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母爱,一抹浓得化不开的亲情(雅品)

精品 『流年』母爱,一抹浓得化不开的亲情(雅品)


作者:竹韵清心 童生,54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71发表时间:2012-11-16 21:06:37

一、赏析陈长吟的《送母亲上路》、贾平凹的《写给母亲》
   昨晚,在网上浏览时,无意中看到的两篇纪念母亲的散文,深深地吸引、打动了我。一篇是陈长吟的《送母亲上路》,一篇是贾平凹的《写给母亲》。不知是不是巧合,这两篇文章,都是写给已经故去的母亲,并且两位作者都是陕西人,写作时间也同在8月份。文章篇幅不长,只有1100多字,既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也没有刻意的修饰雕琢痕迹,更没有高调的赞美之词,有的只是作者发自内心的一种亲情的自然流露。文章作者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将儿子对母亲的真挚依恋、眷念之情,从字里行间一点点的流露出来,一点点的渗透、感染着读者,读过之后,让人无不为作者与母亲之间那种浓得化不开的真挚情怀所深深打动、唏嘘不已。
   同样都是写给故去的母亲,两个人所写的角度及写文时母亲故去的时间却不尽相同,陈长吟是在母亲去世不到三个月时写的,而贾平凹则是在母亲的三周年祭日即将到来时写的。但不论是从那种角度来写,也不论在什么时间来写,文中流露出的,都是那一抹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陈长吟的母亲,远在他的家乡安康,凌晨他接到母亲病危的电话,就赶紧坐车往回赶。路上得知母亲已经去世的消息,他在文中写到:“中午时分,我下了长途汽车,乘出租直接赶到殡仪馆。母亲在火化炉间的推车上躺着,我小心地揭开盖布,看到母亲一点儿也没变形,就好像睡着一样,时刻会醒来说:‘长群回来了。’但是,医生开具的死亡证明就在我手里,我知道她再也无法开口朗朗地叫我的小名了。我的眼眶顿时模糊起来,有两行热泪滚下来,滴在母亲身上,她没动。”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鼻子忍不住发酸,眼睛也渐渐模糊起来。或许,只有亲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才能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心中那份无以言表的心痛。我想起了三年前父亲去世时的情形。此刻,那些已经逐渐模糊的画面,那些已经逐渐淡去的生死离别的场面,那些刻骨铭心的伤痛,又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些无法割舍的亲情,那些藏在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思念,让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当火化师让他把母亲的遗体放到运载平台上时,他写道,“我伸开双臂,抱起母亲,说:‘妈,我送你上路。’母亲的遗体很沉,我打了个趔趄,差点跌倒。但我立即挺直腰,挪了几步,将母亲送到平台上。运载机启动,缓缓驶向火化炉。我心里连连叫道:妈,你生下我,送我走上人生之路,现在你要去另一个世界了,我要尽儿子的责任,亲手送你上路,你走好吧……”
   突然,我的心里感到了一丝绞痛,或许,这是儿子能亲自为母亲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对于儿子来说,是心灵的慰藉,对母亲来说,也是欣慰的,不管怎么说,这无疑是最圆满的结局。但这样的生死离别的场景,也是最能痛断人肠的,亲人就这样活生生地从我们的眼前离去,我们却无能为力,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的事情呢?“站在院中,看到房顶上冒起一股青烟,袅袅升上天去。母亲去了天堂。她再也不会回来了。我突然感到孤单。”文章到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是作者心中无法描述的哀痛和对母亲离去无法释怀的思念之情。那血浓于水的亲情,那无法割断的母子之情,在这篇文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有人说,无论儿女多大岁数,在母亲眼里他们永远都是孩子。确实如此,失去了母亲,就像风筝失去了牵引着的那根长长的引线,儿女们怎么能不感到孤单呢?
