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江南小说】为了尊严

精品 【江南小说】为了尊严


作者:万良顺 举人,409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13发表时间:2012-06-30 13:35:08

老拐从拘留所出来,回到出租屋,背起擦皮鞋的小木箱,重新来到他的“根据地”:姑苏时代广场。刚一坐下,就有一位穿高跟鞋的顾客上前光顾他的生意。只见那顾客坐下,翘起腿把脚搭在鞋凳上,老拐麻利的为女顾客插上护鞋垫,先用毛巾擦去皮鞋上的灰尘,挤上鞋油,用小毛刷把油凃均匀,拿起一条铮亮的布巾,飞快地在皮鞋上来回搓擦,几分钟,亮得能照出人影的皮鞋就擦好了。女顾客丢下两元钱,立起身就要走。老拐开口说:“美女,等一下。”随即在她鞋的后跟补了点油,又用力地搓擦了几下,才挥了挥手,说:“好了。”
   “老拐,怎么这几天没见到你呀?”说话的是老拐的老顾客。他坐在老拐面前,把脚伸给老拐。老拐一边擦皮鞋一边愤愤地回答:“狗日的警察把老子抓了。”
   “为什么?”
   “说我妨碍公务,打了城管。我他妈的一个残疾人,会无缘无故地打城管?”老拐越说越气愤。
   “老拐,胳膊拧不过大腿,你就忍着点吧。”
   “忍?忍啥子?我赤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不给我吃饭,我就不让他拉屎!下次他们再找我的麻烦,我就拐到城管局去吃饭。”
   “难啦!城管有职责,你们要吃饭。矛盾,矛盾啊!当然,你们在这擦皮鞋,我们倒是挺方便的。”那老顾客擦完皮鞋,掏出五十元让老拐找零。老拐说:“这次你不用付,上次你给我五元,我未找给你三元,今天,我补给你一元,咱算两清。”
   老顾客笑着说:“算了,我早忘记了。”
   “不行,钉是钉,铆是铆,你不要这一元,我记着,下次你来擦皮鞋,再付一元就行了。”老拐掏出小本子记下什么。
   姑苏时代广场,是姑苏城新区最热闹,最繁华的地区,异国情调的建筑,伴随着姑苏特色的小桥流水,那现代与古老的协调交融,加之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名牌产品和全国各地的名,优,特土特产和名小吃,把来姑苏的游客和本地人都吸引到这里来了。人一多,老拐擦皮鞋的生意自然不错,一天下来,自少也能挣个七八十元,在老拐看来,相比其它地方生意要好多了。一天上午,老拐照例来到时代广场,刚坐下,还没开张,两个城管队员上前吼道:“走,走,从今天开始,不准在这擦皮鞋了。”
   “为什么?”老拐已经在这里蹲点有好几个月了。他已经把这儿当成了他的根据地,虽说是在一个小巷口,但也算有固定的地点,固定的顾客,稳定的收入,怎么突然就不让他在这里做生意了呢?
   “为什么?影响市容,有碍观瞻。把皮鞋箱背走,快点!”一个姓杨的高个子队员说。
   老拐对城管的话不屑一顾,也没挪动的打算,连看也不看对方一眼,还自顾自地招呼边上的客人坐下擦皮鞋。
   另一个队员叫彭德禄,长得很清秀,语气也较平和,他蹲下来说:“老拐,这是上面的指示,我们也是奉命行事,你就帮帮忙,把东西拿走吧。”
   老拐好像仍未听见,继续给顾客擦皮鞋。小杨有点火了,就提高嗓门喊道:“听见没有?你再不动,我们可要没收你的家伙啦!”
   这句话把老拐激毛了,嘴里重重地吐出两个字:“你敢!”
   “你看我敢不敢。”说完小杨飞起一脚,把老拐的工具箱踢飞好几米远,。老拐腾的一下跃起,举起身边的拐仗,就朝城管队员打去。小杨也不示弱,上前想还手,彭德禄赶忙插在中间,想挡住老拐的拐杖,气不过的老拐很命的一拐杖打下去,不偏不歪地打在彭德禄的头上,顿时,鲜血直流。老拐还不罢休,继续一拐一拐地去追打小杨,被周围的群众拦住。
   有人连忙拨打了110,不一会,警察赶到,将老拐带走。彭德禄被送到医院,在头上缝了三针。虽说伤势不重,但老拐还是因妨碍公务,打伤城管队员,被处以行政拘留五天,罚款1000元的处罚。今天,是老拐从派出所出来的第一天,他仍不怕城管找上门来,继续蹲在老地方擦皮鞋,生意还不错,也没把一个礼拜前的事放在心上。由于他做生意认真耿直,也引起几天没看见他的老顾客的惦记
  
