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海蓝·散文】久戍难归忧心如焚

编辑推荐 【海蓝·散文】久戍难归忧心如焚 ——《采薇》赏析


作者:暗香浮动w 秀才,1551.9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96发表时间:2012-12-05 17:36:13

采薇
   《诗经?小雅》
   【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第一章写征人背井离乡远戍的原因)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第二、三章写在外生活的凄苦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第四、五章集中描述军马倥偬、浴血奋战的实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第六章写凯旋时的矛盾心理)
   【注释】
   薇:菜名,野生豆科植物,又名野豌豆,冬生芽,春长大,嫩苗可食。作:出生。止:语尾助词。
   莫:通假字,通“暮”。岁暮,指一年将尽。
   靡室靡家:靡,无。这句是说抛开了家庭。猃狁:古代北方民族名,又作“严允”、“玁狁”。秦汉时称北狄或匈奴。故:原因。由于猃狁犯边,才远离家乡,从军征战。
   遑:闲暇。启居:小跪,安坐,安然休息。
   烈烈:火势盛。
   我戍未定:我们征戍的地方不固定。靡使归聘:没法使家人探望。聘,探问、问讯。
   刚:挺实,坚硬。指薇已经长大。
   阳:指夏历十月。周代征人惯例,每年十月是新旧征人交换的时间。
   盬:停止。
   疚:痛,痛苦。来:慰劳。
   尔:花朵盛开。维何:是什么。常:常棣,又作“唐棣”,树名,开花有红有白,果实如樱桃。
   路:通假字,同“辂”,将帅之车。
   四牡:四匹雄马。牡,雄兽,这里指雄马。业业:形容马身高大。
   捷:通假字,通“接”。
   骙骙:形容马强壮。
   依:倚乘。腓:掩护。这里指士卒借战车以蔽矢石。
   翼翼:整齐的样子。形容马训练有素,步伐整齐。象弭:弓的两端受弦之处叫弭,此处镶嵌象牙,称象弭。鱼服:永鲨鱼皮做的箭袋。
   日戒:天天戒备。
   依依:柳条随风摆动的样子。
   霏霏:大雪飘落的样子。
   迟迟:形容道路悠远,行走艰难。
   莫知我哀:没人理解我内心的悲伤。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征人追述他在外作战的经过,既写了他戍兵征战的苦况和保家卫国的斗志,也写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反映了征人痛定思痛的复杂心情。
   这首诗的艺术风格颇有特色,叠字、叠句的充分运用显示了韵律的急促,表现了征人惶恐心理和战争生活的紧张。最后一章今昔景物的对比描写,触景生情,不仅有总述全篇之意,而且令人具体地感觉到征人“莫知我哀”的悲凉和空虚。王夫之曾评价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周宣王时,周宣王为了解除猃狁族的侵略威胁,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发动了征伐猃狁的战争。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
   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虽是口头语、眼前景,却反映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苦。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感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绪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诗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共 29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诗的成因还有情绪都会在诗中表达出来,而作者细致入微的解读,更让我们了解了许多那个时代的很多不解事物。作者不愧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把自己的所学全部注释出来,让我们对这样远古的诗句有了详细的了解。问好作者,编辑:锦妤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锦妤        2012-12-05 17:37:33
  如果不细看作者的解读,还真不好了解,呵呵。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