   贾平凹是在母亲三周年忌日即将到来时,写下了这篇短文。正如他自己在文章中说到,“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了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不是他不写,而是“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
   我想,贾平凹在母亲去世后的三年时间里,没有写过文字给母亲,不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因吧!作为一位陕西、甚至全国都非常有名的作家,不是他写不出来,也不是他不愿意写,而是他不愿意触及那些让人心痛的伤,那就是“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就是这样一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想法,这样的一条主线,贯穿在这篇文章始终。恰恰也正是这句话,表明了贾平凹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眷念之情,“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呆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
   读到这里,或许有人觉得贾平凹太矫情,怎么会产生这样的幻听幻觉?仔细想来,并不奇怪。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只有蚀骨的深切思念,才会让人有幻听幻觉的感受。如果没有这样深刻的感受,无论如何也不会有这样的感受。整篇文章共七段,第一段用了不到50个字,就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缘由,最后一段呼应前文,母亲的三周年即将回去祭扫。其他的几个段落,始终围绕着母亲似乎还活在自己的身边,依旧还在牵挂着自己这样一条主线展开的。而文中,贾平凹所举的例子也是琐碎的,比如他打喷嚏时想起和母亲的说笑,他写作时母亲怕影响他的一些话语动作,自然地流露出母子之间的深情,以及他心里对母亲充满的深切思念之情。“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现实是残酷的,斯人已乘黄鹤去,此地徒留伤与悲。母亲终归是去了,但那份思念母亲的伤痛,又该如何来化解呢?
   文章,贵在以情动人。这两篇散文,无疑都是非常优秀的,那字里行间饱含的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感,那一抹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就是它最打动人心之处。
   这两篇文章勾起了我对父亲的深深思念之情,仅以此文,来纪念我的父亲,祝他在天国里,一切安好!
  
   二、赏析柏雨果的摄影作品《母亲》
   2009年10月4日,一个云淡天高、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与家人一起到新开业的大唐不夜城休闲放松。由于是国庆假期,大唐不夜城白天也是来来往往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在新开馆的西安美术馆里,正在举办柏雨果摄影作品展。当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来到一个展厅的时候,突然被迎面一幅《母亲》的摄影作品所吸引和震撼。
   我不由得停下来脚步,仔细欣赏这幅作品。作品的正中央,明媚的阳光下,是一位佝偻并赤裸着上身、形容槁瘦的老妇人。花白凌乱的短发,被微风吹拂着;岁月的沧桑,已经在老人的额头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深陷的眼窝里,一双没有光彩的眼睛眯缝着,平视着前方;微闭的嘴唇,透露出一股淡漠、坚毅的神情。身上,一条条青筋,从早已经失去光泽、不再莹润的皮肤下暴起;空瘪的乳房垂在胸着……生活的重担,已经压弯了她原本直挺的身姿。
   当我看到这幅作品时,被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慑人心魄的震撼所触动。
   呵,母亲,这就是我们的母亲!这就是我们伟大母亲的真实写照。
   能够打动人心、引发人们心里共鸣和震撼的摄影作品,无疑,就是一幅好的摄影作品。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首先要有一个鲜明的、积极意义的主题;其次还要符合摄影构图、用光等要求;再次,所拍摄的物品形象要生动,画面要简洁等。这幅《母亲》摄影作品,之所以能够让人感到震撼、感动,就在于它所表达出来的主题和内涵,深深的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温情——母亲,并引起了我们的心里共鸣。正如摄影者柏雨果所说的那样,“人类最伟大的莫过于母亲,所以把再赞美的华丽之词奉献给母亲都不为过分。天下的母亲都是从花样年华熬到白发满头,形容枯槁,但都是无怨无悔。严峻的生活之路夺走了属于女人的一切美丽,但更伟大的美丽却永留人间,因为她在阳光下挺直了身子站立着,尽管离倒下已经为时不远”。当一位花季烂漫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位娇羞美艳的大姑娘,然后经历结婚、生子及艰辛平淡的生活磨砺,当生活的重负压弯她的脊梁,当岁月的沧桑抹去了她如花的美貌姿色,她任劳任怨丝毫不会无悔和遗憾。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当她年老佝偻着背弯着腰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在我们的心目中她依然是美丽的。