   (二)
  
   老拐这个名字,也不知是哪个顾客喊出来的。因他脚不好,走路一拐一拐的。就有顾客顺口喊了他一声老拐,他居然答应了。这个名字,并没什么恶意,他也乐意接受。而且,远近还很有点名气,“要擦皮鞋找老拐”。其实,老拐并不老,今年才三十多岁。他父亲叫彭定生,母亲叫王倩,都是知情。一九七五年的夏天儿子降临,小夫妻俩很开心,给他取名叫天天,意思是天天开心。可半年后,王倩不幸得了急性心脏病,没几天就不治身亡。天天长到一岁多,又得了小儿麻癖症,接连地沉重打击,让彭定生踹不过气来。还好,“四人帮”倒台后,彭定生得到回城的通知,苦日子总算熬到了头。他连忙收拾好行头,带着天天去县城火车站。彭定生背着行李,两只手拎着大包小包,却无法牵抱患小儿麻癖症的儿子,眼看火车快开了,没办法,彭定生就想跑步把东西先拿上火车,再回过头来抱儿子,可儿子不懂事,哭闹着拉住父亲的衣服不放,冒火的彭定生打了儿子一耳光,扔下儿子,急忙跑去挤火车。当他好不容易挤上火车,把行李丢在位子上,转身就下车来抱儿子,却不见了儿子的踪影。“呜……”火车拉响一声长笛,尽管彭定生急得满头大汗,顿足捶胸,已容不得他迟疑和考虑,只好奔向即将开动的火车,把头探出车窗,望着向后移动的月台,希望能发现儿子的影子。可那火车在又一声长长的鸣笛后渐渐远去,彭定生把儿子天天丢了。
   事变就发生在彭定生打儿子后去挤火车时,天天坐在地上“呜呜”直哭,一个四十来岁,叫汪月的单身妇女看见后,上前拉起天天,发现是个残疾孩子。信教的她,心里油然升起怜悯心:又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她看看四周,喊道:“是谁把孩子丢在这儿?真是没人性。阿弥陀佛!”见没人回应,就弯下腰来,抱起天天往前走,上了停在月台另一侧的火车。天天生下来就没有享受过母爱,汪月从包里拿出糖果,饼干,给天天吃,天天在乡下,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点心,就边吃边对汪月笑。虽然天天脚残疾,但脑子很聪明,两岁多的天天,从出生到现在,对妈妈没印象,面对眼前这个女人,他认为就是自己的妈妈,对着汪月,天真地喊出了第一声“妈妈!”
