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思路花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思路·散文】寻找古楼兰的足迹

  【思路·散文】寻找古楼兰的足迹


作者:鸿鸣 秀才,2231.8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00发表时间:2012-09-28 07:14:25


   梦见楼兰
   残破的瓦砾闪烁着
   奇异的光华
   风沙无用
   惊不醒罗布泊怀里沉睡的故事
   寂寞的丝绸路烙不下心痛的痕迹
   沧海桑田之后
   漂泊的芦苇和红柳
   再也撑不起一个暖窠
   斜阳外
   只剩一束风干了的长发
   依然飘在历史的城头
   .............
   读罢诗人蒹葭的诗作《梦见楼兰》,我仿佛看见了在西部大漠深处的一片绿洲内,有一座连系东西方的重要城镇,城内红柳依依,在整齐的街道上,矗立着雄壮的佛寺和宝塔,中外客商在这里汇集,交易着商品,江南的丝绸从这里通过西亚大陆,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各国。这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就是中国古代鄯善国的一个重要城镇__楼兰,她既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又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心,同时也是战争年代中原与匈奴、吐蕃的必争之地。
   西汉初年,为联合起来抗击匈奴,汉朝皇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样,张骞跋涉万里,开拓了得丝绸之路,当时,张骞就到过西域重镇楼兰,从此以后,中原地区的人民才知道楼兰的存在,根据张骞的亲身经历,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地记载了楼兰的情况,这也是中国历史文献第一次提到楼兰。
   我第一次知道楼兰,是源于读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黃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让人仿佛看到,在唐朝,随着大唐帝国的昌盛,唐朝与吐蕃在楼兰一带多次兵戎相见,并把直取楼兰作为唐军的战略目标。后来我才知道,这也是中国历史文献中最后一次提到楼兰,从此,楼兰便杳无音信,消失了踪影。唐代以后,楼兰在哪里?历史记载中的楼兰已经消失,那么现实中的楼兰古城呢?在罗布泊附近的浩瀚沙漠中,哪里有楼兰的影子。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曾经买过一本书,是《亚洲腹地旅行记》,作者是瑞典人斯文赫定。我对这个人至今还带有偏见,他虽然是探险家,曾经在亚洲腹地,包括我国的西藏、新疆一带进行探险,也发表了很多著作,是个学者。但也是他,从我国敦煌石窟中盗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是个盗贼。可气的是,当时清政府的一些糊涂的地方官员,为他运走这些“没用的东西”提供了不少帮助。在这本《亚洲腹地旅行记》的书里,他介绍,在1901年2月,他的探险考察对队曾在沙漠中曾经发现了一座古城。经过挖掘,发现了佛像、古钱币、陶瓷、36张写有文字的残缺不全的纸片(其中在两张残纸上有“九九乘法表”)和100多块竹简,斯文赫定把这些文物带回瑞典。后来经过德国学者卡尔.希姆莱对这些文物研究后断定,这座古城就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楼兰城。
   就这样,在茫茫沙漠中,楼兰古城被发现。
   楼兰古城的发现,激起了考古专家和考古爱好者的的兴趣,这个当年有名的西方重镇,是什么原因被埋在了沙漠之下,它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到底如何?楼兰文明是什么样的?一批又一批的学者、专家去考察楼兰的足迹,去探求楼兰文明消失的原因。
   由于对于历史的爱好,1885年我曾经参加过黑龙江省历史与方志讲习班。在这里,我认识一位大我几岁、叫赵评春的朋友,他告诉我,他喜欢考古调查,前几年他曾经去罗布泊一带的沙漠里,孤身一人进行考古调查,去探寻古楼兰的足迹。他发现了一些竹简等珍贵文物,也取得了一些考古研究成果,得到了历史专家的肯定,后来,他被破格录用到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从事野外考古调查工作。
