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逆水流萦>【第五章】

【第五章】

作品名称:逆水流萦      作者:钟羿      发布时间:2012-11-07 19:30:46      字数:3013

  一纸令下,满城风雨。或搜捕,或监禁,或杀戮,到处是血腥气味。王僧绰因参与废黜太子,被刘劭处死。南平王刘铄、建平王刘宏等诸弟被迫屈服,城中士庶百姓敢怒不敢言。一时间人心惶惶,空街寂巷,惟闻犬吠。
  刘劭不顾先帝驾崩,次年改元的旧制,改元嘉三十年为太初元年。弑父篡位,诛戮异己的消息,犹如疾风一般,迅速传遍天下。各藩王均惴惴不安。
  稳定建康局势,典签使分赴各地。典签使是朝廷监视地方诸王及要员的亲信。刘劭委以重任,对年幼诸王,赐鸩自尽,对握有重权者,则密敕其部下,谋计诛杀之。
  外镇诸王有实力者四人,都督荆州的南谯王刘义宣、都督会稽等浙东五郡的随郡王刘诞、下邳太守义阳王刘昶。这三位刘劭并不顾虑,采用安抚策略,召荆州刺史南谯王刘义宣回朝拜为太尉,并将浙东五郡分出来,设立会州,省会在扬州,立司隶校尉,任命丈人殷冲为司隶校尉,随王刘诞为会州刺史,征调回京,与殷冲同管京畿。
  刘劭最担心的是,任江州刺史的武陵王刘骏。刘骏是义隆皇帝第三子,自幼聪颖过人,读书一目七行,过目成诵,文章出众,辞藻华丽;谙熟孙武兵法,精通武艺,胆识过人,素有帅才之美誉。刘骏出镇地方,在江州设府,手握兵权。参与过元嘉两次北伐,进山剿过匪,历经大小战役。都督江左三军,在诸王中实力最强。
  刘骏手下的步兵校尉沈庆之,足智多谋,屡建奇功,被刘骏视为不可多得的助手。
  一天夜里,万籁俱寂,典签使董元嗣悄然来到江州沈庆之的家。
  “老爷,老爷——”家奴轻叩房门,轻声说道。
  沈庆之已经入睡,被人吵醒,大为不快,斥道:“混账,半夜里来吵什么?”
  家奴禀道:“一位自称董元嗣的人,口口声声有要事相谈,正在前堂等候。奴才不敢误事,斗胆来报。”
  沈庆之一听,心想:“他怎么来了?不好,朝廷必有要事。”立即下床,穿好衣服,来到前堂。
  两人见面,寒暄数语。董元嗣见四下无人,从怀里掏出一封密信,乃是皇帝刘劭亲笔手书。沈庆之打开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原来,刘劭在信中,责令沈庆之寻机杀害刘骏。
  沈庆之心里虽乱,表面却平静如常,郑重地收起密信,问道:“这件事关系重大。陛下如何信得过卑职?万一有失,岂不负了陛下重托?”
  董元嗣笑道:“沈公何等样人?西阳剿匪,先帝调动了豫、荆、雍、江四州的精锐军队,由沈公总督各军。沈公时任太子步兵校尉,陛下怎会把沈公当做外人?”
  沈庆之故意露出难色,说道:“这件事确实棘手。武陵王处事谨慎,不会轻易露出破绽。卑职需从长计较,断然不可失手。”
  董元嗣嘿然一笑,神秘兮兮道:“沈公费心!陛下允诺,事成之后,封沈公为江南刺史兼司徒,并进爵为王。到了那时,董某还仰仗沈公提携。”
  沈庆之心里暗恼,脸上却现出受宠若惊之态,欣然道:“请回复陛下,卑职自当尽心竭力,不负皇恩浩荡!”
  “如此甚好!”董元嗣满意地笑了,“沈公果然顾大体,识大局!下官明日返京复命,相信陛下得知这个好消息,一定会龙颜大悦。沈公前途未可限量。”
  “但愿如此,但愿如此。朝廷那边有何动态?”
  董元嗣见沈庆之已成同盟,便放下戒心,将刘劭登基经过,详细说了一遍。沈庆之听后,频频点头。
  送走董元嗣,沈庆之独自在院落踟蹰徘徊。春寒散尽,微风习习,院落里,几处早花争发,在夜色里翩然起舞。满天星斗,在深蓝色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明亮。
  沈庆之心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刘劭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势必难成气候。这趟浑水是坚决不能趟的。武陵王虽说也非贤主,但毕竟比刘劭要强。事关身家性命,仕途荣枯,马虎不得。就算是一场赌博,也要把赌注押在武陵王身上。
  这时,沈夫人手拿一件长衣,从室内缓缓走了出来,把衣服披在沈庆之的身上。
