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争鸣文学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争鸣】秦舟诗集《在地平线上》解读(散文)

精品 【争鸣】秦舟诗集《在地平线上》解读(散文)


作者:西府鲁翔 秀才,1380.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76发表时间:2012-08-06 13:51:09

【争鸣】秦舟诗集《在地平线上》解读(散文) 秦舟是真正的诗人,在宝鸡诗界很有名气,宝鸡新老诗作者都知道他是编辑,是老师,大家都和秦舟是好朋友,是最知心的朋友。秦舟在中国诗界很普通,普通得你不注意就找不到他的名字,找到名字了你不知道他是那里人氏,什么职业。因为秦舟很老实很低调,从来不用吆喝赚名气,他只知道在工厂上班的空间写诗编诗研究诗作。而秦舟的诗绝对是好诗,是艺术珍品,是中国真正的艺术类诗篇。
   随手翻开他的诗集《在地平线上》,短短的小诗《一头狮子倒下去》就可以让你惊叹不已。“倒下去重重的倒下去/像山动了一下像地震了一下/一头狮子就这样倒下了/整个原野暂时平静了一会”。我突然想起了当年史诗般的诗作《雷锋之歌》的那种气场,大宣传大背景下的杰作,让全中国的人对诗作和诗作所歌颂的主人公如痴如狂,风潮全国。而这首不到二十行的小诗,赞颂的气场应该不亚于那个时期的英雄雷锋,却以一个山林间的猛兽狮子做对象,歌颂一个英雄的倒下和对英雄的崇敬。“之后我看到一个人站在荧屏上/大谈这头狮子如何的倒下/像发生在自己身边/许多人的心惊了一下/就不慌不忙的干自己的事去了”。如果不是这一小段的文字,我们绝对不会想到这头狮子隐喻的什么。因为有了“一个人站在荧屏上/大谈这头狮子如何的倒下”,我们才意识到诗作所要歌颂的对象非同一般,也才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头狮子作为歌颂的对象。而且这种歌颂是一种大气场下被时代所转换了的无奈。
   用轻松的语气写死亡,看起来轻盈自然,其实内心越发显得沉重无比。在心情极度纠结的境况下,用超常规的方式发泄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安,是大睿大智的人才能做得到的。一个没有被大吹大擂的平凡的人倒下去了,尽管他有狮子一样的魔力和功绩,但因为他倒在了以金钱为第一的时代里,尽管“山动了一下,地震了一下”,“许多人的心惊了一下”。却由于金钱的威力和人性的麻木,人们还是“不慌不忙的干自己的事去了”。多么悲壮又多么悲哀的故事,被作者轻轻松松的奉献在读者面前。可以写一个叙事长诗的题材被这样的剪裁掉了,只用几行就构筑了一个视觉上渺小,感觉上宏大的史诗般的短诗,艺术功夫之深厚可见一斑。同样艺术风格的还有《五十六年》,一个很大的关乎国家民族的题材,被数百字的短诗所轻松自如的描述了:“五十六年一个叫连战的中国人/踏上自己阔别半个世纪的故土/老泪纵横”。台湾与大陆发生的这次事件是多么震撼世人,震动世界,诗作却用平和的艺术手法轻巧的加以颂述,心态之轻松之平静之成熟。《亲一个美妙的词》则是另外一种题材下的艺术珍品。亲,是一个字,一个近年被热炒的中国汉语单词,他似乎代替了大多数没有血缘的称呼,广泛应用于邮、信件的题头和一些民间宣传材料的开头称呼。秦舟随手牵来这个温热的词予以发挥,让它在轻松的气氛中发光发热,是贬低也是褒扬。“亲我再把这个美妙的词/留给小屋留给沙滩/留给海平线上第一缕阳光/留给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相信使用过或享受过“亲”字亲媚的读者,读到这里不会想到一个普通的汉子会有这么大魔力和这么多妙处,情绪上绝对会是另外一种感受。诗集开篇的那首《铁匠》虽然在语言上明白了些,但表现的艺术手法与这几首如出一辙。
