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岳王庙纪游(外一篇)

编辑推荐 岳王庙纪游(外一篇)


作者:贺绪林 童生,559.1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85发表时间:2012-09-14 13:12:00

闲话对联
   对联在过春节时贴便叫春联,故乡称做“贴对子”。过年贴对联是习俗,家家户户门口贴上大红对联,营造出一种红火热闹的迎新春氛围,让人们感到生活真美好。家乡的父老乡亲对贴对联有一种超乎寻常的热情。结婚的人家贴“勤劳人家德望高,青春儿女结红梅”诸如此类的喜联。老人辞世的人家也贴对联,“有心思亲亲不在,无心过年年又来”,几乎都是这样怀念亲人的词句,纸不用红纸,而用白纸、黄纸或蓝纸,以示区别。没有红白事的人家贴的对联就异彩纷呈了,有俗有雅,令人目不暇接。当然还有一些高品位的精品,读后令人感慨万千,赞叹不已。可见乡下也有藏龙卧虎的隐士。
   “文革”时期,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村一位老汉过年给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曰:二三四五;下联曰:六七八九;横批:南北。村里人围观,不解其意。后来一位小学教师看到此对联,沉思半晌,跑去报告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说这副对联是“反标”。主任把那副对联看了半天,弄不明白“反”在哪里。小学教师便往明白解释,上联:二三四五,缺一:下联:六七八九,少十;横批:南北,没东西。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这不是含沙射影否定文化大革命骂毛主席骂共产党么?!主任幡然醒悟,当即下令开批判大会,给老汉戴一顶“反革命”高帽,最终把老汉送进了“四堵墙”里。小学教师报案有功,荣升为公社文教专干。
   这事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可这个故事在当时流传甚广,人们津津乐道,口气却是赞叹那老汉的胆识和才智,痛斥小学教师的钻营和无耻。由此可见人心所向。
   “文革”结束后,乡亲们的日子开始好过了。记得1984年春节,一位乡友让我给他写副春联。我提笔信手写来,上联:一二三四五斤酒;下联:六七八九十斤肉;横批:看我过年。其实这副对联是我抄袭来的,虽有点张扬艳乍之嫌,可那时正合乡友的心境。乡友身背一个祖传的“地主”成份,多年来忍气吞声夹着尾巴做人,现在终于卸了重负,挺起腰杆子做人,其时心情空前欢畅舒坦。他看罢对联,喜笑颜开,连声说道:“知我者,吾友也。”兴冲冲地去贴对联。那副对联在村里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轰动。
   过年贴春联是十分有讲究的。寻常百姓家且不去说,各行各业门口的对联都有各自的特色。“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理发铺,而不是杂货店。“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封尘。”这是药铺,绝不会是粮店。去年春节期间在街上闲逛,看到有好几家小店都贴着“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总觉得有点太俗,也有点大而不当之嫌。有一家面馆的对联别具一格,上联曰:酒能解乏,请进来喝上几杯;下联曰:面可充饥,往上坐品尝两碗。读来让人感到亲切笃诚,毫不做假,忍不住进去喝上几杯酒吃上两碗面。
   从面馆出来,逛到街东头,恰有某剧团在露天剧场公演,便动了雅兴。来到戏台下,台上几个老生老旦正唱得热闹。半道而来,一时竟看不明白,一眼却瞧见戏台两边醒目的对联:
   上联:台上帝王将相脸谱任后人涂抹;
   下联:台下忠奸贤愚功过凭自己作为。
   横批:世界如戏。
   我没有去仔细推敲对联对仗是否工整,只是仔细玩味那文字,颇觉有点意思。后半场戏我也没看进去,却在肚里感叹,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一时竟以为解悟了人生的真谛。
   是夜,久久不能入睡,又细细去琢磨人生真谛到底是什么,却又感到十分茫然,越发地弄不懂。后来想起了一副对联:
   佛理如云,云在天边,登上山头云更远;
   教义似月,月在水中,拨开水面月更深。
   长叹一声,翻身去睡……
  
