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逝水流年*小说』李奶奶的心药

精品 『逝水流年*小说』李奶奶的心药


作者:稻香抚云 举人,342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23发表时间:2012-08-10 12:04:37

儿媳妇要生了,李奶奶兴奋得夜不安寐。她让李爷爷捉好母鸡,攒好鸡蛋,她备好小米,买好红糖,就等着一对大孙子的到来。
   李奶奶六十七岁了,依旧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一双小脚走起路来点地无声却又飞快。
   李奶奶当年是接连生了五个女儿才终于得了宝贝儿子的,取名祥龙。老来得子异常珍贵,祥龙叔像长在蜜罐里一样幸福,五个姐姐大事小事都让着他。四姐姐、五姐姐和祥龙叔挨着尖长大,姐弟间一发生争执,李奶奶必然将错判在姐姐们头上。祥龙叔要是哭了,就捉了惹事的姐姐过来,任凭祥龙处置。在那样的缺吃少穿的年代里,祥龙叔总是吃得一大家子的拔尖粮,穿得一大家子的仅有布。
   李奶奶六十五岁了才娶上儿媳妇。新媳妇花儿一样秀美,李奶奶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婆婆看儿媳,三天不知足,不吃不喝也幸福啊!”邻居冯奶奶小声劝道:“可别太烧包了,新媳妇脾气还不定怎么样啊!要摊上个泼的可不得了,挨儿媳妇骂的滋味我可是尝够了啊!”冯奶奶笑道:“妹妹你这是说恣话呢?四十岁就娶了儿媳妇,你这福谁有?我这些年想听听儿媳妇骂哩,可就是听不着!”冯奶奶不作声了。
   新媳妇果然争气,第二年竟怀上了一对双胞胎。李奶奶奔忙着求神拜佛,算命先生说准保是一对大孙子来。八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日子到了,赶紧到村东头请了接生婆黄奶奶来。黄奶奶乐呵呵地进了产屋,和小媳妇——祥龙婶子一起努力了大半天,到得太阳落山时候终于听到了一对宝宝响亮的哭声。祥龙婶子拨拨两个孩子小腿,给李奶奶报道:“一对大千金啊!”李奶奶顿时软了腿,立马瘫倒在地上。外头忙活的李爷爷和祥龙叔赶紧跑过来,掐人中、灌清水、又摇又喊李奶奶才醒过来,两串泪珠子滚滚而下,说声“我心口疼呀!”再也没了下语。
   自那以后,李奶奶就得了心口疼的毛病。一受气,一受累就心口疼。大家都说,李奶奶这是惊吓过度,得了心脏病了。
   祥龙婶一脸的惭愧,对李奶奶表态:“我一定得再给你生个孙子出来,好治你的心病。”
   这时已是一九八五年,农村已经开始控制生育了。祥龙叔和祥龙婶为了再生一个孩子,又怀上孕后只得将一对女孩交给李奶奶就开始了东躲西藏的生活。在几个姐姐家之间打游击一样地熬完了八个月,终于生下一个宝贝儿子才敢荣归故里。宝由儿子取名大宝。
   李奶奶的心口疼真的从此就好了,她笑道:“大宝就是我最好的心药啊!”
   含饴弄孙的日子多快乐啊!李奶奶又像养育祥龙叔一样的养育孙子大宝。大宝比两个姐姐小两岁,却是什么都要占着上风。一大家子都习以为常。
   可是同时,李奶奶的新愁又添了。自打有了大宝,祥龙婶的脾气可是日里见长啊!李奶奶颠着小脚看着三个孩子做饭洗衣,李爷爷和儿子媳妇一起下地干活。两个孙女出点小事还不打紧,要是大宝磕了碰了,祥龙婶非骂一顿饭工夫不可。下地干活回来吃饭时,祥龙婶总是将吃的尽着大宝,然后是闺女,再然后是他们两口子,李爷爷忙乎一天,和李奶奶常常是吃些残茶剩饭了事。饭做得慢了差了,祥龙婶会指桑骂槐嫌她老没用。年里节里五个大姑姐姐们送来的好东西,李奶奶总是爱颠颠地拣些好的送给孙子大宝吃,祥龙婶就瞪着一双杏眼问道:“五个闺女送一车子好东西来,你就拿这点儿喂猫呢?”李奶奶只得将大宝领到自己的小草屋,让大宝尽着情地拿。祥龙婶还会有意见,“让个小孩子拿,小巴掌能拿几个东西?”让祥龙婶自己过去拿吧,她便又说道:“我几辈子没见过吃的了?”李奶奶寒着脸,左右为难,到底要怎么样才好呢?祥龙婶冷笑道:“要是有那个真心,怎么样都好!”
