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指间周文】血与火中的冰心——读《生死线》

精品 【指间周文】血与火中的冰心——读《生死线》


作者:宁凉 童生,92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38发表时间:2012-09-12 07:34:06
摘要:这是一场惨烈地震撼人心的战争,亦是这些英雄们惨烈的成长史。可是总能在泪水中微笑,在绝望中的谷底浇灌希望之花。在血与火中,这片冰心始终晶莹,澄澈,熠熠生辉。

看过许多关于抗战题材的小说,或悲壮或戏谑或感动,可惟有兰晓龙的《生死线》百看不厌,触动到内心最深处的既有主人公忘我赴死的爱国情怀,又有历尽生死心心同一的兄弟情谊,更有淡淡如百合清香的爱情,然而这其中最令我思绪颇深的是书中所表现出的生命的张力和主人公对生命虔诚的敬畏。在战火纷飞中,在血与火的交融中,在生与死的较量中,绽放出纯洁如冰的心灵。
   就历史而言,它是半个多世纪后的回味和沉淀;就观众而言,它是一部扣人心弦峰回路转的情节剧;就人物本身而言,它是八年抗战中那些默默无闻之人所经历的灵魂炼狱。就整体而言,它是一部史诗剧,规模并不宏大,人物并非史实的名人,在席卷整个中国的抗战中,它几乎是一颗小小微尘。但正如《四世同堂》中用几户人家便写尽北平的苍凉,《生死线》写的是那些默默无闻却舍生向死的布衣之士,一部小人物的史诗。
   小说讲述了1938年到1945年一群平民英雄在江南小城沽宁进行的漫长的艰苦的惊心动魄的抗战历程,在这些可爱的人中,有信仰忠贞、意志坚定、临危受命的共产党员欧阳山川,有为了军人的荣誉和骄傲而独自驻守小城的国民党精锐龙文章,有单纯浪漫、充满人文情怀、悲天悯人的天才科学家小何,有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充满侠义精神的街头混混四道风,有全村被屠而一心报仇的农民窦六品,有亲眼看见家人被杀而变成一挺仇恨的机枪的小家碧玉唐真……他们因为守卫家国因为战争,从陌生到认识,从认识到熟悉,从熟悉到生死之交,共同奏响了一曲充满爱和对生命不懈追求的凯歌。
   战争虽然摧毁了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却在惊心动魄的战争中彰显着他们的豪情万丈、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在这场生与死的轮回中,他们用最平庸的生命去拥抱最深沉的苦难,然后在家国绝境处,上演“匹夫有责”的悲壮。不求名垂青史,只为有朝一日,以最平凡的姿势淹没在欢呼胜利的人群里。
   这是一支生与死的舞蹈,华丽却那么惨烈,妩媚而令人绝望。在生与死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有幸存活下来,在聚首沽宁的这群人身上,打上永恒的烙印。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他们跨过生与死的沟壑,趟过地狱炽热的熔岩,百折不挠,百炼成钢,于豪情万丈中彰显人性之美,生命之爱。
   然而要说美好,我更愿意把它送给天才科学家——小何。他带着孩子气的天真和作为科学家的执着,拍打着大花瓶,期望能拯救那束不幸被恋人扔进里面的郁金香,不停地念叨着:“阳光,空气,水分,你需要的一切它也需要。”这是他的出场,正如那束与沽宁城充满硝烟的空气格格不入的郁金香,这个充满诗意情怀的科学家,令人啼笑皆非。初时的小何,与《生死线》中的世界间充斥着巨大的疏离与不现实。然而我们的心不能不为之一振,对一束花都尚且珍视的他,对生命又会有怎样的敬畏。
   其实,他是从德国实验室逃回沽宁的科学家。当时的他善良地不愿意看到战争使得生灵涂炭,所以毅然逃离了研究原子弹的实验室。他厌恶战争,害怕死亡,不愿看到任何一个生命在他眼前消失,哪怕是十恶不赦的敌人。他善良着懦弱着。因此,当因为护送他而陷入敌人包围的同伴在日本人的刺刀下命悬一线时,他哆哆嗦嗦地拿起地上的枪,瞄了好久却始终不敢扣动扳机,任凭刺刀离同伴越来越近。最后他哭着把手里的枪对准了自己——他宁愿杀死也不愿意杀害任何一个生命。最后的结果是他被另一个同伴救下,但却与大家产生巨大的疏离。他不明白为何生命可以这样被践踏被被毁灭,而同伴不明白的是为何他宁肯杀害自己也不愿把枪口对准那些罪恶滔天的敌人。
   他说有时我也是个中国人,有时我也是个沽宁人。只是,有时而已。初时的他不明白他的故乡正煎熬在水深火热的地狱中,沽宁的愁云惨淡,对他来说不过是过眼云烟。他回到这个他认为充满了活力的故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家,而是朝圣观光甚至是逃避。他是一个游子,即便脚踏故土,也离家万里。然而因着这场旷日持久血腥惨烈的战争,小何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他在生命和杀戮中苦苦挣扎。他曾有机会选择回到远离战争的大洋彼岸的家,离开硝烟和战场,但是他最终选择留下,和为他牺牲生命的人在一起。他说:“他们是我的同志,朋友,生死之交!”他开始变得勇敢,他也不再是“有时是个中国人”,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来爱这片水深火热的土地,拯救这个千疮百孔的祖国,正如书中所说“他是一个可以改变国家的人”。在之后的岁月里,他用近乎惨烈的方式成长,蜕变,成熟。
   他和很多人一起被抓进了劳工营。劳工营里挖出埋尸坑,他畏缩的不忍看。敌人要他们焚烧骨骸,他鼓起勇气拿起一块手骨,蹲在地上仔细地认真地慢慢地看,许久他对着手骨说:“我认识你吗?”最后他泪流满面地站起,用尽全力把手骨扔进了焚烧炉。仿佛丢弃了所有的懦弱和不合时宜的悲天悯人,他开始变得勇敢。营救劳工营的战斗打响,他鼓起所有的勇气朝着日本人的飞机开了他人生第一枪。硝烟弥漫,久久不散,彼时的他终于明白,那些肮脏龌龊丑陋自私的生命的存在只会伤害更多无辜善良美丽纯洁的生命。而他千疮百孔的祖国和故乡,已有许许多多这样无辜的生命已经或正在悄悄地逝去。小何终于长大了,尤其是对生命的探索上,但却如此惨烈。
   记忆最深的就是抗战胜利后,在国共内战爆发前夕,小何被组织带走要离开自己并肩作战七年的兄弟时的情景。尤其是当别人许诺用生命保护他时,他迅速回过头哽咽着大喊:“用什么都好,就是别用生命!”那一刻我震惊了,他看到的,他想到的,他想守护的,只是生命,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生命。抛开那些可笑的话语、举止和木讷、可爱,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颗纯洁如冰的心。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从未改变,无论是最初选择逃离实验室,还是对一束花的生命的单纯的爱,还是在战争中懦弱地不敢杀死敌人,还是历经生死完美蜕变后正直无私的大爱,亦或是最后的那句呐喊。这份敬畏与爱在一点一滴中积聚,在一分一秒中长大,在一步一步中升华。战争不仅没有从他身上夺走任何美好的东西,更让他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学会勇敢,泪水中有了笑容,枪林弹雨将他所有的品性都历练成美好。
   他的诗意情怀,他的爱国情深,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即使经历过战争的生与死,依然纯净如初。这对于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又该带来怎样的震撼和思考?
   小何说:“死是这辈子最后一门学问。”龙文章说:“撑着,搞不好哪天就会顶天立地了。”欧阳山川说:“活下去,看看胜利是什么样子。”四道风说:“不管往哪走,就是得活下去。”生命对他们来说,弥足珍贵。然而在这个和平年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却越来越受到忽视。恐怖组织的猖獗,地区冲突的频发,个人对生命的自轻自伤,仿佛自己越来越难以理解生命何以变得如此卑微。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在生死场上,他们虽命悬一线但却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更多人活着的机会。今天的我们又何曾认真思考过生与死,深深求索过生命的意义。史铁生说:“死是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生与死常常为邻,只有把每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这是一场惨烈地震撼人心的战争,亦是这些英雄们惨烈的成长史。可是总能在泪水中微笑,在绝望中的谷底浇灌希望之花。在血与火中,这片冰心始终晶莹,澄澈,熠熠生辉。
  

