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思路花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思路·散文】试论齐齐哈尔境内金长城防御体系的建立

编辑推荐 【思路·散文】试论齐齐哈尔境内金长城防御体系的建立 ——----兼论庞葛城和乌古迪烈统军司治所


作者:鸿鸣 秀才,2231.8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77发表时间:2012-09-16 06:25:02


   女真人灭辽以后,为进一步加强对北方的统治,在镇压了北方部族的反抗后,采取了一项重大举措来巩固金朝的大后方地区。这一重大举措就是修筑长城,用来防御蒙古游牧民族骑兵的南下。金长城的修筑,是金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新的尝试,在当时也是一种防御他族入侵的有力措施。
   金长城大约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公元1123年)年间,至金章宗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前后竣工,历时70余年。
   金长城共有两条。一条起于大兴安岭北麓,由根河向西,穿过呼伦贝尔草原,到达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省德尔盖尔汗山以北沼泽地带。史称“明昌旧城”或“兀术长城”。另一条自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起,沿兴安岭经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向西入漠北,至锡林郭勒盟后,再向西南沿着阴山延伸,止于包头市东黄河北岸。史称“明昌新城”或“金界壕”。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开始,沿大兴安岭走向的金长城界壕边堡,分为东北路、临横路、西北路和西南路,经过数年对这道边墙不断加固、整修,形成了蜿蜒北疆大地的3000余里的长城边堡,世称“我国第二长城”。
   在齐齐哈尔市境内的金代长城界壕边堡,位于东北路金长城边堡的北部,属东北路金长城边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于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尼尔基七家子村,沿大兴安岭东坡蜿蜒向西南而行,经过甘南县、龙江县和碾子山区,止于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霍勒河,穿越齐市境内共400余里。是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线。
   金代长城以巨大的墙垣为主体,主城墙一般高3-5米,有的地方墙高达10米。包括壕堑、界堤、壕堡、边堡等设施。壕堑宽8—10米,深4—5米。界堤分为主堤和副堤,主堤高6—8米,宽8—10米。筑堤材料均就地取材,平地挖取土方夯筑,山地用石料垒砌。主堤顶部构筑有雉堞;每隔150米左右建一个马面,上有铺房供守军休息。主堤上还设有小城门,以便出入。城门外修有瓮城,外观与马面相近,增加了小城门的隐蔽性和防御能力。从壕堑底部到主堤顶部,高达10—13米,形成一道近似城墙功能的防御墙。为增强主堤的防御能力,在主堤与壕堑前修筑副堤和副壕。副堤高约4米,宽约5米;副壕深、长、宽都是4—5米。壕堡的构造为方形,壕堡墙边长约100米,高度和宽度与主堤大致相同。壕堡建于主堤内侧,设有房舍和营库,可以屯驻少数守军和储备兵器。壕堡与主堤之间有门和梯道连接。每座壕堡之间的距离通常是3—7公里,位置多选在利于观察敌情和地形条件优越之处。
   在金长城内侧,距离金长城不远的地方,平均每隔10公里左右,就有一座小土城废墟,既是《金史》中所称的边堡,今堡内汉族居民称边堡为“古城”、“土城子”。而莫旗的达斡尔族人则叫“乌尔科”。边堡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设施的边防小城,建于壕堑、界堤和壕堡后面的险要处。每堡一般为正方形,或近似正方形。每边长大约在150米左右,每堡一门,多数为甬门,少数设置瓮城。每城四角都有角楼,堡外有护城壕。边堡一般都建在临近水源,野草丰茂,视野开阔的高坡或土岗上。边堡内军事设施齐备,外有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可以独立作战的城堡。边堡与壕堑、界堤和壕堡结成一体,军队进可以出击,退可以据守,坚固程度和规模都超过壕堡。
