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独角楼

精品 独角楼 ——此文写给不断落榜的自己


作者:汪眸 秀才,1632.3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82发表时间:2012-12-11 10:09:31
摘要:此文写给不断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落榜的自己,也写给每个有梦想的人。

(一)嘲风
   储乡,之所以叫储乡,因为靠着储江。
   储江边上,有一个老楼,楼高六丈,共七层,没人知道这楼是哪代王朝的哪个帝王时期修建的,储乡人称之为“独角楼”。
   为何为名“独角”?原是本朝开国皇帝吃了败仗,乘船败逃此处,见此楼戗脊上的“嘲风”形态张狂,像极了张开嘴在嘲笑自己,便命人开炮将此楼炸掉,哪知刚开了一炮,便引来了储乡人的抗议,皇帝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便道了歉,扔下了几箱子的金银,悻悻离去。
   储乡人用钱修了楼顶,但原本戗脊的四只“嘲风”却只剩下了一只,前朝做工精细经过战火未曾传授下来,所以花再多钱也没工匠敢说自己能仿出之前戗脊上“嘲风”的样子,储乡人只好作罢,单修了正脊,独留面向江面的“嘲风”一只,从此,储乡人便称此楼为“独角楼”。
   改朝换代,之后又是改革,又是变法,倒也是新朝代顺应民意,百姓富庶,储乡人也依靠修楼剩下的金银发了家。
   储乡人迷信,觉得是那“嘲风”镇住了江神,江神每年向“进贡”,才使得自己富了起来,于是每年都要将“独角楼”修缮一翻,此时的“独角楼”,已经比前朝要光鲜靓丽的多了。
   (二)冯璞玉的改变
   冯璞玉出生时,本朝皇帝已经换了三代了,文胜武昌,举国安定,再也不是英雄辈出时候了。
   冯璞玉也是这储乡人,自小做得一些好文章,有些名气,不过他写的文章多事一些“指桑骂槐”的隐晦,不符合这个朝代的趋势,现在冯璞玉已经弱冠又过了两年,科举了四次仍是落榜,眼见一个个同龄甚至比他年幼的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人,一个个出身显通,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很是惆怅不已。
   这日,冯璞玉来到独角楼,细细的品读每层每面额枋上的文章。这都是独角楼新朝代以来,储乡考出去的秀才、状元高中前做过的文章,说来也怪,独角楼上竟然多是这类长篇文章,“诗词”却是少的可怜。
   冯璞玉本是自命清高,看不上这类文章的,凭冯家在储乡的地位,凭冯璞玉的才气,即使不去考得功名,也能轻松谋一个给地主写文章的差事。
   但冯璞玉不甘平凡,犹豫已久决定“顺从时代,趋炎附势。”,今日,便是想来这阁楼上看看,这些文章是如何的好,如何的妙。
   冯璞玉撇开之前“唯吾独尊”的观念,以文章笔者本人角度去读每篇独角楼上的文章,果真读出了些不一样的味道。
   例如一楼东面这篇《身为当代青年,如何救国》的文章,是储乡最小的秀才写的,冯璞玉之前也读过,觉得此文是空有华丽文笔,空有一般抱负,但从头到尾只提出问题表面现象,却未曾深入去理解,也未提出其救国之法。但冯璞玉现在站在小秀才的角度读来,觉得这篇文章朝气蓬勃,羽翼虽未丰满,却有宏图大志,十分难得。
   例如三楼西面这篇,难得一见的诗《秋夜等着伊人归》,之前冯璞玉也是看不上的,觉得是堆砌辞藻,满篇哀怨,满篇儿女情长,毫无生机之作。但现在冯璞玉站在其作者角度读来,想到此人都“悲伤闻雁鸣,夜半静无声”了,还有心思写篇文章裱在独角楼上,就佩服不已。
   再看顶层北面这篇,是个老学究所做,八股之文,整整齐齐,之前冯璞玉觉得此文空有格式,缺乏灵魂。此刻站在老学究的角度:自己又不是专门写八股的,也不是古时候的人,煞费苦心的拼凑了半辈子才难得将格式拼凑的整整齐齐,还要灵魂作甚!
   冯璞玉一口气读完了独角楼上所有文章,胸中如团热火,不由赞叹了一声:“好!妙!为何我就写不出来?”
   (三)歪才
   “不,你如何写不出来!你能!”
   冯璞玉一惊,回头看去,原是那储乡去年才高中的秀才张君轩。
   “张先生!”这张秀才虽是和冯璞玉一般大小,但按照储乡的规矩,是“才高为长”,虽说冯璞玉的才不比那个张秀才低,可照长辈的看法,冯璞玉那是“歪才”,成天文章通篇“呜哩哇啦”,上不得台面。
   “这独角楼上的文章,想写来其实简易至极。例如这篇,空有抱负,却无是非观念,一看就是在茶楼上听到一些消息,然后记录下来,然后翻阅些经典辞藻堆砌。再看这篇,一看就是家中宠出来未见过大世面的,写的东西虽然文笔够了,但没有一点的想法。再读这老翁的,句句出自经典,段段来自古经。这篇就更不用说了,字字句句以自我为中心,一点都不大气,没有生机,一看就是个自私的人。家中有上几本书,写出这篇楼上的文章并非什么难事吧?”
