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散文】老秃顶子上的一首歌

精品 【江南散文】老秃顶子上的一首歌


作者:阿娜尔古丽 进士,9351.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09发表时间:2012-06-26 20:20:22

老秃顶子国家自然保护区,这是辽宁省的生态教育基地,也是辽宁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有一个人,一直在唱着一首感人的歌。
   有一首歌词写道:“是谁守望着祖国的蓝天……”此刻我仿佛懂得了守望的重要,一个人守望着一份沉默,默默走过了13个年头。城市的灯红酒绿与他无缘,香车美人令他嗤之以鼻,“黄金宴”和“牛奶浴”更是与他无关,他仿佛成了一尊活化石,为了素有“辽宁第一峰”之称的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他几乎把半个青春和青年时代都奉献在了这里,他的眼里是春去春回,月落乌啼;他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守望”。他就是老秃顶子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书记赵剑源,他用忠诚与汗水十年如一日地守望着这一方水土。
   翻开词典,守望的意思是说:你不会超出我认定的那些危险范围,我要好好地保护你。可见守望是需要爱心与忠诚的。
   赵剑源,1983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后来分配到沈阳矿物局林业处,13年前来到老秃顶子。现在的老秃顶子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以前的名字没有这么动听,以前的名字很朴实,叫“桓仁县木盂子林场”,它名字的变化,标志着它整个内涵的变化。老秃顶子在1981年9月15日被辽宁省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8月18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赵剑源刚来老秃顶子时,这里的生活很苦。老秃顶子很高,他的赫赫大名是“辽宁屋脊”,有辽宁第一峰之称,它的海拔高度一千三百多米。这样的高度,这样的大山里生活里,没有城市的热闹,没有城市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通讯,没有城市超市那丰富的物品……愚公为什么搬家?不就是因为生活在大山里吗?需要有怎样的心境才能在这大山里一干就是十三年?更为艰苦的是这里的气候,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只有六点三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三十五点七摄氏度。我们不去猜测夜里赵剑源的感受,就从这两个温度的数据,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想到的呢?据说老秃顶子的得名就与这里的气候有关,由于山高,气温寒冷,在老秃顶子的绝顶处,有一千多平方米的地面内草木不生,这里给了这座山和这个自然保护区一个苍老的名字——老秃顶子。这些数据和典故,足以说明这里的环境特点了。是什么让赵剑源能在这样的气候里一干就是十三年?他刚来时,整个林场里他只有一个同事,林场里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要值班,不能断人,他和同事轮流值班,十多年来,他从来没有缺过岗。环境、气候的苦外,还有生活的苦,房子是平房。听到平房,我突然有了平方里生活的感觉,夏天太阳四面晒,很热;冬天霜雪四面围,很冷。每天下班后,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冰冷的屋子里,四面望望,然后开始做饭。他很想有一种感觉,下班后回到家里,屋子里的饭,屋子里的菜……都做好了。没有人说话,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是看,或者唱,哼哼自己喜欢的歌,打发那寂寞的时光。
   知道了赵剑源在老秃顶子的生活,我有一点想不明白,他傻吗?有谁会到这样凄苦的地方来?他一个大男人,在哪一个城市不能生存扎根?他毕业时分配的单位不好吗?看着我疑问的样子,他笑了笑,没有理睬我的疑惑。后来,也就是1998年,老秃顶子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这里的条件开始变化,保护站增加到了四个,每个保护站把工作人员增加到了两个,有的甚至三个。住房、办公楼都重新修建了。
   听着赵剑源的故事,我一直感兴趣而又不解的是,是什么东西把赵剑源给“迷”在了这里?而且一干就是那么多年?赵剑源没有回答,他也不让我写他,他说要宣传就宣传这老秃顶子,选出这保护区里的哪些生物们,这样更有意义。一说起自然保护区的事情,他的话就多了起来。
   老秃顶子山的土壤与别处不一样,它是棕色或者暗棕色土壤,以前有些地方大片裸露出来,与草木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看到的人会很惊奇。如果是遇到土壤分界线处,还有一种泾渭分明的景象出现,在海拔九百米以下的地方是棕色土壤,在九百米以上的地方是暗棕色土壤。不从学术的角度上讲,单单从景观的角度看,这是让人惊喜的景象。现在,都被绿色给盖着了。老秃顶子的气候,老秃顶子的土壤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养育了这里奇特的自然群体,造就了老秃顶子今天的地位。老秃顶子的地位还与它强大的“靠山”有关系,从山来讲,它是长白山龙岗山脉的家族;从植被特点来看,它是长白山植物区系。这老秃顶子的“家世”够显赫了。