   东北路金长城北从今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尼尔基镇8公里七家子附近的后宜卧奇堡子(即金史里提到的达里带石堡子)为第一堡,然后顺金长城进入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境内。齐齐哈尔境内金长城共有边堡20座,甘南县境内有边堡16座,从东北向西南,依次为查哈阳乡灯塔村水文站古城、查哈阳农场金边十一连古城、查哈阳农场金边六连古城、宝山乡四明古城、宝山乡全胜古城、双龙古城、双胜古城、后山弯古城、双喜古城、粮食新村古城、平安古城、靠边屯古城、景家窝铺古城、核心古城、兴久古城。在龙江县境内金长城约52公里,有边堡4座,由龙城边堡、荣盛、新城、新安、新边等边堡等构成;碾子山区境内有古城址3座,著名的丰荣古城,便是金长城边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墙残高4米,周长625米,呈正方形,四周有瓮门、角楼和护城壕。这些边堡有的离金长城几百米,有的离几十米,成为护卫金长城的第一道防线。
   1977年8月,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境内的一个边堡里,发现一枚铜印,上书“拜因阿邻谋克之印”。谋克是女真族的氏族单位,金太祖阿骨打建金前一年(1114年),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称百夫长。金熙宗以后成为军事编制,生产单位和地方行政机构三位一体的封建化组织。“拜因阿邻谋克之印”的发现,表明金长城内侧的这些小土城遗址,就是当年金王朝的戍边谋克之所。
   金长城东北路界壕北段,在两个边堡中间的高地或山上,一般都设有烽燧。烽燧就是了望台,是秦汉以后与“长城”密切一体防御系统的基层组织,是古代边关军事报警的重要设施。古人有白天放烟为“烽”、夜间举火为“燧”的说法,作为报警信号,应用于军事中则借以告知来犯敌人的数量以及是否需要援助策应。目前在齐齐哈尔境内金长城附近发现烽燧多处。其中甘南县查哈阳乡小乌尔科屯东北一个临近诺敏河右岸的高岗上,以及宝山镇姜家沟屯西南1500米高的山顶部,都曾发现过烽燧。在碾子山丰荣古城边堡两侧,也发现过2处烽燧,这些烽燧成为金长城防御体系中通讯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齐齐哈尔市金长城内侧,距长城较远的地方,遥遥控制这20座边堡的,还有4座大型古城,建造的形制完全一致,从东北向西南方向,一是查哈阳古城,位于甘南县查哈阳村北1公里处,东距诺敏河0.5公里,距金代东北路界壕9公里。城为南北向,略呈正方形,东墙长240米,西墙长220米,南墙长370米,北墙长380米,周长1210米。城墙残3~5米,墙底宽15米,顶宽1.5米。城四角各有1个角楼,四墙共有10个马面,除北墙为4个外,其余三面墙各2个。南城墙略偏东处开一瓮门,直径25米。城外挖有早壕1道,上宽5米,底阔1.5米,深约1.5米,用以截留坡顶上流下来的雨水。二是阿伦河古城。位于甘南县音河乡,北距金代东北路界壕4.5公里,城东南角距阿伦河支流仅20米。城正南北向,呈长方形,东墙长250米,西墙长260米,南、北二墙各长400米,周长1310米。墙底宽12米,残高4~5米。四角各有1个角楼,四墙共有10个马面,北墙4个,东、西、南三墙各2个。环城有护城壕,南壕宽12米。瓮门设于南城墙中部。城内曾发现布纹瓦、大青砖、黄绿釉缸片、手摇磨、定白瓷和仿定白瓷片等文物。阿伦河古城。三是小城子古城。小城子古城为辽金时代古城遗址,位于龙江县济沁河乡东北沟村,北距金代东北路界壕边堡11公里。城东、北两侧靠山,西临乌尔其根河。城略呈正方形,方位正南向,周长1543米,南墙长410米,北墙长438米,东墙长356米,西墙长339米。城墙系夯土板筑,城墙底宽14~16米,残高4米。四角各有1个角楼,残高7米,底宽18~23米。全城设置5个马面,东、西、南城墙各1个,北城墙2个。南城墙有一个正门和瓮城。古城地势险要,景致秀美。城内曾发现陶片(泥质灰陶)、铁刀、铁镞、铁马蹬、铜钱等文物多件。四是沙家街古城。沙家街古城遗址位于龙江县龙兴镇新功村的雅鲁河、济沁河汇流处的沙家街村附近。古城与金代东北路界壕遗址最近距离为12公里。古城东西墙239米,周长1451米,略呈长方形。城墙底宽12米,上宽2米,残高3.5米。瓮城门在南墙中间略东。四墙共有马面12个(南北各4个、东西各2个),角楼4个。城外有壕,有清水泉从城西南角处流经,注入济沁河。古城内曾发现铁锹、铁锅残片、残铁杆、划流凸纹灰陶片、定白瓷与仿定白瓷残片等文物。
   这四座古城遗址具有明显的金代特点,是金代守护界壕的屯军城遗址。金代实行猛安谋克制,这四座大型古城,应是猛安一级的戍边城址。
   遥遥控制这四座大型古城的,还有2座更大的古城,这两座古城分别位于哈拉海湿地的西南部和东部,其中位于哈拉海湿地的西南部的是土城子古城。这座古城目前还不为史学界的专家、学者所熟知,该城位于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七棵树镇发达村土城子屯西500米处,平面近似于椭圆形,周长在2100米左右,是黑龙江西部地区,仅次于泰来塔子城和克东蒲峪路故城的第三座辽金古城。城内发现过有明显金代特点的青砖、布纹瓦等建筑材料,以及轮制泥质灰陶片等遗物。目前这座古城已经严重损毁,只能在地表找到一些古城的饿痕迹。而另一座位于哈拉海湿地东部的古城是哈拉古城,它位于梅里斯区雅尔塞镇哈拉村,这座古城呈长方形,分南北二城,北城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城墙为夯土筑成,北城东南与东数第一马面间有一瓮门。城墙四面个有马面2个,马面间距离在80—100米不等,四角有角楼,城外有护城壕。南城城墙也是夯筑,南北130米,东西300米。整个古城周长1660米,是黑龙江西部地区仅次于龙江县土城子古城的第四座辽金古城。
