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天涯评述】诸葛孔明

精品 【天涯评述】诸葛孔明


作者:一盏茶心 探花,1380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80发表时间:2012-08-25 18:30:45

我几岁的时候,就爱听父亲讲三国,后来能识字时就自己看小说,再后来电视剧开播各种版本我都看了又看,从小到大应该有数十遍了吧。之所以这么喜欢看《三国演义》,主要是因为里面的诸葛亮是我极爱的一个人物。可能是罗贯中把诸葛亮写得太完美、太有神韵了。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借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人也。”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建蜀国,兴汉业,历经图治,呕心沥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义,展现了一代蜀相伟大的胸襟气魄,令天下人为之敬仰,让我醉,让我痴,令我狂。
   三国中这样描述诸葛亮: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因此在我们眼中,孔明应该是丰神飘洒,器宇轩昂,还有有一种英气冠天的神韵。诸葛亮不仅高,一米八四,而且容貌甚伟,意思是长相极英俊,时人异焉是与众不同。伟是英俊、帅气的意思。作者评价诸葛亮相貌时,特意用了“甚”,这说明诸葛亮的长相是非常好看的。
   当然,葛亮不是绣花枕头,更在于他的睿智和多才多艺。
  
   在他那么多计谋中,我最欣赏他的《空城计》。
   有一次,魏国得到消息,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蜀国得到魏国的军队正迅速向西城赶来的情报后,从国王到士兵都非常紧张。以一万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可是蜀国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身上。诸葛亮也有些犯难,但严峻的形势又迫使他必须拿出一个应对的办法来。
   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全部撤出,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敌人的到来。 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戒备 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一个老头在城门前扫地。正在他大惑不解的时候,就看到城楼上出现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 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架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音乐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却弹起了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如轻风抚流水一般,诸葛亮开始抚琴了,琴声婉转动听如行云流水一般。司马昭冷笑着对其父说:“想必诸葛亮已是计穷了吧?”司马懿没有回笑,反问道:“诸葛亮奏的是什么曲子?”部下面面相觑,只有司马昭回答道:“是为韩信破项羽而写的《十面埋伏》”。“吾儿对音乐了解甚透啊!”
   而此时站在城下的司马懿对诸葛亮弹奏的琴声赞口不绝!这铮铮之音 如惊涛拍岸,风卷残云。指端似有雄兵百万!似山涧小溪清澈见底,非心旷神怡者不能为之。诸葛亮定然是胸有成竹!心乱则音噪,心静则音纯;心慌则音误,心泰则音清。听诸葛亮弹琴,如观其肺腑也!我能为诸葛亮之音,不胜荣幸!这时诸葛亮的琴声缓慢而有悠扬,但四处慎密,咄咄逼人。恰如韩信布下的十面埋伏,一片死寂,在这一刻,风似乎被吓得停住了。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滑的将军司马懿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胆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因此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他的军队撤退 。 成千上万的魏军迅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没有用一兵一卒就得以保全。
   在这段空城计里,我们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超人的镇定和精湛的琴技,二者缺一不可。
  