   这位考古研究所的赵兄告诉我,他为了考察楼兰古迹,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只是为了让身体适应沙漠所作的准备工作,就让我吃惊,他除了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外,将烙好的饼晒干,甚至让它潮湿,长出绿毛,再把绿毛打扫下去,然后去吃这张饼,以试验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以便将来在沙漠恶劣的条件下,能够生存,实现寻找古楼兰的目标。一方面看出了赵兄对考古事业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古楼兰对人们产生的魅力,她让人寻找,让人追寻。
   他曾经感慨地告诉我,他在沙漠考察时,曾有一位维吾尔族农民做他的向导,这位古楼兰人的后裔,教他学会了如何在沙漠中生存,如何适应沙漠变幻莫测的恶劣气候,为他顺利考察提供了大量帮助。他们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前不久,这位维吾尔族农民还给他邮来了一包葡萄干。楼兰文明虽然消失,楼兰古城虽然被埋在了沙漠之下,但古楼兰人的后裔,以其博大的胸怀,展示了楼兰文明以另一种方式的延续,可以说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楼兰文明并没有消失。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到,“楼兰,邑有城郭,临盐泽。”也就是说楼兰城靠近罗布泊湖。是罗布泊湖水孕育了楼兰文明,水是楼兰文明生存的基础。可如今的罗布泊位置,与发现的楼兰古城位置相距很远。是斯文赫定发现的古城不是楼兰?还是什么原因。从楼兰古城毁灭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情景。在每年春天的时候,冰雪融化,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夹带着大量的泥沙汇聚到罗布泊,泥沙日积月累,在河口一带形成了一个三角洲。时间一长,堵塞了河流注入罗布泊的道路,河流无路可走,只得另找出路,淹没低洼地带,形成新湖。这样,新湖离楼兰越来越远。而旧湖不断蒸发、干涸,形成沙漠。由于罗布泊离开楼兰向北移动,楼兰失去了罗布泊湖水的滋润,水源枯竭,树木枯死,致使这个当年非常兴旺的西部重镇,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居民们只好放弃家园而去。在肆虐的狂风之下,沙丘移动,逐渐把这座空城掩埋起来,最后使楼兰成为沉睡在地下的城市。
   由此可见,一个文明的兴起,使它具备了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当大自然的破坏力大于文明的承受能力时,或者当这个文明本身对自然环境形成一定的破坏力的时候,这个文明就要毁灭于大自然,成为消失的文明。
   现在,如果我们来到楼兰,放眼望去,只能看见一片茫茫的沙漠,楼兰古城就沉睡在这片沙漠之下,也只有这埋藏在沙漠之下的文物,才能告诉我们楼兰古城的过去。这时,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蒹葭的《梦断楼兰》。
   .............
   我若是那哭泣的骆驼
   必踏进那片无垠的荒漠
   任凭戈壁的沙鸣
   刺穿我的怅惘
   也难阻挡一种执著
   沿着贺兰岩画的线条
   踏进那原始的粗犷中
   寻寻觅觅
   一个最美丽的传说
  

共 24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由诗人蒹葭的诗作《梦见楼兰》,引出三部大漠绿洲内的城镇楼兰,她既然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枢纽,又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心,同时也是战争年代遗愿与匈奴、吐蕃必争之地。诗人笔下最后一次曾经这样描述楼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黃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茫茫沙漠中,楼兰古城被发现,激起了考古专家和考古爱好者的的兴趣,去探求楼兰文明消失的原因,竟然是在肆虐的狂风之下,沙丘移动,逐渐把这座空城掩埋起来,最后使楼兰成为沉睡在地下的城市。 由此可见,一个文明的兴起,使它具备了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当大自然的破坏力大于文明的承受能力时,或者当这个文明本身对自然环境形成一定的破坏力的时候,这个文明就要毁灭于大自然,成为消失的文明。怀念茫茫沙漠下沉睡的古城,怀念那远去的文明。谢谢作者分享。(编辑 李子燕)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子燕        2012-09-28 07:14:55
  怀念茫茫沙漠下沉睡的古城,怀念那远去的文明。
没有翅膀,依旧可以飞翔;我的羽翼,扎根在心灵之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