   老秃顶子的植被与丘陵地区一点不同,它分为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水平地带是红松阔叶混交林,它们给老秃顶子带来了别样的美,被称为最美的“森林”。听到赵书记的介绍,我想到了上山时看到的景象,走在沟里往山上看去,整个山是一幅彩绘的图画,绿绿的松树,红了叶的柞树,还有枫叶,他们自然而美妙地组合在一起,不知道是绿色点染了红色,还是红色衬托着绿色。那红黄绿的多少,分配得那么均匀,那么美丽迷人。我们这些路人是没有赵书记的福气的,他能看到这里每一种树从发芽到落叶的过程,能看这些树从春天到雪天整个树叶色彩由绿一点一点变红变黄的变化,看到那位无影的神奇画家在老秃顶子这幅巨大画布上画出这幅大画最热烈色彩的过程。赵书记的脸上,充满着喜悦和骄傲、幸福,那样子就像一位母亲在数落孩子一点一点长大的过程。听着赵书记的讲述,我眼前出现了一幅幻景,某一天早晨,赵书记走进林子,昨天还绿的林子,突然出现了红色,这些红色还是一点一点,像绿色天幕中出现的星星,格外耀眼。这些红色越来越多,成了火焰,就像天边的火烧云,逐渐的整个天空都红起来……
   没有时间去老秃顶子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我们就到赵书记的相册里去看,里面有老秃顶子的山画,有红松阔叶林的美景,有每一种树的风姿,有黄叶红叶散落在雪地时那红白黄白颜色渲染出的静谧,有松叶黄枫叶红的热烈……这些热烈的红色黄色形成了彩色的巨浪,它们向山顶奔腾而去,这应该是在高处拍摄的远景;他们像天边那彩色的棉花云,把两岸山一样的天空挤成了绒绒的彩色世界;最为壮观的一幅图片,赵书记把远处近处的山峰都缩微在了他的相机里,那些山峰和沟谷都成了彩色,我仿佛看到了一匹匹火红的骏马在飞奔,又看到了彩色的浪涛在怒吼,看到了一匹匹彩金由脚下向无尽的远处飘去,飘去……老赵的相册是美丽的山水地貌图集,也是一本植物的标本集。
   在他的图集里,我看到了老秃顶子名字由来地方的情景,我想到了老秃顶子以前的名字——佛顶山,山顶那些石柱,光光地直立着,就像谁用斧头把山顶劈裂而成。石柱顶端有一圈绿色。我没法到这里去,但是我看到了赵书记在这里拍摄的云海图片。透过彩色的老秃顶子山远望,脚下是一片五颜六色的瀑布,瀑布奔流下去的地方是“海洋”,瀑布便消失在了这云海里。往远处看去,云海上的山不再是山,是一只只鸟,是一只只船;这些鸟,这些船,形成了一条条沟壑,被云阻隔成了一座座孤立的岛屿。我很羡慕赵书记,他能守着这些神奇的山景,看到他们的“喜笑”变化。老秃顶子山与我来前的想象不一样,这里太美了,它还有云天瀑布、靖宇潭……
   垂直地带以云冷杉暗针叶林为主。山上的树那鲜明的分界线构成了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让我们这些城里人开了眼界。老秃顶子山不仅因为它的生态而出名,还因为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战争而出名。战争时期,日伪驻扎到了这里,他们的开垦和掠夺,把这里的原生型顶级群落给破坏了,好在后来通过不断的建设恢复了。
   老秃顶子山现在是本溪市乃至整个中国的教育基地,这里有着最好的森林植被,有着最好的野生物种群,有着最美的植物景观群,有着最好的生态气候,来到这里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森林生态的美。老秃顶子成了辽宁省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随着赵剑源书记介绍内容的越来越广,讲述情景的越来越真切,我的心也被这里的植被震撼着,走在这山山沟沟的路上,我的心被这里的植被静化着。
   赵书记拿出他的笔记,要给我们继续介绍,我也真想听赵书记讲述这里的一切,但是时间不允许,我们只要带了赵书记提供的资料离开了。
   回到家里,我开始翻看整理赵书记提供的资料,我看到了老秃顶子的物种情况。这里有植物二百三十二科,有一千七百八十八种。老秃顶子山养育的动物也多,陆生脊椎动物六十三科,二百二十二种;昆虫一百三十一科,七百零八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十七种,动物二十二种,他们都成了国家的保护对象。资料里例举了一样一样生物的名字,看着这些数据,我面前出现了赵书记那淳朴厚实的面容,就像是他在给我讲述着这些生物的故事……
   保护珍贵野生物种,是我们每个地球人的责任。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上已经知道的物种中有一万七千二百九十一种面临灭绝危险,这里面的很多植物、昆虫、鸟类、哺乳动物……它们还没有被人类的大多数认识知晓就进入了消失的行列。甚至有一些物种就像还没有出生的婴儿,还没有被人类发现,就被地球母亲给夭折了。我们要注意一点,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的活动地域也越来越广阔,在人类为自己自豪的同时,人类活动也在使地球动植物以高出自然淘汰率一千倍的速度灭绝着。伤害动植物生存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者自己的生存基础。
   在我们号称“地大物博”的国土上,生活着非常丰富的物种,我国是世界生物物种最多样最丰富的十二个国家之一,拥有的物种在北半球国家中是最多的,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我国都有。在我们为此骄傲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我们国土上的一些物种正面临着的危险。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2003年公布的濒危物种目录中,我国就四百二十二个物种受到了灭绝威胁,其中哺乳动物八十一种,鸟类七十五种,鱼类四十六种,爬行动物三十一种,植物一百八十四种。在该组织2007年公布的濒危物种目录中,我国遭受灭绝危险的野生生物有一千九百九十九种。
   这么清晰的数据和动物名字的记忆,我似乎感觉到了赵书记来这里的原因,他喜欢一首歌,这首歌他要听一辈子——老秃顶子山美丽的生态之歌。看着这些数据,我仿佛听到了赵书记一遍又一遍讲述这些数字的情景,好像看到了他脸上表情的不断变化,说到物种的丰富,他脸上一定藏不住内心的喜悦;说到濒危物种的危险,他眼里一定充满着忧愁。也许是处于对森林对生态同样的感情,我看着这些在别人眼里枯燥得无味的数字,心里也是一种感动,也是感激,感激赵书记他们这些生态工作者的默默付出,正因为他们,老秃顶子才不“老秃”。没有一种生态感情的人,他怎么能读懂这些数据的内涵?他怎么会被这些数据感动?怎么会为这些数据忧为这些数据愁?
