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思路花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思路·散文】远方的朋友

  【思路·散文】远方的朋友


作者:鸿鸣 秀才,2231.8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79发表时间:2012-09-17 08:01:28


   我曾结识一位远方的朋友,他叫张凤楼,是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东沟村的一名残疾青年。
   我和张凤楼相识纯属偶然。那是1995年,在纪念《黑龙江日报》创刊50周年的纪念刊上,我读到了他写给报社的一封信及记者的调查附记,使我对张凤楼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当时他才23岁,因自幼患小儿麻痹症,靠拄着双拐读到高中一年,但又不幸患严重的胸椎骨结核,导致骨骼大面积溃烂,虽经抢救脱离了危险,可只能躺在炕上生活。这种情况下,他还是身残志坚,好学上进,从不悲观,自学完高中课程,又自学大学中文课,并学习写作。他家没有收音机和电视,读报成了他的精神支柱,通过报纸了解外界,学习知识。他家以种地为生,他的病又欠了许多外债,生活困难,根本没有钱为他买书订报。他住的炕上经常放着两大摞报纸,大部分是《黑龙江日报》,那还是当地镇政府一位通讯干事为他收集的。张凤楼身残志坚、好学上进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当时《黑龙江日报》社领导知道他的情况后,决定免费赠送他一份1996年全年的《黑龙江日报》。当地政府、残联都很关心他,当地的县委书记矫健同志前去看望,送给他200元钱,鼓励他坚强地活下去。
   知道张凤楼的情况后,我深为他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所感动。因为集报,我手中有很多余报,就寄给他两大袋《中国青年报》,并写信鼓励他。不久,就收到他的回信,他说,他是第一次见到《中国青年报》,这些报纸够他读半个月,可以帮他度过半个月寂寞的时光。读信后,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感到心酸。这时我才知道,他自学大学中文课,用的教材只是一本《大学语文》,那还是他的父亲进城买药时,在一个旧书摊上看见这本书,为他买回来的。于是,我将自己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用的教材全部寄给了他,并鼓励他坚持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时,我考虑到张凤楼住在偏僻山村,又瘫痪在炕上,同外界接触较少,就向全国集报界发出倡议,倡议全国集报爱好者向张凤楼捐献报纸。我写了一份题为《请报友献爱心,帮助张凤楼》的倡议书,分别发表在河北《保定集报》和山东《集报知音》等集报民刊上,同时我又将倡议书印了很多份,同报友交流时,就寄去一份。又利用公出机会,在看望辽宁集报家周之懋先生时,送给他许多倡议书,委托他寄给全国各地的报友。总之,我通过各种途径,让全国集报爱好者知道,黑龙江有个需要帮助的残疾报友张凤楼。我的倡议书得到了全国集报爱好者的响应和支持,全国各地有许多集报爱好者、包括全国集报大王、著名集报家石天柱先生等很多集报家,都给张凤楼寄来了报纸。全国报友的帮助,进一步开阔了他的眼界。经过学习,他的自身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不久,他就在《黑龙江农村报》上发表了一篇小小说和两首诗歌。目前他已在报纸和广播电台上发表了很多作品。
   现在,我们还经常联系,虽然至今没有见过面。
   我很高兴能结识张凤楼这个朋友,虽然不曾谋面,但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不向命运屈服,超越自我,积极进取向上。这也正是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并非每个人都有的一种人格力量

共 12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位黑龙江省的残疾朋友张凤楼,让作者深深感动,并发出倡议,希望全国集报爱好者向他捐献报纸。张凤楼身残志坚、好学上进,在各方面的友情帮助下,不断进步,在写作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绩。本文通过介绍张凤楼的事迹,歌颂了残疾朋友坚强的人格力量,也歌颂了社会上那些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感谢作者。(编辑 李子燕)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