共 28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里惨烈与温暖交织的情感,被作者深深领会,《生死线》的苍凉和丰富在作者的笔下得以延伸。于是作者更看见了这种环境里对人性的拷问,看见了这阴暗的硝烟里一束别样动人的美好——科学家小何在这种环境下完美的人性成长:“枪林弹雨将他所有的品性都历练成美好。”一颗纯洁如冰的心灵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这一读书的感动也让读者将批判的眼光投向当下:“然而在这个和平年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却越来越受到忽视。”让读者共鸣并长久思考。欣赏作者的读书,遥握!【辛夷】【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20914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穿连衣裙的萝莉        2012-09-12 23:03:58
  虽然我没有看过那本书 但从作者的文中可以看出从中的悲烈 还有那些在残忍的战争中却依然存在的 美好的东西
回复1 楼        文友:宁凉        2012-09-12 23:46:28
  看完《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我只想说兰晓龙是个天才,真是写的非常出彩,有时间可以看看哦,电视剧拍的也特别好~~同时感谢辛夷老师的辛苦编辑!
2 楼        文友:若水凝痕        2012-09-13 00:17:45
  欣赏了,问安作者
这一场陌路繁华,不倾城、不倾国,却倾尽所有。
回复2 楼        文友:宁凉        2012-09-13 23:49:14
  谢谢厚爱~~~新人,多指教哦
3 楼        文友:灯卿        2012-09-15 10:19:20
  近来中国的抗战片如火如荼搬上荧幕,勿忘国耻。13号的国防教育日,再加上最近播放的钓鱼岛事件,无时不刻警醒着众人。爱国者要奋起了
回复3 楼        文友:宁凉        2012-09-15 12:56:35
  看完《生死线》,发现那些惨烈的悲壮的画面历历在目。爱国教育从来没得含糊,不是在煽动民族情绪,这是必要的了解。如果没有那场战争,他们都会很幸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