   好的摄影作品,均来源于现实生活,并高于现实生活;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领悟、提炼,来源于摄影者的内心。柏雨果,作为一个从秦岭大山中走出来的摄影家,他在平凡的生活中积累沉淀,而非洲之行,对他的摄影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曾有国内的同行对他的非洲之行这样评价,“走出去是惊人之举,带回来是惊人之作”。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也曾这样评价他,“雨果是一位智慧的人,他有一双善良而刚毅的眼睛,忧伤着这个世界,却又热情礼赞着生命的伟大。人怎样才能成为万物之灵?人存在的力量所在何处?他的作品反复在揭示这个主题。这一主题虽然一切真正的艺术家都在为此寻找答案,而雨果有雨果的法门,这就是他的作品震动我们的根本原因……”。这是对柏雨果的褒扬,也是对他最公正的评价。《母亲》这幅照片的取材,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当,来源于拍摄者对母亲的一种亲情和理解、感悟,来源于他的内心世界对真善美的认知和感知。
   我想,正是因为柏雨果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及在生活中善于思维,并从中去感悟生命的意义,生命本质的价值,并善于捕捉瞬间的精彩,才会为我们奉献出如此经典的一幅摄影作品,震撼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动和思考。
  
   三、赏析申酉的散文《我的母亲》
   我一直这样认为,能够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的文章,就是好文章。我经常在红袖添香网站看别人的文章,对一些文笔虽然朴实,但能够以真情实感来写作的文章,常常会反复欣赏和回味;而不喜欢那种纯粹用一堆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与现实脱节的文章。
   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中学时代学过的几篇文章,如袁枚的《祭妹文》,林觉民的《与妻书》,还有朱自清的《背影》等等,这些文章,之所以能够让人记忆深刻,就是作者能够把自己全部的真实情感投入到文字当中,字里行间无不渗透出一股强烈的情感因素,或喜悦,或悲伤,或坦然,让读者也能够随着作者的叙述,亲身感受到同样的感情,并且有丰富的联想,余韵悠长,耐人寻味。也正是因为这些,对我以后的写作及选择阅读文章方面,影响非常深刻。
   看完申酉的散文《我的母亲》后,我同样被他对母亲的这种深深眷恋的情感所打动。这篇2800多字的文章,写得非常朴实无华,既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雕琢,仅仅只是从儿子的角度,写出了一位平凡、普通而又有着无私奉献、辛苦劳累了一生、但到临终也不愿意给儿女们增添一点麻烦的慈爱、可亲的母亲形象。母亲是平凡的,但在儿女的心目中,永远都是那么可亲可敬、那么慈爱和伟大。
   文章,贵在以情动人,而申酉的这篇散文,正做到了这一点。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说过,“情者文之经,辞者文之纬,经正而后纬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经线,适当修辞是文章的纬线,写作文章时能够以情动人,然后运用适当的修辞,就是一篇好文章。仔细想来,很多好的文章,莫不如此。关注内心的感受,完善情感世界,培养丰富的感情,是文章写作的关键。常言说好文章如其人,作文如做人,只有对生活、对他人充满爱心的人,才能够写出感情饱满、立意深刻的文章。
   文中有几个片段描写,读起来也非常感人。其一,就是母亲为儿女做好一大桌饭菜时看着儿女们吃饭的情景。文中写到,“每次回家,母亲就会忙上忙下的,到开饭的时间,一桌丰盛的菜肴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母亲会叫我们夹这道菜那道菜吃,而她自己则坐在一边不动筷子,笑眯眯的看着我们吃。多少年了,母亲一直都是这样。”短短数语,就将一位慈爱的母亲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母亲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母亲总想着我们兄弟几个小的时候日子过的很清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让我们多吃一些,像要把以前没有吃到的食物补回来一样。”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生活的清苦,让母亲觉得自己好像亏欠了孩子一样,总想给孩子们弥补,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同样在那个年代,母亲过得何尝不清苦呢。“母亲常常是把国家供给的少许粮食让给我们兄弟几个和父亲吃,自己则吃红薯和芋头。”母亲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就这样生动、鲜活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位慈爱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疼爱和关怀,一股亲情的暖流就这样缓缓流入我们的心田,深深打动着我们。