   总之,在齐齐哈尔市境内临近金长城的内侧,由26座大小古城遗址,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型古城分布图,塔尖是土城子古城或哈拉古城、塔的中部是诺敏河、阿伦河、雅鲁河、小城子等四座古城,塔基就是临近金长城的20座边堡和烽燧,这些当年的金代古城,构成了女真人防止外族侵扰,加强后方管理的金长城防御体系。
   金朝初年,为安置来降的乌古部和迪烈部两个部落人,在金国的大后方庞葛城地区,建立乌古迪烈统军司,管理乌古迪烈人及部分契丹人,这说明是先有庞葛城,后来在庞葛城或者庞葛城地区的其他地方又建立乌古迪烈统军司。关于庞葛城和乌古迪烈统军司的治所,至今众说纷纭。如果我们确定了乌古迪烈统军司的管辖范围,那么就很容易确定乌古迪烈统军司的治所。
   据史书记载:“婆卢火……天眷元年(1138年)驻乌骨迪烈地,薨。”(1)婆卢火,安帝五代孙。婆卢火是皇族宗亲,随金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伐辽屡建战功,金王朝伐辽战事定局后,为保后方平安,完颜阿骨打一改对蒙古人忍让求安的态度,于天辅五年,摘取诸路猛安中万余家,屯田于泰州,婆卢火为都统,赐耕牛五十。命婆卢火为泰州都统,率一万户民筑边屯田,大批家眷、奴婢、伐辽俘获人口随迁徙,共计有十万人来到泰州,后根据战争形势需要,驻守在乌骨迪烈地,后来死于任上。当时,金朝的管辖范围是这样的,“金之壤地封疆,……北自蒲与路之北三千余里,火鲁火瞳谋克地为边,右旋入泰州婆卢火所浚界壕而西,经临潢、金山……。”(2)婆卢火驻乌古迪烈地,正为界壕所经,则乌古迪烈地应当在金长城附近。天德二年(1150年)“九月,……改乌古迪烈路统军司为招讨司,……东北路者初置乌古迪烈部,后置于泰州。”(3)塔子城近人都认为是泰州或泰州之一县,考古调查已经知道,扎赉特旗塔子城、洮南程四家子、乌兰浩特东方红古城间为泰州地,所以乌古迪烈部地应该在塔子城以北。表明乌古迪烈地应在东北路金长城附近的广大地区
   又据《金史·海陵纪》载:天德四年十一月,“买珠于乌古迪烈部及蒲与路”(4)。《金史·地理志上》载:“乌古迪烈统军司,后升为招讨司,与蒲与路近。”(5)考古已经证实,蒲裕路故城位于乌裕尔河南岸,黑龙江省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西约300米处,蒲与路当时的管辖范围,南至上京六百七十里,东南至胡里改一千四百里,北至边界火鲁火疃谋克三千里,西到嫩江流域。则乌古迪烈地应在克东古城以西,嫩江西部地区。
   王国维就乌古迪烈部地与蒲与路近,及买珠于两地之事,结合《金史·兵志》、《金史·宗尹传》断定:“金时乌古迪烈部在兴安岭之东,蒲与路之西,泰州之北。”(6)这样一来,这样,乌古迪烈统军司的管辖范围大致可以确定,在蒲与路以西,泰州以北,东北路金长城左右地区,而乌古迪烈统军司治所,是在金长城内侧,应在齐齐哈尔西部地区,也就是龙江县、甘南县、梅里斯区、碾子山区范围内求之。具体来说,就是在齐齐哈尔境内金长城防御体系体系里的某个大型古城遗址,有可能就是乌古迪烈统军司的治所所在地。从目前考古调查看,这一地区的大型辽金古城遗址只有两处,很可能就是梅里斯区境内的哈拉古城,或者是龙江县的土城子古城。
   目前史学界多认为齐齐哈尔市附近梅里斯区境内的哈拉古城为金代庞葛城,金代乌古迪烈都统军司设在此处。我们从哈拉古城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它的东部紧靠嫩江,西部是现在的哈拉海湿地。哈拉海湿地以前是一个很大的湖泊,过去这里芦苇飘逸,湖水荡漾,哈拉古城只是位于这样一个狭长的地带里的一个小城。如果这里是庞葛城,它不可能安置更多的契丹人和来降的乌古人、迪烈人在这里“任地占射”。而龙江县土城子古城的地理位置到金长城一带,是广阔的开阔地,这里是丘陵和平原交织地带,适合狩猎和农耕,这一地区也发现过辽代契丹人平民的墓葬群,因此从土城子古城的地理位置及规模看,笔者认为它很可能就是《金史》提到的庞葛城,也就是后来金朝在后方为维护统治,管理来降的乌古部和迪烈部人,所设的乌古迪烈统军司治所。
   在龙江土城子古城遗址里,只发现一些生活遗迹,并没有兵器等军用遗迹的发现,说明这里在当时只是一个管理机构,也就是管理来降的乌古部和迪烈部人的乌古迪烈统军司,但后来,由于蒙古族东下侵扰,战争不断展开,指挥中心后移,乌古迪烈统军司就从庞葛城迁移出来,迁到现在的哈拉古城所在地,迁移的时间,应该是他升为招讨司以后,用来讨伐蒙古人。所以笔者以为,乌古迪烈统军司的治所,开始在庞葛城,也就是现在的龙江县发达土城子遗址所在地,在升为招讨司以后,迁移到今梅里斯区哈拉古城遗址所在地。
   注释:(1)《金史》卷七一《婆卢火传》
  
