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菊韵小说】送医下乡

精品 【菊韵小说】送医下乡


作者:云淡风清 举人,368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97发表时间:2012-12-22 06:39:06

明天就是周六双休日了,正好这个周末科室没有什么危重病人,李军盘算着明天带妻子张玲和女儿婷婷去诳商场,是应该给她们母女二人准备买换季的衣服了。突然,手机铃声响了,是院长打来的,通知他和张玲马上到院办公室开会。原来是市委宣传部临时通知医疗、文化、科技部门搞三下乡活动 ,说市领导可能跟随检查。
   李军和张玲都是市三医院的学科领军人才,李军是心血管内科主任,张玲是消化内科主任。他们俩是同班同学,都毕业于原华西医科大学,都是当时年级的尖子生。
   李军身材高大,一米八的个头,方脸,浓眉大眼,身体强壮喜爱运动。在学校时就是校篮球队的,现在也是医院篮球队队长。李军为人忠厚老实,看起来个子大,但对人很和善。说话办事很细微,也很有魄力。作为科室主任,他的工作很忙,责任心很强。下级医生处理不了的事都要找他,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无论上班还是休息,所以他不敢离家离医院太远。
   张玲身材高挑匀称,一米六八的个儿, 就是那种丰胸翘臀细腰的美人胚子。鹅蛋脸,天生蛾眉淡扫,一双看上去永远都是水汪汪的大眼睛更是勾人魂魄,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披齐背心,更显出飘逸之美。皮肤白嫩如凝脂,她原本就是学校的校花,当时追求她的人她都不记得有多少了。她和李军本来都可以留校,但是为了能照顾多病的父母,她放弃了那次机会,李军为了追她,也放弃了留校,一直跟着她进入市三院。进入三院她本想搞妇科,李军说妇科要手术很累,他不想让心上人儿受累,所以要求院领导把她安排到消化内科,这个科室病人相对较稳定,为此张玲和李军还闹了一段时间冷战。
   会议一直开到晚上八点,医院中层以上干部都参加了会议。市卫生局领导来作了宣传讲话,医院领导也唠叨不少 ,最后才布置了这次任务。医院抽调十五人组成三下乡医疗队,由李军担任队长。其余包括內、外、妇、儿、检验、放射的十三名医生,一名副院长领队,这一次是历来三下乡活动人数最多,人员配备最齐的一次。李军主要负责给镇乡医生授课,其余临床医生搞义诊和向群众宣传讲解卫生知识,检验和放射科医生负责现场指导。
   明天下乡的目的地是市区东部郊县的新胜镇,那是一个偏僻的小镇,距离市区有近一百公里路程,李军已经去过几次,对那里比较熟悉。那里一直都是三下乡活动的重点乡镇,听说这次三下乡科技组也是到那里,包括农技、园林等等。这次的时间是两天,也就是要在乡下住一晚上。
   会议上落实人员时张玲主动要求参加医疗队,李军坚决不同意,医院领导也劝说她不要去,留一人在家里照看孩子。可是张玲的倔强脾气,一旦决定要做的事,火车都拉不回来,李军是领教过的,这一次的结果一样。
   散会后李军和张玲各自到科室去安排布置了一下,然后去领了一些下乡需要的器械和药品,两人在医院大门会合一起回家。到家已经九点二十了,女儿婷婷下了晚自习已经回家了。
   李军把婷婷叫来对她说:“我和你妈妈明天要到乡下去两天,你还是到你小姨家去吧。”婷婷说:“白天我要去练琴,晚上我到小姨那儿去住就行,你们就放心去吧。”婷婷的小姨张惠妹在南街开了一家通讯器材零售店,离这儿不远。从小至今凡是李军和张玲忙碌不在家,都是把婷婷托付给小姨。
   婷婷很懂事,正在读初二,苗条和美丽完全继承了张玲的优秀基因。虽然才十四岁,身高已经一米六五了。荷尔蒙的神奇功能正在她身上发生作用。水灵灵的大眼睛,粉嫩的脸蛋加上天真稚气的神态,着实招人喜爱。两口子把婷婷视为掌上明珠。