   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也成了我国的重要任务。在2010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就提出了要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指示。我们很多宣传和保护组织对我国的野生物种保护情况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和报道。
   如何保护野生动物?首要的是给野生动物营造适合生存的环境,对他们的生存环境给以保护。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大力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设,让野生物种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广阔。
   辽宁省的生态绿化工程建设,给我们野生物种的保护树立了典范。特别是辽宁省的“万村万山”、“森林七进”“青山工程”等的推行和建设成功,不仅让辽宁省范围内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得到了更好的修复性建设,就连辽宁省的人群聚居场所也得到了密集的绿化,这些密集的绿化环境,在后期的育林养护中会使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辽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珍贵濒危生物物种的生活环境也会越来越广。
   在老秃顶子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着完整的原生植被群落,里面生长着的有些树木、花草、动物,在世界上是老秃顶子国家自然保护区独有的,这些因素使老秃顶子成了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库,这是老秃顶子的骄傲,却是世界的忧伤。我们怎样保护这些独有的物种?怎样让这些物种“兴旺发达”?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难题。一切的保护都在改善生态环境,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就没有能力保护。
   2010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报告给我们发出了警告:“人口增长、过度开发、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让越来越多的物种濒临灭绝。”“44%的陆地生态区域和82%的海洋生态区域没有达到预期的保护目标,其中包括大多数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这个组织发出了号召,要求世界各国在保护野生物种方面采取“迅速、根本且创造性、可持续性”的措施和手段。当我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什么手段才能“迅速”?什么手段才能“根本、创造、可持续”?辽宁省这样从自然保护区到农村庭院,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算不算?当时,我很想问赵书记这个问题,觉得又唐突,忍住了嘴。从我一个生态学外行的眼光来看,辽宁省这样细腻全面大范围的植树造林工程,不仅在辽宁省营造了一种适合的人居生态环境,也是在不断地扩大着野生动物们的生存环境,对保护野生动物是一种有力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在几年之内,借助国家的力量,倾注辽宁省全省的力量来完成生态环境的一个又一个工程,这是值得世界研究和学习的。

共 15791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分为两个章节,以辽宁省本溪市的老秃顶子国家自然保护区作为描写的对象,第一个章节写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的人——赵剑源书记,写这里的野生濒危物种,从野生濒危物种的保护角度来揭示了辽宁省森林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讴歌了那些为保护森林保护野生濒危物种而奉献了一生的“森林卫士”们。这个章节里,文章特别描写了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的美丽的生态自然景观,突出描写了这里两种珍贵的野生濒危植物——天女木兰、双蕊兰。突出了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教育基地的特点和红色旅游景区的特点,把森林生态从保护提高到了教育的高度去认识,这是非常可贵的。第二章,以一次新闻现场会的两个内容作为全文重点,一是林区负离子的检测,一是新闻发言人的报告,这两个内容都突出了森林生态知识,突出了森林生态功能的多样性,突出了功能价值的重要性,作者说它是一堂生态教育课再贴切不过了。整篇文章把人物讴歌,把濒危物种的保护,把森林生态知识的传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好文,推荐!【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627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翎雨        2012-06-28 15:33:39
  老秃顶就在我的基地附近!但我还是喜欢作家的小说。
用吾心悟心与文学,创造新生活,感动自己也感悟人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