  “刚才你们所谈的话,我在一旁听得真切。刘劭连父亲都敢杀掉,怎是守信用之人?莫非你真打算助纣为虐?”沈夫人顾虑道,“可想而知,无论成败与否,你我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沈庆之环顾四下,低声说道:“我何尝不知?一个弑父杀君之徒,岂能久长?”
  “那你为何答应下来?”
  “这是缓兵之计。萧斌妇人不足道,其余将帅,我皆熟悉,不难对付。刘劭虽登帝位,但细细数来,同恶相济者不过三十人,其他人都是被胁迫。我若拥立武陵王讨伐逆贼,明正言顺,不忧不济!天下群起响应,虐主必将自食恶果。”
  沈夫人这才明白,夫君目光深远,早已看透局势,立场鲜明,不愧是人中之杰。
  次日清晨,沈庆之来到武陵王府,紧急求见刘骏。若是往常,刘骏早已派人将他请进书房。可是这次门卫却说,武陵王昨夜突患风寒,身体不适,概不见客。
  原来,刘骏的眼线遍布江州,典签使董元嗣深夜造访沈庆之家,刘浚已经知晓,料定凶多吉少。他虽与沈庆之属莫逆之交,但在这波诡云谲之际,人心叵测,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性命之虞。所以,刘浚不得不提防,拒不接见。
  刘骏在书房里焦躁不安,踱来踱去。刚刚坐下,就觉得木杌发烫,背后像有许多芒刺。来到案前,想写信求助,又不知该给谁写,一气之下,将毛笔“咔嚓”折断,砚台摔个粉碎。他一眼盯见墙上的宝剑,赶忙摘了下来,紧紧握在手里,心想:“皇兄胆大包天,竟然杀父篡位,骨肉相残,难道还会放过我吗?眼看皇兄的黑手就要伸过来,我该怎么办?”也许是哀叹同室操戈,也许是悲悯自身命运,刘骏只觉得六神无主,忍不住潸然泪下。一股巨大的恐惧感,像暴风骤雨般呼啸而来。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沈庆之知道,刘骏的疑心甚重,不肯见客,关键时刻,胆小怯事。他暗恨刘骏昏聩不明,便不顾门卫阻拦,风风火火闯了进来。刘骏不由一怔,右手本能地握住剑柄,眼神里闪出警惕和几丝惧怕,冷冷问道:“沈公匆匆来府,执意擅闯,莫非急着取我的人头?”
  沈庆之也不答话,从怀里取出那封密信。刘骏接过一看,果然是刘劭笔迹,敕令沈庆之暗杀武陵王。刘骏心中又是惊骇,又是惊喜。惊骇的是,刘劭果然对自己动手了。惊喜的是,沈庆之把密信交出,表明他愿意站在自己这边。
  “千岁,生死存亡之秋,望速定夺。”沈庆之见刘骏面无表情,以为他还有疑虑,便催促他坚定决心。
  刘骏心里有了底,不慌不忙将密信还给沈庆之,说道:“沈公,既然是皇兄让你这样做,那我就成全你。只是,母后随我就藩,养育之恩,尚未报答,容我诀别母后,乞她谅解,再死无憾!”
  刘骏之母名叫路惠男,丹阳建康人,以美色入选后宫,被文帝册封为淑媛。起初,宋文帝对其宠爱有加,可是,路惠男不比袁皇后出身高贵,难胜潘淑妃心机玲珑,随着年岁增长,渐渐被文帝疏远。元嘉十二年,五岁的刘骏循例封为武陵王。路淑媛奏请文帝,随儿子出镇地方。
  刘骏迈步向后堂走去,沈庆之急忙抢前几步,拦住去路,扑通跪在地上,情绪变得激动,眼里闪着晶莹泪花,真诚坦言道:“卑职追随千岁多年,品性如何,千岁自有判断,不必见疑。卑职岂是见利忘义,狗彘不如的人?”
  刘骏将信将疑地看了看沈庆之,微微仰起头,发出一声无奈而惆怅的叹息,“他是皇长兄,又登了帝位。我又能如之奈何啊!”
  “千岁,国难当头,刻不容缓。太子暴虐,民怨沸腾。而今可诛大逆者,惟千岁耳!何不顺应天意民心,匡扶正义?”沈庆之慷慨激昂道,“卑职愿为马前卒,为千岁整顿人马,共赴国难。”
  一番话说得刘骏热血上涌,心潮澎湃,急忙弯身扶起沈庆之,抱住他的双肩,热泪盈眶道:“是我糊涂,委屈沈公。沈公深明大义,实我大宋之幸!社稷安危,全赖沈公了!”
  刘骏当即找来心腹干将,共同商议对策。命记室颜竣草讨逆檄文,檄文末尾警告刘劭死党:“如有守迷遂往,党一凶类,刑兹无赦,戮及五宗。赏罚之科,信如日月。原火一燎,异物同灰,幸求多福,无贻后悔。”
  驿马从江陵城疾驰而去。讨逆檄文雪片般飞向各州郡。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