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军警★纪实文学】群众的贴心人

编辑推荐 【军警★纪实文学】群众的贴心人 ————记砚山县公安局江那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湖云


作者:幽香清远 秀才,215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31发表时间:2012-10-06 08:52:48

他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事迹,也没有出生入死的壮举,有的只是一件一件拉拉杂杂的小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满腔的真情去熟悉民情,力保一方平安,深受群众的喜爱,树立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被称为——
  
   群众的贴心人
  
  
   社区工作,在激荡起伏,惊心动魄的公安工作中,平凡却又重要,社区民警在众多的警种中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是那么的不起眼,既没有刑警的辉煌成绩,也没有缉毒警的轰轰烈烈,但就因为有了社区民警的平凡奉献,才有了辖区老百姓的安宁和幸福。江那派出所现有民警40名,其中社区民警9名,主管秀源社区的民警王湖云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立足本职工作,做了一桩桩一件件爱民、便民、利民的好事。
   王湖云,男,汉族,1960年9月29日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78年参军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1军33师步兵第97团特务连服役任班长,并参加了1997年的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受嘉奖,并火线入党。1984年11月退伍后,分配到砚山县公安局工作。从警18年来,王湖云同志先后在砚山县公安局阿基派出所、看守所、刑警大队、后勤科等不同部门工作,不论在哪个岗位,他都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甘当人民的儒子牛。在1992年8月31日平远地区的严打斗争中王湖云不怕流血牺牲,冲锋在前,荣立三等功一次。
  
   平凡之中见真情
  
   1995年,王湖云调到砚山城关派出所工作后,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1997年,他在农贸市场开展了创安试点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把一个治安秩序混乱的市场治理得井井有条,秩序井然,从根本上扼制了市场内公开抢夺和盗窃扒窃的违法犯罪行为,打架斗殴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创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年底,砚山农贸市场的创安经验被推荐到文山州“创安”工作会议上,作为先进事迹进行了交流。
   1999年,因工作需要,所内安排王湖云管理特种行业。县城辖区共有特行350家,每年年审,正值生意旺盛季节,为方便群众,王湖云都是一家一家地将证件送上门,群众打心眼里喜欢这位“王警官”。
   2002年10月,江那、城关两个派出所合并后,王湖云同志又分管辖区秀源小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王湖云同志从来没有给领导出过一次难题,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派出所治安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去,以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用辛勤的汗水,精心耕耘着自己的“责任田”,接受一次又一次新的挑战。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王湖云同志一向注重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县局及科队组织的政治学习,自觉订阅党报党刊,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之际,积极参与县局组织的收听收看电视实况活动,并在县局党委的安排部署下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十六大报告,结合实际展开讨论,最后写出深刻的心得体会上报县局政治处。与此同时,王湖云同志还认真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南,工作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百姓疾苦,始终把百姓的利益置于工作的首位,认真履行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职责。
   王湖云很温和、很朴实、很实在,凭着强烈的事业心,真情换真情,人心换人心,帮群众做好事,走街串巷,出院进楼,逐人逐户地熟悉情况,掌握人头脸谱,了解家庭构成。对管区情况了若指掌,人见人敬,你只要说出名字,他就能如数家珍地报出此人住某街某巷几号,性别年龄,相貌特征,家庭成员,政治表现,单位职业,经济状况等,对重点管理对象,烂熟于心,知根知底。谁家房子漏雨,谁家家庭不和,他心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社区管理重防范
  
   保民安帮,防范为主。王湖云分管的秀源小区即大外革社区,共有5条街9条巷,6个村寨,5个小学,有常住人口2361人,其中男性1102人,女性1259人,流动人口260人,实际人口2725人。接管社区工作后,大外革社区由于村寨分散、片区占地面积广、战线长这一实际情况,王湖云平时就积极深入社区、了解情况,并结合社区的特点,依靠和发动群众,充分调动治保会、护村队、保卫干部、门卫等群防群治力量,对重点地段进行管理防范,对案件多发地段组织护村队巡逻守侯,并有针对性地延长巡逻时间和路线,形成了警民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一年来,王湖云下片区达300个工作日。他把分管的社区当作自己的家,每天不论刮风下雨,不分节假日,都要到社区看看,他说:自已多一件事,群众就少一件事,自己多吃点苦,群众就少受点罪。
   日常的社区管理工作中,他定期加强开展以防火防盗为中心的“四防”安全检查指导,与各单位和村、队长签订了《治安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原来,大外革由于地处郊区,没有开展“双安”创建工作,是一个盗窃案件多发地带,邻近的新村、大克底村、小克底村也没有开展“双安”创建工作,村寨的大牲畜经常被盗,给农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自从1997年通过在各村寨开展“双安”创建工作以来,这一片的各类案件逐年减少,从每年发20余起刑事、治安案件到现在每年发5起刑事、治安案件比较下来,秩序明显好转,群众尝到了“双安”创建工作的好处,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提高了,大家都来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老百姓出门安心了,干活也放心了。
   在平时的工作中,王湖云还加大对吸毒人员的管理,辖区内发现一个吸毒人员就依法收戒一个,对零星贩毒窝点发现一家就摧毁一家。针对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混乱的情况,王湖云同志与同志们一道,加大对学校周边的巡逻力度,送小孩读书,进行暗中保护,狠狠打击收取保护费的现象。2002年底在文山州公安局开展对社区民警群众满意测评活动中,群众对王湖云同志工作的满意率达到了99%。
  