   单身的汪月,听到她有生以来,有孩子第一次叫她妈妈,眼眶立刻红润了。她把这个残疾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然后亲切地回答了一声:“嗳!”心里却默默念道:“阿弥陀佛!”
   火车开动了,但汪月出于她信教的本能,在事情还未完全弄清楚之前,绝不可夺人之子,哪怕是一个有残疾的孩子。她找到乘务员,说明了情况,请她们在车上广播一下,看是否有人在月台上丢了孩子,而且是一个双脚有残疾的男孩?但连续广播了几次,也没人前来认领,便决定自己带回家抚养,已赎回前世的罪过。
   汪月在一个企业当会计,以前有过两次婚姻,两个丈夫和他生活加起来,也没超过五年,前一个因车祸丧生,后一个因事故死亡。也没给她留下一个孩子。是否是自己的命不好?她去找算命先生给自己算命,报上生辰八字,算命先生问了她的家庭,个人情况,说她是夫妻关系不和,看她颧骨高,就说:相书认为:颧者,权也,颧骨横张者好弄权,故颧骨横张必与鼻相背,必多暴戾,多不尊重老公,甚至有欺凌老公的现象。故常与丈夫吵闹不休;若缺乏颧肉,刚过于柔,而成克夫相。书曰:“杀婿三颧面,离夫额不平,欲知三度嫁,女作丈夫声。若然有此相,终见不安宁。看来你是生有一幅克夫像啊!如有夫,夫者不宁。如无夫,夫则世也。听了算命先生的话,这“夫不宁”,“夫则世”说得多准。我可是找两个丈夫,两个即死。看来都是我这个克夫像害的人啊!从那以后,汪月就不在寻亲嫁人,而是一心信佛教,做好事,发善心,厚德载物,有容乃大。她把天天抱回家后,亲自教他识字做人,尽量给他好吃的,买好穿的,还给他取了个有趣的名字:汪非。意思他不是我汪月生的,我不贪功,不求果,不求报。当汪非长到十六岁时,汪月又从孤儿院抱回一个女婴,取名叫汪亦非,其意思还是跟哥哥汪非一样,只图把他们养大成人,为社会作点贡献,以减轻自己前世的罪孽。转眼间,二十几年过去了,汪非和汪亦非均已长大成人,汪月也成了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虽然汪非身体残疾,但他要报答养母的养育之恩。他看见老家县城有残疾人擦皮鞋,也能挣钱,就告别了养母,背起擦皮鞋的小木箱,一路走,一路擦皮鞋,来到了江南姑苏城。这边工业发达,老百姓有钱,但还没有人干擦皮鞋这一行,因此,生意不错,每月除了自己所用外,还能攒下些钱,寄给养母治病和供妹妹汪亦非上大学。
  