   古人写诗,除讲究韵律,对仗工整的讲究也十分严格。这种严格的写作规范,其实是让写诗的人有章可循、有节可依,在严格的框框内填写经过艺术精练的、能代表诗艺术的纯净化的诗的语言。这种诗语所堆彻的诗句,有着严格的格式和字数要求,也有相当高雅的艺术成分,是供专业作家之间互相欣赏的精品,也是上层和上流人物粉饰太平、装扮门面的奢移品。文化复新运动,让中国诗歌走向大众化,诗语的通俗化,让众多的平民加入了创作和欣赏诗作的队伍。这种带有革新运动的诗歌复新,完全打破了旧有的诗创作模式,语言上完全自由化,艺术风格上随意性十分浓厚,题材完全大众化平民化。这就使得中国诗歌的创作模式和艺术风格停滞在一个阶段达近百年之久的缘故。解放初期的《王贵与李双双》完全迎合的是一种新制度的诞生,是一首歌颂时代的政治赞歌,也是解放时期诗歌创作中一个颠覆性的突破。进入本世纪以来,诗的创作在徘徊中奋力前行,终于突破了禁锢多年的老模式,从五十年代的《回延安》到六十年代的《雷锋之歌》,再到八十年代宝鸡诗人《我是狼孩》、《挂甲屯的爱与恨》的流程中脱颖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模式、新的风格出现在文学舞台的新诗格局里。这种新时期的诗歌创作以七十后为起点,八十后和九十后诗人为主力,雷厉风行的践行了一种新的艺术手法。秦舟应该就是在这个转换时期出现的新诗人,他从渭水、商子秦的诗作中受到启发,在和宝鸡诗群新兴力量的苦苦摸索中,经过过渡诗体与新诗体的心灵震荡,在和八十后诗人磨合的过程中,迎合九十后诗歌创作的步子,使自己的诗作具有超前的新诗魔力和独特的风格。看看他的《人物素描》六首,时代衔接的痕迹十分明显。语言的通俗不说,内容的构架充分表现着人物的个性和叙事故事情节的框架,是那个时代叙事诗的烙印。像《村支书》中“村支书姓张和他的个性一样/有些张扬全村没有一个人对他敢说‘不’/哪怕自己已经上了年岁的亲娘/也对他格外看重”。有人物有性格有故事轮廓,是一种描述式的手法。而在《人生况味》的几十首诗作里,秦舟的风格却来了个相当大的转变。《回到唐朝》、《十一月在吴山》、《两只杯子》所要表现的那种意境,没有半个字是直接描述的,都是在敲边鼓似的诗语中振荡着自己的心境和情感。“正午的太阳直直地照在/小卖部懒懒的身上/商品没精打采地目送着零散的顾客/旁边树累了……”(《正午的小卖部》)。不说生意清淡,做生意的人懒,却说太阳照在“小卖部懒懒的身上”。不说人累了,却说“树累了”。还有“商品没精打采地目送着零散的顾客”句,都是艺术化了的精彩诗句。与“老实巴交的农民生活在庄稼和云朵里/小麦玉米高粱都是他们的孩子/像我的父辈”相比,语言的诗韵艺术大大超越了诗歌内容本身的艺术性。我们不敢说是他们这一代诗人拨转了诗歌创作的新模式新风格,最起码他们是在新诗体的转换中做了主力军。
   从《在地平线上》的艺术手法分析,秦舟的诗作可以分作三个阶梯。第一个阶梯,是以《正午的小卖部》为主的属于高雅艺术类的诗作。这类诗在语言运用上几乎完全艺术化,字、句、韵、节都是在完全术语化的诗语艺术范围内,用光辉和鲜花一般的语言堆砌而成。是一种专业化的文字操作,又写给专业诗人欣赏研究的艺术精品,也是现阶段最流行的创作风格,是八十后和九十后诗人最喜欢用的创作方法。第三个阶梯是以《一个下岗女工的成熟》、《故乡》等诗为主的大众化的诗作。比如:“请求你们/给我一份工作好吗/哪怕仅仅能够维持生计”。语言通俗易懂,又不失诗的韵节、诗的风格,适合普通民众阅读理解,为一般读者所喜爱。这类诗歌颂和赞美的是普通大众,反映的是底层人的情感生活,其创作风格在上世纪后期比较流行,也是当时风行的诗歌创作手法。但秦舟的诗比那时候所出现的许多诗歌在艺术上要成熟和完美得多。第二个阶梯诗作最多,像《床前明月光》、《两只杯子》等,是以物拟人,以景抒情。把感情依附于一山一水、一物一景。像“站在秋天的漩涡里/想把所有的生灵挽留/我担心一溜烟的功夫/冬的脚步就会临近”(《站在秋天的漩涡里》)。应该说这类诗是秦舟诗歌转型的杠杆,也是诗作创作徘徊的表现。