   扶贫帮困解忧愁
  
   “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愁”是该所对社区民警的工作基本要求。王湖云在认真核对户口、清查出租房屋、清查流动人口、管理重点人口和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的同时,常常深入群众,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条街一条街地认识地形,看街巷走向,了解住户的情况,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和治安状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困难。
   2002年,砚山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大外革村委会小克底村农民吃水难的问题,由村委会牵头在村里开展挖掘小水窖工程。开始,许多农民认为投资太大,不划算,还是挑水吃算了,可到了没水的季节,农民在生活的吃水问题上就很麻烦。王湖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积极与办事处干部、村干部一道共同想办法,找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最后通过大家的努力,县民政局给农民们一些扶贫款,一部分农民修起了小水窖,其它的村民看到了好处,又经过民警们的耐心说服,终于在2002年底,王湖云协助村干部在小克底建成了84个小水窖工程。
   沼气池在农村有维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发展蓄牧业的作用,王湖云在工作中苦口婆心地向群众宣传沼气的作用,在小克底村、新村等地建成了15个沼气池,为群众的吃水难问题尽了自己的力量,也为农民今后的发展指出了新的道路。2002年,为解决小克底小学的危房修缮问题,王湖云同志自愿捐款100元。
  
   当好百姓的贴心人
  
   社区民警平时主要以开展各项基础工作为重点,同时要与社区居民搞好关系,发动群众共同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终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的目标。为了更好的了解住户、联系群众,该所从1997年开始,对辖区的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出生未落户人口、人户分离人口等一一进行了核对登记。在核对大外革社区800余住户的工作中,王湖云同志走遍了片区的大街小巷、村村寨寨,平均每户人家都要找两次以上才能找到,难找的住户去七、八次才能核对清楚。在核对户口的时候,王湖云发现住户们由于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对户口问题一点也不在意,好几户农民的孩子到读书的年龄也没有去派出所登记落户,有的孩子出生了却没有取名字,更有的父母连自己孩子出生的日期也记不住,为了核对清楚准确的户口,社区民警王湖云多次找到办事处的同志、村队的领导,与他们共同协商为住户解决了落户的问题。大外革村的村民龙廷孝家的孩子一直没有取名字,王湖云就帮他家孩子取了满意的名字,并帮助办理了落户手续;对于出生日期不清楚的人家,他又主动帮助推算出生日期,直到搞准为止。
   平时工作中,王湖云在走访群众反馈意见中了解到辖区农民有许多家因嫌办理户口的手续麻烦,不愿意到派出所办理户口手续,造成了该所人口统计数据的不准确性,为了进一步搞准人口统计数据,王湖云就积极登门为群众办理各种户口手续,终日奔走在辖区三个办事处,与村队干部一起走村窜巷,踏着泥泞的山路,顶着炎炎烈日为辖区的大克底村、小克底村、新村等群众登门办理户口,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使群众不到办事处和派出所就能一次性顺利办好出生、落户、迁入、迁出、居民身份证等手续,极大的方便了群众,避免了乡下群众办户口跑得远,或因手续不全而跑两趟的现象。
   年内,王湖云共参与为群众办理各种户口手续377份,其中出生落户57份,死亡注销20人,迁出手续52人,迁入手续74人,分发催办身份证通知71份,办理身份证46份。通过开展户口送温暖活动,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树立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新形象。
   与此同时,王湖云每次下片区工作时,都将办好的居民身份证等送到居民的手中,并将群众需要办理的户口及居民身份证等带回所帮助办理。这样,既为群众节约了时间,又为群众节约了车费钱,真正为群众办了实事。
   公安机关在惩治犯罪的时候,还负有帮教违法人员的责任,而这项责任,就落在了社区民警肩上,在帮教违法人员中,他用慈母般的心,火热的情温暧一颗颗孤独的心,救助一颗颗在风雨中长歪了的“病树弱苗”,留下了一个个色彩纷呈的“帮教”故事。
   全心全意为人民
  