   李军是一个有心计的男人,知道养女儿要比养儿子更细心。现在社会复杂,治安也不是很好,色狼歹人颇多,所以他在女儿七岁时就利用寒暑假把她送到武术学校学习擒拿、柔道、少林散打,还专门请高师指导,现在也算武林一小高手,三五个毛贼是难近她身。尽管这样,李军还是不放心晚上婷婷一个人在家,她毕竟还是一个孩子,所以他打电话叫小姨照看。
   早上六点张玲就起床了,为女儿做好早饭,李军收好下乡所用的东西,两口子吃好早饭拿起行李准备出发。临行前,李军给女儿留了一张字条,叫她晚上早点到小姨家去,走前把家中门窗关好。
   六点四十他俩来到医院车库,两辆救护车的司机已经开始做准备了。不一会,陆陆续续队员都到齐了,因为路程远,所以要求七点钟准时出发 。
   三月初的天气,乍暖还寒,加上近日阴雨绵绵,昨天才开始没有下雨,但是现在大雾茫茫,能见度不足两百米。虽然七点多了,好像天还没亮,司机打开了防雾灯,车速也很慢,车前挡风玻璃的雨刮器不时刮掉附在玻璃上的露珠。医生们都感到比预计的要冷,纷纷密闭车窗,司机也为他们打开了暖空调。
   救护车行驶了一个多钟头,进入了通往新胜镇的小公路。这是一条碎石和泥土铺成的土路,由于很少保养的缘故,路面已经凹凸不平,有些地方石子碾没有了,形成了一个个土坑,加上前两天的雨水,更是泥泞难行。路面很窄,一般都在三米多一点,宽的地方有四米多,遇上两车相会,一方就得靠边停下相让。这时,雾气散了一些,透过雾层可以隐约看见太阳的影子。
   车像蜗牛一样爬行着,三十公里左右的小路用了一个多钟头,到达新胜镇已快十点了。
   这是一个古老的小镇,南面靠山,北面临一条小河,还真是一处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全镇就一条约三百多米长的街道,另外有三条小巷。街面是用青石铺成,两边的房屋几乎都是陈旧的瓦房,偶尔看到一两栋两层楼的砖混楼,那就是少数外出打工挣到钱的人家修的。整条街道还是比较整洁,看来古色古香。不要小看这些瓦房,其年龄少说也有六七十年了,比现代那些豆腐渣工程强多了。
   车开到镇卫生院门前停下,镇政府的几位领导和镇卫生院的医生早已等候在那里,卫生院的大门上方挂着“热烈欢迎市三下乡医疗队光临新胜镇”的大红横幅。大家下车后,领队周副院长去和镇政府的领导接洽,李军和队员们随卫生院王院长到院内稍息。
   卫生院坐落在镇西边,与镇政府斜面相对。临街是九十年代初修的三层砖混结构楼,下面一层作为门诊,上面两层有住院床位和医生护士值班室。进入里面是一个大院,约有两百平米,中间筑起一个花台,围着一颗较古老的黄桷树,上面也栽了一些月季、栀子花、万年青等花草。左右和后面都是清一色瓦房,与前面砖混楼形成四合院,四合院右边有一道门,打开可通往后面山上。瓦房是一些医生的住家和卫生院食堂。
   李军来过几次,对这里的情况和医生都很熟悉。他对王院长说:“王院长,时间不早了,我们就不休息了,快领我们到义诊的地去。”王院长说:“那好,你们把行李和不需用的东西先放我办公室。”队员们放下行李,跟随王院长去义诊地点。
   这次义诊地点设在再往西走拐弯的那条街上,那里相对较宽敞,西边尽头有个农贸市场,人群比较集中。街道的一边已经摆好十几张长条桌和凳子,桌子的前方用红纸黑字写着“市三下乡医疗队义诊处” ,每一张桌子上面放有一个三角标牌,上面写着什么科和医生的名字,方便群众选择。今天是镇上赶集,已经有很多人等在那里了,医生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诊疗状态。
