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妩媚今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今朝散文】天高鹰试翼,海阔鱼翔鳞

编辑推荐 【今朝散文】天高鹰试翼,海阔鱼翔鳞 ————读《大国崛起》畅谈


作者:穆不杜 举人,328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02发表时间:2012-10-15 18:39:05

雄鹰飞得再高,也永远飞不出天的尽头,如果没有蔚蓝的天空的做托起其双翼的屏障,他会死的很惨,也不会有遨游清空一展“搏击长空”的姿态,他需要做的是能够与蓝天保持一种平衡,蓝天也要给他展示姿态的空间。大海里的鱼,无论是一尾小小的沙丁鱼,还是凶残的大白鲨,如果没有海水那宽阔浩瀚的胸膛可以依托,他们就不会遨游,就算你是旗鱼、飞鱼,你也永远不会离开海母的视野,这些大海里美丽的精灵们唯一应该做的就是与大海保持和谐关系,大海也应该熟稔各种生灵的本事,给他们提供应有的展现舞台……
   近日,读了《大国崛起》,通观全书,不仅为作者全球的高度和独到的视野所折服,而且为其中阐述的国与国之间的发展轨迹的精彩论述所感叹!尤其是对其中涉及各国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深层次的兴衰演变,更是论证透彻,条理清晰昔日!掩卷深思,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规律,自15世纪以来,粉末登场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可谓是轮番坐一坐世界霸主的“太师椅”!可以说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俗语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东方文明能否重领世界风骚?每一个时代总有大国,总是强国在独领风骚。”21世纪,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华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最期待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到来!
   世界都在瞩目,真正实现“伟大复兴”需要静下心来,审时度势!这个使命与亿万国人息息相关,要实现这个目标也需要一种软实力的关系——即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领导能否识人很关键,因为人才永远是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富强起来的决定因素!而领导能否真正做到识人、用人、管人决定着“千里马”能否奋蹄千里、一展英姿!
   “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纵观我国古代史,项羽与刘邦的故事值得“旧事重提”了!
   秦末岁月,群雄纷起,逐鹿中原,其中最强大的两股势力,非项羽和刘邦莫属。曾经背水一战的项羽,就军事势力而言远远强于刘邦而结果竟是刘邦在垓下战胜项羽,最终高唱《大风歌》春风得意、衣锦还乡,而项羽血洒乌江畔,拔剑自刎终。只留下滚滚江水向东流去,“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慷慨悲歌久久回荡在乌江上空,至于“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也只能无奈的托词,因为自古“胜者为王”是永恒不变的真理!透过历史,我们应该追问项强刘弱转化为刘胜项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何在?其实,“刘成项败”的关键在于,刘识人,项失人。
   先说刘邦如何识人,他识韩信,并委以重任!识萧何,知其所能;识萧何,立为左膀右臂!
   不仅如此,稍有能力的读书人他也礼贤下士!有一天刘邦正在军营中泡脚,士兵前报:“营门外有儒生求见”刘让士兵转告造访者:“此战火连绵,儒子何用?”谁知,这位儒生踏破军营,直入营门,直面对刘邦说:“汝何故如此怠慢鸿儒?”刘邦言:“天下取之于马也,儒者何用?”其反诘曰:“天下得之于马上,安可治之与马上乎?”刘邦听罢,立即“周公吐哺”,向这位儒生施礼道歉,并请他上座。多年之后,刘邦得汉之后,有一日“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能打败项羽,主要靠三位人才:出谋划策,研究正确作战方针,保证打胜仗,我不如张良;制订典章法令,管理政务,筹集军费粮草,我不如萧何;身临第一线带兵打仗,做到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为人中豪杰,均能为我所用,这是我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也不能用,所以他注定要灭亡。鸿门宴时,范增曾劝项羽除掉刘邦,谁知他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结果让刘邦逃脱。又如,有个谋士,因为对项羽不满,说了句楚人“沐猴而冠耳”,意思是楚人如猕猴带帽虚有其表。谁知,项羽听到后竟把此人放在火炉上活活烤死。
   “韩信”良禽择木而栖,终觅“伯乐”。刘邦获良马尽现其驰骋之英姿,终得天下!