   王湖云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搞好基层基础工作外,心里总是想着社区的群众,群众的需要就是他的需要,群众需要他的时候,他的身影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群众面前。2002年11月11日上午,派出所所务会刚刚结束,大外革村民委打来的报警电话称:在大外革有一个30多岁的男人手里拿了一把锄头,对着过路的人乱砍乱挖,非常危险,请派出所的民警赶快去制止。接到报警后,王湖云及时向领导汇报,所领导马上组织民警们赶到了现场,将那名男子团团围住控制在安全的地方,经过几分钟的控制,王湖云找准时机,首先第一个赤手空拳从那名男子的背后扑了过去,其它民警抓住机会合力将他擒住,并即刻带回派出所调查处理。经查,此男性原是一名间歇性精神病患者,跟随亲戚来砚山玩时发病,才发生了刚才的一幕。王湖云调查清楚后,及时查找到了该男子的家属,将其安全地交到了亲人的手里。该男子的姐姐找到弟弟后,拉着王湖云的手谢了又谢才慢慢离去。
   1999年,一个曲靖籍80多岁的老太太来砚山找女儿没找到,身上的钱又被小偷偷了,在车站嚎啕大哭,王湖云看到这一情况,不仅给她及时安排了吃住,而且还给她买好了第二天返程的车票。老太太临走时含着眼泪激动地说:“你虽然不是我的亲人,却比我的亲人还亲哪!”
   有一天早上,王湖云早起晨跑,见一出租车将一骑自行车的女青年抛出10多米远,他忙找来担架,将伤者送医院抢救,为其交了住院费,打电话找来其家属,女青年一家感激不尽,当问及恩人名字时,王湖云只说了句“人民警察”,便悄悄地离开了医院。
   “他是我见过的警察中最好的,听说他要退休了,你们不能让他退休,我们舍不得他,他像我的亲儿子一样。”通广路的李大妈眼泪汪汪地对江那所副指导员宫卫平说。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亲切的话语,是什么让老人对王湖云有如此深的感情呢?原来,老人的儿女长大后都分了家,仅有她一人独居,王湖云视其为母亲一般,只要到社区,都要去看看这此老人,并带上一些好吃的给老人。
   王湖云一心一意为别人,而自已也有酸甜苦辣。在家里,他是长子,姊妹五人,仅有他在父母身边。因此,照料父母的责任,自然落在了王湖云身上;妻子小霞没有工作,经常外出做生意,王湖云到社区一时回不了家,儿子飞飞经常是自已照料自己。今年的9月29日,是王湖云的生日,母亲去嫁到保山的女儿家了,父亲忙着为他宰鸡割肉,他却在忙于调解一桩纠纷,从上午8点到下午七点,当他回到家时,见父亲满头大汗地躺在床上,急忙送医院。
   像这样一件又一件平凡的小事,对社区民警来说,实在太多了,举不胜举。在大多数的人的眼中,社区民警就好像一块块平凡的砖瓦,丝毫也不起眼,但没有王湖云这样的砖瓦,就没有共和国坚实的大厦,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和安宁。
   王湖云说:“所上推荐我为先进,我觉得工作做得还不够,但我始终坚持一条,就是只要有人打了电话,我都要出警,凡是群众要求的,我都要让群众满意,只有群众满意,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共 518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群众的贴心人】王湖云曾经的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立下战功的英雄,以平和的心态当了普普通通的社区民警,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却在平凡的岗位,以满腔的热情做了一桩桩一件件爱民、便民、利民的好事,成为深受百姓欢迎的群众的贴心人。在平凡中见证了真情;在社区管理防范中践行了一个公安民警的行动;扶贫帮困解忧愁细微之处是百姓的贴心人;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是他最大的心愿。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在百姓中树立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良好公众形象。文章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笔墨挥洒之处一个鲜活的社区民警形象跃然纸上,真实再现了公安民警的风采!欣赏推荐共赏!问好作者假日快乐!【军警社区编辑:春华秋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2-10-06 09:00:44
  欣赏作者真情笔墨,真实再现公安民警风采的篇章!问好遥握!
2 楼        文友:幽香清远        2012-10-06 15:13:09
  谢谢秋实姐辛苦审稿!祝假日快乐!
3 楼        文友:幽香清远        2012-10-06 19:53:13
  谢谢点评!祝假日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