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年轻一代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散文】千丈高树不离根,万里川河不离源

精品 【江山散文】千丈高树不离根,万里川河不离源 ————南靖“敦本堂”与台湾李姓宗祠一家亲


作者:魏民 举人,3207.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06发表时间:2012-07-13 23:24:48

【江山散文】千丈高树不离根,万里川河不离源 李姓由来,源于理氏。因其祖上世代为理官,遂以官名为姓。
   相传,商朝末年,理氏后人理徽被纣王处死,其妻携幼子理利贞逃亡,途中以李充饥,得以活命,后改“理”为“李”。
   以上故事,仅仅是一种传说。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姓。老子姓李,名耳,为理利贞的后裔。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一种说法是,以“李”为姓,是始于李耳的。在李耳之前,没有“李”姓,只有“理”姓。
   在台湾的台北、基隆、桃园等地李姓聚居的地方,均建有李姓宗祠“敦本堂”,它们的祖祠都是源于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下版寮村的客家李姓宗祠“敦本堂”。两岸李姓,同属客家,血脉相连,渊源深厚。
   一、南靖“敦本堂”
   在南靖县书洋镇下版寮坑口李客家自然村,有一座李姓“敦本堂”祖祠。据南靖板寮《李姓族谱》记载,李姓原居陕西陇西县。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天下大乱。李姓得姓后第71世孙李孟避乱南迁,入闽居宁化县石壁溪。至73世李火德,开基上杭县胜运里丰朗乡。明永乐年间,李火德派下第十世孙李福山,与妻子徐氏、子万五郎,从永定县奥杳竹园下迁往南靖县书洋版寮中村,是为版寮李姓开基祖,现已繁衍19代。
   版寮李姓祠堂“敦本堂”,兴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3年),距今有479年的历史。据记载,此祠大修共两次:1946年,露天假门平墙倒塌,由本村李姓宗亲集资维修;1980年,旅台宗亲李金仓、李炳煌捐资,按原式样修葺一新。1985年,此祠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祠属龙岩上杭李火德派下的分祠之一。
   据地师言,该祠地理构造属“观音坐莲”型。祠堂建筑面积约3亩地宽(1980平方米),土木结构。正厅座东朝西,分上、下两厅,左右两边横手建有厢房。祖祠合计共有九间。祠堂后山古树参天,郁郁葱葱。正厅前面有“官刀”型池塘。正厅神龛供奉的是开基祖李福山,号十四郎,妣徐二娘;二世祖万五郎,妣陈三娘;三世祖小十郎,妣黄二娘,一直列到十六世。神龛上方刻有“陇西敦本堂”五个大字。祖祠开侧大门,面朝南。大门外两边特建造葫芦形,顺弯弧砌平墙,高1.68米。在约8米长处,做一个露天假门。从露天假门至祖祠大门的石坪,砌有方块石台阶,一共七级。历代相传,凡属陇西敦本堂外迁宗亲,包括台湾宗亲,为表示不忘本,回乡谒祖,必先询问其此石阶数目,答对了,才承认为陇西敦本堂派下裔孙。
   二、迁台概况
   据南靖县版寮李姓族谱记载,福山公后裔从第九世开始便向台湾迁移,时间始自明末清初,终至清道光,共有280人。李姓十世至十三世,生活在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社会相对稳定,属于史学家所称的“康乾盛世”时代,南靖版寮李姓人丁兴旺,加上当地田土较少,于是往外发展,陆续迁居台湾垦殖,繁衍至今已为十几代。开台始祖为九世廷绅、廷绪、廷柱、廷标、润发、润俊、润达等,明末迁台。十世迁台有成维、成赐、成章、成旋、成欢、成参、阿仓、阿甲、开鸿、六斗、云昌等15人,于清初迁台;十一世有阿祖、阿本、阿伦、可章、仲赞、助赞、碧赞、福荣等21人,清初迁台;十二世有福妹、福荣、仕洪、进彩、立庄、立仕等十二人,于乾隆年间迁台。据清雍正年间编的《南靖下版寮万五郎派李氏族谱》记载,仅清康熙前后,迁台的就有54人。南靖李姓迁台集中在台北县淡水镇三芝乡、台北市士林区、基隆市、桃园县观音乡、台中市南屯区惠来庄、常山塘腹坑等地。繁衍至今,约数万人之众,仅基隆市、桃园县观音乡两地,就各有万余人。在迁台李姓人口较集中的地方,均建有祠堂,如基隆市、台北市士林区、桃园县等。这些李姓祠堂,都以南靖客家祖地“敦本堂”为标志。