   (三)
  
   城管队员小杨来医院看望彭德禄,兴奋地告诉他:老拐被处以行政拘留。可看上去,彭德禄并不怎么高兴,还说:“小杨,我们以后执法,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别动不动拳打脚踢。别忘了文明执法这一条。”
   “你看老拐哪凶劲,还打人?”
   “那也是因你踢了他的箱子嘛,以后可别乱来。”
   “知道了,,队长!”小杨笑着说。
   几天以后,彭德禄抽空来到时代广场看老拐,他见老拐的摊位边上,还增加了两个小凳子,让等候擦皮鞋的顾客坐在边上看报纸。老拐一边擦皮鞋,一边与顾客说说笑笑。这和谐的情景,与一个礼拜前打架的老拐判若两人。他走到老拐面前,喊了一声:“老拐,你还好吗?”
   老拐抬头看了彭德禄一眼,没搭理对方,仍然低头干自己的活。彭德禄受到老拐的冷落,心里不是滋味,本想走开。但一想到自己是有觉悟的干部,又何必与一个残疾人计较和较劲?就在边上蹲下来。老拐斜看了彭德禄一眼,对一个擦好皮鞋的顾客说:“你走好,小心边上有狗。”
   “哪有狗?”那顾客立起身向四周看了一下,半开玩笑地说:“你是被狗咬怕了吧。”
   “我怕?我边上有打狗的家伙呢!”老拐手指指拐杖,又对看报纸的顾客说:“你来吧,让你等久啦。”
   那顾客把报纸递给彭德禄,就坐到了老拐面前。老拐一边擦皮鞋一边问:“今天有什么新闻啊?”
   “今天?美国又想搞叙利亚了,这美国人就是草蛋!”顾客说。
   “这个世界上有美国佬,就不太平。”老拐说:“老是欺负小国家,大家应该联合起来,整他狗日的。就像我们这些擦皮鞋的,老是被人欺负。”
   “谁欺负你们?”顾客说。
   “城管呗!说我们在这影响市容。”
   “不会吧?你们在这一不冒烟,二不产生垃圾,三不妨碍交通,怎么叫影响市容?依我说呀,倒是方便群众。”顾客又说。
   “要是你当城管就好了。”老拐这话是说给边上的彭德禄听的。
   彭德禄听了顾客与老拐的对话,脑海里不断在翻腾:是呀,像老拐这样的人,在街头巷尾做点小生意,一不冒烟,二不产生垃圾,三不妨碍交通,为什么就不让他们做呢?这些残疾人,本应国家照顾他们,负担他们。可他们现在自食其力,出来挣点钱养家糊口,我们却不让他们做,还要赶撵他们,甚至砸他们的饭碗。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都讲要保护弱势群体,要关心弱势群体。可一到我们这些具体执行的人,遇到实际情况,就变味了,走样了。有些领导,喜欢做面子上的事,街上不准有小摊小贩,这符合中国国情吗?在欧洲,在美国哪些发达国家都还有穷人,还有街头卖唱卖艺,甚至还有叫花子。为什么在我们这个还不是很发达,不是很富裕的国家,就不允许有人在街头擦皮鞋呢?他有些想不通。他很想为像老拐这样的弱势群体做点事,帮他们一把,可自己仅仅是个城管队员,充其量也只是个小小的队长。我如何帮助他们,心里还没一点数。这会,见老拐没生意了,他就坐到老拐面前,把脚伸到老拐面前的小凳上,说:“我这皮鞋也擦一下。”
   老拐看了看彭德禄那铮亮的皮鞋,认为是在刁难他,就说:“不擦!”
   “为什么?”彭德禄问。
   “不敢,我惹不起。”老拐头也不抬地说。
   彭德禄知道老拐还在生城管的气。就说:“今天,我休息,不是来管你们的。我今天是你的顾客,为什么不给我擦?”
   “你这样的顾客,我不接待,你这个钱,我不想赚。”说着,就收拾家伙:“我惹不起,还躲不起?我走,总行吧?”老拐拎起木箱,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就走了。
   彭德禄看着老拐的背影,心里酸溜溜的。他为城管在这些弱势人群中的形象和影响感到悲哀。联想到在街头常见的一景:只要穿城管制服的人一出现,就会有人大声呼喊:“鬼子进村了!”接着街头便是一阵鸡飞狗跳,吓得那些小摊小贩拼命逃串。往往在这个时候,彭德禄不是感到威风,而是感到难过。这些人为了生计,为了活命,做点小生意,却被拿着国家工资,吃着皇粮,生活无忧的人撵来赶去。这怎么能叫和谐社会?怎么能叫为人民服务?怎么能叫公仆为主人谋福祉?看来,解铃还需系铃人。他决心要让老拐这样的人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四)
  
   老拐住在城郊黄庄的一个出租屋,离时代广场还有好几里路。他每天都是坐3路公交车来回,驾驶员也认识他了。车到黄庄,驾驶员说:“老拐,你到了,下车小心点。”