   当然,也不是说秦舟的诗集《在地平线上》所罗列的创作风格都很分明,归类很准确。像在《大地旅行》一章中,他写了合肥、西湖边上、咸阳、天水、宁波、平凉、延安等地名,但每个地名的创作手法差异很大。《合肥》用两个胖子做谐音抒情,《西湖边上》用通俗的诗语诉说,《平凉》用景物做道具抒发感慨。每个章节中的各首诗之间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手法变化很大。和我以前的诗评一样,我不想用几首诗的归纳就去总结某个诗人属于那种流派或主要采用了那种创作风格。对于秦舟的诗作,也只能用自己浅显的理解水平去解读。因为我知道,平民诗人的一生是要经受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幸和磨难,要在世风的不断转换中成就自己的风格和理想,其感情和思想的波动必然影响他的创作。我只能用我有限的文字,解读同仁的心血,以慰藉朋友的思绪,也平衡自己的心理。

共 33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杨钟雄稿签:文章的开头先简单评价了秦舟,这位诗人写得一手好诗却为人低调,真正做到以平实的心境侍弄诗歌,相当难得。接着,以专业的视觉,选取了秦舟众多优秀的诗篇进行细致的解读及分析,让读者感受到秦舟的作品,言简意赅,简练而蕴含丰富,情感方面处理得相当有特色。同时,肯定了其作品的时代衔接性,与时俱进方能焕发更强的生命力。文末,作者对秦舟的诗歌作品集《在地平线上》做了系统的归纳及评价,主要是对秦舟的作品艺术手法三个阶梯的分析以及创作风格的归纳。当然,诚如作者所言,他并非是在以偏概全,创作贵在“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过更多,秦舟的作品也会继续日臻成熟,并于变化中寻求成长与跨越。此篇评论语言淳朴,观点明确,有理有据,系统且客观,以诗集为基本却能有所延伸,有所扩散,带着“以慰藉朋友”的难得心态,因此文风不骄不躁,如同文友间的亲切交流,值得品读。问候鲁老师,此文荐精。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2080600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杨钟雄        2012-08-06 13:51:43
  文章的开头先简单评价了秦舟,这位诗人写得一手好诗却为人低调,真正做到以平实的心境侍弄诗歌,相当难得。接着,以专业的视觉,选取了秦舟众多优秀的诗篇进行细致的解读及分析,让读者感受到秦舟的作品,言简意赅,简练而蕴含丰富,情感方面处理得相当有特色。同时,肯定了其作品的时代衔接性,与时俱进方能焕发更强的生命力。文末,作者对秦舟的诗歌作品集《在地平线上》做了系统的归纳及评价,主要是对秦舟的作品艺术手法三个阶梯的分析以及创作风格的归纳。
青春受谢,白日炽只。
回复1 楼        文友:西府鲁翔        2012-08-11 21:16:58
  杨社好,谢谢你的关注和好评。祝您快乐
2 楼        文友:杨钟雄        2012-08-06 13:51:51
  当然,诚如作者所言,他并非是在以偏概全,创作贵在“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过更多,秦舟的作品也会继续日臻成熟,并于变化中寻求成长与跨越。此篇评论语言淳朴,观点明确,有理有据,系统且客观,以诗集为基本却能有所延伸,有所扩散,带着“以慰藉朋友”的难得心态,因此文风不骄不躁,如同文友间的亲切交流,值得品读。问候鲁老师,此文荐精。
青春受谢,白日炽只。
回复2 楼        文友:西府鲁翔        2012-08-11 21:18:30
  秦舟经历了改革前后诗歌的变迁,他的诗作也有各个时期的特点。
3 楼        文友:铁禾        2012-11-16 23:56:00
  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文章了,作者的虔心,读者的幸甚。
铁禾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