   善识人莫如善知人,善知者集结于治国理政之道!治理之道,以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人尽其用所宜。古人曾提出:“为治以知人为先。”也就是治理国家以了解、识别人为最首要的事情。换句话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这据富有哲理的良言意在告诫世人,“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因此,“得人之道,在于识人;而识人之前,重在观人;观人重在言与行,识人重在德与能,不细观则不能明识,不明识则不能善用,只有知人才能善任,因为对一个人了解得越深刻,便用起来就越得当。”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冰鉴”!其奥妙在于“以冰为鉴”。冰者,凝固了的水,只有内心冰冷如冰霜才能静如止水。当心如止水不为外物所动之时,才能做到真正观人、识人、鉴人;水“因物赋形”,当凝固为冰后,便不会再变。因此,冰者,以精准判断为上,水者,水滴而石穿,意在告诫观人者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识人要做到明察秋毫。正所谓:“善于识人、用人,造就属于自己的事业金字塔,这就是成功的关键。发现人的潜力,培养有潜力得人为自己效力,把自己推上顶峰,这就是观人之术的高境界。所以,观人,对于我们在社会生存中是很重要的,普通人,与人交往,把握一些观人之术,可以更早的发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从而更好,更和谐的相处,多一些朋友;对于一个领导者,他需要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这也需要一些观人之术。”
   关于识人、用人曾国藩可谓我们现代人学习的楷模,左宗棠原本放荡不羁、恃才傲物,经常以为“诸葛亮”自居,而曾国藩“不仅发现了他的才华,还将他造就了国家的栋梁之材”,成就了他的一番伟业!
   从刘、项的历史事实到“以冰为鉴”到曾国藩“发现左宗棠”可以得出人才的关键在于观人、识人、用人的结论!
   往深层次想,如何处理好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呢?其实和谐很关键,千里马虽日骋千里,但是性子太烈也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
   曾读《资治通鉴》,上面介绍了一位重臣名叫周亚夫,其结局:
   帝居禁中,召周亚夫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上视而笑曰:“此非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上,上曰:“起。”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曰:“此鞅鞅,非少主臣也。”
   早日诬告于是有:
   召诣廷尉。廷尉责问曰:“君侯欲反何?”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乎?”吏曰:“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周亚夫的最终结局,请看:
   吏侵之益急。初,吏捕亚夫,亚夫欲自杀,其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欧血而死。
   周亚夫不愧是周亚夫,面对污蔑,宁可自尽也不愿妥协!
   《资治通鉴》虽多是帝王的口舌,却掩不住他的光芒。历来功高震主者终难得善终,周亚夫也不例外,这是历史的必然!
   《圣经》有云:“太阳底下无新事”,周亚夫的死也没什么新鲜的了!我们要以周的死得出“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周亚夫的死告诫人们,在人际关系交往中,要善于“琢人、琢事”,生活的道路才会更加平坦,人际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明白这些,也就明白我开篇所说的话了!
  

共 30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读《大国崛起》而深受启发,做人须圆滑,遇事则周全考虑,不能逞一人之勇,而全盘皆输,不难看出,作者是个善于观察,用心生活的人,学习!【编辑:妩媚今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妩媚今朝        2012-10-15 18:59:13
  可见作者是“文韬武略”,饱经史书,俺真是自愧不如!握手问好老师
一路走过,一路有你,相知,相识,相亲,相爱!
2 楼        文友:妩媚今朝        2012-10-15 19:00:11
  以前上学的时候还读些“圣贤书”,毕业至今一事无成,唉!
一路走过,一路有你,相知,相识,相亲,相爱!
3 楼        文友:刘自全        2012-10-18 21:52:38
   欢迎作者赐稿今朝,今朝有你而精彩!问好,遥敬,祝作者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写出更多更好的佳作。
诗韵古歌强,灵魂感赋狂。朝宣挥笔墨,文力自人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