   雾开始慢慢地散去了,久违的阳光露出了她难得的笑脸。前来就诊咨询的人络绎不绝,有扶着老人的,有抱着小孩的,有背着背篓的,也有挑着箩筐的。很多人是听到消息后专门赶来的,也有一些是赶集顺便来检查的。医生们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就诊者,认真的听他们讲述病情,仔细的为他们检查治疗,耐心的给他们解释病的现状和防治方法。李军则忙碌的向群众散发着卫生常识和常见疾病防治的宣传手册,并不时地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人。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下午两点过了。这时候就诊的人没几个了,赶集的人也都逐渐散去。医生们放松下来才感觉到腹中饥肠咕噜。中午时镇领导来叫过他们吃了午饭再接着义诊,被李军拒绝了。他说:“农民群众大老远的跑来看病,看了还要赶路程回家,比我们辛苦多了,我们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等我们。”他们看完最后一位病人后才开始撤离。
   周副院长和镇政府领导接洽后,安排好了队员们的食宿地点,都在镇政府招待所内。镇政府的结构和卫生院差不多,临街也是一栋砖混三层楼房,比卫生院的面积大一些,气派一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楼和二楼的东侧设满了这样那样的办公室,西侧是招待所食堂,三楼有十来间客房,用来接待外来客人。
   队员们稍微洗漱了一下就到食堂用餐,李军宣布队员们中午不能喝酒,下午三点钟到卫生院会议室听课。
   饭后,队员们各自将行李拿回到安排的招待所内。李军忙着将带来的讲义整理好,等会要发给听课的医生们,张玲帮着一同整理带去会议室。卫生院的医生和各乡村前来听课的医生早已经等候在那里了,会议室不大,六十多个座位座无虚席,医疗队的队员就各自找凳子坐下。李军将讲义发下,人手一册,这样便于听课人员学习。
   讲义的内容较多,李军不打算按讲义全讲。一是时间不够,二是一些尖端的内容比如:螺旋CT、核磁共振检查 ,心脏的超声检查,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等,这些内容基层医生很难听懂,也用不上。讲义上有的,他们可以回家后自己了解学习。
   今天主要讲高血压疾病的防治,重点讲四个内容,一、高血压疾病的成因,二、高血压疾病的症状,三、高血压疾病对各个脏器的危害,四、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李军的讲课很吸引人,他不是照讲义上读,而是引入一些生活常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人很有兴趣听,而且很容易理解弄懂。连续两个小时的讲课李军没有感到疲劳,听课的人兴致也越来越高。最后给医生们留了半小时问答时间,李军一一解答了基层医生的提问。
   五点半讲课结束,乡村医生忙着赶回家。李军叫住卫生院的刘医生问起胜利村的李大妈的情况,刘医生说:“李大妈前天还来我这里检测了,拿了药,一切都很好。”李军说:“上午在义诊的地方没看到她来,所以问问。”
   李军还是有些不放心,李大妈的家离镇上也就三里多路程,市医疗队到新胜镇义诊,各乡村都知道,按说李大妈是会来看看的,莫不是家中有什么事。李军向张玲说了自己的想法,张玲说:“那我们何不现在去她家看看。”李军说:“好哇,我们马上去。”李军和张玲向周副院长说明了情况,请了假说:“如果晚了我们就不回来了,明天一早回来。”
   两人在镇上买了一些水果、糕点之类的礼品,兴致勃勃的踏上了崎岖的田埂小路。李军去过李大妈家,路熟悉,张玲是第一次去。
   太阳开始向西山后慢慢落去,彩霞映衬着蓝天异常美丽,斜阳的余辉照耀着山坡上的柏树林显得更加苍翠。一片片油菜和麦苗随着微风荡起绿色涟漪,空气中散发着沁人的芳香。