   (2)《金史·地理志上》
  
   (3)《金史·兵志》
  
   (4)《金史·海陵纪》
  
   (5)《金史·地理志上》
  
   (6)王国维《金界壕考》
  
  

共 556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齐齐哈尔市境内的金代长城界壕边堡,位于东北路金长城边堡的北部,属东北路金长城边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于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尼尔基七家子村,沿大兴安岭东坡蜿蜒向西南而行,经过甘南县、龙江县和碾子山区,止于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霍勒河,穿越齐市境内共400余里。是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线。1977年8月,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境内的一个边堡里,发现一枚铜印,上书“拜因阿邻谋克之印”。谋克是女真族的氏族单位,金太祖阿骨打建金前一年(1114年),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称百夫长。金熙宗以后成为军事编制,生产单位和地方行政机构三位一体的封建化组织。“拜因阿邻谋克之印”的发现,表明金长城内侧的这些小土城遗址,就是当年金王朝的戍边谋克之所。作者以诸多精确的数字和历史依据,向人们阐述了齐齐哈尔境内金长城防御体系的建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文章文笔恬淡自然,常于描述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叙述中透出一种对历史的思索。推荐阅读。【编辑:蓝心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心儿        2012-09-16 06:26:01
  作者以诸多精确的数字和历史依据,向人们阐述了齐齐哈尔境内金长城防御体系的建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文章文笔恬淡自然,常于描述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叙述中透出一种对历史的思索。问好作者!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