   昏黄的油灯下,李奶奶哭着对李爷爷说:“老头子,你说我少了哪个真心呢?我恨不得将心挖出来给她看看,我有多疼大人孩子啊!”李爷爷叹一口气:“这是咱的命,能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吧,别想那么多了,哪里死了哪里埋!”
   李奶奶还是咽不下心口的气与寒,又和邻居冯奶奶诉苦。冯奶奶安慰道:“知足吧!你比我晚娶二十多年儿媳妇哩,少听二十多年骂,算是赚了呢!”
   李奶奶想想也是啊!
   不承想三年后,冯奶奶还不到七十岁,便得了肺病去世了。李奶奶叹口气说:“看来你是听够了骂了,阎王爷就判了你二十八年的刑呀!”
   一年一年过去,李奶奶和李爷爷身体依旧硬朗着,只是李奶奶耳朵有些背了,李爷爷脊背有些驼了。可李爷爷八十五岁那年还能下地收麦,扶犁拉车。他和李奶奶的小屋在村子里日新月异的大瓦房、小楼房中间越来越矮小苍老,像岁月的标本一样站在层层叠叠的树荫里显得那样扎眼。
   这时的祥龙叔、婶已经步入中年,双胞胎女儿读过小学后就拉回家下地干活,只让大宝上学。女儿到了十五六岁便随同村里人一起去城里打工挣钱了,这时的大宝因为成绩不好,实在是上够了学也在家随祥龙叔干活。干不几年,又随姐姐们出去打工。姐姐们挣回来的钱一分一分地攒在祥龙婶手里,到了大宝十七岁的时候,终于为大宝起了四间大平房。神龙婶笑道:“娶儿媳妇的本钱算是有了一大半了!”接着又为两个女儿找了婆家,收下的彩礼便又攒足了另一半娶儿媳妇的本钱。祥龙叔和祥龙婶以为,从此高枕无忧了,连八十多岁的李奶奶也跟着舒眉展目。
   李奶奶的好日子眼看着又回来了。一则因为大宝到了说亲的年纪,祥龙婶开始收敛,不敢张口闭口“老不死的”骂李奶奶了;二则李奶奶耳朵背了,有个一半声小叨叨,李奶奶也是充耳不闻了。儿子虽然不怎么管他们老两口,五个女儿却还是你来我往绕膝承欢的。
   大宝外出打工,年头到年尾总攒不下钱来。不愿出力气又没什么技术,如何挣大钱呢?这天,他和几个伙伴琢磨出一条新的“致富路”来——偷车。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只要看着好弄的,就弄几辆转手,这钱来得多容易。可是这样的财才发到第二次,他们就落网了。
   城里派出所把电话打到祥龙叔家,祥龙叔慌了,赶紧带了五千块钱将大宝保了出来。有心让他在家好好干活,他又呆不住,不出半年又出去了。李奶奶的心又跟着揪了起来。
   再到年底,大宝带了个细眉细眼的小女孩来,小女孩叫容容才十八岁,甜甜地叫妈妈叫奶奶,祥龙婶和李奶奶又高兴坏了。于是到女孩娘家提亲送礼,定下亲事来。
   李奶奶高兴地说:“没想到我还能活到见孙媳妇的一天啊,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怕儿孙晚,只怕寿限短。’!”
   春节后,大宝带了容容又去市里打工了。祥龙婶叮嘱道:“不管你们挣钱多少,只要正经干活,平平安安就行了,到了结婚年龄咱就回家来结婚。别惹事啊!”大宝嘟哝道:“知道,知道,哪壶不开偏提哪壶!”
   半年后,大宝打电话来给祥龙婶:“容容怀孕了!我们要生下这个孩子。”祥龙婶自然是高兴地应允。于是隔三差五,大宝就得回家来拿钱花了,要付房租,要买营养品,我挣那点钱怎么够呢?祥龙婶依旧高高兴兴,想着或许半年后就见着孙子面了哩,能不高兴?
   李奶奶的心里乐开了花,牙齿残缺的嘴巴笑得合不拢:“大宝真行,别看书读不好,钱挣不多,能给我多生重孙子,也是能耐啊!”