   “多谢先生指引。”冯璞玉对张秀才弓腰行了一个大礼,继续说道:“还有一事想要请教先生。”
   “请说。”张秀才捻了捻才留不久的胡须,因为祖上传下的规矩,胡须越长,表明学问越深,张秀才高中开始,便决定留须,又闻胡须越拔长得越快,便时而捻上一捻。
   “倘若我做出了与这楼上相仿的文章,找谁镌刻,又在何时能将文章登楼?”冯璞玉问道。
   “原先的规矩,你先要有一定的人脉,作出文章后,需要至少百人的联名推举,你将联名推举的折子交给乡官,乡官再与乡上的学究商议,看是否有已经年老,已经过世,或者已经辞官的人的文章,如有,你再确定每年交一些修缮独角楼的费用,便可将文章挂在这楼上了。”张秀才其一其二的耐心解说,殊不知冯璞玉心中却是大惊,写文章的好坏竟然不是登楼的关键,登楼的关键竟然是这些趋炎附势的把戏。
   “多谢先生指点,学生这就去准备。”冯璞玉虽心中感到不屑,但还是决定同流这规矩,为何别人都做,自己还要清高的当个君子?
   (四)调水北都
   “我话还未尽,你急什么?”张秀才说道:“今年由于都城兴建南方独有的园子,园子中要有水,而都城水又稀少,决定从我们这边调水过去,如若调水,就得从储江调,到时水位上涨,独角楼将会不保。”
   “哦?他那里缺水,我这就不缺?我这也属北方,南水北调,为何不调南方水,要调我们的?”冯璞玉惊道。
   “南方多富庶,他们不肯与北方合作,要调水就要花大钱,再者,南北路远,挖通河道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今圣上英明,怎能因玩乐而致国家和谐不顾?”张秀才说道。
   “那我们这楼?”
   “圣上承诺,一旦调水完毕,将波及大量缮款,供咱们重修独角楼。”张秀才笑着说。
   “那还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冯璞玉显得有些失望。
   “那还不好?”
   “好?”冯璞玉惊道。
   “新楼一建,老楼上所以文章将全部没有。古人云‘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你写好文章,利用这段时间买通好关系,提前订好位置,等新楼一建,你的文章就能上去了,也不用找替换的位置,楼上额枋都是空的,还不认你挑?”张秀才挑着眉毛说道。
   冯璞玉一听,大是有理,连忙拜谢。
   “看你孺子可教,再教你个技巧。”张秀才说道:“你看,这老楼里面的木头很是美丽,是前朝工匠所做,今朝无人能够仿制,你拿着斧子敲下一大块平板的来,等到新楼建起,你将木板拿出,将文章篆刻在木板之上,然后挂在之前挑的位子上,文章不是多了一些古风,还多了一些气韵!那种不平凡,又怎是后来人可以超越替换的?”
   (四)研究木材?
   冯璞玉一听,顿时恍然大悟,再也不敢耽搁,拜谢了张秀才,回家去取斧头。
   取来斧头,火急火燎的来到独角楼下。
   哪知独角楼下,有好些个拿斧头的青年,都被张秀才拦到了门口,不让进去。
   冯璞玉自小聪颖,回想了张秀才之前的话,便将一淀银子趁人不备塞入张秀才手中。
   张秀才突然对冯璞玉和颜悦色道:“原是你遵乡官之令,在这里取下木板交给木匠研究,以备日后重修独角楼哇,请上楼吧!”
   冯璞玉也不管张秀才的谎,火急的上了楼,挑了个最好的木头,揣在衣服里,怕人发现似的躲躲藏藏回了自家屋子。
   回去后,冯璞玉找来前年为保存衣服买的上好檀木箱子,将衣服扔出,将从独角楼上的木头藏于箱内。
   (五)更名
   随后,冯璞玉学会了处世之道,到处笼络人脉。张秀才赚够了大钱,去南方建园子养老去了。
   又两年,独角楼再造,依旧是高六丈,共七层,无奈没有“嘲风”坐镇,储乡人不敢取名独角楼。
   就在储乡人因取名无措时,冯璞玉将旧楼上敲下的木头贡献出来。
   这年七月,此楼封顶,名为“璞玉楼”。

共 32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独角楼”到“璞玉楼”。作者描写冯璞玉不为人知的故事。历史、人文、人脉。这篇小说语言清新自然,历史与故事情节结合完美。几个章节刻画了才艺超群,思想雅致的冯璞玉形象。给读者超凡脱俗之感。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期待您的更多佳作。【编辑:诗人夏红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211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乌衣巷        2012-12-11 10:12:52
  看看问候。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