   还有诸葛亮的文采也是超一流的, 尤其是他写给周瑜吊孝之文: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惊闻噩耗,痛断肝肠!
   闻君仙逝,江河凝滞,闻君仙逝,星月无光。
   君如有灵,听我哭诉,君如有灵,享我烝尝
   ......
   吊君幼学,以交伯符;开创霸业,威震三江。
   吊君少壮,远镇巴丘;统领三军,讨逆无忧。
   吊君风度,佳配小乔;伉俪贤美,佳话流芳。
   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筹略安邦;赤壁火攻,力挫敌强!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泪如血浆
   ......
   悲哉公瑾!惜哉公瑾!
   忠义之心,名垂百世,英灵之气,万代流芳。
   哀君思君,悲恸欲绝,昊天昏暗,大地蒙霜!
   三军失帅,怆然泪涌,明主哀泣,痛失栋梁!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
   犄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
   呜呼公瑾!生死永别!冥冥无际,世事茫茫。
   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知音何方?!
   公瑾慢走!!公瑾慢走!!公瑾,我来也..
   这一吊孝文稿念得真是至悲至哀,至情至真,感天动地,加上诸葛亮出色的演技,本来东吴的人明知道周瑜是被他三气而死的,都想替周瑜报仇杀了诸葛亮,但看见他孝文写得如此真诚感人,哭得如此伤心断肠,竟怀疑是周瑜的不是了,于是,在他的渲染下,里外都是痛哭声一片。
   在当时两家关系如此紧张的条件下,诸葛亮竟敢孤身一人前来吊孝,我们不得不佩服诸葛亮超人的胆略和勇气,当然,他写的漂亮祭文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诸葛亮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个出色的天文学家。《三国演义》中有几处描写,其中有一段草船借箭的最为有趣:
   有一次,魏国派出大军,从水路攻打地处长江边上的吴国。不多久,魏军就 进发到离吴国不远的地方,在水边扎下营地,伺机攻打。
   吴国的元帅周瑜,在研究了魏军的情形后,决定用弓箭来防守来犯之敌。可是怎么在较短时间内造出作战所必需的十万枝箭呢?回为根据当时吴国的工匠情况,要造出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时间,而这对于吴国的防守来说,显然是时间太长了。
   当时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正好出访吴国。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周瑜于是向他请教怎样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诸葛亮对周瑜说,三天时间就可以了。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是在说大话,但是诸葛亮却写下了军令状,如果到时完不成任务,就会被斩首。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并不着急。他向吴国的大臣鲁肃说,要造这么多箭,用 普通的办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着,诸葛亮让鲁肃为他准备二十只小船,每只船上要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并插满草,诸葛亮并一再要求鲁肃为他的计谋保密。鲁肃为诸葛亮准备好船和其它必需的东西,可是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诸葛亮说三天时间就能备好十万支箭,可是第一天并不见到他有什么动静,第二天还是这样,第三天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没有见到,大家都为诸葛亮捏一把汗, 如果到时候没有完成任务,诸葛亮就没命了。 第三天半夜时分,诸葛亮悄悄地把鲁肃请到一只小船中,鲁肃问:“你请我来干什么?”诸葛亮说:“请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鲁肃大惑不解地问:“到哪里去取?”诸葛亮笑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于是诸葛亮命令二十只小船用长绳子连接在一起,向魏军的宿营地进发。
   当天夜里,大雾漫天,水上的雾气更是伸手不见五指。雾越大,诸葛亮越是命令船队快速前进。到船队接近魏军营地时,诸葛亮命令把船队一字排开,然后 命令军士在船上擂鼓呐喊。鲁肃吓坏了,对诸葛亮说:“我们只有二十条小船, 三百余士兵,万一魏兵打来,我们必死无疑了”。诸葛亮却笑着说:“我敢肯定 魏兵不会在大雾中出兵的,我们只管在船里喝酒好了。”
   再说魏军营中,听到擂鼓呐喊声,主帅曹操连忙召集大将商议对策。最后决定,因为长江上浓雾重重,不知道敌人的具体情况,所以派水军弓箭手乱箭射击,以防敌军登陆。于是魏军派出约一万名弓箭手赶到江边,朝着有呐喊声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时间,箭象雨点一样飞向诸葛亮的船队,不一会儿,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满了箭。这时候,诸葛亮命令船队掉转身,把没有受箭的一侧面向魏军,很快上面也扎满了箭。 诸葛亮估计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队迅速返回,这时大雾也渐渐 开始散去,等魏军弄清楚发生的事情时,懊悔极了。
   诸葛亮的船队到达吴军的营地时,吴国的主帅周瑜已经派五百名军士等着搬箭了,经过清点,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万支箭。吴国的元帅周瑜也不得不佩服 诸葛亮的智慧了。
   诸葛亮怎么会知道当天晚上水上会有大雾呢?原来,他善于观察天气变化,经过对天象的仔细推算,也得出当天晚上水面上有会大雾的结论。就是这样,诸葛亮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从敌军那里弄来了十万支箭。
   还有,诸葛亮也是一个发明家,如他发明的木牛流马;还有,诸葛亮的博学多才和妙舌生花的口才在《三国演义》中也有多次体现,如《隆中对》、《舌战群儒》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说了。
  
