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海蓝·散文】古代美女罗敷

精品 【海蓝·散文】古代美女罗敷 ——《陌上桑》赏析


作者:暗香浮动w 秀才,1551.9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20发表时间:2012-12-16 17:07:29

陌上桑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
   【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极写罗敷之美和人们对她的爱慕。)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调戏罗敷的卑劣行径。)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写罗敷夸夫巧拒使君侮辱的胜利。)
   【注释】
   陌:田间小路。题意即采桑路上。
   隅:方向。
   好女:美女。自名:本名。罗敷:汉代美女名。
   善:一作“喜”。蚕桑:养蚕采桑。
   笼系:篮子上的网络绳。笼,竹篮子。系:网络绳。笼钩:篮子的提柄。
   倭堕髻:又名堕马髻,东汉流行发式,发髻偏在一边,呈似堕非堕状。明月珠:宝珠名。据《汉书?西域传》载,明月珠大秦国产。缃:杏黄色。绮:带花纹的丝织品。
   行者:过路人。捋:轻轻地顺着抚摸。髭须:胡须,上唇胡子叫髭,下唇胡子叫须。
   著帩头:露出发巾。著:显露。帩头,即绡头,束发的发巾。
   来归:回到家。相怨怒:夫妻互相埋怨斗气。但:只。坐:因为。
   使君:东汉对太守或刺史的称呼。五马:指太守乘坐的五匹马驾的车。踟蹰:徘徊不前。
   姝:美女。
   谢:询问。宁可:愿意。共载:同坐一辆车。调戏语。
   置词:即致辞,答话。一何:何等的,多么。
   东方:指她丈夫做官的地方。夫婿:丈夫。居上头:领头的。
   何用:即“用何”,凭什么。识:辨认。从:跟从。骊驹:黑色的幼马。
   鹿卢剑:同辘轳剑,剑柄用玉做成鹿卢形。鹿卢,汲水滑车。
   府小吏:官府中的初级官员。“吏”,一作“史”。朝大夫:任朝廷里大夫官职。侍中郎:是汉朝加官、在原官上特加的荣衔,经常在皇帝左右。专城居:一城的首长,即太守之类。专,独占。
   为人:人的外表。白皙:面容白净。皙,同“晰”。鬑鬑:胡须稀疏修长的样子。颇:少微。
   盈盈:舒缓、轻盈。公府步:官步。公府,三公之府,即官府。冉冉:轻捷从容的。趋:走动。
   殊:才华出众。
   【赏析】
   这首诗在《宋书?乐志》中为《艳歌罗敷行》,《玉台新咏》题为《日出东南隅行》,写了汉代一个采桑少女巧拒使君调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美丽、坚贞、智慧、勇敢、心地纯洁、情操高尚的劳动少女形象。热情地赞颂了她蔑视权贵、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揭露了封建阶级上层人物欺侮民女的丑恶行径。
   这首诗写法新颖,综合运用了侧面描写、夸张描述、烘托对比、对话、自述等多种手法,显得生动活泼而富有变化。语言优美,笔调幽默诙谐,描绘出一幅富有喜剧气氛而色彩绚丽的画面。
   《陌上桑》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成熟。
   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一般来说,人们认识一个人,总是先识其外貌,然后再洞达其心灵。《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罗敷刚出现,还只是笼统地给人一个“好女”的印象,随着叙述的展开,通过她服饰的美丽和路人见到他以后无不倾倒的种种表现,“好女”的形象在读者眼前逐渐变得具体和彰明。第二、三段,诗人的笔墨从摹写容貌转为表现性情,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她流利得体,同时又带有一点调皮嘲弄的答语中,还可看出她禀性开朗、活泼、大方,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侵害。当然这只是大致的概括,事实上,作品在这方面也不乏灵活的安排。如第一段虽然主要写容貌,“罗敷喜蚕桑”则又表现出她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第二、三段虽然主要揭示她内心情感,但第二段使君立马踟蹰不前,分明又暗中映显出罗敷美貌丽态的魅力,第三段罗敷夸扬丈夫姿容,与一段总述罗敷美好“遥对”(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不正可以见到罗敷本人的倩影吗?诗人笔下的罗敷品貌俱美,从而赋予这一艺术形象更高的审美价值。读完全诗,人们对罗敷的喜爱比起诗中那些忘乎所以的观望者的态度来更加深厚真挚,因为他们还仅仅是为罗敷的容貌所吸引,读者却又对罗敷的品格投以敬佩。从这一意义上说,《陌上桑》与《诗经?硕人》在摹绘美人的形象方面,其区别不仅在于具体手法的不同,还在于它由比较单纯地刻画人物的容貌之美进而达到表现性情之美,这后面一点显然在文学形象的创造史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如第一段写罗敷之美,不用《硕人》直接形容具体对象容貌的常套,而是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鲜艳夺目,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从衣饰等的铺叙中映现出来。前人评汉乐府《江南》诗句“莲叶何田田”,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这话也可以被运用来说明本篇上述诗句的艺术特点。