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散文】濒临灭绝的石子棋

编辑推荐 【海蓝.散文】濒临灭绝的石子棋


作者:霞中子 进士,766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62发表时间:2012-11-15 09:54:01

今天学校放假了,我看见女学生们穿着时髦的服装,拖着漂亮的旅行皮箱,一边打着手机,一边笑逐颜开、满面春风地走出校门。她们只需挥一挥手就都上了出租车,驶离校门呼啸而去。我心中一股无名的感慨油然而生。
   我想,新时代的女同学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于是,我联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我那些小学的女同学们。四十年过去了,她们现在各自在天底下的什么地方,我是不得而知了。那时的她们虽然与我一样都生长在农村,但她们的脸上看不到愁苦的痕迹,一个个绽放着天真烂漫笑脸;她们的衣服虽有些土气,但也很整齐和干净;她们虽然生在农家,但一个个生的身材苗条,面容姣丽;每当中午和课外活动时间,她都玩“石子棋”,她们的喧闹声是那样的清脆,如今还在我的耳边熟悉的回响着。
   于是,我便联想到“石子棋”。那种棋儿玩起来很有趣,女同学们都爱玩它,这好像是女同学们的专利,她们的手法十分优美和灵巧,我们男同学怎么也学不好。每当自游活动时间,我们男同学就去玩“打棒尺”、“打陀螺”、“老虎抓猪”这等粗野的游戏,她们就去玩“踢毽子”和“石子棋”。
   说到“石子棋”,那其实也不能完全算是棋,因为,它不需要棋盘,在地板上、桌面上都可以玩的;它也不需要专用的棋子,一把小石子就行了;它更不是一步步地走棋,而是一套“撒”、“抛”、“检”、“接”、“翻”的系列动作,是一种三维空间都要用到的游戏套路。
   为什么称它做“棋”呢,因为当地人就这么称呼的。它的棋子要求不高,随地可取,就是一把手指头大小、稍圆一点儿的小石子。棋子的数量多少没有规定,一般五只以上、十五只以下为宜,单双不忌。这棋子也不分类,任何一方都可使用。为什么用小石子而不用其它材料呢?因为这种棋的下法,需要“撒”、“抛”、“检”、“接”、“翻”系列手上功夫,棋子的份量(比重)要恰好,用木质嫌轻了,用铁质又嫌重了,过轻过重都不便操作。
   “石子棋”的游戏也讲究规则,但是参加的人数是随意的,两个以上四五个以下为宜。可以单打也可以组队比赛。下棋时大家按一定顺序轮流操作,累计棋子的得数(简称“得子数”,下同),以“得子数”的多少排名次。
   “石子棋”的下法分“抛子法”和“弹子法”两种,一般情况是,男子偏爱“弹子法”,女子喜欢“抛子法”。
   “抛子法”需要经过“撒”、“抛”、“检”、“接”、“翻”五个系列动作。其中“撒”、“抛”和“翻”不设犯规,但极讲究技巧;“撒”和“翻”比较从容;“检”和“接”设有犯规;“抛”、“检”、“接”尤其需要技巧,是难度最高的,需要手、眼、脑瞬间协调配合得好才行。
   所谓“撒”,是手握全部棋子一下撒在桌面(或地面,下同)上。棋子撒在桌面之后,它们所分布的态势是很关键的,以均匀分布,彼此间矩不太远又不紧挨着为上乘。这一步做得好就有利于后面的“检”和“接”。
   所谓“抛”,就是将撒在桌面上的一只棋子捏在手上并垂直向上抛起,高度要合适,以抛得垂直,而且在它下落的时间内能够完成“捡”的动作为佳。
   所谓“捡”,就是在所抛的棋子下落的时间内,将规定的棋子都“捡”到手掌中,每抛一次就要捡一次。“捡”的规则有多种:一是“定次捡”,即所撒的棋子必须按规定的次数捡完,但每次捡多少颗不做规定,只要不是空捡就行;二是“定数捡”,就是规定每次捡多少颗,所撒的棋子也必须按规定的次数捡完,当然也是不能空捡的;三是“定序定数捡”,就是规定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等等,各次分别捡几颗,当然,所撒的棋子也必须按规定的次数捡完。“定数捡”和“定序定数捡”难度大,比如规定每次规定捡三颗,但所撒的棋子中有一堆是四五个挨在一起了,你在捡这一堆其中的三颗时,不能触动到另外的一两颗,一旦触动就算犯规,中止后续步骤。