   不承想,第二年春天,容容却生下了一个女孩。
   李奶奶八十九岁了,她找到祥龙婶:“让大宝接着生,就学着咱村里小军、二龙、连子他们那样,一气生个够,什么时候有了儿子什么再领结婚证。”
   祥龙婶斜着眼睛瞧瞧李奶奶:“嘿,这老妈妈子,别看这个老样儿的,没料到还什么事都明白啊!”老婆媳俩这次是真的谋划到了一处呀!
   带着婆婆、奶奶的鼓励,背着娘家人的期盼,揣着小老公大宝的鼎力支持,容容果然是年轻有为不负众望,第二年就怀上了男胎。这次是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一出了三个月就找人细细地查准是个男胎的,就安安心心地等待瓜熟蒂落。
   又是一朝蒂落时,携得金孙归故乡。二十岁的容容和二十一岁的大宝拖儿带女回到家这天,李奶奶的脸笑得像大菊花一样灿烂。她高兴地说:“我就是明天就死,也心里无憾了。”
   祥龙叔和祥龙婶赶紧操办喜事,然后到镇政府交计生罚款,将家里积蓄花了个底朝天,又拉了三万块的债才终于为儿媳正了名,为孙子孙女落了户。剩下来的日子,慢慢挣钱还债吧。
   这个时候,李爷爷却病倒了。李奶奶知道儿子媳妇背了一身的债,对他们说:“你爹也是九十一岁的人了,比短命的人都多活一半了,够了本了,不用给他看病,到哪里算哪里吧。”儿子媳妇果然听话,只是在李爷爷胸疼得厉害时给拿些止疼药吃了了事。两个月后,李爷爷过世了。
   小草屋里只剩下了李奶奶一个人。还是昏黄的蜡烛,还是潮湿的地面,还是破旧的家具,还是黑暗的小格窗,这些风景陪了李奶奶近半个世纪了。村里四十年没动的老房子就她这一座,一到阴雨天,摇摇欲坠,寒冬腊月里八处漏风。李奶奶知道,儿子媳妇没钱,她一个九十二岁的不中用的老人了,还要翻个新屋做什么?所以,村里人谁要劝她找儿子修屋盖屋,她跟谁急。她告诉人家:“我就是住亮地儿(露宿街头的意思),看着重孙子,我也心里高兴。一辈子,活的什么呀?不是吃,不是穿,不是地,不是房,是人,是人!”
   可是,她这小屋子,大宝一小家却很少过来,这是她心里最说不出的痛。
   今年夏天的雨,出奇得大。这一夜的大雨像倾盆直倒一样,祥龙叔被雷声惊醒后突然想起来李奶奶的屋子会不会……他不敢想像啊,想要出去看看,可是雨却怎么也不见小,等了两个小时,见雨终于小了一点,他赶紧抓了雨衣就往村后的老娘那里跑。
   祥龙叔喘息着跑到李奶奶屋里时,李奶奶的屋里漆黑一片,满地的水都没到膝盖了。他拿手灯照照床上,透过屋顶漏下的雨将床上淋得一片湿,李奶奶在床角缩着打颤,满脸都是惊恐的眼泪。祥龙叔背起李奶奶,给她裹上雨衣就往自己家里跑。
   满村人都没有料到这一场雨,竟成了李奶奶的催命雨。身体硬朗的李奶奶接着就发起了烧,脑子也糊涂了。祥龙叔找来村医给李奶奶打针,村医老刘叹口气说:“只怕是够呛了,到这个年纪的人,看着硬朗,却就像风中的蜡烛,说熄就熄。”
   果然,三天后,李奶奶就咽了气。
   临别的这一阵儿,李奶奶满脸红光,皱纹都舒展开来,眼神明亮,大脑清晰。看着俯在床边的一大帮儿女、孙子、重孙们,她平静地说:“你爹都喊我好几天了,我得去了。你们不要在送殡上浪费太多钱,弄口薄棺材就行了,别学着大国那样给她娘送殡还弄上十碟八碗的。祥龙这两年还是困难啊,丫头们,你们一起帮衬着兄弟,老大、老二、老三一人拿一千,老四、老五日子好就一人两千吧。别让祥龙一个人扛!要不,我这心,疼呢!”说着,又捂住胸口眼泪直流。
   女儿们赶紧应着,一起说道:“你放心吧,娘,我们不让祥龙和大宝花一分钱。”
   李奶奶这才点点头,露出轻松的笑容,慢慢合上了沉重的眼皮。一众儿孙,顿时嚎哭。
   旁边准备给她穿衣的石大伯笑道:“老太太啊,这最后一副心口疼的药,你都给自己下好了啊!”
