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贫病交加者的福音

精品 贫病交加者的福音


作者:林儿 探花,15764.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67发表时间:2009-02-05 10:11:58

贫病交加者的福音 长期在医院里工作,最常见到的是农村患者因无力缴交医药费,被迫停止治疗的情形。也经常接到少数患者痊愈后不去结账,不辞而别的欠费单。此时,我的心头都不由地掠过一道阴影。
  
   从患者的角度说,看病难,难于上青天。即使原是小康之家的农村居民,一旦生病住院,钱如流水一样淌进医院,不久也会脱富返贫,医疗费用成了他们沉重不堪的负担。有的患者采取了“逃账”的办法,有的患者过早地自行离开医院,听天由命。从医院的角度说,购置医疗器械与药品都需要钱,医护人员的工资支付,也都要从看病的收入中解决。患者长期的、大量欠费造成了医院沉重不堪的负担。所以现在大部分医院干脆使用先收押金再收病人住院的办法,如患者停费医院停药。
   医患之间的矛盾,大量地表现为医院催缴费用和患者无力支付沉重的医药费用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呢?确实是让人头痛的一件事情。
  
   说句良心话,现在的医院,最怕的就是抢救病人,特别是警察送来的无户主病人。我们知道救死扶伤是光荣的,是责无旁贷的,见死不救,于理于法都不容。可这类病人都是无亲人或是无经济收入的,病人救过来了,谁付钱?警察把病人送到医院丢下走了,好事他们做了。可我们医生别无选择,面对需要抢救的病人,面对厚厚的一叠欠费收据,我们该怎么办?
   记得那天早上我查病房时,看到第37床的病人满脸泪水。我刚要问病人是怎么回事,一声叫骂吓了我一跳:“钱,钱是什么东西?钱是你他妈祖宗,是你他妈王八蛋!”
  
   我这才注意到陪床上睡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他全身都是泥土,嘴里骂骂咧咧的不知在说些什么?
   “汪明,这是谁?”我问37床病人。
   汪明不好意思的说:“是我大(父亲),他昨晚上酒喝多了。”
   打开病人的绷带,我惊呆了:伤口红肿,已经感染。我真的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一个住在我们医院里的病人,伤口竟然感染了?我的脸一阵阵发烧,就像被人抽了耳光一样难受。
  
   “小张,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当时我只是从治疗的角度寻找感染原因。
   护士小张看着我嗫嚅地说:“病人没有换药,已经停药三天了;现在他已经欠了600多块钱药费。”
   我的火气一下子窜上来,忍不住对病人说:“汪明,你们没钱交医药费,竟然有钱去喝酒?出了问题谁负责?”
   “不,不是……主任。我大从来不喝酒,大只是为了给我找口饭吃,他每天都去对面的小吃店帮人家洗碗涮盘子打扫卫生,为的是晚上回来能给我带点骨头汤和剩饭。前天会计来通知我们说账上没钱了,娘回老家去借钱。借了几天才借不到200块钱,可走在路上又被人抢走了。娘昨天打电话哭着问大,借不到钱怎么办?大哭着一句话都没说,就去对面做工了,回来时大就醉成这样。”汪明哭着说。
  
   “你他妈孬种东西,抢我儿子的救命钱,王八蛋……”我看着躺在床上的醉汉,他的脸上,手上都摔破了。嘴里有一句没一句的咒骂着,汪明只是默默的流着眼泪。
   我的心一阵酸楚,拿起笔开了医嘱对小张说:“现在给他换药,换药后给他输液。帮他大的脸上和手上也清洗一下。汪明的欠费我先担保!”
   ?
   回到办公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面对这些无钱的病人,我该怎么办?护士长说:“主任,现在病房里有5个欠费的,最多的欠近5千元,最少的欠6百多元,现在我们是给病人停药还是用药?”
   我的头就像裂开一样疼痛。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医院并不是慈善机构。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是我们的神圣的职责,我们的知识是人民给的,应完全奉献给人民。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佛者,慈爱为怀,普济众生,仙者,才智出众,技艺超群。我们明白对待病人要热情,要耐心体贴,要急病人所急,为病人所想。但是,我们没有权力要求医生护士为病人去承担医药费用,再说他们也承担不起啊!病人天天有,穷人何其多,没有钱看病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正如一代伟人毛泽东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好事也许人人都想做,可是代人付钱这个好事太难做了。不说别人,就说我吧,我说自己从来都没拿过全额工资,也许大家不相信,可是我确实是这样。每一个单位都有适合的规章制度,在我们医院里,就有这样一个“规定”:“医院所有职工,谁替病人担保欠费,如果当月还不清,从担保人的工资中扣缴。”在我们医院里,我总是担保最多的一个人。
  
   一件件往事从我脑际掠过。那天一个病人没钱交医药费找到我的办公室,病人急需抢救,怎么办?我总不能见死不救吧,我担保了。结果病人出院时欠下3千多元钱,病人没钱交;病人的母亲哭着对我说:“主任,求你好事做到底吧,我们回去后一定想办法借钱。只要一借到钱,我们就来还你。”望着满脸泪水的老人,我没说话,我还能说什么呢?只好先从自己的工资中扣缴吧。至于病人什么时候能把钱还我,那只是个未知数,其实基本上都是无偿“资助”了。
   我和护士长的话还没谈完,汪明的大又发酒疯了。他坐在病房外面的地上又是哭又是骂:“钱,我日你个十八代祖宗……那是我救命根子的钱啊!”
   他的叫骂声引来好多看热闹的人,特别是那几个没钱交医药费的孩子家长都跟着嘤嘤大哭起来。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如撕裂般地疼痛,我该怎么办?是欠还是不欠。不欠,我的良心受不了。欠,是不是又像那位急腹症病人一样?
  
