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杂文|司马林晚专栏】“智商最低的中国人”与“吃饭被拘押的农妇”

编辑推荐 【心灵·杂文|司马林晚专栏】“智商最低的中国人”与“吃饭被拘押的农妇”


作者:司马林晚 秀才,1949.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64发表时间:2012-07-01 20:10:49
摘要:如此看来,我并非一直智商低,孩提时代还是很聪明的,因为我能“找到”那个“国”,不然我怎么“敢”去“舒服”?

【心灵·杂文|司马林晚专栏】“智商最低的中国人”与“吃饭被拘押的农妇” 【一】智商最低的中国人
  
   自以为聪明,可能是人类的特点,当然,也可以认为是优点,或者弱点。说中国人很聪明,大概没什么问题。
  
   远的,比如小时候常看见报纸等地方总是说我们中国的土地上,一亩可以长十万或十万以上尚未裸体的大米(也就是稻谷)。后来,又天天听广播里说一句名言,大河涨水小河满。——原来中国的水是倒流的,如神话。
  
   很愿意做中国人。
  
   现在,我很怕自己暴露自己的不聪明。因为去的地方越多,包括网络,见的聪明中国人就越多,都很聪明的。我其实连一些简单的常识都不懂,虽然我也写了很多的汉字,比如诗歌杂文之类。会写字,不能证明其聪明,这是肯定的。
  
   我虽然不聪明,也就是智商略低,但笨鸟先飞是可以的,天道酬勤。我的想法是,大凡称中国人,除了黑头发黄皮肤之外(染了黄头发红头发也算,因为头发要长,新长的还是黑的),也就是“皮”之外,里面也应该一样。正如香蕉,若剥开皮之后,看见里面是葡萄,说整个的是香蕉恐怕很难自圆其说。然而,如果把这中国皮剥开,里面却又并非中国土产的,主要是来自两个国家:一是德意志之马,二是俄罗斯之列。我估计至少四代中国人是这样用黄皮肤来包裹这二强(不够多,故难称列强,勉强称二强)的。
  
   这个简单问题我想了很久,依旧没有想透彻,只好放弃。但想到一个结果:就中国人而论,以我智商为最低。
  
   见的中国同类(也可称同胞)越多,问题也越多,我感觉既为同胞,何以相煎如此?那就是他们总考我以难题:那难题是“国”,而同胞爱之切。我想,既爱之,则当先有之。在何处呢?这个问题极为简单,但于我辈之智商,则很难。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国之安在?我找了几十年,也无果。不知其他人如何找到的。好比捉迷藏,我总是找不到对方的那个,受人戏弄是必须的。
  
   中国很大,而我很不聪明。故,少想为妙。能想到自己智商最低,也是一种聪明。如果有人慷慨,以中国之最而赠与某,则善莫大焉。
  
  
  
   【二】吃饭被拘押的农妇
  
   我刚写完《智商最低的中国人》,就看见一则新闻,曰:“四川农妇在政府食堂吃顿饭被拘15天,警方称其影响工作”。
  
   关于细节,不必赘述,因为我要联想。我的联想是,“我以为全中国以我智商最低”其实是对的,并非我假谦逊。那农妇之所以“敢”在“政府食堂”吃饭,是因为她潜意识里有一个“国”(虽然她可能是“文盲”。所以,会写字,不能证明我聪明实在很对),即“中国”,而这个“国”,她(们)以为是“我们”的,也就是“我们”有“国”。所以,这农妇的智商实在比我高,因为我自小就如捉迷藏一样找不到这个“国”,当然,“国”也找不到我,而这农妇找到了,找到了的赏赐是“关押15天”。
  
   我的另一个联想更远,那是童年时候。四川自贡发现了恐龙被地球制作成的石头,也就是化石。于是乃有“恐龙博物馆”,很适合参观,更适合儿童参观,于是学校就让我这样的儿童一起去参观。恐龙很大,而且很多,而我很小,力量更小,尤其是,脚的力量。所以我找的不是哪个恐龙还没打招呼,我找的是,可以坐的地方。——我找到了,不但找到了,而且,发现这地方实在很舒服。于是我舒服了。但刚舒服了不到半分钟,穿制服的人来了,恶狠狠地呵斥道:“这是外宾休息室,滚出去!”
  
   如此看来,我并非一直智商低,孩提时代还是很聪明的,因为我能“找到”那个“国”,不然我怎么“敢”去“舒服”?
  
   那个“黄”什么“岛”,比较远,我智商最低,找不到,不知智商高的中国人能找到否?如果找到了,可以“舒服”否?
  
  
  

共 14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品表面上所描述的是“智商低、高”的、“智商最低的中国人”、“吃饭被拘押的农妇”。但是,实际所刻划的是一些现社会现象,这是作者所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段。读者从作品一些关键性的词句所包含的象征、比喻、暗示的意义中,通过联想作用所形成一些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在具体的艺术手法上,作者的二篇杂文构思颇见新意,在语言方面采用夸张和讽刺的表现手法。【编辑:蓝心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心儿        2012-07-01 20:15:02
  二篇杂文有着颇见新意的构思,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问好司马林晚老师!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2 楼        文友:叶舞风        2012-07-03 10:29:12
  大河涨水小河满——倒是真的,溯流。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3 楼        文友:叶舞风        2012-07-03 10:35:03
  似有深意,却很懵懂。鲁迅似的尖锐笔调?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3 楼        文友:司马林晚        2012-07-05 17:27:42
  谢谢叶舞风哈!没啥深意哦!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