共 36354 字 8 页 首页1234...8
转到
【编者按】刚看了一半,就大呼过瘾,这是一篇贴近现实生活的小说。老拐,一个残疾却自食其力的擦鞋个体商户,不但有个性,有品质,有爱心,更有一身不屈于恶势力的傲骨。作者在小说里如实的描写了两场个体商户与暴力执法的城管对抗的场面,这在现实社会中是存在的,在网上搜索“城管暴力执法”立即就会出现很多条的搜索结果,不但有视频录像,更有图片照片,以及详尽的报道,那一条条的搜索信息又何止数页!如今的城管,依仗自己手中的权力,自以为是“蝎子拉屎——独(毒)一份”不把个体商户当人看,经常会出现对个体商户拳打脚踢的现象,更有甚者,在社会上召集一些流氓地痞,对坚决拒绝不合理执法的个体商户施以,打,砸,威吓。这些都是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写照,很佩服作者敢于揭露这些社会上的毒瘤。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也体现出了执法部门内部的缺陷,就是对小说中的杨姓城管在两次对个体商户施以暴力执法之后,居然没有受到严厉的惩处,真的是让人如骨噎喉。小说在结尾处,描写了好人有好报这一小说中常用的结局,应该说是皆大欢喜,但过多的这类描写却与标题有背道而驰之感,但不影响主题,因为所有的人还是愿意好人终有好报的结局。小说很精彩,叙事手法老道,对人物的对话语气处理得体,有很好的可读性。推荐,欣赏,问好作者!——编辑:竹叶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701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竹叶儿        2012-06-30 13:35:52
  刚看了一半,就大呼过瘾,这是一篇贴近现实生活的小说。
回复1 楼        文友:万良顺        2012-07-03 10:48:12
  《为了尊严》的故事梗概:老拐(汪非)从小患小儿麻癖症,在二岁时不幸丢失,被信教的汪月捡起并抚养成人。在老拐长到十六岁时,来到姑苏以擦皮鞋为生,与城管发生矛盾并打伤城管。城管队长彭德禄认为:这些处于弱势的小摊小贩,常被城管以影响城市形象而撵来赶去,是城市中的不和谐现象,是一种悲剧,力争改变这种现象;马市长在一次检查市容时发现小摊小贩蹲在马路边做生意,常年风吹雨打,日晒夜露,很辛苦,联想到在英美这些大国崛起时,国家尽量围绕小摊贩的需求来构建城市,让他们有合法的地位,生活得很有尊严。看见自己城市的小摊贩如老鼠怕猫一样,很怕戴大盖帽的城管,就提出要城管要转换角色,从单纯管他们,变成为他们服务,要为他们创造较好的生存环境,要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安安稳稳做生意。使他们也像在西方帝国崛起时的小摊贩一样,生活得很有尊严。在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姑苏城许多地方建起漂亮的小屋,从此,小摊贩不再被撵来赶去。老拐也有了固定的擦皮鞋小屋,这些昔日被称之为没文化,没规矩,没教养的小摊贩终于成了有尊严的一族。昔日对立的城管与小摊贩,如今成了好朋友。在小摊贩取得尊严的过程中,老拐和妹妹汪亦非,也相继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孤儿孤女也有了应该的尊严。马市长也意外的见到了二十几年前的情人,还了他的情债。
2 楼        文友:竹叶儿        2012-06-30 13:36:20
  老拐,一个残疾却自食其力的擦鞋个体商户,不但有个性,有品质,有爱心,更有一身不屈于恶势力的傲骨。作者在小说里如实的描写了两场个体商户与暴力执法的城管对抗的场面,这在现实社会中是存在的,在网上搜索“城管暴力执法”立即就会出现很多条的搜索结果,不但有视频录像,更有图片照片,以及详尽的报道,那一条条的搜索信息又何止数页!如今的城管,依仗自己手中的权力,自以为是“蝎子拉屎——独(毒)一份”不把个体商户当人看,经常会出现对个体商户拳打脚踢的现象,更有甚者,在社会上召集一些流氓地痞,对坚决拒绝不合理执法的个体商户施以,打,砸,威吓。这些都是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写照,很佩服作者敢于揭露这些社会上的毒瘤。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也体现出了执法部门内部的缺陷,就是对小说中的杨姓城管在两次对个体商户施以暴力执法之后,居然没有受到严厉的惩处,真的是让人如骨噎喉。
3 楼        文友:竹叶儿        2012-06-30 13:36:46
  小说在结尾处,描写了好人有好报这一小说中常用的结局,应该说是皆大欢喜,但过多的这类描写却与标题有背道而驰之感,但不影响主题,因为所有的人还是愿意好人终有好报的结局。小说很精彩,叙事手法老道,对人物的对话语气处理得体,有很好的可读性。
4 楼        文友:林小溪        2012-07-02 23:39:00
  万哥哥,好小说,喜欢呢。万哥哥,喜欢你,好好的。每一天都要开心啊。
回复4 楼        文友:万良顺        2012-07-03 03:25:10
  谢谢小溪抽时间读我的小说。该小说没有惊险的情节,曲折故事,但却揭示了一群奋斗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尊严而不奋斗。最近很忙吧?注意身体,祝你每天快乐,幸福!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