   李军牵着张玲的手问道:“玲,风景怎么样。”张玲欣快的答道:“ 好美丽,难得看到这么美的风景,呼吸到这么清新的空气。”李军说:“如果我在乡下有一亩三分地,我就辞去工作,到乡下去开个诊所,你会跟着我去吗?”张玲撒娇的说:“你呀,不要想跑,你到哪里我都跟着的呢。我还正想找一处清静的地方生活,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汽车的尾气呢。”两人一路说笑着,不一会儿就到李大妈家了。
   李大妈家家坐落在一个小山坡的下面,独门独户。正面一排三通瓦房,一通进深三间,前面一间作客堂,中间为卧室,后面为厨房,打开后门可到后面坡上。她和老伴住中间一通,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各一通,前几年女儿远嫁他方,房子就归她用。房屋看来有些破旧,但还宽敞,房屋前面是一个平整的院坝。右边有两间简易的瓦房,作为猪舍和鸡鸭舍。周围的几簇竹子生长茂盛,两颗桃树正孕育着花蕾。
   很远,他们就看见李大妈赶着一大群鸡鸭回家,她眼睛不好,没有认出李军他们,待李军喊她,她才感到惊喜。
   “哎哟,小李子呀,你们怎么来了呀。玲玲,这么难走的小路,走累了吧,快到屋里坐。”张玲说:“大妈,不累。” 李大妈把鸡鸭赶进鸡舍,忙着给他们倒开水。
   “大妈,我们今天是来镇上搞义诊的,上午没看见你,不放心,所以抽时间来看看你,晚上就在你这儿住下了,你和大伯都好吧。”李军说。
   李大妈有些 激动的说:“都好,都好,难得你们这么有心想着我们。”
   李大妈的老伴刘大伯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二三十年了,手脚都变形了,经常疼痛,现在下床都很困难。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常年不回,丢下一个八九岁的小孙子在家,李大妈一人要照看老小二人,加上自己有病,确实很辛苦。
   李大妈说:“我知道今天市医院下来医生看病,不知道是你们。我前天去刘医生那里检查了,没有问题,其他也没什么事情,所以就没去镇上。” 来大妈一边说一边忙着去准备做晚饭,李军和张玲进屋去看望刘大伯。

共 708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送医下乡》字里文间是李军满满的深情,三月初,乍暖还寒的时节,李军带着老婆张玲去了市区东部郊县的新胜镇,表现了对工作的热爱,也介绍了妻子张玲,李军和张玲都是市三医院的学科领军人才,李军是心血管内科主任,张玲是消化内科主任。他们俩是同班同学,都毕业于原华西医科大学,都是当时年级的尖子生。故事、人物、环境描写的详细到位,文章立意深刻,有声有色,结构剪裁也很得当!得以场景更显真实,作者文笔灵动,细节清晰,谋篇缜密。独具匠心,标点符号与文章的排版也完全规范!一路读来心情好舒畅,佳句连绵中无形触动着读者心弦。欣赏学习了!倾情推荐!感谢赐稿秋月菊韵!【编辑:天空微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22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空微笑        2012-12-22 06:55:25
  欣赏佳作,感受医生情怀!一路读来心情好舒畅,佳句连绵触动着我的心弦!
2 楼        文友:天空微笑        2012-12-22 06:59:23
  没想到老师小说也写的这么棒,好奇妙哦!佩服您的才学!
回复2 楼        文友:云淡风清        2012-12-22 15:06:20
  谢谢得到微笑的赞扬,祝开心快乐!
3 楼        文友:云淡风清        2012-12-22 15:02:43
  谢谢微笑一大早就来精心编辑,辛苦了,请喝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