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海蓝·散文】“金刚怒目”式的诗

  【海蓝·散文】“金刚怒目”式的诗 ——《读<山海经>》赏析


作者:暗香浮动w 秀才,1551.9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01发表时间:2012-12-29 17:41:01

读《山海经》·其十
   晋·陶渊明
   【原文】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注释】
   精卫:神话中的鸟名。传说她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游于东海,溺死后化为鸟,名叫精卫。常衔西山木石投到东海,想把东海填平。微木:细木。
   刑天:兽名。传说他与天地争能,脑袋被砍去,但他并不屈服,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为口,挥舞干戚继续与天帝战斗。干:盾。戚:大斧。
   同物:同乎异物,与异物相同。化去:化为异物,与“同物”意相同。
   徒:徒然,白白地。在:存置,具有。昔心:指以往的雄心壮志。良辰:指实现壮志的好时刻。讵:岂,怎么。
   【赏析】
   《读<山海经>》组诗共十三首,是借咏《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中的古人古事来抒发对现实的感慨的。这组诗的写作时间约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陶渊明五十八岁。本诗原列第十。
   这首诗歌颂了精卫的坚强意志和刑天顽强的斗争精神,寄寓了诗人不愿与黑暗现实妥协的思想和慷慨不平的情怀。鲁迅曾说:“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的诗。”
   全诗风格豪放,情绪愤激,叙议结合,在陶诗中别具一格。
   陶渊明对东晋的灭亡十分惋惜,对恭帝被弑痛心疾首。他不仅引用历史故事,抨击刘裕代晋,而且利用古代神话传说,表示了自己的不平和反抗情绪。
   诗的前半部分,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精卫是炎帝少女死后化为的精灵,虽然身小力薄,却常西山之木以填于东海。“微木”与“沧海”是一组多么强烈悬殊的对比,以微木填海何时方可填平?一如愚公一担一石之移山。但诗人歌颂的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靡它的决心,只要有这种精神与决心终有成功胜利的一天!“刑天舞干戚”讲的是刑天操斧执盾不甘失败的故事。刑天被天帝断首,仍然挥舞牌,刚毅的精神长留不衰。“猛志固常在”中的这个“固”字点明刑天的“猛志”本为其生来所固有而永不衰竭,无论失败还是死亡终不能使其消减。诗人在“精卫”与刑天身上看到他们这种共有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从而加以赞颂讴歌,就隐含着诗人自身也时时以这种精神自策自励。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赞扬这两个英雄顽强的斗志。尽管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通过精卫和刑天的行动,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前二句写“精卫”与“刑天”如此刚毅的缘由。“同物”、“化去”即物化之意。“物化”一般指死生变化而言。生与死不过是不同形式的“物化”,死只不过是生的另一种形式而已。炎帝的女儿——女娃变成精卫,刑天变成乳目脐口的怪神,都是由此物化为彼物,其精神不死,故而无论衔微木填海,或舞干戚向敌,都能无虑而不悔。诗人在此以“物化”的哲学观点激励自己无虑不悔的斗争意志。最后二句是诗人思想情感又一次跌宕:表面上是感叹精卫与刑天徒然存在着昔日猛志,但如愿以偿的时机岂能等到?实际上是诗人慨叹理想的无法实现。前人认为此二句是诗人的自白之语。
   这首诗写法曲折,意义较为隐晦,风格和情调与以上所选各篇大不相同,但在豪放之中仍然保持了诗人托物寄兴、精练含蓄,说理议论自然妥帖的特点。
  

共 13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精卫与刑天的寓言传说,激励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面对困难与曲折百折不挠,顽强奋斗。作者的赏析紧扣主题,深入浅出,欣赏。问好作者。编辑:红叶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秋        2012-12-29 17:49:04
  喜欢这首激情澎湃的诗。问好朋友!
文载道,诗言志,不亦乐乎!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