   后人特别推崇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将其视为智慧化身。小说《三国演义》更是将其神化,其情节更是广布人口。
   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近乎于“妖”。 但,诸葛亮毕竟是凡人,他也有不足之处,如:
   用人上的失误。首先是让关羽镇守荆州,关羽性格高傲,刚而自矜,有勇无谋。关羽失荆州,使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两路出兵北伐的设想变空,并使蜀国在今后的战争中始终处于背动地位。其次是用马谡守街亭,马谡自幼熟读兵法,好论军计,甚为诸葛亮所器重。但刘备觉得马谡言过其实,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却不以为然,还经常同他谈论兵法,有时通宵达旦。丧失街亭,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被迫撤军。
   对于人才的限制。诸葛亮辅政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这看上去很令人钦佩,但无意中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经如任免一个县官的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结果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
   用兵上的失误。“诸葛一生唯谨慎”,用兵谨慎,这是诸葛亮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用兵应以慎为主,以奇为辅。奇正并用,并能建大功。时魏延曾提出自率万人,偷袭潼关,诸葛亮认为此举草率,未同意。后邓艾灭蜀,正是用偷袭之策。司马懿在给其弟司马孚来的信中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此话虽有夸大,但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实。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其评价如下: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其实诸葛亮原本不愿入仕,因被刘备三顾茅庐的那份赤诚感动而出仕。
   一个人可以谋定天下,却不可以成就天下。帝王之业也不是一个人可以确立的,他需要无数人的共谋、无数次的浴血纷争,才能成就寸土江山,但遗憾的是刘氏一家把一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他的身上,这也就注定了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而他骨子里那种愚忠的思想也让他把自己的一生缚在了刘氏天下的铸造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天,我站在蜀庙前,望着孔明先生那凝重的的面容,默诵着那篇永垂不朽的《出师表》,眼泪会忍不住滑落……
  

共 47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确是一个最完美之人,是中国最出类拔萃的智者,他那高智帅的形象突破了时代,深入每一个中国人之心。作者通过几个简短的故事,很好的勾画出一位偶像级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再次领略到了伟人的风采,并随作者的情感一起缅怀、默诵《出师表》。推荐阅读,问候作者!————何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825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何音        2012-08-25 18:33:18
  诸葛亮是很神,但也还是人,有些地方他能做的好,有些就无能为力,有些更是政治的妥协。何音拜读学习,问候作者!
风云际会,八龙聚合。天下英雄,舍我求谁!!!!!!!
回复1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2-08-25 18:52:57
  谢谢何音老师编辑,辛苦了!上茶问好,祝周末愉快!
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2-08-26 20:20:35
  品读孔明,似续历史的声音。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回复2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2-08-27 08:55:04
  感谢老师阅读,问好,祝新周快乐!
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08-27 12:11:52
  四月到成都,两次进武侯祠,但至今没有写文。不是不能写,是不敢写。诸葛亮的忠勇睿智,世所罕见。后世唯有周公可与比肩。诸葛亮的成败都与刘备相关。没有了刘备的诸葛亮,独木难支。一代君臣,都是伟人。相辅相成,世所罕有。前代张良,功成身退,不得已而为之。后之刘伯温智高见疑,死非所命。诸葛亮能成其事,独善其身,真非常之人也。好文字,好文章,凤鸣欣赏了。
江凤鸣
回复3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2-08-27 12:39:48
  诸葛孔明在三国所有的人物中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物,只是我的文字难以把他描述全面。感谢凤鸣老师留评,茶心甚是感激,问好老师,祝福永远!远握!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