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关麟徵将军写诗明志赏析

编辑推荐 关麟徵将军写诗明志赏析


作者:李景宁 秀才,184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98发表时间:2012-09-08 23:59:44

关麟徴(1905-1980)原名志道,字雨东,陕西省西安市户县苍游镇振华威村人,曾任国民陆军军官学校第二任校长、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其用兵以稳,准、狠著称,平生以参加血战台儿庄战役等誓死报国,闻名天下,是陕西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1925年初,关麟徵由黄埔军校第一期正式毕业,奉命出征,在参加讨伐陈炯明之战,其奋勇向前,猛冲猛打,腿和膝盖骨受重伤,鲜血浸透军裤。当时,医生说必须截腿,其听了说“截了腿就成了残废,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如果医生认为非截不可,那我就用手枪自杀了事。”这时,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先生适逢到医院视察。医生就将关麟徵宁死不舍腿之事向廖作了报告。廖仲恺当即下令医院:“不要截,尽力保存。”之后,关转入黄埔海军医院,在医生精心治疗和其顽强毅力配合下,终于保住双腿。腿伤治疗期间,20岁的他在病床上写下了这首短诗。
   壮哉!
   头颅未掷,
   尚堪杀敌:
   伤腿何害?
   流血可惜?
  
   男儿之头颅,
   依然无恙;
   男儿之赤血,
   换得了民众的箪食壶浆。
   不久,中国共产党人主办的第五期《中国军人》杂志发表了这首诗。这首诗文采飞扬,很有气势。这首诗虽然很短,但是寓意深长。尤其是对自己战斗受伤,流血疼痛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革命豪情和热血满腔紧紧与民众相连。作为黄埔军校毕业生,来自陕西的冷娃青年之壮举,极大鼓舞了前线将官战士。也就是这首小诗,使得当时更多的青年人看到黄埔先生的希望未来精神。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同志读了这首诗,对20岁的关麟徵写诗明志和革命青年的勇气精神甚十分赞赏,亲自握着他的手说:“你为黄埔青年楷模,中国未来之希望”。这首小诗的问世,使关麟徵将军一夜之间成为新闻人物,被许多热血青年膜拜赞赏。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读了这首诗也大为赞赏。几十年间,每逢例会和集会,在讲黄埔精神,谈英雄主义,一定要说关麟徵伤腿之事,那首短诗都能背诵得出。此后,关麟徵在仕途中青云直上。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中,最得蒋介石宠信。后官升至陆军总司令、黄埔军校第二任校长。
   时间飞逝,出生于十三朝古都西安京畿之地户县人关麟徵将军,从小受到户县历史文化底蕴的熏陶,他喜爱诗词、楹联、书法艺术,当年受伤卧床写诗明志,一时传为佳话。关将军不但勇猛善战,而且温文尔雅,无愧民国儒将美誉。
  
  

共 9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关麟徵将军写诗明志:壮哉!头颅未掷,尚堪杀敌:伤腿何害?流血可惜?男儿之头颅,依然无恙;男儿之赤血,换得了民众的箪食壶浆。关将军不但勇猛善战,而且温文尔雅,无愧民国儒将美誉。神州动乱,为救民于水火,抛头颅,洒热血,这样的英雄很多,只得后人称赞和歌颂,作者全面的介绍了这位儒将,很感动人,欣赏。【编辑:浪漫诗剑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铁禾        2012-12-02 23:44:03
  一篇有理解的好篇章,阐述流畅,思维清晰,读来受益不浅,顶一下。
铁禾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