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作品赏析】品析歌曲《精忠报国》

编辑推荐 【作品赏析】品析歌曲《精忠报国》


作者:齐盼盼 举人,5152.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5772发表时间:2012-10-11 22:58:06
摘要:品析歌曲《精忠报国》,感受爱国激情。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旗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
   二十年纵横间, 谁能相抗 ?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精忠报国》歌词
  
   屠洪刚先生演唱的这曲《精忠报国》以震撼人心的旋律,悲戚雄壮的气氛,壮丽恢弘的气势,悲愤苍凉的基调,成功地塑造了伟大的爱国英雄岳飞的光辉形象。它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传播力,不仅因此,更因为它是岳飞所处的那个年代的民族情绪和民族矛盾的体现,得益于它把当时人们的心理境况和怀怒未发的气愤表现了出来,成了那个时代的代言之音。
   歌曲开篇即展现于人目前一幅悲壮的历史画卷:外族入侵,狼烟四起,热血男儿戎装卫国,龙旗半卷待鼓扬,战马长嘶泣北风,干戈光耀剑气霜。紧接着,歌中唱出了当时将士们的心声:心似黄河水茫茫。将士们保家卫国、御寇杀敌的决心犹如茫茫的黄河水,坚定而执着。“ 二十年纵横间 ,谁能相抗 ?”是说岳飞二十岁从军到三十九岁英年早逝,其间二十年岳家军战斗力强,无人能抗。“恨欲狂”三字掷地有声,十分雄壮!特别是一个“狂”字用的极好。恨到狂的地步,可见恨之深也!国仇家恨,如此,亦非虚言也。但“欲狂”的恨远不止此,更兼有“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的悲愤与遗恨。敌人“长刀所向”处,同胞们血洒疆场,烈士们骨埋异乡,是何等的惨烈!将士们的爱国热忱是何等的可敬!敌人的侵略是何等的可恨!真使人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愤怒,有直捣黄龙报仇的决心!由此,又“何惜百死报家国 ”呢?岳飞曾经遭受奸臣诬陷,受流言中伤,但为了“还我河山”收复故土的大志,也只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了!英雄抛弃个人私怨而成其大志,忠义之心可昭日月,高风亮节令人景仰!
   “马蹄南去人北望 ”是最值得细细品味的,也是全曲走向高潮的起点,更使人感受到了浓郁的悲剧色彩。以宋高宗、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为了私利,不顾广大军民的复国愿望,连下十几道金牌,诏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之死绝非简单的死于秦桧罗织的“莫须有”之罪,而是主战派与投降派斗争到白热化的政治牺牲品。)岳飞不忍功亏一篑,可又不能不要对大宋朝廷忠心,万般无奈之下,也只好班师。马蹄疾奔南归,英雄北顾中原,多年来拼尽血汗收复的国土又将沦丧,人民又要被铁蹄蹂躏,一向以“尽忠报国”为己任的岳飞怎能不悲愤,不遗憾,不洒下恸伤的眼泪!他北顾看到了:草青黄,尘飞扬。前者暗示岳飞班师的季节当在草木将枯的秋冬之际,加深了苍凉、悲怆的悲剧色彩,后者寓意深刻:或是敌人又至,或是百姓前来挽留,因为来人多,所以“尘飞扬”。无论是敌人又来,还是百姓相留,对岳飞来说,心里都绝不会好受:是前者,英雄会感到成就付诸东流,收复疆土失败,百姓又遭逆胡荼毒之苦,绝望之至;是后者,看见那一张张痛苦而难受的脸庞,那一双双期求而悲伤的泪眼,那一声声真切而凄苦的哭泣,英雄纵使有铁石心肠也该碎了,何况是置生死于外、捐躯赴国难,深爱着国家和百姓、倡导军民共同御敌的岳飞?
   正因为此,英雄才能有“我愿守土复开疆 ”的宏愿和“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的大志。岳飞不愿离开这热血洒过的地方,手足将士埋骨的地方,敌人时有可能侵犯的地方,而愿意留下复土开疆。我国历代王朝均喜欢以正统自居,以我为中心,视异族异国为蛮夷,自视极高,憧憬着万国来朝,四方朝贡的盛世景象。所以,英雄的大志应该是征服四方,令八荒臣服。今天看来,这种思想观念有充当世界宪兵或霸主的意思,显然是不足取的;但在那时候,英雄就应该如此。
   总之,这是一首非常值得反复吟唱、深刻理解的好歌,从它身上我们不但能感受到八百多年前的英雄气息和民族心理,重温一下那段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而且还可以受到始终贯穿全曲的爱国主义教育。
   补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岳飞背后所刺的四个字并非“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请参阅拙作《岳母所刺四字真是“精忠报国”吗?》);到了今天,人们对岳飞能不能算作民族英雄也出现了分歧(请参阅拙作《岳飞与民族英雄探知》)。
  
   齐云轲
   2009年6月25日

共 17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精忠报国》是一首非常宏壮的民族歌曲,中学时代老师就教我们学了,至今仍然喜欢听。本篇对这首歌曲的品析十分精细,很投入,品出了自己的感情和对历史的缱绻,是篇不错的文章,推荐阅读!【编辑:铁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铁禾        2012-10-11 23:16:03
  一首有内涵的歌曲,值得一代代人们去传唱.
铁禾
2 楼        文友:铁禾        2012-10-11 23:16:35
  为这个作品献分,祝写作快乐,也祝创作更上一层境界。
铁禾
3 楼        文友:醉读者        2012-10-13 22:04:45
  我也喜欢这首歌.
好读书不如好读书。
4 楼        文友:老勤        2018-01-10 19:51:01
  这首歌是表现岳飞被迫南撤的,曲词都很好,听来激昂悲壮,但最后"来贺"不押韵,听着感觉像吃美味红烧肉最后嚼了个大料(八角茴香),估计原作可能是"来降",哪位领导或词作本人觉得不够和谐世界就改了。初听只觉不押韵,再思词主要表现"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就算有"我愿守土复开疆"怎么一下就"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了,来贺"马蹄南去人北望"吗?以当年岳飞欲北收中原的愿望和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的诗及尽量少改字,如改作"堂堂王师要让北方重光"或许更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