   所谓“接”,就是紧跟“捡”之后迅速反应和动作的一步。上一步已将棋子握在掌中,在所抛的棋子正在下落的极短时间内迅速翻过掌来。掌心向上并移过去接收下落的棋子。只有下落的棋子被捉住也被握在掌中而不掉出才算有效,这时掌中任何一颗跳出都视为失败,后续步骤将被中止。
   所谓“翻”,就是前面的“抛”、“检”、“接”都过关了才能进行的最后一步。这一步是决定本局“得子数”的关键,这一步搞得好,“得子数”就多,搞不好则前功尽弃。“翻”的动作是将所有的棋子握在掌中,掌心向上,然后将所握的棋子轻轻往上一抛,并迅速翻过掌来,使掌心朝下并用掌背接住那些棋子,这时有部分棋子落掌。然后稍定一定手掌,再将掌背上的棋子轻轻往上一抛,又迅速翻过掌来,使掌心朝上并用掌心接住那些棋子,这时可能又有一些棋子落掌。到此是最终一步了,这时记下掌中所拿到的棋子数作为本局的“得子数”。事先约定比赛的局数,将各局的“得子数”累加作为总成绩,以定输赢。
   每当同学们玩这种棋子的时候,教室里便发出一阵阵"啥--国罗--契"的声音,这种声音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再谈一下“弹子法”。“弹子法”与“抛子法”其本相同,只是前者用“弹”取代了后者的“抛”、“捡”、“接”。“弹”就是用手拇指和食指配合成弹弓之势,将撒开的棋子分成每两只一对,然后分别将每对“两两相弹”。所谓“两两相弹”就是将一对棋子其中任意一只作为“子弹”,另一只作为“靶子”,用手指发力弹射,以“子弹”射中“靶子”为成功。如果某一对射不中,或者“子弹”虽然射中了但同时触动了别的棋子,即算为失败,后续的步骤将被中止。只有所有的对子弹射成功,才能进入最后的一步,即“翻”。可见,“弹子法”的过程是“撒”、“弹”、“翻”三步。虽然比较起来省了两步,但弹射的难度也不亚于“抛子法”的。
   “弹子法”由于打久了会引起手指胀痛,所以女同学不喜欢采纳;“抛子法”讲究手法轻柔灵活敏捷,男同学一般不易做到,所以不太使用。
   和“打捧尺”、“打陀螺”、“三二棋”、“六四棋”等体育娱乐项目一样,“石子棋”也是壮乡人民自己的发明和创造。壮乡人民具有丰富的创造智慧和很强的创造力,他们在艰苦的劳作条件下,在贫穷的经济生活中,也不乏乐观奋进的精神,也没有忘记娱乐的活动。他们能够发明创造各种娱乐的方式方法,没有娱乐用具和设施他们就就地取材,哪怕是最普通和泥石也被他们利用上。这是一种不屈不挠、乐观面世的精神,这种精神被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四十年过去了,我总不见人们再玩这种“土里巴机”的游戏了,这种“石子棋”已经濒临灭绝。可是,它曾经给我们这一代人以欢乐,它曾经为我们打发那个时代穷乡僻壤的寂寞作出了贡献。为了纪念它,我写了这篇文字,使后人见了才知道曾经有这种“土里巴机”的游戏存在,而且存在于我的家乡里。
  

共 27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可能那个地方都有“石子棋”,我家乡的“石子棋”有乘3棋,画好格子,只要三颗石头子走成一路,不管横着、斜着都是赢家。有多种“石子棋”的玩法,对角棋、狗蛋子棋、金木水火土等。作者讲述的是壮乡地区的玩法。当然,现在没有人玩这些了,不过回忆起来其味无穷。推荐阅读。编辑:官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官平        2012-11-15 09:55:45
  回忆过去的岁月, 其味无穷。
官平
2 楼        文友:王广        2012-11-15 14:07:30
  怀念儿时的石子棋,欣赏学习。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