更奇妙的是,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又极为鲜明、生动的烘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类对异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就更为敏感,同时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这些男性旁观者为罗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止,(“脱帽著帩头”的动作暗示了自己未婚)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激动不宁的心情和从她身上获得的审美满足。借助于他们的目光,读者似乎也亲眼饱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这样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摹写显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于加入了旁观者的反应,使作品的艺术容量也得到了增加。这是《陌上桑》为描写文学形象提供的新鲜经验。
   除了从侧面摹写形象外,本篇还善于从侧面表达意图,这主要是指第三段罗敷夸夫的内容。对这段内容,人们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诗中“夫婿”是罗敷实指其夫,另一种意见是罗敷虚设一夫。“夫婿”究竟是实指还是虚设,这是弄不明白的问题,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应该弄清楚:罗敷当时为何要讲这番话?意图何在?她集中夸赞自己丈夫的尊贵和美好,这显然是有明显的针对性。因为调戏她的是一位怀有特殊优越感的太守,罗敷说自己丈夫尊贵,则使其优越感变得可笑;又因为太守看中她的是美色,罗敷说自己丈夫美好,实际上是说只有丈夫才可以与自己相配。罗敷这段话句句夸夫,而客观上又句句奚落太守,这正是全诗侧面写法的又一次运用。诗歌的喜剧效果主要也是从这里得到体现的。第三段在整篇作品中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什么糟粕,而是诗篇的有机构成。
   幽默风趣是《陌上桑》明显的风格特点。如写旁观者见到罗敷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种种神态,十分好笑,而又无不是乡民的真趣流露。又如罗敷讲自己的年龄,“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口齿伶俐,而又暗带调皮,“颇”字尤见口角语态之妙。最后一段罗敷盛夸夫婿,使眼前那位听着的太守感到通身不自在,羞愧难状。这一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风格之中的优秀诗篇,体现了乐观和智慧。
   《陌上桑》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具有较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因素。诗中的主人公秦罗敷,既是来自生活的现实人物,又是有蔑视权贵、反抗强暴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高贵品质。“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通过“行者”假装歇息,放担凝视、叹赏之至,忘情捋须;“少年”脱帽理巾,亟思逗引罗敷,欲赚得螓首蛾眉,流波一转;在桑林旁的“耕”“锄”者乃至忘了劳作;等等诙谐而夸张的描写,侧面烘托、着力渲染罗敷之美丽动人。这样的侧面描写和,可谓妙笔生花。它一方面使诗歌平添了喜剧色彩、乐观情绪,使叙事的场面、气氛显得无比活跃。更重要的一方面,这样从虚处落笔,烘云托月,借助人类爱美的天性,对美丽异性的本能向往之情的抒,不着罗敷容貌一字,而尽得其“风流”。人们对容貌美的标准,本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而诗人这样写,就避开了这一“难题”,从虚空处表现了那种不可描摹的绝对理想化的完美。十分明显,如果没有嫉恶如仇的现实主义和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的有机结合,以及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和浪漫主义的夸张虚构这两种艺术方法的相互渗透,是不可能塑造出罗敷这一卓越形象的。尽管这种结合,是自发的、自然而然的,但作为一种创作经验,还是值得后人借鉴。
  

共 37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自己的专业来解读《陌上桑》,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具有较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因素。诗中的主人公秦罗敷,既是来自生活的现实人物,又是有蔑视权贵、反抗强暴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高贵品质。美丽的罗敷拥有外在的气质更有内心的智慧,诗歌表达的对美丽异性的本能向往之情的抒,不着罗敷容貌一字,而尽得其“风流”。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锦妤【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216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锦妤        2012-12-16 17:07:52
  这应该算做很早时代的爱情诗歌了。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2 楼        文友:锦妤        2012-12-16 17:08:22
  看过很多王老师对诗歌的解读,呵呵,继续呀。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