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杂文】诗歌的创读与禅学意义(外一章)

编辑推荐 【江南杂文】诗歌的创读与禅学意义(外一章) ——生活与诗


作者:苏醒 进士,755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50发表时间:2012-07-28 21:41:16

诗歌的创读与禅学意义
  
   诗歌的表现主要有表象(表面)、具象(立体)、意象(多维)等“三象”特征。但作为诗歌这种文体,虽有浅白的大量作品充斥诗坛,但关键还是在于“意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抽象”,因为诗歌毕竟不是“分了行的白话文”。诗歌就是把语言艺术化,让人在欣赏的同时达到一种审美享受并和心灵产生共鸣,且有所收获、慰藉、升华或启迪。为此它的立意、编排、组织、架构、意境、层次无不反应诗歌的构成乃是逻辑、象征、形态构成的空间组合和虚化融合,这无不反映作者在情感、理想、人格追求等方面来一次同构与共生,达到前所未有(或与众不同)的寓意,这种寓意恰恰是多维的。举一简单比喻,看直白的诗,莫如看白话文;读高境界的诗,有如“猜谜”。对于“诗”,我们不能“一眼看透彼此”(昌耀《燔祭》),“我们不能象面对自己的手指,一览无余”(苏醒《回到陌生》)。
  
   诗歌的孕育以及产生可能有多个“味象”,这种“多个味象”的意绪组合,我们才称之为“诗”。诗就是“典”,就是语义场,读诗就是要感受这种“语义场”所带来的审美效应。诗就是“比其它文学品种更富哲学意义,更强调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带给读者对人生、历史,对时代的深刻认识,这种领悟可以说是顿悟”(郑敏《诗的内在结构》)。
  
   我们现在好多诗作者和读者习于看表面事物,找直观感受,而对耐人寻味的诗作或有很深含义和创作意图的作品,以“晦涩难懂”或“看不明白”一言以蔽之。这是诗本身的悲哀,也是创作者的悲哀,更是诗坛的悲哀,往大了说也是社会的悲哀。“我们一时不习惯的东西,未必就是坏东西;我们读得不很懂的诗,未必就是坏诗。世界是多样的,艺术世界更是复杂的”(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真正的诗歌构成有着丰富的情感特性,比如我们看色彩是视觉流程产生的结果,而诗歌却是心理流程所发生的联想。读诗即不是视觉结果,也不是听觉和触觉结果,而是思想的顿悟。好的诗歌作品就是创作技巧与手法产生的潜在结果。诗歌本身就具有多义性和多解性,也可以解释为工人有工人的理解,农民有农民的理解,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理解。我认为,要想真正读懂诗歌,惟其穿透表面看本质,不思考肯定会导致不理解。“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读者主观心理的积极配合”(李黎《“朦胧诗”与“一代人”》)。“高尚的文学,需要自觉追求高尚境界的读者,同时也需要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或校正”(昌耀1990年在《青海日报》社的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
  
   一个三角型置于撒哈拉大沙漠,我们看到了金字塔的辉煌与不朽;一条蜿蜒的长蛇横亘于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我们感到了长城的坚强与伟大。作为诗,首先应赋予其意义,其次是个性、情调、意象及情感给人带来的感染力;诗还应该具备真诚、自然、启迪、美感这八字要义,这才称之为好的诗作品。“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诗人,都决不会为了投合读者的欣赏习惯,而放弃真理,放弃自己应有的艺术追求”(李黎语)。
  
   “佛”的意思就是“悟”,“诗”字本身就是语言的寺庙,就是藏经所。既然有别出心裁的“经典”,就要有苦心孤诣的研读。读诗就是靠“感悟”。我认为,诗歌类似禅学,禅学不主张解释,解释只能限制思想。作诗,就象婴儿啼哭,他只是想哭,也就哭了,哭是生命的本能,我们不必求索他为什么哭,你只有去体会他的哭。“禅”注重“意会”,而意会可以因人而异,因情而移。老和尚三十年前看山是山,三十年后看山不是山,再三十年后看山仍是山,这就需要观者长期地用自己的心灵去品味。
  
   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虚空能含一切。
   期以此浅见与诗好者同嗜焉!
  
  
   【生活与诗】
  
   山与潭
   山,无论大小,都会引人注目。不是因为其阻挡,而是因为其高低。因为它们同一起自地平线上,而差别因之迥异,缘只缘为标新,标新才能立异。
   潭深也可以,如果浑沌于地下,翻腾不清,虽深亦滓,就作泥淖泛滥。泛滥必成灾。(立意)
  
   网
   经和纬都是单线,每个孔目的出现,须结构搭配、衔接得当,非妙手不能组合。不然千头万绪,丝络不清,其结果是捞不到鱼的。(结构)
  
   化妆与美
   同样一盒粉、一掬膏,用在不同审美情趣的人的面上,会出现不同的个性色彩和效果。美的形象靠化妆手段并非是完全用来掩饰,而是为了突出。如果做到协调、统一、得当,需要精心安排。要想达到水乳交融的形象美,化妆的成败,它至关重要得看施者的施为设计能力。(形象)
  
   烛心
   蜡烛的火焰,如要真正燃烧持久,也明亮也旺盛,关键它是发自内心。(感情)
  
   直线和曲线
   直线好比骑马,曲线好比行船。尽管到达终点的目的相同,但途中会各自有各自不同的发现。再加上行者的感受和心态,那么所见、所闻、所感的境景之深厚、浓淡就不同了。应该说曲线比直线好。(意境)
  
   地板砖
   地板砖多数是瓷造的,宜踩不宜摔。底子的厚重与否,不经锤炼的结果,不可能实在。(语言)
  
   筷子和刀
   筷子人人会用,挥于指掌之间,但是否能顺利地一次成行夹起可口的饭菜抑或饭菜的多寡,就看执箸者的把握手法程度如何了。
   刀亦然,切菜之时,刀法的奇绝、粗细的程度和速度能否刀刀斫中,就看操刀者的掌握技术和熟练程度了。(手法)

共 21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漂亮的诗歌艺术分析解读的文章。第一部分,从专业知识的角度解读诗歌理论,文章介绍了诗歌的“三象”特征的内涵,指出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质;解读了诗歌的“味相”,解读了诗的“典”。文章指出了对诗歌“晦涩难懂”“看不明白”等结论的真实本质,解读了诗歌的“情感特性”。最后,作者把读诗和“佛”进行比较论述,指出二者的共同点就是一个“悟”字,指出了读诗的特点。作者的分析论述,对我们赏诗、写诗都非常有帮助。文章第二部分,作者从生活中提取事物,用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解读了诗歌的各方面特点,这些解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比喻贴切。好文,推荐!【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2-07-28 21:47:11
  文章的理论解读,很专业,非常具有启迪性。第二部分的形象解读,把语言的生动和诗歌道理融合自然。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苏醒        2012-07-29 10:06:59
  阳光编辛苦!
回复1 楼        文友:苏醒        2012-07-29 10:07:18
  顺致编安!
2 楼        文友:鬼无影        2012-07-28 22:34:29
  好按 ,好文欣赏,学习。
回复2 楼        文友:苏醒        2012-07-29 10:07:36
  问好无影社长!
回复2 楼        文友:苏醒        2012-07-29 10:07:49
  感谢垂赏!
回复2 楼        文友:苏醒        2012-07-29 10:08:06
  遥祝夏安!
3 楼        文友:苏醒        2012-07-29 10:06:27
  感谢阳光编审核评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