   这句话,掉在哭喊的人群里,谁都没有听见。

共 43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小说让人读出了不尽的沉重,李奶奶脑子中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给她的一生染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生儿子孙子是她一生活着的精神支柱,所以,她会过分溺爱儿子,一切为了儿子;所以她会听到儿媳生了女儿后瘫倒并心口疼;所以她会在儿媳生了孙子后心口疼好了并对脾气见长的儿媳忍辱负重,她会在孙子生下重孙时脸笑成一朵花觉得死也无憾,她会临死叮嘱女儿背负送殡的费用……俗话说,养儿防老,然而,李奶奶的一生却没有得到儿子孙子给予的幸福,能动弹时洗衣做饭带孩子吃剩饭还挨骂,女儿孝敬的东西添给了孙子儿媳人家还不满意,李爷爷生病只能等死,她自己住在村里四十年没动的破旧黑暗的老房子里,阴雨天,摇摇欲坠;寒冬腊月里,八处漏风。最终在一场暴雨中送了命。李奶奶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她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她有儿子有孙子却没人关爱她。她不听村人让找儿子修屋时说的话,她临死时的神情与叮嘱都无不让人心中酸涩。作者选取了这样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农村老人的形象,真实生动地展现出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揭示了封建思想的对他们的毒害有多深重,读后让人为其悲哀的处境唏嘘不已。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力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X0120811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2-08-10 12:06:10
  一篇小说让人读出了不尽的沉重,李奶奶脑子中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给她的一生染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生儿子孙子是她一生活着的精神支柱,所以,她会过分溺爱儿子,一切为了儿子;所以她会听到儿媳生了女儿后瘫倒并心口疼;所以她会在儿媳生了孙子后心口疼好了并对脾气见长的儿媳忍辱负重,她会在孙子生下重孙时脸笑成一朵花觉得死也无憾,她会临死叮嘱女儿背负送殡的费用……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风逝        2012-08-10 12:06:41
  俗话说,养儿防老,然而,李奶奶的一生却没有得到儿子孙子给予的幸福,能动弹时洗衣做饭带孩子吃剩饭还挨骂,女儿孝敬的东西添给了孙子儿媳人家还不满意,李爷爷生病只能等死,她自己住在村里四十年没动的破旧黑暗的老房子里,阴雨天,摇摇欲坠;寒冬腊月里,八处漏风。最终在一场暴雨中送了命。李奶奶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她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她有儿子有孙子却没人关爱她。她不听村人让找儿子修屋时说的话,她临死时的神情与叮嘱都无不让人心中酸涩。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3 楼        文友:风逝        2012-08-10 12:07:23
  作者选取了这样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农村老人的形象,真实生动地展现出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揭示了封建思想的对他们的毒害有多深重,读后让人为其悲哀的处境唏嘘不已。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力作,推荐赏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3 楼        文友:稻香抚云        2012-08-10 17:10:26
  感谢风逝的点评,此祝秋安。
4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2-08-10 13:25:17
  透过稻香的笔,我们可以看到在“重男轻女”的思想支配下的人们何其愚昧!虽说儿子能传宗接代,可就文中的李奶奶来看,儿女谁亲谁疏还不是一目了然的?盼着儿子宠着儿子,最后跟着儿子受罪,这老太太心里咋想的呢?当真是没有儿子吃馍不甜,有了儿子挨饿也乐?这种思想,不但害了自己,对下一代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小宝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呢,真是让人不敢想象。 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落后地区人们思想里“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和心理,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细致,欣赏拜读。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4 楼        文友:稻香抚云        2012-08-13 09:00:38
  这一类老人现在农村还是存在着,或轻或重地又在下一代老人身上出现了一些现象。他们以儿子为根本,以孙子为延续,心时唯独没有自己,也不重视家庭里的一切女人。
5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08-11 13:15:5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6 楼        文友:风飞沙        2012-08-14 18:41:15
  李奶奶虽然死得安详,可安详中透着一些悲哀。
回复6 楼        文友:稻香抚云        2012-08-15 11:41:58
  是的,刻骨的悲哀。
7 楼        文友:贺小鱼儿        2012-08-16 17:01:12
  娘寄子女心,牵扯到哪一根,都痛啊。
回复7 楼        文友:稻香抚云        2012-08-16 20:09:52
  李奶奶的明显的扯偏型,呵呵!
8 楼        文友:铁禾        2012-12-27 22:29:19
  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小说好构思,好文笔,赏读.
铁禾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