该走完的路
   茅草
   还缠绕着弯曲
  
   我们涉水
  
   我们摆渡
  
   送你一程
  
   在你睫毛的伞下
   只求
   一吻
  
   “夕阳是我的,朝阳是你的”,这是两个简单的陈述句。“夕阳”和“朝阳”可能色彩类似,都是鲜红鲜红的。但二者的用意却炯然不同。前者多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晚景;后者则一般表现活力四射的青春年华。可见这又是两个隐喻的句子,暗含了“你”“我”之间年龄上的差别。此节对比手法的运用可触发读者展开更宽阔的想象。
   “这条早该走完的路/茅草/还缠绕着弯曲”这儿诗人又使用了暗示的手法。从“早该走完的路”这个意思里,很容易理解这段路其实并不太长。无奈“山路”有意,好像变戏法一样增加了这段路的长度,让走的人走不到尽头;“茅草”有情,总是用她长而柔软的手牵扯着送别人的脚步,不让往前走。这一节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把送别的深情浓缩在“山路”与“茅草”的有意和多情之上。连续拟人的走笔,使这长短分明的三个句子,增添了一分情趣和浓郁了一分诗意。
   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的衔接,似乎有些突兀。但联系后面两节看,却不但无突兀之感,反而感觉到自有其妙处。第三节第四节诗人分别写道:“我们涉水/我们摆渡”。“送你一程”这是一段质朴的实写。表明送别采取的方式。如果第二节相当于结果,这儿的送别方式当为原因。按先因后果的顺序,也按人们通常听话的习惯,第三、四两节该与第二节的内容位置互换。诗人却似乎故意要颠倒这个顺序,弄成了类似记叙文的倒叙笔法。这是诗人随意处置的顺序吗?我想,不是,这应是诗人故意在此卖的一个关子,以便增加一些悬念在男女主人公的行为之中,使之不致于平淡,不致于一览无余。悬念法用于诗歌之中并不多见,这儿的运用,显然很成功,很独特,有利于突出送别的依依深情,先入为主地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在你睫毛的伞下/只求/一吻”其中,“睫毛的伞下”这是一个很新颖的比喻。具有诗歌的陌生化而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诗写到这儿便戛然而止。仅用四个字,就干脆利落地完整而清晰地表达了送别人心中的一种愿望或冲动。既突出了爱的深情,又平添了一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既是全诗的诗眼所在,又与第二节的内容相吻合、相呼应,诗人谋篇布局的圆润之美可见一斑。
   每读于此,我便深感诗人的写作深得前人作诗之三味;对于末节语言的陌生化运用便有一种遐想:假如没有这一陌生化的出笼,那么,前面即使写得很美,也不可能使诗歌有这么完美的整体感,诗歌的抒情本质特征也不能得到这么完整的体现!诗人成功在什么地方?成功在前面四节的叙述和描写,不过是为最后一个心理冲动所做的铺垫或蓄势。就如只有持续的描准,却不去扣板机,就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射击动作一样,不可能出现那么精彩的一瞬。前面四节的铺垫显示的是一种“朴”最后一节的爆发则显示的是“灵”二者紧密结合,遂成就了诗歌“朴”与“灵”的完美关系,即“灵”回一篇之运,“朴”则养一篇之精。
  
   沙鸥作品解析(4)
  
