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苑★散文】信人莫若信己

编辑推荐 【文苑★散文】信人莫若信己


作者:青纱 秀才,139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17发表时间:2012-11-22 12:11:44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耻其匿怨而友人也。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败事委其过。且圣人不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
   多欲则贪,尚私则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惩,吏之惧祸,或以敛行;但有机变,孰难料也。
   为害常因不察,致祸归于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实哀;夫差存越,终丧其吴。亲无过父子,然广逆恒有;恩莫逾君臣,则莽奸弗绝。是以人心多诈,不可视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终无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勿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为智者乎?(《罗织经·阅人卷一》)
  
   这个世界实在太复杂了,人活在这个世上实在是太累了。所以便有人感叹说下辈子不想做人,倒不如去做一头猪。当然这只是感慨而已,谁知道到底会不会有来世?我们活着,就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才是正理。可是,我们又怎么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免受伤害,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呢?
  
   古语有云“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我不去害别人,却并不能保证别人就不来害我,所以要想保全自己,首先应该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我是不是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猎物、敌人?否则,真的就会有一天被人算计了还不知道,被人卖掉了还帮人数钱,到了那个时候,老天是不会帮你的,喊冤叫屈也没有用,这个世界从来都不会同情弱者。
  
   这些话可不是吓唬人,因为这世界上的的确确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从事着专门害人的职业,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怎样怎样黑白颠倒,把清白无辜的好人变成罪恶累累的犯人。他们不是别人,就是统治者的爪牙,专门给人罗织罪名的酷吏。
  
   “罗织”这个词,远古的时候并没有,发明他的人是武后统治时期的两个酷吏——来俊臣、万国俊。在他们所著的一部专门讲怎样整人、害人的书《罗织经》里首次用到这个词,从那以后,“罗织”这两个字就成了编造罪状、陷害无辜的代名词。从字面上看,“罗”,是搜罗、寻找、编造的意思;“织”,是编织、组织的意思;合起来,便是用搜罗、寻找、编造来的罪状给他们想陷害的人仔细地编织成一张天衣无缝的大网,让人不能逃脱,唯有死路一条。
  
   当年,一代名相狄人杰也曾被来、万二人陷害入狱,当他在狱中看过《罗织经》之后,冷汗直冒,却再也不敢喊冤;与来、万二人同时代的酷吏之一周兴临死之际,看过此书,自叹弗如,甘愿受死。可见此书中所载的害人之法是多么厉害,手段是多么高明。如果有人被他们盯上,要想逃脱几乎是不可能的。
  
   孙子说“知己知彼”,我们会不害人,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害人的人是怎样害人的,所以读一读《罗织经》对人绝对是有百益而无一害。
  
   《罗织经》开篇便讲了世道的险恶,即便像孔子、左丘明这样的大圣人也是整天用一幅虚伪的面孔来示人,所以我们每天所看到的、听到的没有一点儿是真的,都只不过是些虚情假意的东西而已。
  
   至于人心,那就更加是自私自利,只想着损人利己,有了好处便争,有了祸事唯恐躲避不及。所以人活在世上“信人莫若信己,防人勿存幸念”——能相信的人只有自己,不论任何时间、地点,都要有保护自己的想法,不能有一丝一毫侥幸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人性尚私,人心多诈,世事寡情——这是两个时刻都在想着害人、整人的酷吏对自己的提醒,也是对世人的警醒,若是不以为然,此道不修,那么就很难称得上是一个智者,灾难就会离你不远了。
  
   人心多诈,表面是看不出来的,《罗织经》开宗明义,告诉人们,即使是圣人如孔子、丘明者,面对他们心里厌恶的人的时候也会笑容满面,凡人俗子又怎么能看得到别人的心呢?世事寡情,不要一厢情愿地想着用自己的良善去改变它,历史上太多的故事已经告诉人们,施恩于人并不一定就能得到好的回报,牢记《农夫和蛇的故事》,才应该是时刻做到的。

共 15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信人莫若信己】这个社会纷繁复杂,人际关系险恶者居多,所以有时候信别人真地不如信任自己,至少自己是不会害自己的。作者以《农夫和蛇的故事》用以警醒世人,为事之时还是留个心思得好。但如文中所说之人,也毕竟是少数,如果以真心换真心,择善友而交,择善事而为,相信这世上还是好人好事居多的。欣赏作者流畅的文笔,真挚的文字,问好作者!推荐阅读!【军警社团编辑:彧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