   那是一年前的一天下午,一个担架送来一个急腹症病人,病人面色苍白,已经休克。我知道这个病人不及时手术抢救,不用半小时,病人的生命就结束了。时间不允许我多考虑,我必须对病人的生命负责。立即手术,病人脾脏破裂,失血过多,必须立即输血。可是病人没钱买血,怎么办?我们几个医生凑了输血钱。一条生命终于被抢救回来了。
   当病人康复出院出时,欠下2千多块钱医药费。病人的家属给我留下家庭住址,并一再保证在半年内一定还清欠款。钱从我的工资中先扣了,可是我等了一年也没人来还一分钱,我和刘医生决定到病人家里去要钱。当我们来到他家里时,我们傻眼了。两间破旧的小草房,病人的脸色仍然苍白。看到我们来了,想找个凳子让我们坐下都没有。病人搓着双手,不好意思的看着我们。病人的家属躲躲闪闪畏畏缩缩的样子真让我心疼。病人的孩子手里端着一碗看不到粮食的稀饭。我和刘医生谁也没提到钱。病人说:“真对不起,我们实在没有钱还,等我们有钱了一定还。”
  
   “好好养身体吧,我们不是来要钱的,你失血太多了,不加强营养是不行的。”我从包里拿出200块钱对他说,“买点东西吃吃,那欠费我们不要了。”我的话刚说完,夫妻俩双双跪在我们面前,我和刘医生好不容易才把他们拉起来,他们只是满脸泪水却没有说出一句感谢的话来。
   回来的路上,刘医生对我说,“唉,钱没要到,你倒贴上200块钱。”
   不知是为什么,我总想哭,我不是心疼那200块钱,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都是人啊,人心都是肉长的。当我看到病人和他妻子那种渴求的眼神,看到他们锅里那照见人影的稀饭时,它深深的剌痛了我的心,也深深地嵌在我的记忆中。
   刘医生说:“是啊,他们穷得连肚子都吃不饱,哪来钱还医药费,太可怜了。这样吧,主任,他欠的钱我给一千,剩下的算你的吧。”
  
   我激动的说:“谢谢你,刘医生。”
   “谢什么啊,你贴的比我多啊。就当我这个月吃斋饭了,谁让我们也是穷鬼,不就是没钱吗?”
   是啊,不就是钱嘛,钱这个东西真的害人啊!我不禁想起电视剧《刘老根》中的药罐子李宝库被钱折腾得人不人鬼不鬼时的破口大骂:“钱是什么?钱是王八蛋!”可见,患者没钱看不起病的情况已经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多年来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失败的。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一场改革成功与否,要看是不是给大多数人带来利益,是不是给未来带来利益。医疗改革的结果是使大多数人看不起病。
   回顾历史,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农村就建立了初级的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务室的建立和赤脚医生的出现就是这种合作医疗制度的载体。六七十年代是其发展与鼎盛阶段,那时有一部电影《春苗》,就是专门描写农村合作医疗的,八十年代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合作医疗处于了解阶段,而九十年代以来为恢复和发展阶段。这种合作医疗制度带给农民的还只是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对于大病重病患者则缺乏求助的力度。
   在总结前期医疗体制改革的教训的基础上,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上述这些内容就是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要点。
   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的生大病重病就有了基本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是广大农村居民中贫病交加者的福音!
   举一个小例子:不久前,有个农民工在建筑工地上摔伤了,住进了医院,到出院时,共用医疗医药费3万元。由于患者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报销了1.8万元。但由于工头为省几个小钱,没有为他买商业保险,剩下的1.2万元的费用要由工头付给。如果参加了商业保险中的工伤保险,这剩下的1.2万元就由保险公司赔付了。
  
   试想想,如果农民拿出较少的钱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买了商业保险,一旦生了大病重病,看不起病和因病返贫的窘况还会再出现吗?在听不到患者和他们家人为钱叹息的同时,医院也减轻了负担,医院也不会“残忍”地给患者中断治疗,我们医护人员就可以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到为病人治病上,也不用为患者做“资助”型经济担保人了。
   我真的希望2010年早日到来,能真正解决农村人看病难的问题。那时全国9亿农村居民都能全部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该是何等喜悦啊!
  
   (林儿,2009年2月2日)

共 40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中的两位病人只是这一阶层人的一个缩影,看病难,看病贵,这是事实。新型的家村合作医疗确实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不少的福音,给医院减轻了不少负担。农村合作医疗已在不少农村初见成效,许多农民朋友也渐渐地认识到这种合作带给自己的好处,可仍有许多农民朋友认识不到这一点,要想实施下去,还得一小段时间的认识。但这一政策的实施确确实实是一福音。【编辑:月下笛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下笛声        2009-02-05 10:13:51
  林儿,理解医务工作者的难处。农村医疗合作已见成效了,老乡懂得用这个了。问好。
让文字融入生活!
2 楼        文友:紫河流        2009-02-06 09:23:41
  “新农合”的推行,对广大的农民而言无疑是个福音,这样的福利,真希望在中国能越来越完善呀。谢谢作者!
喜欢文字,喜欢冥想,喜欢一切美好而真实的东西!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