   三、一个感人的寻根故事
   1980年1月,《闽南日报》以醒目的标题,报道了迁台李姓后裔千里寻根的感人故事。
   1979年10月,南靖县人民政府接到国台办的通知:一个叫李金仓的旅日台胞,想回南靖县寻根认祖。当时,国台办能提供的只是“李金仓,日本兵库县台湾同乡会副会长、基隆同乡会会长”,祖上是“漳州府南靖县厝寮庄”人等简单信息。南靖县对台办等有关人员,仔细查阅了大量资料,却找不到“厝寮庄”这个地方。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分析,大家认为可能是年代久远,地名变更的原因。于是,他们在调查的基础上,把目标锁定在三个李姓聚集地、且清代迁台人数较多的南靖县书洋公社版寮、油坑、蕉塔三个村庄,并请此三个村的宗亲带族谱到县城,与李金仓先生见面。
   李金仓先生到达南靖后,马上与三个李姓宗亲座谈,认真查对族谱,油坑、蕉塔被排除。最后查阅的是版寮《敦本堂李姓族谱》。当李金仓一见到十世祖的记载时,不由激动地大声念道:“十世成维(八房),娶黄氏,移居台湾淡水。”“对!对!”他高兴地说,“我们就是八房的。”据李金仓先生介绍:其祖成维公,于清康熙年间“过大员”(台湾,旧称“大员”),移居淡水,至今300多年,子孙传衍台北、基隆等地。李金仓先生出生于基隆,1952年旅居日本神户市兵库县。
   第二天,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同志的陪同下,李金仓先生回到魂牵梦萦的“老家”——板寮村李屋寻根谒祖。当地宗亲闻讯,敲起锣,打起鼓,燃放鞭炮,列队欢迎,。李金仓先生热泪盈眶,与众乡亲一一握手。他走进祠堂,在正厅神主的牌位前端详良久,连连对身边的人说:“正祖!正祖!”还指着族谱,对乡亲们说:“我就是敦本堂八房成维公派下第十五世孙,属‘运’辈。”他对祖先的神牌,虔诚地膜拜、敬香,临走,还用小红布袋盛上香灰,紧贴胸前,然后小心翼翼地装进衣袋,说要带回台湾。
   李金仓先生到日本神户后,立即与基隆财团负责人、成维公派下李炳煌联系,李金仓捐64万日元,李炳煌捐40万日元,共计104万日元,汇回版寮李屋,作为1980年修葺祠堂专用资金。
   四、悠悠赤子心
   “同根同源同血脉,隔山隔水难隔情!”过去,由于历史原因,一条浅浅的海峡,阻隔了两岸的交往。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两岸亲人的交往,日益频繁。
   1989年9月7日,旅居台湾桃园县的李哲新与台北市的李耀勤,带领旅行团18人,回乡寻根谒祖,并捐资新台币8000元,作为祖祠管理委员会基金。
   1990年6月6日,台北市宗亲李农德、其侄李忠义(经营英华建设有限公司、佳乐相机工业公司),首次回乡谒祖。
   1994年1月19日,李农德、李文信专程回乡寻根谒祖,并捐资新台币3000元,作为祖祠管理委员会管理经费。
  
  

共 25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篇散文分为四个节次:1.南靖“敦本堂”;2.迁台概况;3.一个感人的寻根故事;4.悠悠赤子心。整篇散文引经据典,大气淋漓,读起来如同在一个文化盛宴池沐浴,散文中运用多种写作手法,使散文的质感进一步增强,让读者沉醉期间;同根同源同血脉,隔山隔水难隔情,蕴含着多少的情思,引起读者的共鸣。可谓一篇上乘之作,问候作者,期待更多佳作投来,推荐精品!!!【编辑:两岸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714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年轻一代        2012-07-13 23:29:15
  欣赏学习,问候魏老师,期待更多佳作投来!!!
“创年轻家园,立一代骄雄!”一代热枕欢迎各位方家到访,让我们携手一起在这神幻年轻的家园品名赏艺,诗写梅花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