   1999年2月10日
  
   感叹秦腔
   村里过庙会,请来了某县的秦腔剧团来助兴。头台戏是《法门寺》。戏是好戏,几个角儿都是出了名的把式,唱念做打很见功夫。可台下看戏的人并不多,都是些老汉老婆和妇女。
   少年时村里也唱过庙会戏,戏是演了不知多少遍的《红灯记》,角儿也没名气,台下却人山人海。戏演到高潮时,人海起了波涛,挤得戏台都摇晃起来。维持秩序的用长竹竿在空中狂舞,嘴里大喊:“坐下看,不要挤!”竹竿打竹竿,在头顶噼啪作响,很有震慑的威力。那才叫看戏哩!至今回忆起来都让人兴奋不已。日下戏台下的苍凉景象实在令人心酸。
   多少年来,看戏对乡下人来说是最大最美的精神享受。在西北五省区人们唱的喊的都是秦腔。特别是在陕西,几乎人人都能有板有眼地吼一段秦腔。长线辣子西凤酒,羊肉泡馍秦腔戏。陕西人好的就是这个调调。如果哪家儿女能用架子车拉着父母去看戏,那一定会被认为是最具孝道的行为。
   秦腔拥有观众之多是其它剧种不能相比的。一出《秦香莲》赢得了千万妇女同情的泪水;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道出了男女青年追求爱情的心声;一出《包青天》喊出人们渴盼清官为民做主、惩恶扬善的愿望……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人间多少爱恨离情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引得多少男女老少时而欢笑,时而流泪,时而赞叹,时而怒骂……
   俱往矣,秦腔的繁荣已是昔日黄花,传统秦腔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一个基本固定的模式:公子落难、小姐搭救、丫环牵线、幽会后花园、私订终身、赠银赶考、高中状元、结局大团圆。万变不离其宗。也有许多唱忠臣良将的戏,杨家将朝朝代代场场出出都要不厌其烦地痛讲革命家史,从大哥二哥七弟八弟说到大叔二叔七爷八爷,代代忠良骁勇唱老了几代总角豆蔻?到如今被南拳北拳少林拳和枕头大腿光膀子的影视作品一冲击,自然败北。别说年轻人,就是许多秦腔迷也把屁股从戏台下挪到了电视机前。往日走红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如今不如一个未入流的歌星值钱。
   现在走到城里,满街都是卡拉OK厅、录像厅。戏园子都关了门,要不就改成了舞厅。秦腔被赶出了城,在乡下搭戏台子的地方不是过庙会就是物资交流大会。更使人感到悲哀的是,许多秦腔名角去给寿星或丧家唱堂会,否则,难以维持生计。
   前些日子,村里一位老人谢世。老人的儿女都有钱,大办丧事,请来了两个戏班热闹,一个是秦腔自乐班,一个是西洋鼓乐队。自乐班的演员都是从县剧团请来的名角,鼓乐队的演员全是乡下的业余通俗歌手,严格地讲是通俗歌曲爱好者,根本不入流。秦腔名角硬是没干过业余歌手。名角们尽管十分卖力,台下观众却寥寥无几,只有几个掉了牙的老汉老婆。鼓乐队的台下挤满了红男绿女,笑声掌声一片。一个倍受冷落,一个格外受宠,相形见绌。目睹此情此景,深为秦腔悲哀。
   作为秦人的一分子,我也能吼几句秦腔,尽管不入弦。年轻时在田地里劳动,困乏时直起腰吼几句:“为王的坐椅子脊背朝后,没小心把肚子搁在前头……”会招来一片欢快热烈的笑声。那时的夏夜,打麦场上几乎每晚都聚着一堆人,围着自乐班唱乱弹。村里有个秦腔迷能扮各样角色,独自一个把《辕门斩子》从头唱到尾……如今再也看不到这红火景象了。小学生边走边唱的是:“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秦腔从戏台上被赶进了电视屏幕里,每星期三晚上才能红火那么一个时辰。
   这几年省电视台的“秦之声”栏目频频举办各县区的群众秦腔大赛,上至八旬老人,下到三岁孩童都登台唱秦腔,看似繁花似锦,其实明眼人一眼可以看穿“繁荣”只是一种花架子,秦腔实则在走下坡路。喜欢看秦腔的几乎都是老年人。
   秦腔真老了么?听到过这样一个理论:持久的爱情需要不断地加入新鲜的东西。如果给秦腔不断注入新鲜的、充满活力的东西,我想古老的秦腔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的。
  