   其二,就是少年记忆中深夜母亲在灯下为儿子们缝缀衣服的情景。“我常常半夜醒来,看到在昏暗的灯光下,母亲一针一线的缝补着破旧的衣物,她是那么的专注、认真,夜深了,可母亲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倦意,只是为了在我们兄弟几个明天上学时,身上穿的衣裤不会再有破洞。”或许现在的年轻人对这样的情况不屑一顾,甚至认为这样的情景夸张不可信。但这样的情景的确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一幕极为常见的画面。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那首留传千年的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子亦。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深夜灯下母亲为儿子们缝缀衣服的形象,就是那首古诗中那位慈母的真实写照,也就容易引起读者的心里共鸣和情感感应。通过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特定场景的描写,一位母亲含辛茹苦,无私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共 659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赏析陈长吟的《送母亲上路》、贾平凹的《写给母亲》,作者以对比的手法将二位作家对故去母亲的悼念之文做了求同与求异的比较阅读,以典型的细节赏析来告诉人们:情感真挚的文章最动人。 二、赏析柏雨果的摄影作品《母亲》,则是对柏雨果的摄影作品《母亲》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慑人心魄的震撼之因做了深刻的剖析,“好的摄影作品,均来源于现实生活,并高于现实生活;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领悟、提炼,来源于摄影者的内心。”这是这幅作品打动人心、令人震撼的原因。 三、赏析申酉的散文《我的母亲》,通过对申酉文章精彩细节的分析,让我们了解了作者申酉之文成功打动人心的绝招——运用清新质朴的语言,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真挚的情怀,让人难以忘怀。 作者对有关母亲的三篇文章和一幅摄影作品的赏析,既有理论高度的深刻诠释,又有典型的例子的精彩佐证,文笔厚重,分析深透,让人读罢,在得到原作美感享受的同时,也获得了写作成功的真谛。力作,荐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17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2-11-16 21:19:42
  好一篇精彩的赏析!有高度,有深度。分析精辟深邃,有理有据,对读者对原作的赏析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还在不经意中让作者获得了写作成功的真谛。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竹韵清心        2012-11-18 22:00:31
  谢谢,这篇赏析原本是三篇独立的博文,是我不同时间分别写的,巧合的是内容都与母亲及母爱有关,承蒙飞雪细心为我编发进来,题目是其中一篇博文的原题目,也很贴合这样的一组赏析。
   如此说来,江山文学网的编辑们态度认真细致,确实是一大亮点。
   辛苦了,问好!
2 楼        文友:风逝        2012-11-16 21:20:27
  问好您!流年因您而精彩!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2 楼        文友:竹韵清心        2012-11-18 22:02:24
  问好风逝,冬安!
3 楼        文友:施云南        2012-11-17 10:15:43
  母爱,真是很了不起的,很为这篇文章而感动,喜欢。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回复3 楼        文友:竹韵清心        2012-11-18 22:01:35
  谢谢共鸣,问好。
4 楼        文友:溪洋        2012-11-17 19:19:03
  佳作欣赏,问好,祝福安好!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回复4 楼        文友:竹韵清心        2012-11-18 22:04:45
  谢谢溪洋赏读,问好。
5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11-17 20:08:2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5 楼        文友:竹韵清心        2012-11-18 22:05:35
  谢谢!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