   晚晴
  
   桃花丛中
   小溪,断续地流
  
   我额上的万里云
   被你的
   泪光
   溶化了
  
   浮游
   泊在你之唇
   太阳的圆心
  
   多年未变的倒影
  
   《晚晴》这是首小诗,是诗人通过对一片桃花背景下的景致的点染来表达爱情的感受。诗题中的“晴”字,按字面意思应为天空无云或云较少的情况,即晴朗,晴明,晴空之意。联系诗的内容,这儿完全可理解为是情的一个“通假”字。诗人对晚年幸福指数一个满意度的暗示。
   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是创作一首诗歌获得主动权的捷径和奥妙所在。即使是爱情题材的诗作也是如此,也同样蕴含着这一契机。纵观爱情题材诗作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作很多归类。且把这留给深入理论阐述的作者去完成吧。这儿,我只就《晚晴》的开篇谈一下个人的看法。诗人沙鸥先生是怎样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进行创作的呢?“桃花丛中/小溪,断续地流”这就是诗歌的开篇,画面很简单,诗人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他不准备面面俱到地把事件的细枝末节都端出来,让过程的叙述淹没了诗歌的抒情特性。他只是选定了“在桃花丛中”这样一个所在,来展开联想和构建全篇。
   一条小溪,在桃花丛中汩汩地流,这是怎样悠闲和动人的画面!这样的场面,这样的景色,做情人聚会的地方,是再好没有的了。这画面能撩拨起人产生无限的美感和诗意。这儿,诗人以动写静,反映了抒情主体“我”心底涌起极度的平静,和平流归海的一种从容。这既是呈现给读者一个启人想象的画面,也是抒情主体活动全过程的一个理想背景,是诗人选定诗歌视角的物象呈现。
   有了独特的视角,就等于建一座高楼有了蓝图。接下来自然就该是对于各种材料的运用了。我们的诗人并不贪心,他只是选用了“我额上的万里云/被你的/泪光/溶化了”这几样东西。可见诗人选材是多么精心!单纯,始终是诗人追求的目标。有趣的是,“万里云”被“泪光”溶化的结果,与诗题中的“晴”朗恰相吻合。这只是一种巧合吗?不,这应是诗人精巧构思所结出的艺术之果。
   “浮游/泊在你之唇/太阳的圆心”这一节既是实写,同时也是虚写。浮游是小溪上的漂浮物,这是写实的;让人感动的是,小东西们并不是没心没肺没灵性的。瞧!他们专拣“你之唇”而停泊,就是明证。暗含了浮游物与桃花水之间的密不可分性。正如地球围绕太阳转怎么也不会发生偏离轨道的事实一样。诗人缩虚入实,虚实结合的运用,大大拓展了诗歌的内涵空间。
   诗人的高楼建起来了。那么稳定性怎样?诗人没有也不会正面回答我们。但从“多年未变的倒影”这个密码里,我们不难找到满意的答案。值得注意的是,诗的第二节,对于“万里云”被“泪光”溶化了的事实,可能容易给读者形成阅读上的障碍。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不会使诗歌陷入晦涩的泥坑。这种歧义现象,反而会触发读者去展开想象的翅膀,使诗歌的内容更富弹性,形象更为丰满。因为一开始,诗人就奠定了一个诗歌的情绪基调。我们沿着它走,绝不致于迷失了方向。
  
   2012.6.15

共 24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第一首《路口》,每一句都是小短句,更加突出一股力量,留白的空间也相当大,这些都在红尘先生的解读中一一呈现了。第二首《晚晴》,主要是通过景境衬托出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这些也都在红尘先生的解析中完全囊括。这两首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语言的不铺张,极富有跳跃性,看似漫无逻辑的表达但俱都在情理之中,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和扩展诗歌背后的蕴藉。关于这两首诗歌的点评出彩的地方,也就在于红尘先生把握住了情感线的曲折变化,牢牢地围绕着这根线展开推理和演绎,更是让自己对诗歌认识的观点巧妙地融合其中,达到和谐自然的统一。感谢红尘先生投稿新诗部落,问好。推荐大家阅读。【编辑:李锦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锦恒        2012-06-15 19:26:42
  第一首《路口》,每一句都是小短句,更加突出一股力量,留白的空间也相当大,这些都在红尘先生的解读中一一呈现了。第二首《晚晴》,主要是通过景境衬托出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这些也都在红尘先生的解析中完全囊括。这两首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语言的不铺张,极富有跳跃性,看似漫无逻辑的表达但俱都在情理之中,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和扩展诗歌背后的蕴藉。关于这两首诗歌的点评出彩的地方,也就在于红尘先生把握住了情感线的曲折变化,牢牢地围绕着这根线展开推理和演绎,更是让自己对诗歌认识的观点巧妙地融合其中,达到和谐自然的统一。感谢红尘先生投稿新诗部落,问好。推荐大家阅读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微信公众号:锦书恒言。
回复1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6-15 22:34:39
  感谢锦恒辛苦编辑和雅评!
2 楼        文友:戚寞        2012-06-15 20:18:20
  感谢红尘带来精彩!问好!
新诗部落。
回复2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6-15 22:37:50
  呵呵~~有戚寞来访,真让人高兴!!问好戚寞!
回复2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6-17 00:28:00
  感谢戚寞来访,谢谢点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