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散文】车文化:我们存在的新处境

编辑推荐 【天涯散文】车文化:我们存在的新处境


作者:何弘 举人,401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87发表时间:2012-09-01 19:39:56

如同对于究竟是鸡先生蛋还是蛋先生鸡的争论丝毫不曾影响鸡类的绵延生息一样,对轿车文明的痛斥与礼赞也丝毫不曾影响汽车日益深入地驶入我们的生活。忽然有一天,面对川流不息的车流,我们恍然发现:汽车已如此深入地介入、影响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甚至无处不能发现汽车留下的印痕,甚至一天也不能离开汽车的影响而存在,我们于是明白,自己早被置入了汽车这样一种存在处境。
  
   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轿车驶入家庭的马达声已清晰可闻。由此引发,对于轿车文明的“批判”与“辨析”之声也充盈于耳。但无论如何,轿车进入家庭的趋势终究不可阻挡、不可逆转,这种争论恰恰表明,“汽车”已成为我们存在中的一个“问题”,已成为影响我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构成为我们存在的现实处境。
  
   我相信对轿车文明的褒贬都有其切实的意义,都有助于我们去正视今天的现实并促使它向更好的方向转化,但偏激的情绪都肯定会使人无法看清问题的实质。任何一种文化形态在时间、空间的变移中都会显示出其正负两面的影响,车文化也不例外。今天,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早已到了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的地步,对此视而不见显然出自偏执的激情;同样,若因此而对汽车文明大加挞伐,留恋于“全部人口不用汽车在1小时内集中于波士顿广场”、沉醉于每小时走6公里的马车并对内燃机的发明提出质疑显然出自一种怀旧、保守、复古的情结。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都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病“,只有在进一步的发展中找到解决的途径,而不可能荒谬地因噎废食寄希望于一步步退回到原始状态。难道我们可以为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避免温室效应而去窒息人们的呼吸吗?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单就能源而言,从燃煤、开发电能到核能、太阳能等等,我们不断在寻求着尽可能良好的途径,而这些都是在出现后我们积极努力做到的,若一味退守,我们是否不要去过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汽车在今天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种存在、一种处境、一种文化,对此,盲目地拒斥或欢呼雀跃都可能不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当此之时,正视“车”这样一种文化形态,并对之进行全面深入而客观的研究,教师我们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文化,人类学家赋予它的较为宽泛的定义是指某一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人造环境。汽车在今天显然已成为决定我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种人造环境,显然已构成一种文化形态。因此,所谓车文化即是指以汽车为表征(或象征形式)的人选环境或人类生活方式。
  
   我在这里给出这个定义只是为了明确提出“车文化”这个概念,以充分引起大家的注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车文化肯定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的也当然可以从各个角度切入。比如我们可以从汽车本体的角度上研究其发生、发展、进货的历史及趋势,可以研究其外在形式的美学意义,可以探究人们的价值取向,可以从“宝马”追求高速运行中的驾驶快感而“奔驰”追求高速运动中的乘坐快感等方面研究汽车厂商赋予汽车的文化品格,可以研究汽车对社会结构变革产生的影响等等。问题已经导出,研究当然可以全方位展开,这些工作显然不可能在本文中完成。我以下所做的,只是从人类生存困境的老问题出发,去初步探讨车文化与人之存在的深层关系。
  
   我在前面提到了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宽泛定义,与之相对的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文化批评家马修·阿诺德(MatthewArnold)一类绅士学者将文化限定为个人完美成就的观点。而现代较有代表性的则是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Cassirer)的意见,指象征形式的领域。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说:“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帮助他们对待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他认为:“真正富有意义的文化应当超越现实,因为只有在反复遭遇人生基本问题的过程中,文化才能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一个象征系统,来提供有关人生意义变化却又统一的解答。”传统的文化形态,像绘画、诗歌、小说或由祈祷、礼拜和仪式所表达人类生存的意义,其来源都在于所有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那么,在宗教感丧失、艺术“解体”的后工业的今天,“车文化”作为全新的文化形态出现,它是否源于同样的问题呢?
  
   丹尼尔.贝尔认为,文明虽然在不断进步,“但在文化中始终有一种回跃(ricorso),即不断转回到人类生存痛苦的老问题上去。”当然,对问题的提问方式和解答总会困社会变革的影响而不断变化,或干脆创造出新的美学形式,汽车正是这种新的美学形式之一。
  
   人类作为既有肉体又有灵魂的这样一种奇怪动物,始终生活在有限与自由的刀口上,这就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痛苦。人类饱受有限性压迫、毁灭性虚无威胁的心灵总在追逐着自由与无限,总有一股加速的渴望、飞行的冲动在升腾。
  
   生活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人类,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每每看着远去的飞鸟,总会感到有限性对自己的重压,总会腾起一种加速与飞行的冲动。汽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类这种隐秘的渴望,缩小了世界的距离,使人类的频繁流动成为可能,从而改变了社会结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家庭”这两个字从甲骨文篆字中看,都从房屋之形,表明它原本是一个地域性概念。但今天,它更接近“Family”的含义是一个人缘性概念。汽车,尤其是私人轿车的出现为人员的流动、使人们摆脱土地的束缚,建立全新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引用费莱德里克·路易斯·艾伦的评论说,“我们今天简直无法想象,当人们完全依赖铁路和马车这些运输工具时,他们的社区是何等分散、何等疏远!紧靠铁路的城镇实际上也可能是遥远的。……每个小镇,每个农庄,都依靠自身条件开展娱乐和交际。人的视野狭小,终年生活在熟人与熟物之中。”汽车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善,成为帮助人们对待生存困境之一种努力的表征。
  
   当然问题远不止于此。车文化的出现更是在汽车一举扫荡了以往闭塞社会原有的众多规则之后而建立的。正如安德鲁·辛克莱所说,十九世纪道德这所以成为令人压抑的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不能逃离那个地方,因而也无法回避过失的结果。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社会学家林德夫妇在宋德尔顿小镇看到,那儿的男女青年觉得驱车二十英里到路边店去跳舞不算回事,反倒能躲开邻居们窥探的目光。今天,密封的小轿车乃是车主流动的秘室,当然也是一些爱冒险的年轻人放纵情欲、打破旧禁的地方。这些也许是公交车无法取代家庭轿车的隐秘原因之一。
  
   但从深层的意义上讲,家庭轿车对人的那种进退行止任我驾驶以及那种高速行驶中感觉世界掌握在我手中的快感都是对人类追求自由与无限天性的一定限度的满足,这同样是公交车无法取代的。当然,我知道有限的人类对自由的这种放纵和无限追求彰明着原罪,但汽车作为一个象征系统,正是在这种彰明中,显示了车文化对人类生命过程的解释,成为帮助他们对待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
  
   今天,轿车正逐步进入中国人的家庭,正构成为我们存在的一种文化处境、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无法置身其外,因而有必要给予它应有的关注。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我可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只用两个字:汽车!
  
  
  
  
  

共 29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汽车”已成为我们存在中的一个“问题”,已成为影响我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构成为我们存在的现实处境。轿车文明一方面改变了人们日常出行方式,也造成了如今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从深层的意义上讲,家庭轿车对人的那种进退行止任我驾驶以及那种高速行驶中感觉世界掌握在我手中的快感都是对人类追求自由与无限天性的一定限度的满足。轿车每年以一定数量的增长进入了国人家庭,成为他们出行的首选。!汽车文化虽然是老生常谈,但能谈到那么深刻,还是非常精彩!欣赏作者的思考,问好。【编辑:隔水望伊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