   村庙
   村南修了座庙,不大,却颇有气势,是村人们捐资修建的。这地方本有座庙,供奉着骑胭脂赤兔马、挥青龙偃月刀的关云长。儿时,我同一帮小伙伴常去香火不怎么盛的关帝庙里玩耍。小伙伴们对关老爷的五绺长髯十分感兴趣,禁不住爬上神龛去摸一摸。我却喜爱一旁站立的周仓手中持的青龙偃月刀(木制品),曾多次夺过来舞弄一番。后来在“文革”的年月里,一伙臂缠红袖章的人冲进庙门,你推他掀,硬是把关老爷拉下了胭脂赤兔马,并打翻在地。关老爷虽曾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却败在了这伙小将手下,失了神威,化为泥胎尘土,被扫地出门,当作肥料施到了地里。
   此后,这地方成为村里的“忠”字堂,庙内正中央贴着最红最红的红太阳的光辉宝像。全村人每日都要“早请示晚汇报”,三呼“万寿无疆”。
   再后来,村庙冷清了一个时期。渐渐地破烂不堪,最终在一场罕见的大暴雨中倒坍成为废墟……
   不知什么时候起,乡下兴起了一股修庙热,几乎村村堡堡都在修庙。我们村也不甘落后,村里一伙上年纪人及一些不怎么上年纪的人联合起来鼓吹宣传搞募捐。于是,村庙又在原来的地方出现了。
   关帝庙今非昔比,香火很盛,每逢初一、十五,人来人往,香火不绝,庙内烛光闪闪,香烟缭绕,供桌上摆满了小山一样的供品,令人馋涎欲滴。施主有手拄拐杖的古稀老太婆;有满脸褶皱的天命长者;有步履坚实的不惑汉字,更多的是未过而立之年的小夫妻。他们全都虔诚地跪倒在关老爷面前,一片祈祷之声,都是求子求孙的。
   想来在仙界各位诸神都是有分工的。孙悟空的“齐天大圣”是靠武力争取的,职位高是高矣,却是个虚街,有名无实。猪八戒的“天蓬元帅”是玉皇大帝亲封的,有名有权,掌管着八万天河水师,是堂堂的海军司令。关云长在世时是西蜀的五虎上将之首,归天之后被世人尊称“关帝”,一定是在仙界握有兵权。可他老人家怎么又管起了生儿育女之事?那可是送子娘娘的专利呀。不知是关老爷又有了新的分工?还是世人搞错了?
   仔细想来,关老爷并没有新的分工,世人也没有搞错。关老爷在世为官时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到了仙界自然一如既往,只是这样一来,麻烦事就多了。
   忽一日,来关帝庙朝拜还愿的施主们发现关老爷神龛前置放着一团红包裹。众人皆惊,不知是何物。突然,红包裹发出呱呱的婴儿啼哭声。
   众人急忙仔细看,原来那红包裹是个小被褥,包裹着一个女婴,众人愕然。半晌,都明白过来,知道这孩子投错了胎。
   她的父母是谁?为啥要把她抛弃到关老爷的面前?是希望善良的人能收养她?还是向关老爷抗议示威?
   不难想象,当她还在母体时,她的父母曾是多么的欣喜,把她想象成一条龙,描绘成一缕不断的香火。可当她挣扎来到这个世界,却是一只凤!
   这是谁的过错?
   可以断定,关老爷曾享受过女婴父母的香火和供品,却为什么没有让他们如愿以偿呢?是关老爷不够意思?还是女婴的父母心不诚?当然,后边的解释是正确的。信男善女们惶恐不安,唯恐心不诚而得罪关老爷,纷纷跪倒在神龛前,虔诚的祈祷声和着女婴的啼哭声充塞着整个村庙。关老爷正襟危坐,面带神威,一手按着腰间佩剑的把柄,一手捋着长髯,微眯着丹凤眼俯视着芸芸众生。袅袅升腾的香烟缭绕盘旋,把关老爷弥漫得更加神圣威严。他似乎在说:“世间万物,有阳就有阴,有男就有女。独阳则不长,孤阴则不生,故天地配阴阳,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此乃天道也,非神力人力可改变……”
   这是谶语么?
   否!寻常语言,不知虔诚的朝拜者都能否听懂?
  
