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散文】追忆历史,抢救老字号。缅怀小巷,难忘古文化

编辑推荐 【江南散文】追忆历史,抢救老字号。缅怀小巷,难忘古文化


作者:江城学子 秀才,176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36发表时间:2012-09-29 09:38:38
摘要:追忆历史,抢救老字号。缅怀小巷,难忘古文化

追忆历史,抢救老字号。缅怀小巷,难忘古文化,
   锦州作为辽西一座商业较发达的城市,自明朝起,锦州市就开始陆续出现一批店铺“老字号”,并在清朝达到鼎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且由于种种原因,现在,锦州市95%的“老字号”都已消亡。
   辽代锦州建城后,随着社会发展,锦州城开始出现类似于现在门市一样的“肆市”。到了明朝,玉石和皮毛两个行业在锦州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因而“字号”最先从这两个行业出现。到了清朝,“字号”的数量达到了高峰。在餐饮业方面,众多“老字号”饭店涌现,比如,清朝雍正年间(1723年)的恒发源、四合园、福香村、福盛永等都相继出现。其中,恒发源经营的时间最长,长达220多年。在玉器方面,玉云斋、福顺德等在当时都颇有知名度,其中福顺德的锦州石烟嘴曾在1915年获得国际大奖。然而,近百年的大浪淘沙让锦州市的众多“老字号”消失。
   现在,锦州市的“老字号”所剩无几,大德堂药房、刑家饺子、杜记馄饨、锦华池、益发和茶食店、人和美茶食店等店铺的“年岁”都已经达到50年以上。
   经济界的人士表示,“老字号”是商业文明的遗产,因此要重视“老字号”。另外,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促进“老字号”的现代化步伐。
   伴随着老字号的消失,锦州的小巷也消失了。依稀记得老城区有鼓楼、西门,土城墙。随着老城区的改造,这些古迹消失了。
   还记得锦州的胡同吗?
   有的胡同只有一口与外界相通,称为“死胡同”。
   有的胡同细如羊肠,两人对面行走都得扁身子才能过去。
   有的同一条胡同宽窄不同,形状相差很大。
   有的胡同自身又分出许多岔道来。
   有的极短,孩子们打弹弓,从这头可以打到那头。
   有的住户稀少,气氛阴森。
   胡同小巷里的院落,多为四合院。旧时从街上走过,不用打听,光看头门就可以知道这所院子里住的是富户还是穷人。富贵人家住的院子,都有门楼,有上马石,栓马桩。有的还有过厅、影壁,门楼还高出街面,越是富贵其门楼建造得就越是排场;而穷人家的院子,只有两扇木门甚或简易的栅栏门,有的干脆没有门,土坯墙上开个能出入的口子。
   “人们住房讲究住上房”,上房即正房,供一家之长住的。如果是住多户人家的杂院,住上房的那一家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上都要比其他人家高出一等。豪门大户多集中于鼓楼十字街一带。所以鼓楼一带的胡同里门楼就多;东门一带常看见上马石,栓马桩,想必是富贵人家所在。穷苦百姓家住城四周偏僻地带,所以偏僻地带的胡同里门楼就少见。靠西门一带的胡同里,以药铺居多;北门里以卖布匹的居多,还有北街诊所,现在叫古塔中医院。南门内外居民多。但不管穷富,都喜欢在房前屋后种些花草,以点缀生活。窗户纸刚发白,便会传来卖花人悠长动听的叫卖声:“谁要那桃红花儿香花儿哩——”这不由使人想起陆游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著名诗句来。女孩儿们用桃红花染出红指甲,以满足自己的爱美之心。“磨剪子来嘿呛菜刀”吆喝也不时在耳边响起。小巷里热闹着哩!
   串门,是小巷居民最普遍的社交方式,女人们串门总要带着针线活,说话干活两不误。一到晚上,胡同里就成了孩子们的世界,玩“骑马打仗”、“捉迷藏”等各种游戏。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城市在发展,胡同消失了,胡同里的人也住进了高楼。
   追忆历史,抢救老字号。缅怀小巷,难忘古文化,
  
  

共 13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阅读作者的散文,仿佛走进锦州古城,徜徉在胡同里,感受那种古韵古风。听划破黎明前的那一声吆喝 ,品古人诗句,拉开一天的帷幕。原来生活那么美好,逛逛老字号,买一些喜欢的或应景的物品,丰满一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老字号逐渐消失在岁月里,那些胡同也被高楼大厦所代替。古风古韵没有了,随之是住进高楼里人心的冷漠。作者散文呼唤一种回归,一种心灵回归,结尾,点明主题,烘托中心思想。好文。推荐欣赏。【编辑:木子花飘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09-29 09:39:06
  阅读作者的散文,仿佛走进锦州古城,徜徉在胡同里,感受那种古韵古风。听划破黎明前的那一声吆喝 ,品古人诗句,拉开一天的帷幕。原来生活那么美好,逛逛老字号,买一些喜欢的或应景的物品,丰满一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老字号逐渐消失在岁月里,那些胡同也被高楼大厦所代替。古风古韵没有了,随之是住进高楼里人心的冷漠。作者散文呼唤一种回归,一种心灵回归,结尾,点明主题,烘托中心思想。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2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09-29 09:39:23
  问候作者,欢迎赐稿!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3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09-29 09:39:40
  祝学长,中秋快乐!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