   岳王庙纪游
   少年时,从同学手中得到一册《说岳全传》,一口气读完了它,民族英雄英勇悲壮的一生镌刻在我稚嫩的心灵上,梦中我时常驰骋在古战场上,同时心旌也飘荡在西子湖畔、栖霞岭下的岳王墓前。我希望着能有一天去拜谒岳墓。
   夙愿未偿,却惨遭不幸,命运之神残酷地夺去了我的双腿。我下肢瘫痪了,失去了行动自由,拜谒岳墓只能成为梦幻中的事了。
   人生旅途上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也有万里晴空的丽日。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有幸去杭州参加一个笔会,春风把我送到了西子湖畔、栖霞岭下。面对岳王庙,我心潮起伏、激动不已。是梦么?当然不是梦!
   忽然,我发现好多游人向我们行注目礼。我们一行十几人除了带队的一位编辑和几位服务人员,都是天涯同命鸟,怪不得他们惊奇。其实是不用惊奇的。我们这一群人拜谒民族英雄英灵的心情比常人更迫切。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的轮椅车登上了岳庙门前的石阶。入门进了庭院,巍峨庄严的忠烈祠大殿耸立在眼前,殿檐间高悬叶剑英元帅书写的“心昭天日”匾一块,岳飞被刑前,大理寺官吏逼他在预拟的假供上画押,他悲愤已极,连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精忠报国之心可昭天日,万古不朽!
   大殿正门两侧悬挂着一副长联;不爱钱,不惜命,乃太平根基,名将名言,贪婪长跽跪;取束刍,取缕麻,定斩绚军律,保民保国,正气壮河山。
   殿正中央有一尊岳飞坐像,高四点五四米。他头戴帅盔、穿金甲,外着紫色蟒袍,右手握拳置右膝上,左手按腰间佩剑,双目正视,眉宇间露勃勃英气,神气昂扬,态度严正,令人肃然起敬。上方悬着据说是岳飞亲笔所书的匾额;还我河山。
   大殿内廊柱上悬挂着很多楹联,其中清人彭玉麟写的一联为:史笔秉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志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泣血;墓前萋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一双顽铁,亿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极阳诛。
   读着这些楹联,我不禁感慨万千。另一位民族英雄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虽然只活了三十九岁,英名却永垂青史。奸相秦桧寿终正寝,却变做不齿人类的狗屎堆,遗臭万年。
   出了大殿,我们便去拜谒岳墓。岳墓道两侧分列着虎羊马三对石兽和三对石人。一对石柱上刻着古人的名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
   岳飞墓置中央,岳云、张宪墓置两侧。面对岳墓我心潮澎湃,眼前似乎飘舞起了岳家军的战旗,耳畔响起了金军统帅金兀术的“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叹息声……
   墓阙下门洞两侧有四个铁铸人像。他们反翦双手,赤着上身面墓而跪。四人为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跪像背后有联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据史载:明弘治年间,参政周木在修岳飞墓时,曾铸秦桧夫妇二跪像,不久被游人击碎。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都指挥李隆用铜重铸,增加了万俟卨,共成三像。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按察副使范苹再次重铸,又增加了张俊,遂成四像。1966年秋,岳飞墓被毁,四奸像亦不知去向。现在的像是1979年重修岳王庙时根据河南汤阴岳飞纪念馆的铁像重铸的。
   尽管四奸像旁边挂着“禁止吐唾沫”的醒目牌子,但四奸像的头上脸上身上还是吐满了唾沫。同行的孙幼忱老兄用他的拐杖狠狠地击打着秦桧夫妇的像头,嘴里骂道:“打死你们这对狗汉奸!”我忍不住说:“孙老兄,代我打他们几拐杖!”
   游兴未尽,日却落山。出了庙门,已是晚霞满天,西子湖闪耀着万点光斑。我心潮难平,夙愿虽了,却惜别之情依依难舍。同行的刘仁兄为我在庙门前拍照留念。相机留下了巍峨庄严的岳王庙,留下了这一天的彩霞,同时也留下了我对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的一片仰慕崇敬之情。
  

共 592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缺衣少食没东西也不是文革中的对联,清朝的故事里的。对联古今都有,也出了很多名人名对,很有意思,是无聊生活和幸福生活的点缀,开心的食粮,难得作者写了这么一个故事,耐人寻味,却也很有意思,欣赏赞叹不已。秦腔也很美,红灯记,秦香莲,持久的爱情需要不断地加入新鲜的东西。如果给秦腔不断注入新鲜的、充满活力的东西,我想古老的秦腔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的。这是作者的感悟,值得注意。村庙不过是老百姓祈祷平安之所,是否有灵应并不重要,关键是这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岳飞精忠报国,万世流芳,世人尊崇,那是必然的。【编辑:浪漫诗剑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